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中華鬼工之稱的「鬼工球!
喜歡核雕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vvvcps-1.每天定時更新關於核雕知識的文章及核雕作品。
鬼工,指技藝高明,如鬼斧神工。
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浮屠相對峙,崢嶸信鬼工。」
鏤雕福壽寶相花十一層象牙球。
當機器高速運轉的轟鳴聲湮沒不緊不慢的精雕細刻,整齊劃一的流水線生產逼退獨一無二的手工製作,這個時代宣告傳統手工藝黃昏的到來。
元代以前的官員,一聽聞自己被貶謫到大庾嶺以南,心裡不免沉重地「咯噔」一下。不料到了明清,這片曾被前朝官員們視為有去無回的「惡地」,卻迎來了傳統手工藝的空前繁榮。透過這些封存在博物館櫥窗里的「百工」珍品,我們尚可管窺、遙想這份漸行漸遠的別樣精緻。
鬼斧神工的「鬼工球」
一件清代乾隆時期的11層牙雕球很是惹眼。這顆拳頭大的牙雕球通體雕鏤著精美花紋,更叫人驚嘆的是,球體內還細細地分出了10層,每層相互套疊並能自由轉動。更絕的是,內層的雕刻只能通過最外層的孔洞完成。越往裡球體越小,受空間限制,非技藝爐火純青的大師所不能,堪稱鬼斧神工,故有「鬼工球」的別稱。
廣東省博物館歷史部丁蕾博士介紹,牙雕球確是廣東傳統手工藝的典型代表。早在1915年的巴拿馬―太平洋國家博覽會上,廣東的25層牙雕球就獲得了優秀獎。至今,廣東省博物館還保存著這份珍貴的證書。
實際上,關於這段往事,當地還流傳著一則更有趣的說法。當年廣東藝人翁昭以25層牙雕球參賽,日本也攜30層作品亮相。兩件精品在工藝上各有千秋,一時難分伯仲。難解難分之際,賽會決定將兩個顆牙雕球投進水中加熱。這一來很快驗明正身,日本的牙雕球在沸水下層層散開,發現不過是雕刻後再黏合。而中國的牙雕球則完好無損,證實由整塊象牙雕刻而成。自此,廣州牙雕球聞名世界。
「明清以來,廣州是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丁蕾介紹,各地商人從非洲運來象牙原料在廣州加工貿易,廣州逐漸成為全國象牙貿易加工的中心。伴隨著象牙行業的迅速發展,牙雕技藝自然也蒸蒸日上。丁蕾介紹,清咸豐三年,廣州牙雕藝人就已成立我國第一個象牙手工藝的行會組織「象牙會館」。它分多個堂口,針對宮廷、外商、民間收藏等不同需求組織藝人製作牙雕。其下的「貢行」,便集中了一批技藝高超的藝人,專職琢磨進貢宮廷的牙雕製作。
牙雕發展至今,製作工藝大抵分「雕刻、鑲嵌和編織三大類」。丁蕾說,其中的「編織類」須將象牙泡軟,劈成細絲後再行編綴,堪稱驚艷。不過由於這種技藝耗時耗資過巨,崇尚節儉的雍正皇帝曾下旨停止製作。遺憾的是這項技藝如今已然失傳,所幸在故宮博物院里還能看到兩件象牙編織的扇子實物。面對這些寬度不足0.1厘米的象牙細絲,後人只能在櫥窗外遙想、驚嘆當年巧匠們的嫻熟技藝和絕妙構思了。
端硯,當仁不讓的群硯之首
硯台,堪稱古代文人墨客案頭上的一道獨特風景。產於端州(今廣東肇慶)的端硯,因易發墨、不損毫及儲水不易乾等諸多優點,當仁不讓地被推為群硯之首。實際上,端硯除具有器物的實用性之外,它還是一件絕妙的藝術品。
丁蕾提到,評判一方端硯品質如何,「主要是看石材、工藝和銘刻」。石材包含質地和花紋,廣東著名的蕉葉
白、冰紋、魚腦凍等,均是端硯的名貴石品。銘刻則是文人墨客的題字。至於工藝「指的就是雕刻工藝」,方寸之間成了手工藝人爭奇鬥巧之地。大約在明代,我國的端硯雕刻藝術開始形成地區風格。至清代形成流派特色,出現粵派、徽派和蘇派三大流派。和其他流派相比較,丁蕾認為粵派的端硯雕刻自有它的鮮明特色。「主要體現在雕刻題材上」,當地常見的芭蕉葉、螃蟹、海水紋等,常被靈巧的手工藝人刻入硯台中。本次來閩展出的十餘方硯台中,既有別緻的葫蘆、瓜果等造型,更有在雕刻上花盡心思的巧作,遊客不妨到省博親自領會一番。
除前述的牙雕、端硯之外,本次來閩展出的手工藝珍品還有不少看頭。以粵綉為例,它是我國四大名綉之一。除以絲、絨等為線外,奇思妙想的廣東巧匠們還喜好以孔雀羽毛捻縷或馬尾毛纏絨作線,尤為別緻。實際上,展品中這種花費心思的巧作還有不少。一把19世紀的「加官進爵圖」象牙雙面扇,除了扇骨以象牙精心雕鏤而成,扇面也大有講究。在丁蕾的指點下,我們才發現扇面上彩繪的幾大官宦形象,其面部均以指甲蓋大小的象牙片貼成。「包括人物身上的衣物,並非顏料繪製,而是以各色絲線一一拼貼而成」,精緻得有點太過講究。
而隨著海上貿易的繁榮以及受西方進出口商品的影響,廣東地區也出現了中西交融的手工藝品。本次來閩的展品中,便有幾幅色彩明麗、造型別緻的蝕刻玻璃。製作時,匠人須用細細的針尖在玻璃上刻繪圖案紋飾,其精緻程度可見一斑。
傳統手工藝的一聲嘆息
「明清兩代540多年是廣東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發展時期。」談及此,丁蕾坦言,廣東的工藝美術亦隨之起落――明代快速發展,清代中期達到繁盛,清代晚期開始轉型並逐漸走向衰落。
「明代商品經濟發展,廣東墟市和城鎮隨之興起。」丁蕾介紹,在大興土木熱潮下,木雕、石雕、磚雕等建築裝飾工藝日漸精進。進入清代後,國內消費水平提高,尤其是乾隆時期國力昌盛、社會穩定,人們不僅僅關注溫飽問題,「更開始關注藝術品等非物質上的內容」。這時候,端硯和瓷器等實用品向藝術品轉變,端硯更在乾隆時代迎來了它的鼎盛期。而海上貿易的繁榮又促進了外銷陶瓷、絲織等手工業工藝水平的提高。
「明清時期廣東境內生產和製作的傳統工藝品異常豐富」,丁蕾介紹,粗略統計約有150種以上。本次來閩展出的珍品涵蓋端硯、玻璃器、廣彩、外銷扇等十餘個領域,但仍只是廣東工藝美術成就的「冰山一角」。
隨著時代的演變,《天工開物》里塑造的「百工百藝」時代已宿命式地漸行漸遠。傳統工藝在便利的近代流水線面前,逐漸退居幕後,隱忍地發出一聲嘆息。丁蕾認為,傳統工藝的日漸式微實際上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生活習慣、居住方式和建築材料的改變」,明代時這些促進磚雕、廣式傢具、蝕刻玻璃工藝發展的因素不復存在,這些曾經風光一時的工藝品也隨之日薄西山。而如牙雕等受原材料的制約,這一行業也無奈地逐漸沒落。
稍可安慰的是,這個時代並沒有吞沒傳統工藝的生存機會。丁蕾透露,以端硯為例,根據2011年底的統計,端硯佔全國硯台產銷量的70%,處絕對領先地位。目前肇慶擁有國家級端硯大師19人,製作時「仍以家族傳承、師徒傳承模式為主」。更難得的是,工藝大師大多仍依古法,手工雕制端硯。
只是,端硯在這個時代似乎更多地成了安放櫥窗、供往來客人賞玩的藝術品,它盛放筆墨的實用性倒逐漸被世人遺忘。這,會不會是另一種遺憾?
中外文化交流之核雕藝術!
橄欖核雕的價格及藏家追捧的熱度都在不斷攀升
手工核雕在細節和題材上完虐機器雕刻!
※中華絕技,鬼工球是如何製作的
※文玩界的鬼工技藝,學會了就是大師!
※香港怪談:節目組探訪鬧鬼工廠,工作人員當場被上身
※鬼工老師Photoshop摳出長發飄逸的美女人像鬼工山莊
※鬼工老師Photoshop摳圖法摳出動物毛髮鬼工山莊
※終於明白:橄欖核舟雕刻為什麼會被稱為鬼工技
※鬼工科技長安行,分享俱樂部競爭力之道
※從海報中可以看出上港並不懼怕曾經的魔鬼工體
※鬼工老師只用這一招!快速摳羽毛.玻璃.火焰等黑背圖片
※鬼工老師Photoshop摳圖大決戰:飄逸秀髮輕鬆搞定
※快速將圖片掃描成文字神器-簡單高效鬼工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