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生如「撲滿」

人生如「撲滿」

前些日子,我陪友人去拜訪他的一位藏友。入室參觀時,我發現在林林總總的藏品中,此君收藏最多的就要數那些造型各異的撲滿了,或豬或熊,或人或物,或憨態可掬,或形態逼真,細細把玩,令人愛不釋手。


撲滿,又稱慳囊、悶葫蘆、儲蓄罐等,是一種專門用來蓄錢的小陶罐兒,它的妙處是錢幣可以放進去卻是出不來,只有等到貯滿後砸碎它才能取出。有意思的是,當年滿洲八旗入關以後,結束了一向以漢人為統治中心的明王朝,一些試圖「驅逐韃虜」的志士們便以互贈錢罐的方式激勵彼此的鬥志。撲滿者,意即撲滅滿清也,一語雙關,想來卻也是寓意無窮。


《西京雜記》中記載說:「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土,粗物也;錢,重貨也。入而不出,積而不散,故撲之。」陸遊就曾以此作喻,指出斂財必會招禍害,詩云:寒暑衣一稱,朝晡飯數匙。錢能禍撲滿,酒不負鴟夷。後人更是直接地把「撲滿」說成是「只愛滿我腹,爭知滿害身,到頭須撲破,卻散與他人」了。

如此說來,「撲滿」倒也不失意味著一種人生了。這不由得讓我想到歷史上的兩位商聖——胡雪岩和范蠡。胡雪岩是經商有成後開始介入官場的,作為一個名震天下的紅頂商人,儘管他為國為民都有過不少貢獻,但終因他野心太大而又不諳政界之道,最後直落得個錢財散盡,黯然辭世。與胡雪岩恰恰相反,范蠡幫助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後便功成身退,辭官經商。范蠡一生艱苦創業,積累家產數十萬金,因其善於經營,又能廣散錢財接濟鄉鄰,被人們奉為「文財神」。


如果說胡雪岩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那麼大貪官和珅可謂不折不扣的是因為斂財過多而被「滿則撲之」的。和珅仰仗著乾隆皇帝的寵信,兼任數十個重要官職,位極人臣,權傾朝野。他不但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受賄,而且還囤私田、辦商號,與百姓爭利。乾隆駕崩後,嘉慶下令查辦和珅,抄出的家產竟然超過清廷十年歲入的總和。這位利欲熏心的和大人,還沒有來得及享用那筆巨資,便被嘉慶帝一道口諭賜死於獄中了。


有人說:錢財多了就不屬於自己的了。在收藏圈子裡也有著同樣的說法,那就是收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是為自己收藏,而是為社會、為國家收藏了。湊巧的是,友人事後告知我說那位藏友先前曾是一局之長,正因為貪墨而被開除了公職,涉足收藏後他就獨愛「撲滿」,這或許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省吧!

您可能感興趣

2年後夫妻兩剖開小豬撲滿,打開一看真是讓人無法相信
林允熱到小臉紅撲撲滿是膠原蛋白 機場開心玩自拍心情大靚
老阿伯把15桶大撲滿拿去銀行清點,5小時後金額讓大家咋舌
泰國海龜「撲滿」腹部挖出915枚硬幣 遊客祈福釀悲劇?
炸裂!撲滿屏的大閘蟹、小龍蝦、瀨尿蝦……寫不下了,這真的只是一道菜!
王俊凱張子楓三度合作,羞澀對視,校園青春氣息撲滿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