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范滂 索泮 趙思 等20位不怕死的歷史「小人物」

范滂 索泮 趙思 等20位不怕死的歷史「小人物」

猛戳上方「歷史教師王漢周"加入我們!


本號專欄作家:姜琍敏,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江蘇散文學會會長。江蘇作協小說工作委員會主任。已出版長篇小說8部、其它各類文學作品集13部。


蔡東藩,清山陰縣臨浦(今屬蕭山)人。著名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14歲中秀才,後又進京朝考,名列優貢,分發福建候補知縣,因不滿官場惡習,數月即稱病回鄉,辛亥革命之後,曾先後在杭州及紹興等地教書。1916年開始蔡東藩用十年時間完成了《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內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蔡東藩這套演義重史輕文,儘管略輸文采,但卻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華通史,為普及中國歷史知識做出了不可磨滅貢獻。

這裡的「硬頭子」,取的是蔡東藩先生的說法。指的是這樣的一些人,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過、慷慨迸耀過自己或短或長的生命之光的人之強者。他們或個性剛直,意志強悍,或「主義」堅定、鐵骨錚錚,為了自己堅持的理想、信念可以不屈不撓乃至視死如歸、掉腦袋也毫不畏縮。這樣的人,多半是知識分子、赳赳武夫或士子、官僚。


家學淵源、思想人格浸透了修齊治平、忠君愛國的政治抱負和儒學精神,併當嚴峻的考驗臨頭之際,完全不像普通人一樣趨利避害(這通常是無可厚非的),反而常常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真正可以為了自認的真理和正義而不惜殺身成仁、捨生取義。這樣的人可謂真正的、大寫的人。而且,在幾千年漫長的帝制時代,這樣的人此伏彼起,歷來不乏,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他們的事迹雖然壯烈,氣節雖然撼人,卻多半如一掠而過的流星,轉瞬便湮熄在歷史的煙幕之中。註定了不能像文天祥、史可法等英雄一般名垂青史、彪柄千秋。


我在讀史之餘,深深為這些人的精神氣節所感動,也往往為他們中的許多人得不到充分的褒揚而感到不公、為之嘆惜。因此想到,要將我視野所及的「硬頭子」們的姓名和事迹紀錄下來,以饗讀者,以旆揚烈士、慰藉英靈;並不一定要讓我們引為楷模,但多多少少可以讓我們這些後生小子有所啟迪、有所激勵和思考。


因史料和篇幅所限,只能掛一漏萬,依時序將一些人的名姓和事迹簡略介紹於下。須強調的是,他們都是真人真事,且他們的「成仁、取義」,不排除以今視之有迂闊或個別的沽直賣名的意思在,但我相信,他們的壯烈行為多半都非一時衝動,而是其性格之必然結果!

一、東漢范滂

范滂 索泮 趙思 等20位不怕死的歷史「小人物」



東漢末年,朝政敗壞。權奸和閹臣迫害賢明,幾達瘋狂。任意株連所謂「黨人」,稍有嫌隙即非錮即戮,因此黨獄連坐,再輾轉鉤連,上上下下,或死或廢,不下六七百人。


當時名臣范滂也自知不可免,但他不願稍屈。所以當有同鄉人得知權閹要來逮治他時,急忙通報,請他速逃。范滂卻慷慨拒絕,當下自行赴詣縣獄。縣令郭揖恰也是個義士,頗為同情范滂,見他自投羅網,大為驚嘆,於是解下印綬,要與范滂一同逃亡,並說:「天下甚大,何處不可安身?君何故甘心就獄?」范滂從容回答道:「滂死方可杜禍,何敢因罪而累君?況母已老,滂若避死,豈不是更累我母么?」

郭揖於是派人迎來范滂母親,使他們訣別。范滂向母親長拜道:「望母親割捨恩情,勿增悲感,譬如兒得病身亡罷了。」

范滂 索泮 趙思 等20位不怕死的歷史「小人物」



范母卻也是個深明大義的婦人,她拭乾眼淚,鎮定地對兒子說:「你今天得以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假若既獲令名,又求壽考,天下事恐怕未必有此兩全呢!」說畢,嗚咽著揮手,令兒子自去。范滂遂從容隨著捕人入都,不久便被掠死於獄中,妻子亦被流放邊疆。


二、 前秦 索泮

兩晉時期,前秦將領呂光受命略定西域後,受封為西安將


軍西域校尉。他又順勢侵襲涼州,受到梁熙抵抗,兩下交戰多時,梁熙父子戰敗被擒,後遭呂光殺害。於是隴西郡縣多半歸附於他。唯獨酒泉太守宋皓和南郡太守索泮,不肯從命。呂光便親率大軍征討,依次攻陷兩州,並逮住索泮,責備他違令不臣之罪,並誘使其投順。索泮卻朗聲昂首道:「將軍受詔平定西域,未聞你受詔略涼州。梁公何罪,乃為將軍所殺?泮不能為國報仇,深加慚恨。現今主滅臣死,何必多言!」


言畢,慨然赴死。


三、後燕 趙思

趙思是後燕主慕容寶的中黃門令,亦即宦官。但他卻是閹


人中難得的一條漢子。


當時,趙思受命前去見北地王慕容鍾,使他迎慕容寶駕。但卻被慕容鍾扣押入獄,並告知已有篡逆之心的叔父慕容德。慕容德聽說趙思頗有才幹,便想誘其為己所用。不料趙思態度堅決地回答說:「馬尚知戀主,思雖刑臣(閹宦),頗識大義。乞加惠賜歸主上。」


慕容德勃然道:「汝在此受職,與在彼何異?」


趙思也正色道:「周室東遷,晉鄭是依。陛下親為叔父,位居上公,不能倡率群臣,匡扶帝室,反而幸災樂禍,欲效晉趙王倫故事!我趙思雖不能效申包胥,乞援存楚,尚想如王莽時的龔勝,不屑偷生。現既歸去不得,死亦何妨!」


慕容德被他揶揄得一頭怒火,立即喝令將趙思斬首。趙思面不改色,從容就義。


四、東晉 謝道蘊

范滂 索泮 趙思 等20位不怕死的歷史「小人物」



之所以錄下她來,是因為謝道蘊和上述范滂之母一樣,也是個罕見的奇女子。


東晉有個名震千古的大名人,王羲之。王羲之卻有個迂腐不堪的二兒子,名叫王凝之。不幸的是,謝道蘊正是王凝之的夫人。


王凝之後任會稽太守。正值浙東大盜孫恩叛亂,圍攻會稽。王凝之素信道教,故毫不武備,終日里誦經念咒,聲稱自己請得十萬神兵,大可破敵。結果可想而知,城破人亡。可悲的是其與兒子同被砍頭之際,他還念念有詞,說是避刀咒,直到腦袋落地。


謝道蘊卻是好樣的。她聽說丈夫和兒子死難後,勿勿流了幾行熱淚,隨即便鎮靜地指揮僕婢帶上刀劍,抬來小轎,盡棄金銀細軟,只帶上外孫劉濤趕緊出奔。但剛出署門就遇上幾個叛兵,謝道蘊毫不慌亂,親率僕從與叛兵格鬥。因猝不及防,竟被她親手殺斃兩名叛兵。後來叛兵越來越多,終於將謝道蘊抓住。謝道蘊卻不慌亂,堅持要求親見孫恩。於是被縛送孫恩面前。她對孫恩從容言辯,頭頭是道,竟說得孫恩暗自稱奇,不敢加害於她。只是要把她外孫斬首。謝道蘊厲聲道:「這是劉氏後人,今日事在王凝之門,何關他族?你如必欲殺此兒,請先砍我!」


說得孫恩竟也動了天良,非但不殺劉濤,還將他和謝道蘊一同放走了事。


五、東晉 羅企生


羅企生是東晉荊州剌史殷仲堪的屬吏。時遇桓玄專擅,謀取荊州江陵,最終擊敗殷仲堪。殷仲堪逃跑時,手下除羅企生外,竟無一人相隨。但在經過家門的時候,羅企生被其弟硬拉下馬,說:「家有老母,你去又有什麼出路?」企生揮淚道:「我不宜失信主公,決心與他同死。還望你們能代我奉養老母,我家門也算忠孝兩全,不失子道,我死亦無恨了。」然其弟堅決不放他走,企生最終沒有走成。


但當桓玄捉住殷仲堪並將他殺害後,率兵進入江陵時,江陵人士都去迎謁桓玄,只有羅企生不去,還為殷仲堪處理家中後事。友人勸他道:「君為何不識時務,恐怕你禍將不遠了。」企生卻堅持道:「殷公以國士待我,我何忍相負?更何堪去見桓玄,屈志求生?」這話很快傳到桓玄耳中。他雖然忿恨,但頗惜羅企生的人格,讓人傳話說:「企生若肯來謝我,我必不加罪於他。」企生聽後淡淡一笑:「我為殷荊州屬吏,殷荊州已死,我還去謝何人?」


恆玄十分不快,便將企生收系獄中。同時再命人去問他作何感想。企生道:「前文帝嘗殺嵇康,康的兒子嵇紹仍成為晉之忠臣。而今我不求生,只求能免我一弟不死,以終養老母。」恆玄便命將企生帶到跟前,親自勸誘說:「我待你並不薄,何故負我?難道你真的不怕死么?」


企生毫不客氣地說:「使君興晉陽甲,出次尋陽,與殷荊州並奉王命,各還本鎮。當時你們升壇盟誓,言猶在耳。今日口血未乾,你乃遽生奸計,食言害友。企生自恨庸劣,不能翦滅凶逆,死已嫌遲,還怕你什麼?」


聽了此話,恆玄徹底失望,立刻命令將羅企生斬首。


六、南齊 董僧慧 陸超之


倆人均為南朝齊明帝時人。齊明帝蕭鸞兇殘毒辣,篡位前後大舉殺害王室宗親。董僧慧助晉安王企圖反抗失敗後,被蕭鸞手下捕到。僧慧慨然請求:「晉安王舉兵,仆實預謀。今為主死義,尚復何恨。但我主公屍骸暴露,我正準備買棺材收殮他。一俟收殮好了,我當立即來就鼎鑊!」


軍士領頭者聽了此言,不禁也為之動容,便說:「好一個義士,由你自便吧。」僧慧便去殯葬晉安王。晉安王有個兒子年方九歲,此時也被捕系獄中。他用寸絹為書,賄通獄卒,將求救書帶給僧慧。僧慧看了絹書道:「這確是主公郎君手書呵,可是我不能援救,太負我主人了!」於是為之號慟不已,結果竟「嘔血數升而亡!」


還有個陸超之,本沒被抓到。但他卻靜坐家中,並不逃避。於琳之與他友善,特地使人帶信給他,勸他速逃。


陸超之卻對來人說:「人皆有死,死何足懼!我若逃亡,既負晉安王厚眷,且恐田橫客笑人!」於是仍坐待不動。不料卻有一個門生妄圖重賞,假裝拜謁陸超之,趁其不備,將其砍倒,取其首級前往蕭鸞部兵處報功…


七、北魏元諶


北魏到孝庄帝時,已趨末日。軍閥爾朱榮兇狠暴戾,有如曹操,挾著他擁立的孝庄帝,權傾朝野,無人敢與爭鋒。


後來,爾朱榮忽發遷都之念,便在上朝時稟白孝庄帝,力主北遷。孝庄帝並不願遷都,卻又不太敢與爾朱榮反對。正躊躕時,有人在旁開口,公然反對遷都。爾朱榮瞪眼一看,原來是都官尚書元諶,不禁大怒道:「遷都事與君無關,何必爭執?況且河陰一役,君曾聞知否?」


元諶毫不畏縮,抗聲反駁:「天下事當與天下公論,奈何舉河陰毒虐,來嚇元諶?諶系國家宗室,位居常伯,生既無益,死亦何損。就是今日碎首流腸,也不足畏!」


一席話說得爾朱榮氣沖斗牛,當即要加元諶死罪。幸虧爾朱世隆在旁苦勸,元諶才得不死。而整個朝廷已盈廷震懾,雅雀無聲。獨元諶神色不變,徐徐引退。


八、東魏 荀濟


東魏末年,孝靜帝元善見已成大丞相高澄的傀儡。高澄目中無主,驕橫跋扈,滿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獨侍講荀濟明知成事可能極小,仍決心救主。他串通華山王、淮南王等人,謀劃誅殺高澄。詐稱要在宮中作土山,暗中開鑿地道,企圖通到高澄寓所,再募勇士從地道剌殺高澄。偏偏事尚未成,巡邏門吏聽到地下有響聲,忙向高澄報告,高澄派人試掘,果然發現地道。命人偵查,很快便查到是荀濟等所為,立刻將他逮捕。


侍中楊遵同情荀濟,得便問他道:「荀侍講年力已衰,何苦為此殺身之事?」荀濟朗聲辯道:「正因為年紀衰頹,功名不立,所以上扶天子,下誅奸臣!」


高澄知道是荀濟反他,亦格外憤怒,因為當年是他看在荀濟的才幹上,向其父高歡力諫才提拔他當的侍講。而事雖至此,他卻仍然不想置荀濟於死地,於是他親自提審荀濟,想要荀濟認罪便寬恕他。不料他剛問了一句:「荀公,汝為何要造反?」荀濟竟厲聲回答:「奉詔誅亂臣高澄,怎麼能稱為造反?」


高澄頓時大怒,遂決意處死荀濟。且命手下用車將荀濟載到東市,架起柴火將他活活燒死。


九、南朝 羊侃

范滂 索泮 趙思 等20位不怕死的歷史「小人物」



南朝梁武帝末年,候景叛亂,直逼台城。縱火焚燒大司馬東西華諸門。尚書羊侃親自督兵死守,兩下里相持了好幾天後,城中朱異請求出兵拒敵。梁武帝召問羊侃,羊侃堅決反對。但朱異一再堅請,武帝便同意他出城交戰。朱異帶兵出城後大敗而回。隨軍出擊者中有羊侃的兒子,他因為單騎斷後未及退回,被敵兵俘虜。候景命人將羊侃兒子縛到城下,企圖藉以招降羊侃。


羊侃怒聲喝斥道:「我傾宗報主,猶恨不足,豈顧一子?生殺任便!」


敵方只得將其子牽回營中。過了幾天又縛至城下試圖再次勸降。羊侃聽說,從軍士手中奪過一把弓箭,登上城垛對兒子大喊:「我以為你早被殺死,哪知你尚在世?」說著,便引弓搭箭,射向兒子,敵軍只好又將其子牽回營去。

范滂 索泮 趙思 等20位不怕死的歷史「小人物」



可惜的是,忠義羊侃率軍堅守多時,終因過於疲累而病死軍中。


十、南朝 梁大器


梁大器是梁武帝孫子,後被立為太子。侯景攻下健康後大開殺戒,屠殺了許多南梁王族成員。太子梁大器也在其中,但他是唯一一個寧死不屈,氣節可風的王族。此前有人曾勸他稍稍服軟,以求後逞。大器慨然道:「賊不殺我,抗禮無傷;若要見殺,百拜何益!」


後來,侯景西出,將太子大器挾于軍中,以作人質。結果侯軍在巴陵敗歸,一時隊伍錯亂。大器所坐的船在後面,左右都勸他伺機逃遁。大器卻拒絕了:「國家喪亡,我本不再圖生。今天我若逃避,不是避敵,而是叛父懼敵了。」


結果,侯景怕大器乘亂逃跑,命令將其處死。大器臨死前神色不變,從容地說:「久已待死,已恨過遲。」他見敵兵拿著衣帶想勒死自己,又說:「此物何能即死,不如用系帳繩罷。」


敵兵依言而行,大器引頸相就,旋即命喪。


十一、北齊 李集


北齊文宣帝高洋至其末年,精神嚴重變態,終日沉緬酒色,暴虐嗜殺,手下臣佐動輒遭戮,滿朝腥風血雨,噤若寒蟬。即使有一二人出言勸諫,多遭殺害。卻仍有一人勇敢地站出來,勸諫高洋,且因高洋拒不聽訥而言詞愈烈,當面將高洋比作古代的暴君桀紂。他就是典御丞李集。


聽了李集的話,高洋自然暴怒,立刻命手下將李集縛住,並將其置於水中悶溺,好久才命人放起。高洋冷笑著又問李集:「我究竟與桀紂相同否?」李集嗆聲大呼:「恐怕你還不及桀紂!」


高洋又令將他悶水,如此一連三沉三問,李集的回答亦始終如初。高洋變態地狂笑道:「天下有如此痴人,我這才知道龍逢、比干不是俊物。」但高洋這天或許心情不錯,他並沒有處死李集。不料幾天後他又召見李集時,李集又開口向他進諫,喜怒無常的高洋頓起殺心,立刻下令將李集推出腰斬。


十二、隋末 堯君素


隋朝敗亡後,浦州守將堯君素獨不肯降。唐軍李世民促使獨孤懷恩率領大軍包圍孤城,堯君素百般備御,終不少屈。唐高祖派遣降將去招降堯君素,並允諾他投降後賜以鐵券,准令免死並陞官等,均被他嚴詞拒絕。於是唐軍逼令堯君素妻子到城下,呼喚道:「隋室已亡,君何苦如此?」


堯君素慨然喝道:「天下名義,豈是婦女所能知曉?」,說著,竟張弓搭箭,將其妻射倒在地。李世民聽說此事,一邊唏噓,一邊再調大軍猛撲城頭。堯君素仍以死自誓,並對身邊將士說:「我為國家大義,不得不死。若天已絕隋,別有它屬,我當自行斷首,付與君等以持取富貴。但今城池尚固,倉儲亦豐,勝敗尚未可知,還望諸君勿懷異志!」

范滂 索泮 趙思 等20位不怕死的歷史「小人物」



然而,不久後城中便告糧盡彈絕,堯君素部將薛宗竟乘其不備將他剌死,持著首級出降了。而後人則有「隋室忠臣,只君素一人」之謂。


十三、唐朝 顏杲卿

范滂 索泮 趙思 等20位不怕死的歷史「小人物」



顏杲卿系名臣顏真卿之弟。安祿山史思明叛亂時為常山太守。安祿山部進攻常山時,顏杲卿與長史履謙死戰數晝夜,城破巷戰,力盡被執。安祿山怒斥顏杲卿說:「汝前為范陽功曹,我薦爾為判官,不到幾年,超升至太守。我有什麼地方負你,乃敢造反?」


顏杲卿憤聲駁斥道:「汝本營州牧羊奴,天子抉汝為三道節度使,恩幸無比。他因什麼而負你,你竟敢造反?我家世代為唐臣,祿位皆為唐封。豈能因為你奏薦便從汝造反?今日我為國討賊,怎麼能稱為造反?我恨不能生啖汝肉,要殺便殺,何須多言!」


安祿山暴怒,立刻命人將顏杲卿和履謙縛在柱子上,一併磔死。倆人仍罵不絕口,舌頭被割,腳脛被截,到死方休。後顏杲卿一門同被誅連死義者達30多人。


十四、唐朝 雷海青


雷海青是一名宮廷樂工。安祿山攻佔洛陽後,召來宮中樂工和歌伎們大開慶功宴會。正在絲竹悠揚之中,忽然一片哭泣之聲傳入安祿山耳中。其中一人竟抱著琵琶,伏地大慟。這人就是雷海青。安祿山張目怒斥他道:「朕在此開太平盛宴,你這小小樂工,竟敢無故啼哭,真正可惡!」


不料雷海青抬頭反駁道:「安祿山,你本是失機邊將,罪應斬首。幸蒙聖恩赦宥,拜將封王。你不思報效朝廷,反敢稱兵作亂,屠戮神京,逼遷聖駕,如此惡貫滿盈,還說什麼太平盛宴!」說著,竟將手中琵琶,猛地擲向安祿山,被他部下擋落。頓時,衛士一擁而上,將雷海青亂刀砍死。


十五、五代 李延鄒


五代時,後周進攻後唐。後唐濠州守將郭廷謂派遣部下四齣求援不至,心虛擬降。便令錄事參軍李延鄒起草降表。李延鄒勃然抗議道:「城存與存,城亡與亡,這是人臣大義。奈何厚顏降敵?」郭廷謂說:「我並非不能效死,但區區一城,如何自保?還不如通變達權,屈節保民,願君勿拘泥於小節。」李延鄒卻憤怒而擲筆道:「大丈夫終不能負國,為叛臣作什麼降表!」


郭廷謂也動怒了,拔劍相逼道:「你敢不服從我命令么?」


李延鄒挺身迎上道:「頭可斷,降表決不可草!」


言尚未落,郭廷謂劍已揮下,壯士當即捐軀。


十六、明朝 鐵弦

范滂 索泮 趙思 等20位不怕死的歷史「小人物」



明永樂帝朱棣起兵造反之際,在濟南城下吃足苦頭,多次攻撲不下,幾乎想要退兵。後來採納了部下繞過濟南,直取南京的策略,才最終篡位成功。對於當時死守濟南後被建文帝任命為兵部尚書的統帥鐵弦,永樂帝自然要報復之。當鐵弦被捕送京城,進宮面見朱棣時,鐵弦毫不畏懼,堅持以背相向,且抗言不屈。朱棣強迫他返顧,他倔強不從。朱棣便命人將他耳鼻割下,強塞入鐵弦口中,並問肉味美否?鐵弦奮力道:「忠臣孝子的肉,有何不美?」朱棣更加憤怒,喝令當庭將他寸磔(千刀萬剮)。


鐵弦至死猶罵不絕口。朱棣恨得又命人抬來鐵鑊,熬油至熱,將鐵弦投入油鑊中,傾刻間,一代英傑化為焦炭。


十七、明末 費宮人


費宮人不見於經傳,名字也不詳,且是個僅有16歲、弱不禁風的小女子,似不應收於此列。但我覺得其雖非男兒,雖然弱小,然氣節昭彰,毫不遜色於任何英豪。故仍將其事迹採錄於下:


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後,宮中一片慘狀,殉國的官吏太監不在少數,躍入御河殉死的宮女也有一二百人。惟16歲的費宮人,為保護崇禎帝的長公主,沒有殉死。她將自己衣服與公主相易,倆人藏匿於井中,不幸仍被李自成軍士搜捕到。送到李自成前。費宮人說:「我乃長公主。汝輩不得無禮!」


李自成見她長相美麗,原想收為己有,後聽有認得公主的人說費宮人不是公主,便把她賜給了愛將羅某。羅某喜出望外,將費宮人帶回住處,便想非禮。費宮人婉言道:「我實在也是天潢貴胄,決不可苟合。你如能敬祭先帝,從容盡禮,我就誠心從汝。」


羅某欣然同意。於是祭禮等一應俱備後,召集部眾酣醉一場。費宮人趁其醉迷,假意關心,讓他先睡一會。羅某倒頭便著。費宮人於是命令侍女出房,自己從懷中抽出預先準備的匕首,捲起翠袖,用儘力氣直插羅某咽喉。羅狂叫掙扎,三躍三伏才最終殞命。費宮人自語道:「我一弱女子,能殺一賊帥,也不算徒死了。」說罷把匕首向自己頸前一揮,也即死節。


十八、明朝 蔣欽


明武宗時期,太監劉瑾乘武宗荒淫昏庸而擅權亂政,朝野一片反對聲,卻多敢怒不敢言。稍有忤違劉瑾者,多不得好下場。而南京御史蔣欽卻仗義出頭,因此被連坐戴銑黨罪而受杖並削職為民。不料蔣欽竟不接受教訓,出獄後僅三天,就又上疏,公開彈劾劉瑾,結果只能是再吃苦頭,被下旨再杖三十。可憐他舊瘡未復,又加新杖,打得兩股血肉模糊,伏在地上,動彈不得。


錦衣衛嚀笑道:「你還敢胡言亂語么?」蔣欽掙紮起來,厲聲回應:「一日不死,一日要盡言責!」


於是他又被投入大牢。昏昏沉沉三晝夜後,才蘇醒過來。心中卻越想越憤怒,竟又向獄卒乞得紙筆,繼續彈劾劉瑾。寫到後來,亦曾一度猶豫,但轉念一想,又自語道:「既已委身事主,何忍緘默負國,貽先人羞?」於是毅然再寫,次日即托獄吏代為上呈。結果可想而知,劉瑾又運動內旨,加杖其三十。雖然都只是三十杖,但明顯是故意加重,第三個三十杖下來,蔣欽已氣息奄奄,拖到獄中不到兩天,竟爾斃命。


但蔣欽留下的諫文卻光焰萬丈,正氣凜然!特將其最後一疏錄之如下:


「臣與賊瑾,勢不兩立。賊瑾蓄惡,已非一朝,乘間啟畔,乃其本志。陛下日與嬉遊,茫不知悟,內外臣庶,懍如冰淵。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漓,伏枕獄中,終難自默。願借上方劍斬之。朱云何人,臣肯稍讓。臣骨肉都銷,涕泗交作,七十二歲之老父,不復顧養,死何足惜?但陛下覆國亡家之禍,起於旦夕,是大可惜也。陛下誠殺瑾,梟之午門,使天下知臣欽有敢諫之心,陛下有誅賊之明。陛下不殺此賊,當先殺臣,使臣得與龍逢、比干同游地下,臣誠不願與此賊並生也。臨死哀鳴,伏冀裁擇。」


十九、明末 張銓


明末時期,戰亂頻仍,壯士英雄也層出不窮。這裡舉張銓一例。張銓在袁應泰任遼東經略時,擔任巡按御史。後來,袁應泰戰敗,遼陽失守。滿洲兵蜂擁進城的時候,袁應泰孤身退入城北鎮遠樓。發現張銓也跟了來,便對他說:「我為經略,城亡俱亡。公系文官,沒有城守之責,應該急去,退保河西,以圖後舉。」


張銓不肯走,朗聲道:「公知忠國,銓豈未知?」


袁應泰也不勉強,便掛了劍和印綬,解下衣帶,懸樑自盡。


張銓見袁應泰已死,便也解帶自縊。


滿洲軍衝上鎮遠樓後,見倆人懸於樑上,便將他們一齊解脫下來。抬到清太祖面前。清太祖失聲贊道:「好兩個忠臣!」後見張銓兩眼微動,隨即命人灌薑湯救治。張銓果然被救醒過來,但卻對清太祖高喊:「何不殺我?」太祖勸他歸降,張銓道:「生作大明人,死作大明鬼!」太祖為之感動,說「如此忠臣,殺之何忍?」便命令將張銓放走。


可是張銓回到衙署後,卻北向磕頭以示辭闕,西向磕頭,以示辭


父母,隨即再次自縊而死。


二十、晚明 左懋弟


南明時,左懋弟奉使往北京,被清廷扣押。後來清廷命令他及使臣薙髮。左的隨員艾大選遵命薙了發,結果被左懋弟杖死。多爾袞聞聽此事,派左懋弟的弟弟懋泰去詰責他,被左懋弟喝斥出來。多爾袞便親自提審他。當時命左懋弟跪下,他昂首道:「我乃大朝使臣,安肯屈膝番邦?」多爾袞說:「汝國已亡,爾主已戳,尚有何朝可說?」


左懋弟說:「大明宗支,散處各地,一日不盡,一日不亡。就是絕滅,我是明臣,甘為明死。」多爾袞道:「你為何殺你隨員?」左懋弟道:「我殺我隨員,與你何干?」多爾袞道:「你為何不肯薙髮?」左懋弟道:「頭可斷,發不可斷。要殺就殺,何須多問!」


多爾袞不禁為之嘆息:「好一個倔強的漢子!」。


最後,左懋弟英勇就義。


本書史料主要參考於:


蔡東藩《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上海文化出版社)


倉聖主編《正說中國三百五十帝》(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漢書》、《晉書》、《三國志》、《新唐書》、《明史》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原創:老和尚救國、凶警察引狼入室!
原創《明朝那些事兒》裡面的歷史都是真的?
原創:段祺瑞掀起的中日圍棋百年車輪戰!
原創:10位不務正業又非主流的皇上
原創:為什麼說太平天國就石達開一個真英雄?
您可能感興趣

99%人都不知2月2龍抬頭的歷史隱情!
撲克花牌的12個歷史人物和故事
讓人驚嘆!99%的中國人不知道的23個歷史真相
世界歷史上最殘忍的十次大屠殺,死亡人數3.3億
10位古今歷史人物精彩述評,透徹!
歷史上最有名的100個女人
被90%中國人誤解 10大歷史常識!
30位歷史名人,30個成語典故,你知道多少?
圖看1979年阿富汗戰爭的11張珍貴歷史老照片
「歷史名坦|04.18」令人聞風喪膽的猛獸戰車——「虎」式
23000年,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一對魚鉤
歷史上死的最慘的十位大人物
這是人類歷史上身材最高的人,身高2米72,只活到22歲
據研究獅身人面像或許已有80萬年的歷史了
盤點歷史上最難殺死的5個人,第一名經歷了700多次暗殺才病死
萬人敵不是浮雲 中國歷史上以一敵千的13位勇將
歷史上的8大千古奇冤:周瑜之死真相駭人
歷史人物:在位三天便去世的秦王
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歷史:1904年英國人血洗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