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QBU10中國槍械發展的進步與迷茫

QBU10中國槍械發展的進步與迷茫

武器和其它工業產品一樣,其誕生髮展過程受到該國既有歷史、社會文化、工業體系水平的多方面影響。作為受我方認識中的「外軍經驗」,有著濃重「別人有所以我也要有」色彩的QBU10大口徑狙擊步槍,它就折射出中國槍械發展的方方面面,集落後、先進,保守、激進等種種矛盾於一身。如果從一套完整的狙擊系統三大組成來評價QBU10系統,那只能是:落後口徑上有限改進的彈藥、設計有優有劣製造水平不足的槍械、技術先進設計愚蠢的瞄準系統。


QBU10中國槍械發展的進步與迷茫


一:落後口徑上有限改進的彈藥

我國的工業體系由蘇聯援建而成,很多方面至今保留著蘇聯體系,例如12.7mm彈藥的口徑標準。國際上12.7mm步機槍彈藥主要分為兩種口徑,美式12.7x99mm和蘇式12.7x108mm彈藥;12.7指彈頭的直徑,99和108指彈殼的長度。這兩種彈藥都是在上世紀20~30年代左右,針對坦克、裝甲車輛的反器材需求出現的,但性能表現卻大不相同。


12.7x99mm彈藥研製時,美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一工業強國。推崇步槍精確射擊的社會文化傾向與工業能力的支持造就了一款典型的美國式彈藥:成本容忍寬鬆,材料、工藝和質量控制水平高,精度威力性能表現上佳。事實上幾乎任何一款能在美國自由市場競爭中存活並有所成就的本土彈種,都有著出色的精度表現。該系列口徑中的M2普通彈的精度標準是600碼上散布圓直徑小於12英寸,也就是2MOA,仍然超過我國最新的12.7mm狙擊彈水平。


蘇聯設計12.7x108mm彈藥時,由於化學工業的落後不得不加長彈殼以容納更多火藥,以獲得和美國彈藥匹敵的威力。試圖但無論是紙面指標還是我國的實彈測試對比,都證明蘇聯彈藥在更大、更長、更重的情況下,威力大幅低於美國彈藥。例如美國M2穿甲彈,發射葯15.2g,動能18000焦耳;而蘇聯Б32穿甲彈,發射葯17g,動能卻僅有15570焦耳——火藥分量超過10%,而威力則低15%。


在精度上蘇聯彈藥則相差更遠,相似的技術路徑下,彈道學設計和機械加工水平上的整體差距幾乎沒有彌補的途徑。12.7x99mm屢屢在遠距離射擊中大放異彩,蘇聯彈藥卻從未創造過類似的戰績。這種彈道學研究和工業能力差距一直影響到今天:2011年被俄羅斯軍方選中的下一代狙擊步槍T5000,三個可選口徑全部採用了西方標準。

QBU10配套了狙擊彈藥,這對於國內的軍隊裝備來說是標誌性的重要突破。對於精確射擊意識的匱乏和經濟、資源、工業能力的限制,使我國的槍械彈藥長期以來更關注於材料、工藝費用的節省和威力提升上,成品只需要能可靠打響就滿足要求。狙擊彈的出現證明我國已經開始對彈藥自身的精度開始重視起來,並願意為此支付一定的成本。但是這種重視局限性很大,軍方的支持限度不會超出現有口徑和彈藥通用要求之外。12.7mm狙擊彈在設計上就面臨彈殼帶來的2個限制:外形與材質。


技術先進設計愚蠢的瞄準系統


雖然應用了很多先進設計和功能,但是QBU10的一體式瞄準系統設計使白光和夜視瞄準器具不能同時使用,不僅浪費了有托布局的長度,而且正在愚蠢的重犯美國60年代的設計錯誤。這反應了項目論證和設計單位不僅自身缺乏實戰經驗,而且極不善於吸取他國的實戰經驗。


QBU10中國槍械發展的進步與迷茫


M21在投入越南戰爭使用之初,由於槍械上只有一個導軌,射手在晝夜交替的任務中必須要根據情況更換白光和夜視瞄準鏡。加上當時的ART瞄準鏡結構特殊,以至於每次更換瞄具後的校槍對射手的光學器材使用經驗和技能要求非常高,而且過程繁瑣無比,非常貽誤戰機。一支沒校過的槍,在數百米距離上子彈落到瞄準鏡視野範圍以外簡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後來的現代狙擊步槍上,專門設計了能夠兼容瞄準鏡的夜視鏡,可以直接安裝在瞄準鏡前方組合使用。從而徹底避免了瞄準鏡的拆卸重裝形成的定位誤差和隨後的校槍工作。無論設計師主觀願望如何,狙擊步槍本身具有極強的精密機械/光學產品性質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減少無謂的拆裝是在使用中保持實際精度的鐵則。


QBU10中國槍械發展的進步與迷茫


QBU10中國槍械發展的進步與迷茫


QBU10兩種瞄準具的測距彈道計算一體化看似減少了重量和簡化了安裝校槍的工作量,實際上電子部分對光學部分的掣肘嚴重的破壞了其性能和功能。對於任務要求包括1500米射擊的槍械來說,瞄準鏡僅有9倍的放大倍率嚴重不足,視差調節能力的缺乏也會嚴重影響瞄準的準確性。真正合理的設計應該吸取西方的實戰經驗,由一款功能完備的白光瞄準鏡作為基礎,一旦安裝、校槍完畢就不輕易拆卸。而帶有彈道解算功能的激光測距儀/夜視儀,則針對白光瞄準鏡做兼容性設計,可以根據需求隨時擇一安裝在瞄準鏡前方。


QBU10中國槍械發展的進步與迷茫

最後必須要強調指出的是,這兩款瞄準鏡依靠外接充電的設計蠢到突破極限。無論是誰,都絕不可能保證其內部不可拆卸的充電電池沒有因為高強度使用、過衝過放而提前老化、沒有因為惡劣的使用條件產生不可預知的隱患;也絕不可能保證所有人都會在任務前保持完整電量的狀態。西方特種部隊多年來用血的教訓證明,這類電子裝備一定要統一在任務開始前更換新開封的一次性電池,才能最大程度的杜絕意外失去電力的情況發生。


一旦發生電池失去電力的情況,究竟是從充電器里接上電纜充電幾個小時快,還是更換電池快?是攜帶一個5斤重的大盒子方便,還是多攜帶幾節甚至10節高能電池方便?比起彈藥口徑、工業基礎帶來的客觀條件限制,論證、設計人員的主觀認識水平恐怕才是中國狙擊步槍發展的最大瓶頸。

您可能感興趣

泰國引進MBT-3000,積極尋求與中國發展良好關係
展望2017中國海陸空三軍的武器發展:先進武器進入井噴時代!
APLAR 2016:「大咖」談中國風濕免疫病學的發展
AK74突擊步槍的發展吏
創·變·未來——BOE出席2017中國產業發展研討會
SHOT2017:世界槍械發展最新潮流都在這裡
CM-506KG與我國空地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展
中國推比10發動機將進入試飛階段,航發將進入高速發展期
以色列創業公司 Oryx Vision 獲 5,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進一步發展自動駕駛光學雷達技術
2017年VR/AR的發展趨勢和機會在哪兒?
中國推比10發動機將進入試飛階段,中國戰機迎來高速發展期!
DAY-46:人生全程發展之個體發展
走進中國戰鬥機發展史:60年代的殲-10、殲-11是這個樣子
世界排名前十的手槍,QSG92式中國手槍發展歷程
中國殲15發展迅速即將登上航母 離不開烏克蘭T10K的支持
點亮未來網路起點 聚焦2017中國SDN/NFV產業發展大會
走進U3美甲 聆聽國內美甲的發展之路
IWS 2017中國國際智能倉儲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將於12月在滬舉辦
中國武器發展引俄羅斯擔憂:GAM-100導彈已搶佔俄武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