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藝術人生與人生藝術,把真愛灑向人類的心靈
大師的藝術人生與人生藝術,把真愛灑向人類的心靈
文/晏建懷
有一年,央視三套《藝術人生》曾在一期節目中邀請了三位蜚聲國際的中國音樂家——譚盾、余隆、朗朗,做了一期「音樂三人行」的節目。話題雖然談的是北京音樂節,但大師們所有暢談的內容和體會,既是藝術家的藝術人生,更是藝術家的人生藝術,給人深深的啟迪,讓人至今難以忘懷。
譚盾——睿智、詼諧的大師
譚盾,作曲家,1986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隨大衛?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學習,並獲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2001年,憑《卧虎藏龍》電影音樂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用自己的音樂征服了世界,成為當代國際上最令人矚目的作曲家之一。
譚盾渾身散發著大師的氣質,與人交流謙和、坦誠而又不乏幽默,充滿睿智和詼諧。節目開始後,主持人朱軍提出了一個關於如何吸引「樂盲」愛上音樂的問題。譚盾選用了現場題板上的「時尚」作為回答這一問題的關鍵詞。他說,我講的「時尚」,既不是指穿衣,也不是指吃飯,而是心靈深處的一種感受。他打了個比喻,說你如果交上一個女朋友,請女朋友吃飯,因為吃飯是個慣常的事情,這個飯局很難安排得有意思;給女朋友買衣服吧,也難做到很特別。但你如果說今晚請女朋友去一個的地方,比如說聽朗朗的鋼琴音樂會,雖然女朋友不一定聽過音樂會,不一定知道鋼琴音樂有多美麗,但她是一定知道這是一個十分時尚的享受,所以這個約會一定別具一格,也一定會討女朋友的歡心。譚盾說,人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人人都具有美的品質,對真正好的東西的追求都是一樣的,既然對美麗的感受有先有後,那麼我們這些先前就進入音樂殿堂的音樂家,有責任把我們的喜悅與大家分享。他說作為音樂家的最大理想,就是以自己的音樂與大眾去分享。與大眾分享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他們,這是一種非常「時尚」、非常健康的生活。
關於什麼是「樂盲」,譚盾還打了一個精彩的比喻,他說美國人——哪怕是「樂盲」——都特別喜歡馬友友,一說起馬友友,都會豎起大拇指說:「哦,友友,真棒!」就象中國人說起朗朗一樣。他說美國「樂盲」去聽音樂會,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大群人到了音樂會場,人群中有人問聽誰的音樂會?回答說馬友友。問馬友友是幹什麼的?回答說是拉大提琴的。這時,所有的「樂盲」會突然異口同聲地問,大提琴是什麼東西……譚盾美國式的風趣、詼諧,讓現場的觀眾捧腹大笑。
譚盾把激情當成音樂的第一魅力。他說北京音樂節的音樂家都是從全世界的四面八方來的,為了音樂,大家告別故鄉,告別手中的工作,告別家庭和親人來到北京。是激情支撐著大家的音樂理想,是激情支撐著大家不遠千里,投入到音樂的聖典之中,。
朱軍還讓他們用親情、友情、金錢、名譽、地位等諸多詞語排序,譚盾毫不猶豫地把「友情」作為了首選。他說了一個故事,有一年他在維也納舉辦作品音樂會,觀眾特別熱情,掌聲一浪接著一浪。音樂會在火爆、熱烈的氣氛中結束,所有的人都走光了,只留下他一個人在後台。在維也納舉目無親的他,感到特別孤獨,並且那些還在耳邊回蕩的掌聲也不能抵擋這份異鄉孤獨,這時,他覺得最需要的是友情的溫暖,哪怕是電話里傳來的一聲叮囑、一聲問候,也能給他無窮的力量。他說,如果生命中沒有友情,其他的東西都毫無意義。
是啊,當生命中沒有人與你分享快樂、沒有人與你分擔憂愁時,金錢再多也只能換來一堆冷漠的物質,地位再高也只是一個孤家寡人。
余隆——藝術家的保姆
余隆,指揮家,先後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及德國柏林高等藝術大學,受教於中國音樂教育家黃曉同和德國歌劇指揮家魯賓斯坦等名師。曾應邀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擔任客席指揮。1998年,他發起創辦了北京國際音樂節。2000年,他創建了中國愛樂樂團。
譚盾常用「藝術家的保姆」稱呼余隆,這種親昵而又直白的稱呼中至少含有幾層意思,一是余隆善於做藝術的組織協調工作;二是藝術家都十分信任余隆,希望在他的組織下開展活動;三是在余隆的組織下,某些藝術活動在全世界引起過轟動。
事實的確如此。余隆不僅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家,更是一個組織天才,他能用自己的魅力和天才的組織能力,把全世界許多著名的藝術家,集聚在自己倡導或組織的藝術活動中,比如說許多世界一流的樂團都齊聚北京音樂節,比如說作為簽約世界頂級樂團、長期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的朗朗,不惜犧牲一個月時間投入到北京音樂節,並在音樂節上彈奏十個協奏曲,這些都是非常難得甚至不容易辦到的事情。這就是余隆的魅力所在。
朱軍在訪談中要求三位嘉賓說出一件符合各自性格的樂器時,余隆還沒回答,譚盾便脫口而出說余隆是「鼓」。他說,余隆無論忙什麼的時候,都在一邊做事,一邊回答著在身邊或不在身邊的藝術家的問題,藝術家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由他安排,大家的大事小事都找他,使他象一個鼓一樣,時時刻刻被人敲打,而他也能把這些大事小事安排得妥妥噹噹,並且樂此不疲。
當朱軍問到拼搏中失去最多的是什麼時,余隆說:時間。他說,為了把所有的活動都辦成功,他犧牲了許多與家人團聚、與孩子享受天倫之樂的時間,說到這裡,他一臉的愧疚。其實,余隆深愛著他的家和家人,朱軍問他一生中最珍貴的財產是什麼,余隆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女兒。
朗朗——我想擁有家的感覺
郎朗,鋼琴家,3歲開始學習鋼琴,14歲出國,師從眾多國際著名鋼琴大師。他是受聘於世界頂級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2003年,他被美國著名的青少年雜誌《人物》評選為「20位將改變世界的年輕人」之一,且是其中唯一的藝術家。
在用親情、友情、金錢、名譽、地位等排序時,三位大師中只有朗朗把親情排在了第一。朗朗的父母在孩子的藝術道路上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做出了尋常父母難以做到的犧牲,但這種努力和犧牲終於獲得了回報,這回報不僅因為朗朗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還因為在培養孩子藝術素養的同時,也在與孩子的共同努力共同奮鬥中增進了父子情、母子情,培養了朗朗善良純樸的品質,而這一點其實是更重要的。
每次上台演出之前,朗朗的父親都會在朗朗的背上輕輕地拍一下,別看這輕輕的一拍,但在朗朗的心頭卻是近似感應的一振,總能盪起激情和信心,讓他無論在面對多麼莊嚴、高雅的藝術氛圍,都能精神抖擻地走上舞台,舉重若輕,瀟洒應對,把藝術技巧和作品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這輕輕一拍,成了朗朗演出的必然前奏,哪怕父親無法陪同的演出,他都會在上台前拍自己一下,對著鏡子說:「爸,我會彈好的。」在《藝術人生》的演播現場說到這點時,朗朗的眼裡測出了晶瑩的淚花。
作為長期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的鋼琴家,朗朗最希望得到的是家的溫暖、家的感覺,無論在哪,他每天都要與家人通話,沒事也要和父親、母親叨上幾句,只有這樣,他的心才不會孤獨,他的心才會平靜。小事都做不好的人,肯定成不了大事。一個人如果不愛家庭不愛親人,那麼他很難做到愛觀眾愛他人,更難做到把天賴之音送到大眾的心靈,與大家分享藝術的感悟。
大凡大師,就是那種善於把自己的藝術感悟和真愛灑向他人灑向人類心靈的人。
魏王的老婆生了一個漢朝的皇帝,世事真是難料!
晨占鳴鵲,夜看燈蕊,求籤、相面、星座預測真的那麼靈驗嗎?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岳陽樓的品格,范仲淹的精神!
皇后不小心扇了皇帝一記耳光,卻釀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博弈
彭城大敗後劉邦幾乎全軍覆沒,他憑什麼打退了楚軍的瘋狂追擊?
※藝術愛好者、藝術生、藝術家的母親,真偉大!
※川派盆景大師的藝術人生
※非洲藝術,人類藝術的「初心」
※著名藝術家閻肅的精彩人生
※神還原:理科生和藝術生的對比
※人體藝術欣賞:靈與肉的藝術!
※著名書畫藝術家馮雪生、趙寒夫婦的藝術人生及作品賞析
※藝術家邀請陌生人,接吻、脫衣,喚醒人與人之間的愛
※程派傳人李世濟的藝術人生
※人人都說藝術「曲高和寡」,他偏偏要做藝術與大眾間的擺渡人
※藝術讓人成為真正的人
※閑章——書畫家對人生和藝術的感悟!
※藝術大師的反雞湯「負」能量漫畫,這才是人生真理
※國際藝術家和策展人,做你的藝術啟蒙者
※女攝影師和陌生人同床,為藝術獻身
※紫砂壺大師顧景舟的藝術人生
※人類最純凈的美才是藝術的真諦
※藝術人生 大境漫山
※希特勒的藝術人生 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