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點擊播放 GIF/597K



杜甫與李白同為唐代詩壇上的兩個巨人。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轉衰的分界線。這條分界線,把這兩個巨人分隔在山頂的兩側: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側,頭是仰著的。看到的是無窮盡的藍天,悠悠的白雲和翱翔的雄鷹,因而心胸開闊,歌聲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側,頭是低著的,看到的是小徑的崎嶇,深溝的陰暗,因而憂心忡忡,歌聲凄苦。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點擊播放 GIF/925K



學者樊修章如此寫道:終於李白來了,他配合時代的最強音,以驚動千古的氣勢唱出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黃河滾滾狂濤向海里傾倒才能找到的感覺。正是這個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超級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點擊播放 GIF/810K


然而,盛極一時的唐王朝終於釀出了「安史之亂」,這一場延續了八年的戰爭,把盛唐的氣象一下掃得七零八落。於是杜甫顏色憔悴地走來了。這個悲天憫人的詩人,雖然到「安史之亂」爆發那一年已經四十四歲,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義,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氣質。他用嘶啞的歌喉唱出來的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一片中唐的血淚,是目睹盛唐氣象破滅的悲哀。


今天,就讓我們繼續跟著紀錄片《唐之韻》的視角,來感受詩人與詩背後的悲歡離合。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點擊播放 GIF/534K



紀錄片《唐之韻》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導演


康健寧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撰稿


樊修章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配樂


張大為


一代詩仙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點擊播放 GIF/1586K



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他雖然熟悉道家、儒家經典,但是他「十五觀奇書」、「十五好劍術」、「十五游神仙」,說明他嚮往的卻是「其翼若垂天之雲」的大鵬,而根本不屑於做儒家的信徒。二十四歲時,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開始了他向詩壇的進軍。


他是雲,必須飛到天頂去探測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須奔到大海去揚起海上的狂濤。他「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幾乎游遍了黃河中下游和整個長江流域的各個地區。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點擊播放 GIF/1519K



李白又是個極為狂傲的詩人,自稱:「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狂,是自信的外現,是對人格尊嚴的充分肯定,是對束縛人的社會習慣勢力的蔑視。他大聲疾呼:「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昂首天外,根本不屑以世俗的價值為標準,「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他是那樣不可一世,最可貴的,是他用時代的最強音,驚天地泣鬼神的吼出了一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節選


世間行樂亦如此,


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沒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絲毫卑屈的人格,因而在他筆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他這種內心世界的外化,他眼裡的黃河,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他眼裡的長江是「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算不得多麼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筆下卻是「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根本談不上壯觀的廬山瀑布,也是「飛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將進酒》節選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唐 李白


千秋詩聖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點擊播放 GIF/898K



杜甫在唐代詩名並不大,根本無法和李白相比。宋代大詩人蘇軾說,杜甫所以是詩人之首,就因為杜甫的確有濃厚的忠君愛國思想。所以,他到封建秩序開始強化的宋代才變的詩名赫赫,到明清時期,他才被尊為詩聖。


杜甫雖然只能算中唐詩人,他一生五十九歲,將近四分之三的時間是在盛唐度過的。盛唐既是出狂人的時代,他又和李白、高適和岑參這樣的狂人交往,也就不可能不染上幾分狂氣。早年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等等,展示出他不平凡的氣度,表明他內心充溢著盛唐的浪漫精神。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唐 杜甫


《春望》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這首《春望》是他「安史之亂」爆發後寫的。在安史這亂和以後的幾年混戰中,杜甫描繪了一幅幅老百姓求生無望、求死無門的悲慘圖像:「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杜甫後期詩作的基調基本上契合了這首《兵車行》。


杜甫寫詩聲言「語不驚人死不休」,說明他寫詩是反覆扒敲,反覆錘鍊的,由於駕御語言的能力高超,再加上精雕細琢,特別耐人尋味。尤其是他的律詩,幾乎每一個字都用的那麼精當。比如:「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中的「垂」和「涌」。此外,杜甫的七律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境界雄闊,音調響亮。他的《登高》被後人認為是唐詩中最傑出的一首七律。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唐 杜甫


大曆詩人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點擊播放 GIF/180K



安史之亂過後,唐王朝從此一蹶不振。公元八世紀下半時,即大曆,貞元年間的這批詩人,都是在盛唐時期度過青少年的。正當他們樂觀自信,洋溢著豪邁的氣概走向生活時,卻突然之間天崩地裂,日月無光。於是他們不得不背負著沉重的失落感,在冷漠的人情世態中,無可奈何地去尋求自己無從把握的歸宿。


劉長卿算得上是大曆詩人中重要的名家,他的詩多半寫個人生活上的寂寞與孤獨,以及對自然景物的欣賞。筆墨簡淡,耐人尋味。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幕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唐 劉長卿


而大曆詩人中能自成一家,對後世有較大影響的是韋應物。他的《滁州西澗》是一首廣泛流傳的名作。「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應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的這首《提都成南庄》流傳很廣,是崔護寫給一個僅見過一面的姑娘的,甚是動人。


還應該提一提大曆時期的詩人張繼。也許我們對張繼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是對《楓橋夜泊》這首詩卻不陌生。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唐 張繼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韓孟詩派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點擊播放 GIF/810K



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是個語言大師,寫文章主張「惟陳言之務去」,就是說務求避免用爛熟的詞語。從這種主張出發,他創造了許多叫人耳目一新的語彙。如「面目可憎」,「垂頭喪氣」,「不平則鳴」,「俯首帖耳」,「搖尾乞憐」等等。這些詞語又形象又生動,都被沿用至今。


韓愈既然是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散文作家,自然不可能不把散文化傾向引入詩中,也就是所謂的「以文為詩」。在這篇《寄盧仝》里他寫道:「玉川先生洛城裡,破屋數間而已矣。」將「而已矣」這樣明顯的散文詞語用進詩中。而我們所熟悉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是他被貶後寫給侄子的詩,充滿了激憤之情!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唐代 韓愈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


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鞏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韓愈對寫《遊子吟》的孟郊可以說是讚不絕口,一有機會就為他擴大聲譽。不查資料,就會以為這是一位長者在獎拔後進。其實,韓愈比孟郊小十七歲,兩人只能算忘年義。他們寫詩都好奇異,避熟求生,因而就稱為「韓孟詩派」。


寫了「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賈島,寫過「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的鬼才李賀等都是韓愈所欣賞的詩人。韓孟詩派在倡導"筆補造化"的同時,還特別崇尚雄奇怪異之美。


新樂府派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點擊播放 GIF/866K



新樂府運動是一次頗有聲勢的詩歌運動,白居易是這一派的理論奠基人。據說他是個神童,生下來才七八個月能認識「之」字和「無」字。後世稱識字不多為「略識之無」,就是從這裡來的。他十幾歲時寫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最足以說明他的天才:「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白居易一生,以四十四歲時貶為江州司馬為分界線,明顯地分為前後兩期。後期他日益消沉,用佛家的色空思想來看待一切榮辱得失,用道家的「知足不辱」來達到明哲保身,又用儒家的「獨善其身」來求得內心平衡。


不過,足以使白居易詩名不朽的,則是他三十五歲時寫的《長恨歌》和四十五歲時寫的《琵琶行》。


轉軸撥弦三兩聲,


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


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


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


初為《霓裳》後《六幺》。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琵琶行》節選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唐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


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


凝絕不通聲暫歇。


唐宣宗在《吊白居易》詩中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可見這兩首詩流傳之廣。直到今天,一般人知道白居易,多半還是由於這兩首詩。「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能把這種生死相戀寫得這麼淋漓酣暢,白居易敘事的功夫真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新樂府運動最先的倡導者元稹,在當時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文學史上一直「元白」並稱。


現代人提起元稹來,主要是因為他創作的傳奇《鶯鶯傳》,是一篇優秀的小說。改編為《西廂記》後,至今仍在舞台上演出。元稹還有一首《離思》,至今是被很多人引用。

紀錄片《唐之韻》 與史上最強詩人團隊零距離接觸



唐 元稹


《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圖片來源於網路 GIF來源於《唐之韻》


部分文字來源於紀錄片《唐之韻》


編輯:瘋游精


END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上最美的四首詩《見與不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致橡樹》、《當你老了》
零距離接觸龍泉寺僧團紀實
《近距離作戰》登陸央視《軍事科技》重磅出擊
中國軍視網:獨家《近距離作戰》登陸央視《軍事科技》重磅出擊!
史上距離最近的木星照片:神秘巨型風暴雲
珊瑚海海戰:戰爭史上航母編隊首次在遠距離以艦載機實施交戰
原創現代詩《距離》
手持「巴雷特」創造史上最長狙殺距離紀錄,6秒命中目標
詭水疑雲《世界上最近的距離》
迪麗熱巴近距離照片,網友:四海八荒熱巴最美
史上距離最近的木星照片:神秘的巨型風暴雲
山谷為證,與喜歡的音樂人零距離互動
樂視視頻《我與你的光年距離》 「千年之戀」IP演繹新高度
《黑鏡》第三季虎頭蛇尾,距離神劇還尚有距離
蔡英文自稱台軍「靠山」親臨視導「漢光演習」時程與距離大壓縮
《最遠的距離是思念》
近距離獨家揭秘《汝海風雲》劇組到玉松汝瓷實地取景拍攝
探訪古董:記者零距離體驗中國第一種渦軸直升機
與最頂級球星最近距離的新媒體運營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