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官員的花翎制度

清代官員的花翎制度

清代官員的花翎制度


清朝最看重花翎,就如古代的「珥貂」一樣,例應隨官秩(官職高低)戴翎。宗室中,以貝子戴三眼花翎,最為尊貴;鎮國公戴雙眼花翎,為稍次,鎮國將軍等戴單眼花翎,而親王、郡王雖然爵位比以上更為尊崇,非蒙皇上特賜不能戴花翎,而且已經賜有花翎者,遇到朝冠晉見時仍不能戴用。凡是由皇子分封的親王、郡王都不賜戴花翎,這是因為戴花翎是「臣僚之冠」,而親王、郡王、皇子等乃宗室貴位,戴翎子由有「紆尊」之嫌。


清代官員的花翎制度

清代有品位的官員之例有花翎者,內廷王、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直省將軍、內大臣等以及領侍衛府官、滿員(滿族官員)五品以上皆冠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者只能戴褐羽藍翎,也就是俗稱「野雞翎子」了。清代的親王、郡王中賞戴花翎的,僅見於乾隆朝。當時順承勤郡王名叫泰斐英阿,因為當了前鋒統領,便向皇祖乾隆乞賜花翎,。乾隆說,花翎是貝子之制,諸王戴了就會失制。軍機大臣傅恆就代為說情:郡王年幼,想戴花翎玩兒,以為美觀。乾隆這才答應了,同時賜給另一位皇孫三眼花翎,說:都是孫輩,以為美觀可也。可知當時諸王想皇上賜戴花翎,並非為了追趕時髦。


清代官員的花翎制度


清代勛臣中,功勛卓著或恩寵有加者,僅僅能夠得到皇上賞賜的雙眼花翎。比如賢相傅恆、權相和坤、福康安等,都只得到雙眼花翎,而且,清代定製,外任文職官員無賞花翎者。只是到乾隆朝,有一位叫方承觀的直隸知府,受到皇上特別眷愛,古北口大閱兵時,就特乞皇上賞戴花翎,乾隆笑道:「像你這樣矮小侏儒樣子,都愛戴花翎呀?!」就賞賜給了他。此後,外任各省總督、巡撫等大員,也就屢有蒙恩賜花翎的了。


清代官員的花翎制度

外任武臣中,非軍功卓著不可蒙賜花翎。康熙時,福建提督施琅收復台灣,詔封靖海侯,子孫世襲,而施琅卻上疏辭侯,懇請皇上賜花翎。當時,在外領兵的將軍、提督都還沒有賜給花翎的先例。康熙乃特旨賜施琅戴花翎。可見在當時文武臣僚小目中,賞賜花翎簡直比封侯還要榮耀。


正因為此,後來的清代文官對獎戴花翎特別重視。除軍功外,非「異常勞績」不得保獎花翎,而且,限定每案不得超過三名。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因修皇族的族譜「玉牒」造成,提調官增慶被奏賞花翎,這是首開軍功之外的「別項勞績保翎」之例。從此諸如皇上「山陵奉字」、海運事宜、勸捐、抽厘之類,都相率保薦花翎。


清代官員的花翎制度


在花翎當紅的清代全盛時期,連綴翎子與冠帽的翎管價值也就不菲。翎管的式樣如旱煙管粗細,長二寸許,圓柱形,主端有鼻,愈下愈中空,至下埠,中空大如煙嘴。翎子就由此插入。戴上冠帽後,翎子就垂在腦背後。


除了低級官員翎管只准用紅玉外,文武大員所戴花翎的翎管都是用各類寶玉、象牙或者玻璃燒製成的,而以翡翠翎管最為時髦盛行,當時價值最貴,如今收藏價值最高。榮祿所戴花翎的翡翠翎管表裡瑩澈,從外面看,翎毛纖發畢睹,是一種叫做「玻璃翠」的玉管,當時價值一萬三千金。一般勛官高位大員的翡翠翎管也多價值七八千銀子。當時一些清水衙門的京官頭上花翎兒,有的也就值二三兩銀子。

清代官員的花翎制度


如果您喜歡本文,喜歡東北文化、老北京文化、滿族文化、熱愛清史。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


希望廣大閱讀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創稿件


投稿郵箱:25531762@qq.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吉祥滿族 的精彩文章:

1644年,中國到底應該選擇誰?
「八旗子弟」——崇拜英雄的滿洲族後裔
清朝滿族婦女髮式「旗頭」
探究歷史上的清朝「存在」了多少年:是267年還是296年?
大清帝國皇帝說哪種語言
您可能感興趣

孔潮麗:明代官員的休假制度
等級森然的清代官員服飾
清代官員做官都有哪些潛規則?清代官場實在太腐敗
古代皇帝對官員的管理堪比現代公務員
古代官員為何虛報年齡
解密清代官員裝窮伎倆
原來歷代官員管理及監察制度經歷了那麼多變化
大清故事:清宮劇官員生活奢靡,清朝官員工資水平如何呢?
清朝官員服飾介紹 清朝官員的服飾等級區分
歷史上的「太監王朝「奇葩的制度,朝廷官員一律閹割
中國古代官員的考勤制度 無故缺勤大板伺候
老照片:清朝官員的真實形象
清代官員為什麼喜歡「男風」?
清代騙子團伙假冒官員竟修成正果
古代的釣魚執法:清初才子金聖嘆即死於官員栽贓
清代官員服飾上的「衣冠禽獸」,到底象徵著什麼?
古代官員最具廉潔的:十個經典傳奇
古代官員廉潔的十個經典佳話
按宋朝的官員制度,包拯到底是個什麼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