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聊聊「秀才」「文人」「讀書人」

聊聊「秀才」「文人」「讀書人」

「秀才」「文人」「讀書人」


「讀書只為步登雲,也算儒冠六藝聞。子曰詩云非有意,猶同和尚念經文。」一提起文人,人們往往就想到了「秀才」。因為古人們往往把「秀才」與讀書人、文人混用。


「秀才」這兩個字,最早出在春秋時代的管仲。而戰國時代的作品《管子》里說:「農之子常為農,樸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為士者,則足賴也。」到了漢朝,方把這秀才作為科目的稱號。後來為了避光武帝劉秀的諱才改稱茂才。朝代改變後,茂才仍然改回為秀才。到了明清,茂才仍然作為秀才的別名而沿存下來,是為「才秀異茂美也」。隋朝天下舉秀才不到十個人,可見那時的秀才看來很受社會的尊重。唐朝與明經、進士並列為科目。宋朝凡是應舉的人,無不稱他為秀才,宋元時代,秀才已經被讀書人所常用了。到明朝方把入縣學的生員稱為秀才,直到清末廢科舉止。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這句話,最早出自於《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弗為而成。」戶:指家門,牖:指窗戶。意思是:「不走出家門,通過道就可以知曉天下事理;不觀望窗外,通過道可以知曉自然規律。走得越遠,對道就知道得越少」。我們常言「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是因為秀才通過學習掌握了相關的知識。而老子所說的不出家門就知道的天下大事顯然遠遠超出了秀才的境界,也超出了書本知識。老子強調了識道重道的好處和重要性,同時告訴世人識道悟道的正確方法。只要在生活中時刻用心觀察和體悟,就能夠發現和感悟道,就能夠成為象諸葛亮那樣的智者,「不行而知,不見而明,弗為而成」。不過在我看來,「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話,即便在技術發達的現代,要想實現這句話也只有那些真正親知的實踐者。這些人在實踐中間取得了「知」,經過文字和技術的傳達而到達於秀才之手。不過,世上最可笑的還是那些知識裏手,有了道聽途說的一知半解,便自封為天下第一,適足見其不自量而已。


古語說,文人相輕,武人相重。為什麼呢?因為文人們所擁有的大都是一些深藏於內而不現於外的東西,而且大都以主觀意向為原則,是非曲直、高低上下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你認為好的,我卻不以為然;你認為差的,我卻深以為是。正所謂「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武人則不同。不管你什麼門派,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伸手一比劃,勝敗高低立見分曉,不由你不服,所以武人相重。文人們寫了文章自然是想讓別人來讀,最初的讀者可能是親戚、朋友或文友。不過,如果你成了名家,那就別管讀者是誰了,反正少不了追捧者。親威朋友之間的讀是一種鼓勵,文友之間的讀可就不一樣了:有的是欣賞和學習,這在水平不等的文人之間最為常見;有的則是審查與評判,水平相當的文人之間經常會有這種心態。多數時候,文人們在讀過文章後會不經意間嘿嘿一笑,嘴上說「很好」,心裡卻嘀咕說「不過爾爾」。看來,文人們不但相輕,且自命不凡。貌似謙遜,卻骨子裡清高,一付世界皆醉我獨醒的樣子。可是世界都醉了唯你清醒,你便由一個理智的幸福者變成了一個孤獨的痛苦者。這個世界為什麼顛倒黑白、為什麼事事不公,你比誰都看得更清楚。而且因為你是文人,你還要表現的有修養、有氣質,你的痛苦和不憤就不能以啐爹罵娘的形式赤赤裸裸的表現出來。最高境界就是能像魯迅先生那樣,把手中的筆化成鋒利的劍,一劍刺向你所憤恨的目標。


梅蘭竹菊被文人們譽為「花中四君子」,用來感物喻志,淡泊明志。然而文人們真的不追求功利嗎?非也。有位文友曾寫過一篇大稿,發表之後興奮異常,就差奔走相告了。但當人們真的向他祝賀時,他反倒卻謙虛的什麼都不是了。真叫人有點滑稽茫然。雖說功名利碌都是浮雲,但追求獲得更多的利益卻是人的本能,本沒什麼可遮遮掩掩。此時忽然讓我想起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被貶途中的歐陽修仕途不暢,於公於私都充滿了鬱悶之情。他以醉翁之居,真的就在遊山玩水之間得到了快樂嗎?竊以為他快樂的背後或許也掩藏著些許的無奈和無助,苦悶才是他最根本的心態。


「秀才」也好,讀書的文人也罷,其實都可以光輝我們的思想,而武人卻可以讓我們獲得寧靜。大概只有文武兼備才是做人的高境界吧?有人把讀書人分成「中心人」和「邊緣人」兩大類。中心人是世俗的,是大多數,他們在這個物質社會裡如魚得水;「邊緣人」是精神上的先行者,是稀少的。他們在生活里大多是另類的,甚至是與世俗社會幾乎格格不入的。時光的隧道里,大多數的人和事情都將轉眼間消失得乾乾淨淨,只有那極少數的「邊緣人」的名字和思想都凝聚成了一個個閃光的里程碑,成為人類歷史的重要節點和支架。「邊緣人」通過自己世俗生活的涅盤,從而升華了整個人類文明。

讀書人是世間幸福的人,因為他除了擁有現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另一個更為浩瀚也更為豐富的世界。現實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後一個世界卻為讀書人所獨有。那些失去或不能閱讀的人是多麼的不幸?他們的喪失是不可補償的。世間有諸多的不平等,如財富的不平等,權力的不平等,而閱讀能力的擁有或喪失去則體現為精神的不平等。然而,人們通過閱讀,卻能進入不同時空的諸多他人的世界。這樣,具有閱讀能力的人就無形地獲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無限可能性。閱讀不僅使他認識了草木蟲魚之名,而且可以上溯遠古下及未來,飽覽存在的與非存在的奇風異俗。更為重要的是,讀書人加惠於人們的不僅是知識的增廣,而且還在於精神的感化與陶冶。人們從讀書學做人,從那些往哲先賢以及當代才俊的著述中學得他們的人格。人們從《論語》中學得智慧的思考,從《史記》中學得嚴肅的歷史精神,從《正氣歌》學得人格的剛烈,從馬克思學得入世的激情,從魯迅學得批判精神,從托爾斯泰學得道德的執著。歌德的詩句刻寫著睿智的人生,拜倫的詩句呼喚著奮鬥的熱情。一個讀書人,是一個有機會擁有超乎個人生命體驗的幸運人。一個人一旦與書結緣,極大可能是註定了與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聯繫的人。說「極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讀書人中也有卑鄙和姦詐,況且並非凡書皆好,在流傳的書籍中也並非全是勸善之作,也有無價值的甚而起負面效果的。但我們所指讀書,總是以其優良品質得以流傳一類,我之所以常感到讀書幸福,是從讀書書的親身感受而發。一旦與此種嗜好結緣,人多半因而嚮往崇高,使人心靈純凈而富正義感,做人往往變得情趣高雅而趨避凡俗。大抵總引導人從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著人間的美好境界前行。


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這就是讀書使人向善;雨果說:「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漸漸熔化。」這就是讀書使人避惡。所以,讀書人是幸福的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訊網 的精彩文章:

英國央行加息與否除了看通脹 這件事也很重要!
倉央嘉措:不敢讓佛聽見,卻想讓她聽見
寺庫新產品APP上線
美軍否認誤炸阿富汗醫院是戰爭罪 「無國界醫生」反駁
項羽宴請劉邦時為什麼要面朝東而坐?
您可能感興趣

讀書人為什麼稱秀才?
故事:總督夜間小樓讀書遇狐仙秀才談化人形讀書不易
他是毛澤東唯一題寫墓碑的人,被人稱為「鍋巴秀才」!
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
古人常说“穷秀才、富举人”,“穷秀才”真的很穷吗?
清朝一秀才考舉人不中,去了小亭讀書碰上大貴人,成為全國著名英雄
閑雲野鶴竹林閑,民間秀才寫新篇:硬筆書法藝術作品
古代的秀才究竟有多難考?聊聊科舉那些事……
請欣賞他的書法——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
《聊齋·顧生》:醒醒吧,秀才!
請欣賞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書法!
常說讀書人是窮秀才,為何進京趕考的舉子全都富得流油?
小偷巧續秀才詩句,令人拍案叫絕
驚呆所有人:十全老人乾隆作詩四萬首 然而其文學水平連個秀才都不如?
隋朝最牛詼諧秀才,打賭讓知縣學狗叫,罵人不用帶髒字!他是誰?
香港女星李詩韻這樣秀才藝彈鋼琴,真的好嗎?
一個窮秀才靠兩句詩「擊敗」權貴抱得美人歸傳為佳話
一個中文系博士,論國學功底可能遠遠不及秀才
民間故事:討飯秀才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