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城市的地標建築,就該中國人來設計
哈爾濱大劇院於去年年底竣工了,這個坐落在松花江畔上的劇院,總建築面積達 7.9 萬平方米,由包含 1600 座的大劇場及 400 座的小劇場組成。著名建築新聞網站ArchDaily舉辦的「世界年度作家建築獎」中,哈爾濱大劇院曾被選為當年「最佳文化類建築」,更是唯一一個獲獎的中國作品。
從MAD參加「哈爾濱文化島」設計國際競賽,開始有這個設計概念、到中標、設計建造,一直到建成,一共花了六年時間。MAD創始人馬岩松說:「很多人覺得,中國做不出這樣的建築來。這個建築建成以後,很多國外的評論家都來看。美國的評論家說,美國目前都做不出這樣的建築。我覺得,技術只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你想不想做這件事。」
因為松花江每年水位都在變,會在很寬廣的河床上,刻出一個非常奇怪的曲線,像一個特別大的藝術品。所以,馬岩松的團隊希望有一種新的建築,去回應這種自然的地貌:連續的絲帶,從地面慢慢升起,然後變成一個起伏的、像雪山一樣的造型,然後又慢慢回到地面。
建築的外立面,用的是鋁板,因為它是一個可以在哈爾濱這種溫差非常大的地方表現非常好的材料,從零下四、五十度到零上四十度。然後還有一些鋁板,你會注意到它有一些起伏的像小包包這種設計,當這個包包排列在建築的表皮的時候,它就有一種像皮膚的的感覺,好像給金屬的建築一點呼吸感。
馬岩松覺得對建築來說,光線就是精神。 就想讓這個空間充滿自然光,就是想模糊他跟室外的關係,希望人進入到建築裡邊,還感覺他是在一個介於室內與室外的空間的裡邊。
當在大廳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主劇場,它是一個完全由木頭做的一個物體,木頭是水曲柳,北方以前農村做傢具都用這個。然後工人把這些材料設計成木條,它可以跟我們想要的曲面的一個有機的形態融合得非常好。木條有一種很細微的肌理,讓觀眾進入到一個大空間以後還能有一種觸摸感。它好像被一個白色的帳篷給保護著。它有一種很溫暖的感覺。
大劇院的核心其實是聲音。它的背景是一個不規則曲面的背景。它提供了一種非常複雜的聲音反射的條件,因為當它的聲音反射得越複雜,它的層次疊合得越好。
而觀眾席都是凹進去的,像一個山洞一樣的感覺。
馬岩松想製造一個大的樂器,就像一個被剝開的蕭,裡面全是聲音流動的這種感覺。
小劇場的後台是一個完全透明的玻璃的設計。希望把自然光引到室內,又能把室外的景色變成表演的一部分,給藝術家一個新的創作的機會,這在以前的劇場是很少見的。
小劇場的牆面非常簡單,就是一個混凝土的牆面,但是我們把它處理成波紋的感覺。你會感覺這個牆面上的波紋,是從室外的水面或者光線傳到室內的。
當年日本舉辦第一次奧運會的時候,所有的體育場館都交給了日本本土的建築師。而中國的獨立建築事務所,在中國很少能獲得承接大型項目的機會,這是一個非常不健康的現象。中國的獨立建築師,也應該得到這樣的機會,去表現自己的觀點,做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本文圖片均由MAD工作室提供,請勿轉載。
——————————————————————————————————
點擊訂閱,關注一條
6類旺夫女值得男人珍惜
女友見我家是土房哇哇大哭,帶她見我親生父母后,她求我趕緊娶她
宇宙中有100億個星系存在高級生命
太陽黑子去哪裡了?
惠普CEO將特朗普比作「希特勒及墨索里尼」
※中國綠色食品總部基地在湖南設立產業基地,旨在建設「健康中國」
※盤點原屬中國的十大外國城市 平壤也曾是中國的!
※康有為的未來中國:在巴西建新中國、變中國人為白種人
※中國築自我孤立長城?實為某大國建圍堵中國堡壘
※留學地=中國城?怎麼到處都是中國人
※中國有一項高端技術世界領先 美國求著來找中國合作
※中國—東盟省市長對話: 地方政府在國際產能合作中的角色
※營養標籤:中國VS美國
※新中國成立後,回歸祖國的除香港、澳門,還有一塊殖民地
※華人在加國的親身感悟:中國人中國話全面「佔領」加拿大
※斗拱·中國古建築的靈魂
※全球最最頂尖的科技大國 都來看中國的5G技術
※美國唐人街的衰落和斷層,新中國城在富人區的崛起
※中國人盯上英國樓市,打臉的來了!
※新中國成立至今的八場奠基戰,捍衛祖國的領土完整
※東亞最自信四大國,一查歷史其竟由中國四省的人建立
※中國大使與外國皇帝
※中國各省會的地標建築 看你們知道幾個
※美國中計:中國突然狂購石油內幕太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