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這是農民戰爭史上的一個創舉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黃巢起義是875年至884年發生在唐朝末期的一次志在推翻唐王朝的農民起義。 唐朝末年,農民不甘封建壓迫和剝削,紛紛起來造反。762年,袁晁領導長江下游的農民起義;
859年,襲甫在浙東領導起義;868年,龐勛領導徐泗地區的戍兵在桂林起義。這些接連不斷的農民起義,鼓舞了人民群眾的鬥志,拉開了唐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從東漢末年,董卓專權亂正以後,全國分裂近四百年之久,動輒天下大亂,戰爭不斷,黎民百姓流離失所,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南北朝末年,北強南弱的局面已經成定局。公元557年,北周出兵滅掉了北齊,一舉統一了長江以北各地。北周武帝滅掉北齊以後,立即發兵討伐南方的陳國,收復了淮南失地,這樣一來,當時北周的疆土,不僅據有長江以北的廣大區域,而且包括長江中上游的各地(今天的湖北、四川一帶)。在北周末年,周武帝已經奠定了統一全國的基礎。正因為這樣,周武帝在世時,曾準備「平突厥,定江南」,完成統一宇內的宏圖大業。可惜,天妒英才,周武帝不久患病而去世了,所以統一天下的大業的重任便落到了隋文帝楊堅的肩上了。
楊堅從外甥手中奪得政權以後,改國號為隋,他勵精圖治,發展生產,積極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準備滅掉偏安於東南半壁江山的陳國,一統天下。公元589年,楊堅派遣三路大軍浩浩蕩蕩的討伐陳國,三路大軍一路所向披靡,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勢如破竹,一舉平定江南,完成全國的統一大業,天下分久必合。後來楊堅勤政愛民,勵精圖治,兢兢業業,全國經濟迅速發展,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欣欣向榮的局面,史稱「開皇之治」。不幸的是,後繼者隋煬帝楊廣荒淫無道,很快,隋朝在隋末農民起義的浪潮中被推翻,繼而代之的是李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勇於納諫,勵精圖治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好局面
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鼎盛時期,但唐玄宗後期,不理朝政,政治腐敗,信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弊端愈演愈烈,終於爆發了持續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唐朝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平定了叛亂,但是卻自己元氣大傷,從此唐朝由盛轉衰。從此,唐朝外有藩鎮割據,內有宦官專權、朋黨之爭,形成政治上的不治之症。
唐朝末年,政治腐敗,吏治敗壞,中央政府和地方軍閥之間矛盾重重,常常處於戰爭狀態,黃河南北的生產遭到很大的破壞,人民掙扎於水深火熱之中,地主官僚瘋狂地兼并土地,賦稅繁重,階級矛盾激化。實際上,長期以來,由於水利失修,唐朝末年的自然災害更加嚴重。公元874年,黃河以北發生旱災,小麥只收成一半,秋季作物顆粒無收,人們只能用草籽樹葉充饑,無數百姓餓死,農民被迫揭竿而起,其中最著名的是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起義軍,沉重的打擊了唐朝政府。
在官逼民反的情況下,王仙芝、黃巢率眾揭竿而起,反抗統治階級的壓迫,起義軍所到之處,開倉放糧,嚴懲貪官污吏,百姓歡呼震天,義軍得到窮苦百姓的熱烈的擁護,這樣起義的隊伍越來越壯大。起義軍的訊速發展引起了唐朝政府的極大恐慌,下令調集各路軍隊前去鎮壓起義軍,卻沒有實際的效果。唐朝政府見來硬的不行便來軟的,派人前去收買招安王仙芝,許之以高官厚祿,王仙芝漸漸的為利益所動,不料此事為黃巢知曉,黃巢將王仙芝臭罵並且痛打了一頓,這樣唐朝政府的誘降計劃便宣告破產了。
經過這次誘降的影響,王仙芝、黃巢兩人的感情便出現了問題,無法再一同作戰,王仙芝便與黃巢分道揚鑣,各自帶領一部分義軍,兵分兩路向唐朝政府進攻。後來,王仙芝的隊伍被唐朝政府的軍隊打敗,王仙芝戰死,壯烈犧牲。
黃巢為人正直、胸懷大志,而且頗具有指揮作戰的軍事才能。他看到唐朝政府在中原地區的軍事力量非常強大,便決定避開唐朝政府的精銳部隊,攻打唐朝政府的薄弱環節,揮師南下,渡過長江,進入浙江、福建一帶,連戰連勝,義軍所向披靡,一直揮師到廣州。
因為黃巢軍隊中的人多為北方人士,所以水土不服,他決定北伐長安,推翻唐朝政府的腐朽統治。北伐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搗長安。公元881年,黃巢義軍攻入長安,唐僖宗倉皇逃往四川成都,糾結反動勢力伺機反撲。黃巢建立大齊政權後,滿足於既得的利益,沒有乘勝追擊。唐朝政府糾集沙陀族李克用的4萬騎兵及其他的反動力量反撲長安,起義軍抵擋不住這隻訓練有素的騎兵隊伍,結果大敗,長安陷落。後來,叛徒朱溫投降,黃巢更是雪上加霜。公元884年,黃巢兵敗泰山的狼牙谷,兵敗自殺。黃巢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沉重的打擊了唐朝政府,從此唐朝政府名存實亡,一蹶不振,黃巢起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這次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最後失敗了,黃巢起義為什麼會失敗呢?鄙人認為黃巢犯了以下幾個致命的原因!
成敗分析
黃巢失敗原因之一:沒有建立起義根據地
自從響應王仙芝聚眾起義後,黃巢的起義軍縱橫大江南北,幾乎打遍全國,起義軍先後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屢屢突破唐軍防線,佔領了很多地區。但黃巢的起義軍始終是流動作戰,在佔領了新的地區後,就把原有的地區放棄了,黃巢從來沒有建立一個真正的農民起義根據地,這是黃巢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後來李自成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為沒有建立根據地,黃巢的起義軍只能打到哪裡就住在哪裡、吃在哪裡,後勤供給和兵源補充都很成問題。黃巢實在沒有辦法時,只好放縱士卒搶掠百姓,這樣做雖然能解一時之困,但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沒有廣大民眾的支持,起義怎麼可能成功呢?另外,因為沒有根據地,黃巢在撤離長安後進退失據,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只能靠攻城略地來補充實力,繼續進行流動作戰。起義軍戰鬥力雖強,但不可能每戰必勝,一旦戰敗只能狼狽逃竄。當起義軍近三百日攻不下陳州時,軍中糧盡,黃巢手下將士「掠人為糧,生投於碓磑,併骨食之」。但這種殘忍的行為並不能挽回起義軍失敗的命運,只會加速其滅亡。
毛澤東曾深入研究過歷代農民起義,反覆閱讀陳勝、吳廣、張角、王仙芝、黃巢、李自成等人的傳記。他從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始,就特彆強調與「流寇」思想作鬥爭。他說:「應當認識,歷史上黃巢、李闖式的流寇主義,已為今日的環境所不許可。」(《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又強調:「歷史上存在過許多流寇主義的農民戰爭,都沒有成功……只有徹底地克服了流寇主義,提出並實行建立根據地的方針,才能有利於長期支持的游擊戰爭。」(《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
黃巢失敗原因之二:佔領長安後不思進取
公元880年黃巢佔領長安後,以為起義已成功,忙於建立自己的政權,沒有及時追趕向四川方向逃走的唐僖宗,也沒有趁熱打鐵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放任唐僖宗在四川地區恢復力量,結果沒過多義就被已喘過氣來的唐王朝打敗。
當時留在關中的唐中央禁軍尚有數萬人,黃巢不僅沒有派軍消滅他們,還給了他們重新聚集攻打長安的機會。因唐鳳翔節度使鄭畋及其將佐假投降,黃巢對他們放鬆了警惕。鄭畋暗中同逃往四川的唐僖宗聯繫,並把分散在關中各地的禁軍招集到自己周圍,然後「完城塹,繕器械,訓士卒」,又密約鄰近的藩鎮共同抗拒起義軍,成為黃巢的大敵。
因起義軍殺死所有在長安的唐朝宗室,處死了一些隱匿不降和假投降的唐朝官吏,長安附近的豪強怕被處死,紛紛逃往深山中結寨自保,把糧食收藏起來。這樣,起義軍的主力就被壓縮在長安附近的狹小地區里,糧食供應困難,將士們甚至剝樹皮吃。黃巢派使者出城到各地調發糧食,前後派了數百人,使「吏民不勝其苦」。唐將王重榮本已投降黃巢,因黃巢不斷派使者催糧催財而十分氣憤,他說:「始吾屈節以紓軍府之患,今調財不已,又將徵兵,吾亡無日矣!不如發兵拒之。」其將佐皆同意他的意見,於是把黃巢派來的使者全都殺了,並派兵搶了黃巢四十餘艘裝滿糧食的補給船,迫使缺兵缺糧的起義軍離開長安。
歷史學家黃仁宇說:「他(黃巢)於公元880年入西安,據說他擁有兵眾60萬人,西安也被他佔領了兩年多。起先他還企圖爭取一般市民,可是一入國都,黃巢被自己所設的陷阱困住,從此失去流動性,於是被忠於唐室的幾個部隊集中攻擊,對方也有突厥語系的部隊。黃的給養既成問題,他就更大開殺戒,因之他和居民的關係日益惡化。」缺糧缺兵的起義軍被人民視為仇敵,除撤離長安外別無選擇。
歷史評價
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但它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領袖以天補平均大將軍、衝天大將軍為號召,反映義軍具有模糊的平均、平等要求,標誌農民起義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義軍在鬥爭中注意分化敵人,避實就虛,運用流動戰術,在前後十年間,經過十二個省,行程兩萬餘里。這是農民戰爭史上的一個創舉。
※歷史上一次著名而又失敗的農民起義
※這個歷史上最差勁的大一統王朝,終其一朝卻沒有爆發農民起義!
※這個歷史上差勁的大一統王朝,終其一朝卻沒有爆發農民起義!
※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而又失敗的農民起義
※陳勝領導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為何會失敗?只因不聽這兩個牛人的金玉良言?
※講真,為什麼在宋朝發動一次摧枯拉朽的農民起義就那麼難?
※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因何而起?
※明末農民起義的失敗,只因李自成的一個愚蠢行為
※梁山泊是農民起義,但真正的農民只有一個
※狐仙的鬼話,掀起史上第一場農民起義
※歷史上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卻因霸佔過多美女而喪命!
※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戰馬一定要喝人血,這些血從何而來?
※這個農民說的三句話,道出中國農民起義註定失敗的真相
※因為他的一個舉動,黃巾起義差點成功?
※她是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女領袖,真是巾幗不讓鬚眉!
※太平天國有多荒唐?農民起義背後藏得竟是這些史無前例的事情!
※劉邦斬白蛇起義,他卻殺了這兩個人起義
※一道離奇的奏摺,把李自成推上了農民起義的舞台
※農民起義領袖,課本上的大英雄,沒有他就沒有,三百年屈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