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女科學家築夢基礎研究
>
鮑哲楠
一直以來,華人女科學家通過自己的智慧認識和改變世界,基礎研究的累累碩果贏得世界對華人女性的矚目和尊重,書寫著屬於自己新時代女性科學家的經典故事。
日前,被《自然》評為2015年全球十大自然科學人物之一的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教授鮑哲楠再次突破技術難關。她率領的研究團隊在彈性纖維研究上取得突破,開發出的人造肌肉伸縮性十足,同時還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2008年以來,鮑哲楠還致力於研發人造皮膚,為皮膚燒傷、灼傷患者帶來福音,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此外,從事神經生物學研究已有30多年的香港科技大學教授葉玉如在生物領域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日前,葉玉如發現人體自身的一種新蛋白質,能發展成為有效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新藥物。因親人病逝於阿爾茨海默症,葉玉如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期間便專註於這一病症的治療,在漫長的科研道路上尋求根治良方以告慰親人。早在2004年,因為在阿爾茨海默症等疾病的藥物研發中的成就,她獲得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同時,在以男性科學家為主的天文研究領域,華人女科學家也成就斐然,毫不遜色。4月,華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所領導的團隊在距離地球僅約2億光年處的「銀河沙漠」地帶發現超大黑洞,顛覆了天文學的普遍認知。回顧8年的黑洞研究,她笑稱「黑洞研究本身也是個黑洞」,只有潛心鑽研,保持好奇心,才能在浩瀚未知的研究領域堅持下去。
無獨有偶,美國科學家2月宣布成功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西澳大學物理系教授溫琳清也參與其中。2001年博士畢業以後,溫琳清便開始專註於引力波探索研究。經過15年的研究積累,她成為西澳大學物理系引力波數據分析與高性能計算團隊的領軍人物,並在2009年獲得澳大利亞政府頒發的未來學者獎。溫琳清表示,大多數年輕人投身於對社會有直接貢獻的事業。但是,我們應該留有夢想,保持人類好奇的天性。
近年來,華人女性銳意進取,秉承著對科學的熱情與專註,投身於基礎研究勤懇耕耘,這一群體將更加奪目和出彩。
※女科學家研究影響力與男科學家相當
※基礎科學研究詮釋了科學之美
※華人科學家石墨烯研究在德獲獎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啟動「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
※科學家研究蚊子為何愛叮人
※科學家開始研究人類冬眠
※錢學森與人體科學:一個科學家的丹道氣功研究
※旅美科學家計劃在皖建設生物醫學研究項目
※華南師範大學成立腦科學與腦康復行為醫學研究院
※英帝國環境史研究——以殖民科學研究為中心
※中國科學院周家漢研究員到昆明理工大學做學術交流
※國際科研團隊成功解碼大麥基因組圖譜 華裔科學家領銜澳研究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鄭直教授課題組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博士後招聘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誠聘各學科精英博士後
※探秘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設施中心
※科學家對「笑」的研究
※丘成桐:基礎科學研究需要哲學滋養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實驗室科研人員招聘
※基礎研究、哲學與科學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