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港通天下——寧波

港通天下——寧波

導語:作為著名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寧波在中國對外交通、貿易、文化交流中佔有重要地位。以寧波為門戶的中國先進文化的輸出曾對亞洲各國文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撰文:劉恆武


攝影:陳新宇

港通天下——寧波

寧波市區三江口東岸慶安會館內,金碧輝煌的古戲台彷彿仍聞得昔日的繞樑餘音。 這裡曾經是寧波船商洽談商貿、聚會活動的場所,也是祭祀天后媽祖的神聖殿堂。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歸田三首》中以「西京塵浩浩,東海浪漫漫」來描述西京長安和東海殊域兩個迥異不同的世界。寧波地處中國海岸線中部,依山瀕海,三江貫流,對外依靠甬江航道接通海路,對內則藉助浙東運河等發達的水系勾連中原,天生具備中樞大港的便利條件,與同樣位於東南沿海的台州、溫州、福州、泉州等港口城市相比,寧波腹地空間的闊度、深度和丰度更為卓越。寧波向東可依舟山群往來日韓,向南則可經由泉州、廣州等港口轉運而通達天下。

港通天下——寧波

這幅《寧郡地輿圖》是迄今發現最早且最為詳盡的寧波城廂地圖,繪於19世紀,清晰標註了城內水陸交通要道和建築,是寧波歷史研究中價值極高的史料,實物存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寧波古稱「明州」,唐長慶元年(821),明州州治遷至三江口,並築子城(內城),9世紀末,刺史黃晟主持修建羅城(外城),明州框架初定,此後雖經歷代重修改建,但整體面貌基本未變,只是城西廣德湖在北宋末年已廢湖為田,日湖也在清代淤塞萎縮,徒留天封塔佇立。


由海疆邊城到海交重鎮的涅槃

從秦漢到魏晉,偏居浙東海濱的寧波地區始終處在歷代王朝行政網路的末梢。漢晉時期,寧波稱「句章」,東晉末年句章守將劉裕與孫恩水軍慘烈交鋒,句章發展受到阻滯。之後,這裡演變為唐代明州最初的州治,公元821年,明州州城從小溪遷至三江口,最終實現了由海疆邊城到海交重鎮的涅槃,並為此後一千多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港通天下——寧波

月湖邊晨練的老人。月湖開鑿於唐代,與南塘河相通,是目前寧波老城內僅存的水域。


9世紀,框架初成的明州城是一個「兩江三湖」環繞的水城,西北而來的餘姚江和自南而來之奉化江,雙江框定了明州主城的北界與東界,日湖和月湖則界定了州城南限,城西的廣德湖則在北宋末年被廢湖為田。


在兩江三湖的環抱中延展起來的明州城呈現出南北稍長、東西略窄的卵形或船形,與唐長安那樣方形的傳統中國城市相比,別具一格。明州城的布局理念,既有對儒家禮教的遵循,也有風水布局上的酌量。城內幹道大致東西平正、南北豎直。日湖在東,處在尊位;月湖在西,處在從位。在古代風水觀念中,兩湖如同硯池與筆洗,而日湖之北的天封塔則似一枝巨筆。兩湖一塔,溫煦並提振著明州城內的鬱郁文風。

港通天下——寧波

鄞州區南塘河上,在洞橋前玩耍的孩子們。唐時著名水利工程它山堰的建設將南塘河水引至寧波城南注入日月兩湖,既抑制了東海咸潮倒灌,又保證了居民生產、生活用水,對寧波老城的確立有重要影響。

唐宋之際,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城市商業革命發生、航海對外貿易勃興,給明州等沿海港口城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些海疆邊城一躍成為海上對外往來的要津。

港通天下——寧波

港通天下的原點


寧波是一座港城,城因港興,它聯結著水路與陸路的交通線,這些交通線將港城置於物流、人流、信息流的網路中,網路最密集交織處會覆蓋出一個「面」,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腹地」。城、港、水陸交通網、腹地,共同成就了一座四通八達的港城。


長江三角洲這一入宋以來中國最富庶的地區,為寧波港的繁榮提供了深厚的經濟基礎。北宋時期,從東渡門到靈橋的江廈地帶已是一個成熟完備的港區,直到清代都是帆船寄碇之所和起錨之地,是長三角地區開合吐納的最關鍵部位。

港通天下——寧波

三江口一直是東南沿海人流、物流與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場,夜色中三江口高樓林立,燈光璀璨,但已不見昔日「城外千帆海舶風」的繁華景象。

這裡不僅有精心營造的碼頭,還有修造船場、天后宮,來安門之內的市舶司衙署和市舶庫可以被視為港區空間向城內的延伸,市舶司與靈橋門附近的街巷則是港區與城內生活區的接合處。如今的寧波世貿大廈,正坐落在宋代世界貿易中心市舶司的位置上,頗像是一場歷史輪迴。

港通天下——寧波

寧波慈溪上林湖越窯遺址上千年累積的碎瓷層層疊疊。唐宋時期,上林湖及其周邊成為越窯瓷業中心,隨著寧波國際港城地位的確立,越窯青瓷遠銷世界各地。


整個港區的場域並不寬闊,卻可以滿足遠航船舶在行政、技術、商貿乃至宗教上的各種需求。晚唐入宋以後,明州逐漸發展為海濱巨埠和東南佛國,來自五湖四海的巨商鴻儒、高僧雅士在三江口邂逅。日本史籍《本朝高僧傳?道隆傳》中,講到南宋高僧蘭溪道隆一日在明州城內駐足端詳江岸邊的日本海舶,眼前忽現神人,告以緣在東方,禪師於是決定隨舟東渡,赴日傳法。

港通天下——寧波

慶安會館內正在舉行越劇票友選拔賽。19世紀中期,甬埠行駛北洋的船商捐資創建慶安會館,又名「北號會館」。而南號船商則專營閩廣和南洋等地貿易,其聚集場所安瀾會館緊鄰慶安會館南側。

可以這樣說,晚唐直到上海崛起之前,寧波都是浙東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的門戶,三江口港區就是這個門戶里的門廳。作為東亞海域世界的樞紐,這裡曾是古代中國東南人流、物流與信息流最大集散場域之一,是最具開放性和流動性的、活力充溢的空間。

港通天下——寧波

江北天主教堂內,新婚夫婦在親友的見證和牧師的引領下宣誓攜手一生。19世紀中葉,寧波被迫開埠通商,教堂所在的甬江西岸按照歐洲城市樣板建起全新的外國人居留地,稱為「老外灘」。


放舟東洋:從寧波到博多


三江口到招寶山這段甬江幹流,全長約26公里,平均水深近5米,常年可以通行3000噸左右的船舶,曾是聯結整個東亞海域的繁忙航道。甬江入海口是浙東的一道勝景,浩浩江波、茫茫海濤、湛湛青天合成一線、融為一片。招寶山、金雞山一北一南相向而立,恰如兩座送江迎海的門闕。對外來海舶而言,望見招寶山就意味著將抵明州,可贏取往來貿易之利;對寧波本地商民來說,招寶山引導萬國商舶來航,使其坐收四海財貨之益。兩山所夾的入海口既是甬江航道的終點,也是自寧波駛往外洋的起點。船隻出了甬江口,航至普陀山,從那裡候風駛入外洋。外海航行風波難測,因此普陀山成為了著名的觀音道場,參拜觀音祈求平安也成為傳統。

港通天下——寧波

舟山漁場地處長江、錢塘江、甬江入海口,漁產豐富,是中國最大的近海漁場。對古時船商來說,甬江口既是甬江航道的終點,也是穿行舟山海道、駛往外洋的起點。


五島列島位於日本九州西北端,與寧波之東的舟山群島遙相呼應。唐商張支信的海船從明州甬江口啟碇,順風揚帆,僅用三晝夜的時間就到達了五島列島,創下了寧波與北九州之間最快的木帆船航行紀錄,普通情況下則需要耗費5-10餘天不等。而古時騎馬從長安到明州,最快也要20餘天,販運貨物耗時更久。相比之下,由寧波出海前往日韓,在大批量貨物的長距離運輸上,優勢尤其明顯。

港通天下——寧波

越窯青瓷三足蟾蜍水盂


高7.5厘米這件寓意「蟾宮折桂」的水盂為文房用具,


造型精巧,釉色青淡瑩潤,為宋代越窯青瓷的精品傑作。現藏於寧波慈溪博物館。


帆船穿越東海到達五島列島之後,繼續向東北經平戶、沿壹岐水道越過玄界灘進入博多灣之後,就到達了浙東—北九州海航中軸的東端。絲織品與瓷器是古代中國最大宗的海洋貿易商品,除此之外還有書籍、繪畫、藥材、香料等。從日本和高麗進口的物品則包括木材、銅、摺扇、高麗瓷器、人蔘等。

港通天下——寧波

海船紋銅鏡


直徑17.3厘米鏡背圖案以海波紋為底,一條桅杆高聳的海船正在行駛。鏡鈕上方鑄有篆書銘文「煌丕昌天」四字。此類青銅鏡並不罕見。有人認為,帶有這種圖案和銘文的青銅鏡不僅是海船上的生活用具,也是帶有宗教色彩的祈禱用具。


今天的博多,依然留存有古博多唐房的區域,那裡有一系列與宋代中國有關的文化遺存,如承天寺、妙樂寺、聖福寺等。考古資料表明,與宋商活動有關的遺迹大致集中在一個邊長500米左右的方形區域,在這片不大的區域里長期定居的宋人或許不超千人。然而,他們卻憑藉貿易資本的力量,在11—13世紀的日本歷史上留下了厚重的存在感。

港通天下——寧波

在一處石材加工場,工人將大塊石材切割成塊,用於鋪路。


跨越海洋的寧波石刻


近年來,九州西海岸和北海岸發現的一些12—14世紀中國系遺物,為探明宋元時代中國船從寧波前往日本九州的航路提供了資料。其中,梅園石制薩摩塔的發現最為引人注目。薩摩石塔屬供養塔,其基本形態為壺形塔身、屋檐頂、須彌座,雕刻圖案遵循同一模式。據日本學者鑒定,薩摩塔的石材是產於寧波鄞江鎮的梅園石。中國工匠用寧波石材在寧波製作好後,由宋商帶到九州。

港通天下——寧波

寧波鄞江鎮光溪塘一座廢棄已久的古採石場,塘內石柱林立,縱深百餘米。鄞江自古盛產石材,尤以小溪石和梅園石著名。小溪石屬砂岩,多用於建屋、造橋、鋪設碼頭;梅園石則屬於凝灰岩,灰色泛紫,材質細膩,是極好的雕刻用材。


公元1181年,日本奈良東大寺的復建,陸續從中國聘來鑄造師陳和卿、石雕匠師伊行末和字六郎等人協助施工。在這些工匠中,伊行末可以確認是明州出身。東大寺竣工後,伊行末留在了日本,再也沒有返回寧波故鄉,他的子孫以伊、井、井野為姓繼承發揚了祖輩的石刻技藝,形成了個性鮮明的石刻流派——伊派,至今在京都、奈良和岡山等地仍然可以找到帶有伊派石工銘文的石刻遺物。

港通天下——寧波

東錢湖附近史詔墓前的石像生佇立於竹林之中,只有一位當地村民兼任的文保員看護。兩宋時期,寧波石刻藝術高度繁榮,不僅有大量石材與石刻作品對外輸出,更有寧波石刻匠師東渡日本,傳授技藝。


梅園石材與石刻的對日輸出,以及寧波石刻匠師的東渡,是寧波石刻藝術東傳的三個維度,也是古代中日之間人員、物品、技術跨海交流的宏大圖景中的一個局部。

港通天下——寧波

宋商遺迹:薩摩塔分布示意圖


更生與嬗變:從老江廈到新北侖


元代直至鴉片戰爭,寧波始終保持著江南第一大港的地位,港區也一成不變地延展於三江口江廈一帶。我國海上對外貿易經過了宋元兩代的繁榮期以後,在明代由於海禁政策的鉗制開始趨於沉寂,尤其在鄭和下西洋之後,緊縮政策更為嚴格。晚明時期,世界與中國都在面臨變局。倭寇開始大行其道,寧波附近形成海上走私貿易據點。此時的江廈埠頭少了貿易收入,卻見血雨腥風。16、17世紀之交的全球化進程中,原本作為海交巨港的寧波成為一個海疆堡壘。

港通天下——寧波

位於浙江沿海中部的臨海為原台州府治所,依山瀕海,靈江自北向南環繞,其城牆始築於南朝,重建於北宋,兼具軍事防禦與抗洪雙重功能,保存完整,號稱「江南長城」。


18世紀中期以後,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寧波對外貿易受到更大的限制。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寧波被迫開放,來到寧波的外國人在三江口附近按照歐洲城市樣板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居留地,被當時的寧波人稱為「老外灘」。


這片比上海外灘建設早得多、規模也小得多的初代外灘,儘管夾雜著西人強行植入的因素,但寧波港卻由此開始經歷由傳統港城到近代港市的嬗變。嚴信厚、虞洽卿、吳錦堂、包玉剛……一代又一代寧波人在老外灘沐浴新風,再從老外灘碼頭坐上了駛往上海的客船,在那裡建立起一個又一個的商業王國。

港通天下——寧波

台州臨海古城裡的紫陽街是舊時最繁華的主街,店鋪林立,石坊重重,街道格局在各歷史時期基本變化不大。而寧波在近年的城市改造中已經舊貌難辨,人們只能在這裡依稀尋得古城舊影。


今天的寧波已經完成第二次嬗變:隨著由近代港市向現代港口集群的轉變,寧波港的核心港區從「老外灘」轉移到海岸線上的北侖。2006年,寧波與舟山港口合并,新誕生的寧波-舟山港作為中國第一大港矗立於世界的東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地理 的精彩文章:

佛羅里達州珊瑚礁瓦解超過預期
細數5種干擾過大型科學項目的動物
聖城考古:停車場下發現古希臘堡壘
獨家消息:尼尼微兩座城門遭ISIS破壞
一周星事預告:一起去看流星雨
您可能感興趣

通天河中的通天小妖
泥潭通天龍:泥潭之下難通天
「巴別」通天塔通往天上諸神的「驛站」,什麼原因只剩下一個洞穴
通州——州通天下,大寫通州,令人嚮往的地方!
東京澀谷將在萬聖節期間變為「步行者天國」&大阪通天閣60周年
通天狄仁傑什麼時間更新 通天狄仁傑在哪個台播出
理通天下 事在人為
米芾稱下真跡一等,女皇武則天藝術盛舉之萬歲通天帖
冒談通天下一QI
印度第一幻術通天繩,繩子升入天空,小孩爬繩上天后消失雲間
印度第一幻術通天繩,繩子升入天空,小孩爬繩上天消失雲間
中國蘇-30夜間照美呆了 一條藍色「光軌」直通天際
「富貴無頭,文章通天」天下第一世家!
直擊印度第一幻術通天繩,繩子升入天空,小孩爬繩上天消失雲間
封神大戰昊天上帝與瑤池金母為何不直接出手,幫元始天尊打通天?
犀利!多圖直擊中秋夜佛山燒番塔習俗,紅火通天慶豐年!
《西遊記》:八百里通天河,難住唐僧,原來這條河就是通天河
十二金仙之中的卧底,通天教主的分身,後轉世為張道陵張天師!
秦始皇曾秘密修建通往天國的階梯 通天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