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白刃戰時日軍為何要先把子彈退膛?
相信許多朋友在軍事小說和軍事題材的影視作品中看到過,白刃戰時日軍必須要先把子彈退膛,為什麼要執行這個戰術?有人也許會認為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在作怪,其實不然,日軍能夠堅決執行這個戰術規定是有目的的,是從實際作戰中得出來的結論,也是當時日軍綜合自身身體、兵器和作戰特點而量身定做的。這也是日軍的裝備和人員條件所限下的無奈之舉。根據日軍自己的統計,在白刃戰開始以後,保留步槍子彈造成的損失比收穫更大。明令白刃戰開始後子彈退膛,正是依據這個判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第一,日軍使用的步兵輕武器性能限制。
根據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配發的制式步槍的特點來說,日軍最典型的制式輕武器就是俗稱「三八大蓋」的三八式步槍。它繼承了其前輩村田式步槍的特點,那就是彈丸初速高、瞄準基線長、槍身長。這樣的特點使三八式步槍射程遠,打得准,也適合白刃戰,不但日軍喜歡,中國軍隊繳獲後也喜歡用。但是它也有缺點,因為彈丸初速高、質量好,因此命中之後殺傷力不大,經常一槍打到身上,只會造成貫通傷,創口光滑,一打兩個眼,對周邊組織破壞不大,在殺傷力上不如中國的中正式步槍(電視劇中國兄弟連中新四軍連長也是這樣分析)。
白刃戰中,這個缺點更為突出,因為白刃戰中雙方人員往往互相重疊,使用三八式步槍,貫通後經常殺傷自己人。而且,由於貫通後彈丸速度降低,二次擊中後彈丸會形成翻滾、變形,造成的創傷更為嚴重,而僅受貫通傷的對手未必當場失去戰鬥力,仍然能夠反擊!二戰時在中國戰場,因為裝備和訓練的優勢,日軍人員損失與中國軍隊相比,達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軍處於人員劣勢。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槍在肉搏戰中開槍射擊,因為誤傷造成己方大量減員,顯然是賠本的事情。
第二,日軍對拼刺刀的戰術認識。
白刃戰中,日軍標準的刺殺準備姿勢為一手握前護木,一手握槍托前段彎曲部,槍托稍下垂在支撐腿側面,半斜向面對對手,刺刀尖略與眉平。因個矮,採取這種姿勢後,槍從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護住全身的要害部位,而當對手進攻時,只到槍尖一甩,就可以向前突刺。這種姿勢一擺,槍口只能對著斜上方的天空,而不可能對著對手的方向,因此一旦展開白刃戰,開槍的機會會比向前突刺的機會要小的多,在肉搏戰的時候只要能快過一秒就可以將對手置於死地。另外日本人雖身材較矮,但由於營養和訓練好,卻普遍要比當時的中國軍隊重上幾公斤,相對速度和爆發力要強於中國軍隊,因此在一對一的拼殺中,能佔到很大的優勢。
還有就是當日本如果在拼刺刀的時候時刻記著要開槍的話,手指頭就必須放在扳機上。一是容易造成走火,導致誤傷己方人員。二是手指不能全力握槍在拼殺的時候就不可能使得上勁。三是心裡一直想著要放槍,就不可能全神貫注地進行白刃戰,而一旦子彈退膛就只有全力一拼了。四是三八式步槍太長,轉動槍口瞄準對方的力距也長,如果對方不是出現在正前方,轉動槍口的時間太長,可能槍口還未到位,自己已經被刺倒,這時候使用槍托進行打擊無疑是更為方便的作戰方法。
由此可見,日軍拼刺時能夠有效射擊的機會很少,保留槍膛中的子彈,取得戰果的機會微乎其微,反而影響了肉搏動作的質量。因此,日軍在拼刺刀前一定要先退出槍膛中的子彈是有明確目的性,與武士道精神沒有任何關係,試想一個真正的武士怎麼會屠殺那麼多手無寸鐵的老百姓。
文章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加微信weishuo2015,註明「微說」,我們拉您進「周海濱微說」交流群。
▼
周海濱官方微信公號
周海濱微說
微信ID:zhouhaibinweishuo
請關注我們的小夥伴:
汽車有文化
ID:Autocul
秘書口述|閻錫山的最後歲月 痛斥國民黨 深居簡出
皇權下的逃民:中國歷史上周而復始的無解循環
八年抗戰中破衣爛衫的國軍,這才是最真實的抗日寫照
※白刃戰時,日軍為何要將子彈退膛?而八路軍卻經常開槍呢?
※日軍拼刺刀前為何先子彈退膛?與武士道精神沒有關係
※日軍為何拼刀不開槍?拼刺刀前子彈到底有沒有退膛?
※日军拼刺刀前为何先子弹退膛?与武士道精神没有关系
※為何日本鬼子在拼刺刀前要先把子彈退膛?有3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