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們生來就是種族主義者嗎?

我們生來就是種族主義者嗎?

潛意識中就有偏見


唐納德·斯特林曾經是NBA洛杉磯快船隊的老闆,在執掌快船隊長達32年零10個月的時候,他攤上大事了。2014年初,斯特林要求他的黑人女友不要再跟其他黑人來往了,沒想到他說的話被女友偷偷錄音,還在網上曝了光。斯特林的不當言論受到了美國人的普遍譴責,很快,他因言論中帶有種族歧視被趕出了NBA。


但是,有專家指出,其實每個人在潛意識裡都含有一些不被自己察覺的偏見,可能有些人口裡說著自己是多麼友愛、多麼崇尚膚色平等,但心裡卻還是隱藏著對某個群體不好的印象。斯特林公開說出了自己內心的偏見,卻為美國社會所不容,成了所謂「政治正確」的犧牲品。

紐約大學的科學家做過了一個測試,需要志願者在電腦前,能快地將一些詞語和圖片進行歸類。詞語包括喜悅、愛、和平、美妙、愉快、光榮、歡笑、快樂之類的「好」辭彙和苦惱、糟糕、恐怖、骯髒、邪惡、可怕、失敗、傷害之類的「壞」辭彙;圖片則是一張張不同形象的黑人與白人的照片。當詞語和圖片夾雜在一起,先後在電腦屏幕上閃爍時,志願者要點擊相應的按鍵,很快做出合適的歸類。


測驗結果發現,志願者很容易把白人圖像與「好」辭彙歸類到一起,而把黑人圖像與「壞」辭彙歸類到一起。雖然在隨後的問卷調查中,志願者相當自信地認為自己沒有種族歧視,但是在測試中,卻無法控制自己瞬間的反應,自然把消極辭彙和黑人照片歸到一起,這表明種族偏見已經深深植根於志願者的潛意識中。


我們生來就是種族主義者嗎?


我們習慣「分門別類」

難道我們天生就帶有種族偏見嗎?也許,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這樣的。美國弗吉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曾經解釋了種族偏見的來源,他們認為,偏見其實來源於大腦中的儲存分類。原來我們大腦中有一個對事物分門別類的「文件櫃」,對我們接觸過的事物分門別類,比如動物被分類成狗、貓、老鼠……,天氣分類為冷、熱、陰、晴,甚至人類自身也被分為了男人、女人。


我們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高效地將複雜世界簡化。比如毒蛇猛獸對我們的安全會造成很大威脅,所以我們可以對一段濕漉漉的井繩產生恐懼,即使遇見吃飽了閑逛的獅子也會逃跑。這樣做必然會使自己更安全,這對我們提高生存幾率是非常有意義的。


但是,大腦中刻板而不變通的分類方式當然不會時時準確。特別是對於某些人群形成負面觀點時,種族歧視的問題就出現了。當我們遇到一個人的時候,大腦潛意識會試圖迅速將其歸類,如果我們對此人知之甚少,就會通過他的種族來歸類。


我們會按照什麼原則對陌生人歸類呢?通常我們對社會中代表人物的印象,會深刻地塑造這些分類。比如,喬丹、科比和博爾特給我們造成的印象就是,黑人都是籃球和田徑運動健將;而比爾·蓋茨、巴菲特和索羅斯被打上了白人企業家的標籤;愛因斯坦、居里夫人和霍金是白人科學家。也正因為如此,即便我們的社會在對待種族問題上有了進步,但下意識的分類習慣仍然浸透於人類行為中。


群居動物的「部落主義」

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往往也因此產生強烈的種族偏見——偏愛與我們相近類似的人群,排斥與我們差別迥異的人群。就如俗話說的那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在一項研究中,志願者被要求評估一下對一系列畫作的喜愛程度。志願者被隨機分成兩組,名為「紅組」或者「綠組」。同時,畫作也是一部分偏紅色,另一部分偏綠色。實驗結果發現,「紅組」的人偏愛偏紅色的畫作,「綠組」的人偏愛偏綠色的畫作。總之,人們總是會表現出對於自己所屬顏色組畫作的偏愛,雖然志願者的分組只是任意隨機分配的。


這項實驗說明,人群很容易形成某種群落,即使一個城市有兩支球隊,也會形成互不相讓的兩支球迷隊伍,併產生一種莫名的排他感。


從進化上看,人類最早就形成了部落。因為人處於部落中總是會更安全。所以,人們對於自身部落之外人群的「原始」恐懼,形成了「部落主義」,這與今天的種族偏見有密切關係。


另外,「部落主義」也有其生理學上的表現,研究表明,大腦中產生種族偏見的關鍵區域是杏仁核,它是大腦中負責產生「戰鬥或逃跑反應」(生理學名詞,指人體經一系列的神經和腺體活動引發應激反應,使軀體做好防禦、掙扎或者逃跑的準備)的。科學家們發現,人們在與其他種族接觸時,杏仁核就會異常興奮。而且,如果人們事先就對其他種族有一些不準確的了解,那麼杏仁核運行會更快,導致人們表達出強烈的偏見。

意外的發現


種族偏見當然是不好的,它會帶來許多壞處,比如引起衝突和爭執,破壞社會的公平。但是,科學家們最近發現,種族偏見還常常會產生一個意想不到的惡果——它會影響大腦的工作過程,降低人們的創新能力。這裡所說的創新能力,並不是指藝術上的創造力,而是泛指人們打破傳統條條框框的束縛、進行發散思維的能力。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科學家們進行過一項實驗,實驗要求志願者列出磚頭所有可能的用途。除了蓋樓磊牆,如果實驗參與者還能想到更多的用途,比如磚頭是不錯的壓紙器、磚頭可以拍人,那麼他就會在實驗中得到更多的分數。實驗結果表明,那些潛意識中種族歧視程度低的人,他們對於一塊磚頭卻往往有著更多的創新想法。


磚頭的測試只是開始,接下來科學家們又把志願者分成兩個組,分別閱讀兩種文章。第一組閱讀的文章的論點是,種族之間是有重要差別的,這種差別是與生俱來的。第二組閱讀的文章的論點則認為,種族差異很小。閱讀過後,志願者將立即接受有一定難度的創造力測驗——給定三個相互之間完全無關聯的詞語,志願者需要想出一個詞將它們關聯起來。比如,給定三個詞「談話」、「付款」、「電線」,那麼「電話」、「電視」之類的詞語就是正確答案。結果顯示,第二組的志願者在創造力測試中的得分平均要高出32%。

科學家認為,種族偏見會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從而對創造力也會產生負面影響。為什麼人們思維方式會影響人的認知風格及創造性潛力呢?這是因為種族偏見和創造力的停滯,全都是由於我們過度依賴大腦現存的「分類」,從而抵觸了大腦進行發散思維的進程。就像我們可以想像出小貓小狗各種各樣憨態可掬的樣子,但無法想像出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美感一樣,即使是剛孵出的小蛇,這是因為人們對蛇的憎惡,阻礙了對蛇美感的想像。


我們能「解決」種族偏見么?


科學家們做了這麼多研究,結果告訴我們,為了擺脫種族偏見,我們不能簡單地扼殺種族主義,也不能重塑自己的大腦,以改變杏仁核的「興奮關聯」以及「拉幫結派」的自然傾向。我們能夠改變的是自己的行為和文化,比如,美國弗吉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就找到了許多方法,幫助人們減少無意識的偏見。


科學家做過兩個實驗,志願者全是白人。第一個實驗,科學家首先讓志願者閱讀一則故事,故事中白人襲擊了「你」,而黑人同伴搭救了「你」。閱讀完故事後,讓志願者做測試,結果志願者的無意識偏見都大幅下降。


第二個實驗是,先讓志願者與黑人組隊,同另一個由全是白人組成的隊玩躲避球遊戲。在遊戲中,科學家安排白人隊故意作弊。遊戲結束後,對志願者進行測試,結果這些志願者的偏見程度同樣大幅下降。科學家們認為,這說明只要我們多和其他種族的人溝通和加強了解,就會降低種族偏見。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科學家們也做過這方面的實驗。科學家讓志願者觀看三種時長20分鐘的多媒體視頻:一部分人只觀看美國文化的講座(比如迪斯尼的主題、可口可樂和白宮),一部分人只觀看中國文化的講座(比如各種節日、風俗和長城),還有一部分人觀看對比中美文化的講座。


視頻播放之後,科學家們讓志願者處理應聘者投來的簡歷,這些應聘者有白人和黃種人,履歷和工作能力大都相近。統計結果發現,只傾聽美國文化講座的人有81%更傾向於僱傭白人,只傾聽中國文化講座的人有86%更傾向於僱傭白人,而傾聽對比中美文化講座的人只有56%更傾向於白人。科學家得出結論,多元文化的接觸更有助於消除偏見,至少在短時間的心理學實驗中,多元文化有助於人們擺脫思維定勢。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世界文化的多元化發展,種族偏見的行為會越來越少。通過這些實驗,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我們不能簡單地把一個人劃成種族主義者或者非種族主義者。種族偏見早已溜進了我們的大腦,但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來克服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王芫:我是種族主義者嗎?
這些來自外太空的種族你知道嗎?
AI成了「種族主義者」?誰在搗鬼?
日本人種族歧視嗎?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被自己同種族的人歧視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小主人和狗狗!跨越種族的親人我若陪你長大,我便陪你到老!
本來只是農具,卻不幸成為非洲種族屠殺的大砍刀長什麼樣?
猶太人為何稱最聰明的種族?他們憑什麼?
歷史上不識字的好皇帝,對敵人說侵犯邊境,就滅了你們契丹種族
亞裔女人就一定是保姆?關於種族與性別的刻板印象,我想你也有話說
這部動畫告訴你:就算是跨越種族,我們也是親人
那些奇葩的「跨種族」友情,你都見過幾種呢?
如果迪斯尼公主來自另一種族,經典童話會不會給你不一樣的感覺
希特勒是種族主義者:但為何尊重中國人?
直擊世界最強種族!八歲開始結婚生育,這時候的我們還只是熊孩子
印度人的種族天賦就是玩蛇,從小蛇就是他們的玩具,我們比不了
又一宗種族欺淩事件!只因他是華人!身為華裔真是苦命
《你看起來好像很美味》跨越種族的愛,愛他就要接受他原本的樣子
為了部落!你最想為哪個種族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