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刺宋疑雲

刺宋疑雲

刺宋疑雲



宋教仁(後排左一)與國民黨同人合影。

刺宋疑雲



宋教仁遺容。

刺宋疑雲


▲宋教仁追悼會。


本報記者 黃加佳


趙秉鈞百口莫辯


宋教仁遇刺的第二天,消息就傳到了北京。時任國務院秘書長張國淦回憶,得知消息時,正在主持內閣會議的總理趙秉鈞臉色大變,當即離開座位繞著會議長桌兜了好幾個圈,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道:「這下糟了,人若說我打死宋教仁,豈不是我賣友,哪能算人?」在場的人面面相覷,不知道總理為何反應如此強烈。不一會兒,總統府來電話,趙秉鈞便匆匆離去。

當時兇手還沒抓到,應桂馨和洪述祖的一系列密電也沒有曝光,趙秉鈞這麼心虛,不是有點兒不打自招嗎?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尚小明認為,趙秉鈞的失態與他尷尬的位置有關。趙秉鈞是洪述祖的頂頭上司,應桂馨家搜出的密碼本是趙秉鈞給的。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洪述祖與應桂馨聯繫,最終密謀殺宋教仁,都是奉了趙秉鈞之命。


事實上,自宋案發生以後,指責趙秉鈞是幕後主使的說法就甚囂塵上。趙秉鈞屢屢為自己辯白,但總是有越描越黑的感覺。


1899年,袁世凱接任山東巡撫後,「強悍心細」的趙秉鈞開始受到袁的賞識。《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不得在天津城內駐軍,這意味著清廷將失去拱衛京畿的大門。頭腦靈活的袁世凱從他訓練的新軍中挑選出3000人,改裝成了警察。袁世凱這招棋令列強有口難言,中國的警察隊伍也由此發軔。當時,負責組建警察隊伍的就是趙秉鈞。


有了這層淵源,人們普遍認為趙秉鈞是袁世凱的人,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趙同時也是國民黨員。雖然說民初國民黨吸收黨員毫無門檻,但至少說明趙並不排斥國民黨。民國元年,唐紹儀、陸征祥兩名總理相繼下野,北洋系與國民黨的關係已非常緊張,此時的總理人選必須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人,而趙秉鈞正是這樣的人。據說,趙秉鈞能當上總理,宋教仁出力甚大。


趙秉鈞與宋教仁私交甚好也並非虛言。4月3日,趙在《新紀元報》上發表談話說,唐紹儀內閣期間,他與宋一個是內務總長,一個是農林總長,既是同僚,又是摯友。宋教仁住在西直門外的農事實驗場,離城十里。有時天晚無法出城,經常住在他家。倆人無話不談,經常一聊就是一宿。

那麼,趙秉鈞有沒有「殺友」呢?北大歷史系教授尚小明說,在袁世凱、趙秉鈞、洪述祖三人的關係中,趙秉鈞是個邊緣人物。人們總以為趙秉鈞是洪述祖的頂頭上司,洪述祖就是趙秉鈞的人。其實趙洪二人的關係相當疏遠,反而是洪述祖與袁世凱關係更加密切。早在袁世凱任職朝鮮期間,洪述祖與袁世凱二人就有了交集。據時人劉厚生講,袁世凱把洪述祖安排到趙秉鈞手下當差,也有讓洪監視趙的意思。


不可否認,洪述祖讓應桂馨搜羅宋教仁醜聞之事,趙秉鈞是知道的。同時,他也知道此事得到了袁世凱的暗中支持。但是洪、應殺宋,趙秉鈞應該不知情。對於袁世凱是不是首肯此事,他也拿不準。


時任國務院秘書長張國淦回憶,「宋案」發生第二天,趙秉鈞就向袁世凱提出辭職,但是袁沒有批准。過了幾天,趙專門找到張,請他幫忙說服袁世凱准他辭職,趙秉鈞說:「此時只求免職,才能免死。」張問他,「宋案」究竟怎麼回事?趙說:「此事此時不能談,但我不免職非死不可。」


趙秉鈞為何如此惶恐?尚小明認為,「殺宋」是不是袁世凱的意思,趙心中殊無把握。如果袁世凱真是幕後主使,勢必會將他當成替罪羊。這也從側面證明,趙秉鈞不是「殺宋」的幕後主使。

5月5日,上海地方檢察廳發出傳票,要求趙秉鈞到滬出庭。趙秉鈞以病假為由拒絕。後來,二次革命爆發,庭審也就不了了之。1914年2月26日,已經辭職的趙秉鈞在天津寓所暴斃。許多人認為,這正是袁世凱殺人滅口。


袁世凱是最大嫌疑人?


1913年4月13日,在宋教仁的追悼會上,黃興的一副輓聯格外顯眼:


前年殺吳祿貞,去年殺張振武,今年又殺宋教仁;


你說是應桂馨,他說是洪述祖,我說確是袁世凱。


正如黃興輓聯所寫,「宋案」發生後,主流觀點一直認為袁世凱就是「殺宋」的幕後主使。後來,袁世凱稱帝,其形象被固定為竊國大盜之後,他殺宋教仁幾乎成為了鐵案。


但是近年來許多歷史學家重新梳理史料後認為,殺死宋教仁並不符合袁世凱的實際利益。


以前,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國民黨取得國會多數席位後就要將袁世凱趕下台,所以袁世凱視宋為眼中釘,但事實上袁宋二人關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壞。當時的記者黃遠生在《春雲再展之政局》中記載,當秘書報告袁世凱宋教仁去世的消息時,袁世凱愕然道:「這是怎麼好!國民黨失去宋遁初,少了一個大主腦,以後越難說話。」


尚小明告訴記者,與國民黨內其他人相比,宋教仁確實屬於溫和派。宋教仁很支持袁世凱轉正做正式大總統。被刺前一周他還對採訪記者說:「袁總統欲為正式總統,余最佩服,蓋今日政府中有為國服務之責任心者,惟一袁。」在上海尚賢堂演說時,他曾表示:「此次正式總統,非舉袁世凱不可。」


自民初以來,袁世凱一直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政治策略。既然宋教仁明確表示支持他,按說他也沒有必要採取激烈手段除宋。


另一方面,為了應付國民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的問題,袁世凱也早已做好了部署。當時,共和、民主、統一三黨合并成立進步黨的計劃進行得很順利。三黨合并後,應能在國會中給袁世凱很大支持。分化國民黨的計劃也在穩步推進。如果能招安一些國民黨議員,袁世凱在國會中的支持率應該不低。可是,這些計劃都因宋教仁的突然遇刺而中止了。甚至許多原本支持袁世凱的人,也因懷疑他與「宋案」有關,而對他退避三舍。可以說,宋教仁遇刺對袁世凱的影響相當負面。


退一萬步講,即便袁世凱真有心殺宋,也不會挑宋教仁即將北上的時候下手。因為宋教仁遇刺前一天,袁世凱發電報催宋來京,商量召開國會的事兒。熟悉民初政治格局的人都知道,上海傳統上屬於國民黨的勢力範圍,袁世凱若真有心殺宋教仁,等他到北京再下手,要方便得多。


後來,袁世凱之子袁克文在《辛丙秘苑》中記錄,袁世凱曾說,我如果真想殺宋教仁,有的是方法,何必在招他來京時動手。這不明顯是授人以柄嗎?傻瓜也不會做這種事兒。更何況孫文、黃興、陳其美都反對我,我都不殺,獨殺一個對我有利的宋教仁嗎?


尚小明認為,袁世凱要對付的是國民黨欲實行的政黨內閣主張,而非國民黨中某個人,殺一人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袁世凱與國民黨的政見分歧。宋一死反而會讓國民黨人更加堅定其主張,這一點袁世凱心中非常明白。因此,當洪述祖向袁世凱提議「收拾」反對黨一二人時,袁世凱斥責道:「反對既為黨,則非一二人之故,如此辦法,實屬不合。」


那麼,袁世凱在「宋案」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呢?尚小明認為,洪述祖嚮應桂馨購買宋教仁的醜聞,袁世凱是知情的,但後來發展成「殺宋」,袁世凱顯然蒙在鼓裡。洪述祖打著袁世凱和趙秉鈞的名義做出這些勾當,袁也是有口說不清。


到底誰是幕後黑手


既然袁世凱不是「殺宋」的幕後主使,那麼到底誰是幕後黑手呢?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張耀傑大膽地提出,此人正是宋教仁的黨內同志陳其美。


在同盟會中,陳其美算是後起之秀,1908年他才被孫中山派回上海。但陳其美行事果決,做事非常大膽,當時就有「四捷」之稱,即「口齒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動捷」。陳其美結交廣泛,尤其與黑道中人過從甚密。前文已述,應桂馨與陳其美關係極其密切。辛亥革命打響後,陳發動上海商團、幫會勢力與革命黨人在上海響應,為光復上海立下汗馬功勞。上海光復後,他被推為滬軍都督。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陳其美被任命為唐紹儀內閣的工商部部長,江蘇都督一職交給了原江蘇巡撫程德全,不過陳其美沒有到北京上任,仍然滯留上海。上海還是他的勢力範圍。從破獲「宋案」的過程可以看出,一直是國民黨在主導整個破案過程。


前文提到,「宋案」發生兩天,武士英和應桂馨就被捉拿歸案,但舉報人王阿發卻在法庭上被應桂馨問得張口結舌,漏洞百出。張耀傑認為,王阿發是一個假線人。「如王阿發所述,他以前是保險經紀人,從沒有做古董生意的經驗。他說自己兜售的字畫是東清鐵路拓魯生給他的,拓魯生正是當天送宋教仁上火車的四人之一。這顯然不能理解為是個巧合。應桂馨提到,王阿發找他時,拿著吳乃文的介紹信。吳乃文是一個關鍵的神秘人物,他既是給王阿發寫介紹信的人,也是現場指揮武士英殺人的人,而他的真實身份卻是陳其美諜報科的一名三等科員。」張耀傑認為,吳乃文、陳玉生等人物色了失業兵痞武士英當兇手的同時,也選好了假線人王阿發。更可疑的是,案發後吳乃文、陳玉生等人雖都被抓到,但並沒有上庭,也沒有關於他們後續的任何報道。


那麼應桂馨又扮演什麼角色呢?張耀傑說,應桂馨與國民黨關係極深。宋教仁被刺前一周,黃興還令應桂馨經手將60萬元公債中的50萬元轉給宋教仁做競選經費,其餘10萬元則存到應名下。「這麼密切的關係,怎麼可能跟洪述祖見了幾面就倒戈了呢?」張耀傑認為,陳其美、應桂馨利用洪述祖想招安幫會的契機與他搭上關係,並一步一步把洪引向殺宋的局中。「應桂馨沒想到的是陳其美最後把他給拋出去了。」不過,二次革命以後,上海局勢大亂,陳其美率軍撤走前還是放了應一馬,應趁亂越獄了。原本押在租界監獄的武士英後來被引渡給中方,關押在江蘇海運局,由六十一團看押。可是,僅僅兩天後,武士英就死在獄中。張耀傑認為,武士英的死,陳其美也難逃干係。


同為革命同志,陳其美為什麼要殺宋教仁?張耀傑認為,宋教仁主張與北方的袁世凱合作搞議會政治,國民黨中許多激進派是反對的,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陳其美。在陳其美等人看來,唯有武力推翻袁世凱,才算真正的革命成功。因此,在宋教仁北上時,他暗下殺手,並嫁禍給袁世凱,從而找到繼續革命的口實。事實證明,1913年7月他們便發動了二次革命。


其實,自宋教仁遇害後,就一直有人指認陳其美是幕後黑手。時人沈翔雲曾說:「國民黨內的許多人都痛恨宋教仁,陳其美、應夔丞(應桂馨)尤其痛恨他。這幾天他們兩個人整天都在商議這件事情,即使像我這樣的親近之人,也不能夠參與機密。偶然聽到他們之間的幾句議論,也是關於宋教仁的,而且他們說話的神情語氣都很不好看。」袁克文在《辛丙秘苑》里提到這樣一個細節,宋教仁即將北上時,在餞行宴會上陳其美問他如何組織國民黨政黨內閣。宋教仁說:「我只有大公無黨一個辦法。」應桂馨聽後大罵說:「你這是叛黨,我一定要給你點顏色看看。」說著還掏出了手槍。宋教仁面無懼色說:「死無懼,志不可奪。」一場聚會最後不歡而散。


不過,在尚小明看來,作為利益關係方,袁克文為乃父開脫,他的說法並不足信。「說陳其美殺了宋教仁,證據不足。」


在尚小明的解釋中,陳其美、應桂馨等人的關係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尚小明說,陳其美光復上海,幫會勢力絕對是他倚重的對象之一。但幫會成員為非作歹,擾亂社會治安,民國建立後,無論是國民黨,還是袁世凱都致力於剿滅幫會。應桂馨為首的幫會在革命中出錢出力支持革命黨,革命成功後自然希望得到回報。當唐紹儀內閣任命陳其美做工商部部長時,應桂馨等人曾經提出要跟陳其美到北京去做官。可陳其美認為他們不夠格,還專門寫了一封信,讓他們繼續學習。應桂馨大有被卸磨殺驢之感,因此記恨上了陳其美。應桂馨與陳其美的最大差別是,陳其美有明確的政治主張,而應桂馨沒有。因此,他在陳其美處得不到好處後,馬上轉投袁世凱。此時,正好碰上洪述祖奉命到南方剿滅幫會。於是,二人一拍即合,應桂馨就這樣被洪述祖招安了。


既然袁世凱和陳其美都不是「宋案」的幕後黑手,那麼這個幕後黑手是誰呢?尚小明認為,洪述祖是「刺宋案」的唯一主謀。


在應與洪的往來電函中,3月13日應桂馨曾寫道:「若不去宋,非特生出無窮事端……」這句話歷來被認為是從「毀宋名譽」升級為「傷宋性命」的標誌性轉變。也就是說,「殺宋」最初的動議是應桂馨提出的。但尚小明指出,其實早在3月6日,洪述祖就在電報中暗示對宋教仁採取激烈行動。電報原文這樣寫道:


夔弟足下:近日疊接下關所發二月廿五號各信 (計五件,並《民強》領紙),又接上海順德里信,又駐滬巡署信計二件。此刻內中財政萬窘,而取之法,手續不甚完好。如除鄧一案,須將其反對各報先期郵件,並如何決議辦法 (此刻近於無徵不信),並可在《民強》登其死耗,方是正辦。至印件言之在先,此刻既原件無有,連抄本亦未到,殊難啟齒。足下明眼人,必須設一妥法(總以取印件為是);或有激烈之舉(譬如鄧系激烈,似較好辦),方可乘機下手也……觀川啟。


三月六日


尚小明解釋,這封電報之前,洪述祖一直在催促應桂馨快將構陷「孫黃宋」的黑材料寄過來。這封信中除了催促,他還舉了一個「除鄧」的例子。1912年,鄧家彥在上海創辦《中華民報》,經常鼓吹共和。後來,他被上海英租界巡捕房逮捕。洪述祖舉鄧家彥為例,是要告訴應桂馨如何才能從北京政府那裡騙到錢。也就是說,若要「除鄧」領款,必須將登載「鄧」反對政府的報章先郵寄過來,並提「除鄧」的辦法,「除鄧」之後還要在《民強報》登他的死訊,這樣才好領款。後面洪述祖又嚮應提出一個辦法,即如果宋教仁有激烈之舉,那麼應就可以乘機下手。怎樣下手呢?他又舉了鄧的例子。既然前文說到要鄧的死訊,如何對付下手,也就不言自明了。


這封電報可以看作洪述祖對於應桂馨隱晦的暗示,此後一周應桂馨似有所悟,開始著手安排「刺宋」,並在3月13日明確提出「去宋」。因此,尚小明認為率先提出殺宋教仁的是洪述祖。


那麼洪述祖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殺宋教仁呢?尚小明認為,洪述祖知道袁世凱反對宋教仁的「政黨內閣」主張,稱其為「黨同伐異」、「一室操戈」。為了迎合袁世凱,他自作主張地走了這步險棋。洪述祖這樣的前清官吏與袁世凱之間是互為依存的關係。袁世凱失勢,也就意味著他們將失去一切既得利益。因此,洪述祖殺宋既是為了追求個人利益,但也披了一張維護共和、維護民國的外衣。尚小明認為,這也可以看作是辛亥鼎革以來官僚黨與革命黨激烈爭鬥的一個反映。


應桂馨越獄後,不知死活地跑到北京向袁世凱討賞,結果被袁世凱派人刺死在往來京津的列車上。1914年,辭職後的趙秉鈞在天津寓所暴斃。1916年,陳其美被張宗昌派來的刺客暗殺。同年,稱帝不成的袁世凱在全國人民的咒罵中病逝。


而刺宋案的始作俑者洪述祖,反而活得最長。應桂馨被捕後,他就立刻躲進青島的租界中,從此隱姓埋名不敢露面。直到1917年,與「宋案」有關的人都已經過世,他以為已經沒有人記得他了,於是到上海做買賣,誰知竟然在上海街頭被宋教仁之子宋振呂抓了個正著。後來,洪述祖被引渡到京師地方審判廳,經過一年的審訊,最終被判處死刑。當時,民國廢除斬首實行絞刑,為此還專門從國外進口了一架絞刑機,洪述祖就成了民國第一個被實行絞刑的人。


至此,與「宋案」有關的所有人都已作古,但是「宋案」留下的諸多未解之謎,至今仍籠罩在疑雲之中。

您可能感興趣

北宋疑云:宋神宗是一位怎樣的皇帝?
真的戀愛了!雙宋疑似戀情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