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既生瑜何生亮也是冤案
魯迅曾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間傳說中,諸葛亮更是呼風喚雨,神機妙算。而事實上,諸葛亮那些在軍事上的傳奇功績大半出於作者虛構,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例如小說中著名的赤壁大戰,除了「草船借箭」是轉嫁孫權的故事之外,「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計」、「借東風」等精彩情節,皆為作者虛構。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孫劉聯軍連箭都很缺乏,還談什麼抗曹?「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線索可查。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戰五年後,曹操平定關中,率大軍南下進攻孫吳。孫權領兵迎戰,兩軍於長江水入巢湖的濡須口。曹操受挫,堅守營壘以待戰機。一天,孫權借江面有薄霧,乘輕便戰船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宮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見江面水霧繚繞,孫軍整肅威嚴,恐怕有詐不敢出戰,下令弓弩齊發,箭射吳船。孫權的船很快便落滿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漸漸傾斜即將翻沉。孫權命令掉轉船頭,讓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穩後,孫權指揮戰船列隊,緩緩離去,曹操才明白上了當。這只是發生在孫權身上的一個故事,起初他沒料到船身會中這麼多箭,使得船要傾覆,僅僅是急中生智之舉罷了。他並沒有計劃「借箭」,史書中也沒說是草船。
自從有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後,人們就以它作為衡量、品評三國人物的標準,多數人只知道有《三國演義》,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諸葛亮。
「既生瑜何生亮」是冤案
戲劇舞台上周瑜是小生,而諸葛是老生扮相,但歷史上的諸葛亮比周瑜小6歲。而諸葛亮與周瑜之間的歷史真相遠非年齡錯位這麼簡單。《三國演義》把周瑜描寫成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的典型,他對才智超過自己的諸葛亮,千方百計加以謀害,結果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臨死長嘆,「既生瑜,何生亮。」小說對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戰前後一連串的鬥智、鬥法寫得絲絲入扣,極為生動,並把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智絕」的地位表現到極致。
事實上,歷史上的周瑜不僅容貌出眾,風流儒雅,講求生活品位,還是一位胸懷韜略、英勇善戰、屢建奇功的傑出將領。孫權贊他「有王佐之資」,稱帝時還念念不忘,「孤非周公瑾,不帝矣」。至於其氣量,簡直可以用寬容大度來形容,《江表傳》記載:「(老將陳普)頗以年長,數凌辱瑜,瑜折節容下,終於與較。普後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又據裴松之注《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劉備一次與孫權談及周瑜,也說他「氣量廣大」。所謂「三氣周瑜」,只不過是小說家的杜撰罷了,卻成為周郎身後數百年來的最大冤案。周郎諸葛兩人在正史上並無過節,也無正面交鋒,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而周瑜病逝後,蜀國來弔唁的是龐統,也不是諸葛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解密:古代天庭第一夫人王母娘娘的風流情史
三國時期的女人們貞潔觀不強:改嫁稀鬆平常
劉備借荊州真相:孫權為保實力讓荊州給劉備
劉備為什麼選擇了諸葛亮作為蜀國未來的委託人?
盤點原屬中國的十大外國城市 平壤也曾是中國的!
※草船借箭與諸葛無關,既生瑜何生亮是冤案,真假難辨的空城計
※是不是諸葛亮想出來的草船借箭嗎?
※生子當如孫仲謀,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草船借箭並不是諸葛亮乾的,沒想到竟是此人乾的
※草船借箭並不是諸葛亮所為,也不是發生在赤壁之戰
※草船借箭非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原來如此?
※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真相是什麼,曹操和諸葛亮為何被借箭?
※草船借箭的主角竟然不是諸葛亮
※「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 而是孫權?
※草船借箭不是諸葛亮,而是他,被黑得最慘的君王
※歷史上草船借箭的並非是諸葛亮 而是孫權?
※草船借箭,曹操為什麼就是不放火箭呢?
※諸葛亮只是草船借箭,此人不但草人借箭,更加是挽救整個大唐王朝
※為何諸葛亮滿懷信心的去草船借箭,萬一是火箭豈不是變成屈原了?
※歷史欺騙了你!三國時期的草船借箭是假的,草船借箭主人公是他
※真正的「草船借箭」另有其人,並非諸葛亮
※草船借箭時諸葛亮對身邊人說:我不怕曹,讓他們盡情的射吧!
※天下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草船借箭之人並非諸葛亮!
※牛皮哄哄的草船借箭故事 原來只是個烏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