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將蒙恬,來自齊國為何三代四將效忠秦國?

大將蒙恬,來自齊國為何三代四將效忠秦國?

秦國大將軍蒙恬,後世封稱為「中華第一猛將」因為他的存在使得北方匈奴「不敢南下牧馬」。可見其威名,始皇統一全國後令蒙恬大將軍率領30萬大秦精兵北逐匈奴,收復多年被侵蝕的河套地區,修復北方城牆以御外敵。承擔起防衛帝國北方的重任,後秦始皇派公子扶蘇到其軍營中鍛煉,可見秦始皇對其的信任和重視。縱觀中華歷史,漢族對北方民族的戰績中最顯赫者恐怕只有兩人:其一是蒙恬,其二為霍去病。在秦始皇統一全國的戰爭中是一位功不可沒的棟樑名將。可是最終的結局一代名將卻是枉死小人之手,實在令人嘆息。那麼,秦始皇在眾多名將中為何對蒙恬如此信任?(微信/也贊)

大將蒙恬,來自齊國為何三代四將效忠秦國?


「蒙氏秦將,內史忠賢。長城首築,萬里安邊。」此句出於《史記》,是史太公司馬遷對秦將蒙恬的讚歎。雖然成書於漢武帝時期的《史記》對前朝有許多偏見和歪曲,但是對於一些不可改變的重大事實也打動了太史公,不由得發出如此感嘆。蒙恬(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於名將世家,祖父蒙驁將軍出生於齊國,在秦昭王時期西遷投靠於秦國。憑著多次戰績在朝廷官至上卿。自秦莊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蒙武領兵攻打韓國,相繼佔領成皋、滎陽等地,並設置為三川郡。到始皇七年去世戰績累累,至死為大秦效力。

大將蒙恬,來自齊國為何三代四將效忠秦國?



其父蒙武,也是秦朝知名武將。在公元前230年秦王政二十三年,秦始皇派內史騰滅韓國後,經過6年的準備,開啟了伐楚之戰。公元前224年,秦王政命大將王翦為帥,蒙武為副將攻打楚國,開始了滅楚之戰,戰勝楚國大將項燕。第二年秦王政二十四年俘虜楚王芻。楚國殘餘立昌平君為楚王,第三年在王翦蒙武等的攻擊下昌平君戰敗身亡,八百餘年的楚國滅亡。

其弟蒙毅將軍,是秦始皇貼身護衛將軍。史書中說蒙毅將軍「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御前」。當時,蒙毅主要為內謀,蒙恬則擔任外事。蒙氏兄弟二人一文一武,有勇有謀,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與信賴。早年間,趙高因事觸犯秦法,蒙毅主審。秉公執法應當處決趙高,後來秦始皇愛惜趙高之才能將其免死官復原職。因此趙高於蒙家接下怨恨之仇。

大將蒙恬,來自齊國為何三代四將效忠秦國?



蒙氏一門三代四將軍,忠於大秦,並且立下無數戰功,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實在不多見。


《史記?蒙恬列傳》記載,蒙恬在臨終前曾說:「吾先人及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雖囚,其勢足以背叛,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主也。」句句真言足見對秦國至死不渝的忠誠!從將軍世家走出的蒙恬,自幼就將家族命運與秦國聯繫在一起,他身上沉積著三代人對秦國的赤誠與感情,這也許可以解釋為蒙恬何寧死也不選擇背叛秦朝的原因,為人為臣皆為世代楷模。

大將蒙恬,來自齊國為何三代四將效忠秦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偉偉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一生幾次遇刺,背後這些道理要懂得
昌平君,公眾扶蘇舅父為何要反秦?
千古雄師,大秦帝國之盾最後悲壯的歸宿!
秦孝文王,只當了三天的秦王他是秦始皇的?
您可能感興趣

春秋五霸對應世界五大國,當今世界誰是晉國、秦國、楚國和齊國?
趙國最強大,趙國與秦國是同宗親戚,為何秦國尋趙國最先下手
戰國七雄對應世界各國,當今世界誰是秦國,楚國和齊國?
秦國為什麼要先滅韓國,滅國後六國的國王去哪兒了?
戰國末年秦楚爭霸,為何最終統一六國的是秦國,而不是楚國?
戰國三大霸主:前魏國,後秦國,中間是它?
齊國在戰國中期國力仍超秦國,為何不能統一中國?
在六國之中,韓國首先被滅,是秦國太強,還是韓國太作?
秦國奮六世之餘烈才滅了六國,統一中國,給後人帶來了什麼啟示?
楚國曾是一代霸主,為什麼後來統一六國的會是秦國?
戰國初魏國比秦國還猛,為何吞併不了秦國?原來是這樣
戰國七雄中楚國實力最強 為何最終稱霸的卻是秦國
超強軍力成就大國:秦國四將王翦 蒙恬 王賁 白起綜合評述
此劍為何讓秦國歷代君臣忌憚,成為秦國鎮國之劍
戰國七雄,誰的資歷最老?秦國排第三,齊國最淺
秦國憑什麼團滅六國?
戰國七雄都有「武卒」為何秦國的「銳士」獨佔鰲頭?
作為疆域最為遼闊的國家,楚國面對秦國為何一敗再敗?
秦國從建國到秦始皇,歷代君王為統一六國都做了哪些基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