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實體書店:數字時代的「閱讀後花園」?

實體書店:數字時代的「閱讀後花園」?

在網路閱讀愈發蓬勃的當下,實體書店的生存狀況不斷受到衝擊。曾經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書店,是否終將成為擁躉者的記憶?


記者走訪發現,與咖啡店、文創產品進行捆綁經營,已成為時下流行的書店運營模式,唯有找准特定需求的書店,才能站穩腳跟,在數字時代闖出一片「閱讀後花園」。


閱讀走進數字時代

指尖兒划過書頁聞著墨香,翻看紙書時那種滿足感,對於固守著紙質書的粉絲來說很重要,但未必適應所有人。互聯網時代,一些人認為打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和看書的感受一樣,甚至還具備不少優勢。


「比起在擁擠的地鐵、公交車裡雙手捧著本書讀,還是電子書更方便。一本小說在書店售價幾十元,電子版僅售幾元,還能隨時下載最新刊物。」讀者曉琳坦言,她並不否認書店的重要性,「但如果書店仍按落後於時代變化的經營模式繼續下去,關門或許是遲早的事情。」


人們的閱讀方式在悄然改變。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國民線上書籍消費大數據報告》指出,電子書閱讀量上升迅猛,靜下心翻閱紙質書則越來越難,人們更加青睞便攜、容量大、可隨時閱讀的電子書。從日均閱讀時長看,紙質書的閱讀時間已遠遠落後於手機閱讀時間。


讀書正逐漸從紙上走進數字時代,紙質書對於閱讀市場的「壟斷」,也逐步被數字媒介所打破。

書店轉型多元化經營


當實體書店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時,很多書店都在不斷注入轉型新動力,力圖將流失的讀者重新拉回書店。


暖暖的色調搭配萌萌的多肉綠植,「家」的氛圍縈繞其中,這家開在社區里的書店「甲骨文·悅讀」剛成立了不到三個月,卻展現出社區書店的與眾不同:社區里平日老人孩子多,書店就搭建了親子閱讀區,併入駐育兒品牌給孩子們講故事;在涵蓋簡餐服務的同時,也在開展公益閱讀活動,邀請名家走進社區,為居民帶來主題講座、新書推介等。


「跟開在商超里書店不同的是,來這兒的幾乎全是周邊社區居民。」書店創辦人賀超說,相比於傳統街道圖書館,這裡既可借閱也能售書,圖書每天都在更新。目前,書店還提供了「藝術進社區」項目,「我們有授權允許把全世界博物館名畫複製下來,裝框後在書店展示。相應的每幅畫,居民能一天一塊錢租回家,掛膩了還可隨時來替換,或直接買走。」


在賀超看來,將書店開到社區里能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養成看書的習慣。這樣,社區自然就有書香氣息了。今後,還將推出「有聲書店」概念,提供有聲語言培訓和有聲書賞聽,並著手在東城區開辦第二家。

以書店為主體,以沙龍為主導,突破「單一賣書」理念,轉變為思想交流平台。新媒體時代,傳統書店正轉型為多元化經營的書店,由單談(沙龍品牌)、單讀(出版物)、單廚(餐飲品牌)、單選(原創設計品牌)組成。辦文化沙龍、做新媒體、提供餐飲和在淘寶、微店銷售書店系列商品,這些都在依託粉絲積累的基礎上發展著。


周末,位於朝陽大悅城的「單向空間」吸引了不少人挑選書籍,鋼筆等文化用品也成為選購品種之一。儘管「單廚」營業面積佔整體的一半,工作人員仍稱,相比購買咖啡飲品,還是購書顧客占多數。


還有「天堂時光」書店,他們在國內開設了20多家分店,原創明信片和純手工旅行產品是這家加盟店的特色,店門口懸掛的五彩經幡、各國書籍、值得細讀的明信片都呈現出旅遊文化。北京的分店已開業兩年,咖啡品鑒課、電影放映及分享類活動不時舉行,消費者很是歡迎。


電商瞄準實體書店


「雖然網路很發達,但只要來到書店,就會與書有意想不到的邂逅。哪怕是排隊買單時看到他人手裡的書,也會產生進一步閱讀的想法,這種體驗是網路書店不能給的。」讀者小冉對實體書店的存在頗為認可。

欣慰的是,在對我國國民傾向的閱讀形式調查中發現,2015年有57.5%的國民更傾向於「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這組數據正說明了紙質書的生命力。


調查發現,人們選擇紙質圖書更加精準、有目的性,《國民線上書籍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其中增長最快的為教材教輔與少兒圖書,教育與學習成為購書的最大動機。現代人閱讀品位在提升,更習慣於用電子閱讀設備消磨零散時間,這些都導致人們對紙質圖書閱讀精品化的需求也在增加。


值得玩味的是,一些圖書電商也開始在全球實體書店領域跑馬圈地。據悉,亞馬遜在去年年底推出該品牌首家實體書店後,噹噹也宣布計劃在3年內開設千家實體書店,線上線下同價銷售。業內人士稱,實體書店所呈現的閱讀體驗和文化氛圍是虛擬閱讀所不能取代的,圖書電商也想藉此帶動線上銷售。


在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商務部特聘專家洪濤看來,無論網路如何發展,實體書店都是不會消失的,「特別是嬰幼兒和老年書籍還是會以紙質形式呈現。」實體書店轉型升級後,結構會進一步優化,更多地以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經營模式發展。

責任編輯:岳崎(QN0012)


(責編:tibe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西藏網 的精彩文章:

50名法國藝術家遵義採風:這是一份最好的禮物
故宮的世界 世界的故宮
郭松民:「西雅」正被「無意識」地神化
街頭藝術,給海派文化帶來什麼
九旬王文娟 紹興再登台
您可能感興趣

數字閱讀時代將再無真正的「閱讀」?
微信時代:「閱讀腦」會被數字化嗎?
凌晨:書寫後「三體」時代的宇宙幻想
碎片化時代,你還有深度閱讀的體驗嗎?
數字時代,如何擁抱閱讀
林少:十點讀書在新媒體時代如何精耕細作?
碎片化時代,我們閱讀經典
純電商時代結束?實體店要拿什麼崛起?
你也可以讀懂的書:《大製藥時代》
為什麼「十八」在歷史上十個跨時代的數字?
白鬍子的死代表舊時代的終結,新時代是黑鬍子的時代?
「撕裂的哀悼」:後世分析的時代樣板
網路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新媒體時代我們如何賣書?
數字時代 我們為何還要推廣「深閱讀」?
新聞閱讀的黃金時代
將出版日本江戶時代研究書籍?王石的後萬科時代
信息爆炸的時代——讀書還有用嗎?
輕車書路—合肥大摩「紙的時代」書店「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