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果沒有雞,世界會怎樣?

如果沒有雞,世界會怎樣?

如果世界上的貓和狗在一夜之間統統消失,成千上萬的人們都將會為這些寵物痛哭不已;如果所有的肉用牛也全都不見了,美國、阿根廷和澳大利亞的經濟就將遭到重創。那麼,假如全世界的220億隻雞因為禽流感而遭到滅絕,人類又會面臨什麼呢?


如果沒有雞,世界會怎樣?


雞在歷史中的作用

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奧利弗·哈諾特指出,沒有了雞肉的供應,我們將面臨一個「飢餓的世界」。人類對雞這一物種的需求到底有多大?不妨做如下設想:佔全世界1/3的肉食供應和幾乎全部的蛋類供應將會中止,瘟疫會大流行,饑荒也將導致民眾的暴亂。


人類和雞的密切聯繫由來已久。3000年以前,波利尼西亞人就懂得帶著小雞遷移到太平洋上的各個小島,除了雞肉可以吃之外,雞骨也可以用來做縫紉針、文身工具,甚至樂器。古希臘人認為雞有多種治癒神效,不僅可治燒傷,也能預防遺尿。古羅馬將軍總會隨身帶著一群雞,臨戰之前用來占卜,如果雞的胃口好,則意味著勝算較大,如果它們不肯吃東西,那麼還是及早撤退。就連鬥雞也是僅次於拳擊的歷史悠久的觀賞性運動。


作為人類肉食的主要來源之一,雞的數量大大超過了豬、牛等家畜外加貓類和狗類的總和。人類每年要消費超過1億噸雞肉和1萬億隻雞蛋。和大部分動物一樣,雞需要曬太陽,以便合成維生素D,它們需要在戶外隨意溜達,四處覓食。所以長期以來,養雞產業都處在散養和本地小規模養殖的階段。20世紀初期,雞在美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經濟中占的比重依然很小。20世紀50年代,添加抗生素和維生素的飼料的出現給這個行業帶來了重大的突破。現代大規模的養雞場中,每隻雞都被關在狹小的鐵絲籠里,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機械化的養殖通過控制溫度、飼料和照明來使雞迅速增重。由此,雞肉的消費開始大幅上升。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的紅肉(牛肉、豬肉等)消費量是雞肉的2倍,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雞肉超過牛肉,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肉類。隨著家禽育種的改良,可以培育出含肉量更多、食量更小、長得更快,甚至肉質更細嫩的肉雞。


從全世界來看,這一被高度自動化養殖的物種支撐著龐大的家禽產業。由於科技的不斷進步,今天的消費者能夠以低廉的價格買到新鮮的雞肉,這無疑進一步促進了大眾對雞肉的消費。在亞洲,雞肉的消費逐年上升,漸漸趕上北美洲。預計到2020年雞肉的消費將超過豬肉(中國人的最重要肉食),成為人類最主要的肉食來源。

為什麼雞能在人類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而不是鴨,或鵝?也許答案在於雞那強大的適應性。雞的始祖是紅原雞,一種行動敏捷、機警膽小的野雞,最初主要分布於亞洲南部和中國部分地區。4000多年前,紅原雞開始被馴養,現在的家雞可能還有印度灰原雞的基因。科學家認為,家雞的基因多樣性僅次於豬,而高於其他各類家畜,這也有助於它們在世界各地活躍生存。


歷史資料證明,中國的家雞向北通過朝鮮半島傳至日本,而印度河谷是家雞向西擴散的起點。考古學家發掘的出土文物和雞骨化石表明,家雞可能從古代印度西海岸的港口羅塔爾到達了阿拉伯半島,由陸路經波斯(今伊朗)傳到希臘、敘利亞和巴比倫。就這樣,雞將它的足跡撒播到了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


不能沒有雞


在某種意義上,雞堪稱環境保護的英雄。不妨設想一下用其他家畜代替雞,例如牛,牛肉佔據了美國市場上1/4的肉食消費量,而養牛所需的土地面積是同等產肉量下養雞場的10倍,也就是說,全部轉換成養牛,所需的土地面積將超過中國加印度國土面積的總和。


在將穀物高效地轉化為蛋白質方面,雞同樣身負重任。活雞每增重1千克,需要2千克飼料(這已經不到1945年所需要飼料的一半了)。相比之下,按增加每千克體重來計算,牛需要的飼料量是雞的8倍,豬的需求相對少很多,但即便如此也需要比雞多出14%的飼料。

此外,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養雞更划算,因為飼養牛羊會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和雞不同,牛和羊吃掉的食物要在瘤胃中經歷一個發酵過程,這個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甲烷。牛的排放量是雞的4倍,羊甚至達到了5倍,豬的情況會好些,但也要多出75%。


那麼,養殖其他家禽是替換養雞的好主意么?從生物適應性的角度來說,這些家禽都不如雞那麼好養活。比如火雞和鵝,它們需要更大的生活空間,產蛋率也低,而養鴨一定要有水塘,此外這些禽類的產肉率又都不如雞。單從飼料轉換效率的角度來講,肉用昆蟲的蛋白產出率要高出養鴨,可能更能挑戰雞的地位。


在亞洲和非洲,雞肉是非常普通的食物,雞也成為最為普通的一類家禽,再貧窮的家庭也會在後院養上那麼一兩隻。雞肉和雞蛋成為人們廉價易得的蛋白質來源之一。


健康的救星


雞除了作為營養來源之外,還有一個不為大家所了解的功能:雞的受精卵是培養流感疫苗的重要介質。世界上每年要生產大約4億支流感疫苗。人工培養的病毒菌株被注射到雞的受精卵中,它可以提供富含養分且無菌的環境,是病毒大量擴增的絕妙溫床。僅僅從這一點來看,如果雞類突然消失,突然暴發的禽流感、豬流感等都將使人類因缺乏疫苗而陷入巨大的麻煩之中。

2004年雞基因組圖譜繪製成功。科學家通過對雞的基因組序列草圖分析發現:雞約有60%的基因與人類相同,雞和人類約在3.1億年前擁有共同的祖先。這也為雞胚胎幹細胞用於人類健康研究找到了依據。


雞的突然消失除了導致上述的一系列麻煩外,我們那享受慣了美食的胃口也會提出強烈抗議。糕點行業可謂首當其衝,因為雞蛋是這個行當里最不能缺失的原材料——沒有了雞蛋,就沒有高質量的蛋糕,更不要提地道的蛋奶酥了。儘管我們可以用鴨蛋、鵪鶉蛋或者其他禽類的蛋來代替雞蛋,但那些禽蛋高昂的成本,會讓糕點變成奢侈品。


雞肉因其口味溫和、肉質細膩,幾乎適合任何一種烹調法。每種飲食體系都有用雞肉做出的美味菜肴,雞肉是廚師的靈感來源,為我們提供了宮保雞丁、法式燉雞、馬薩拉咖喱雞、清燉雞湯等一系列美食。


不過,也許雞的消失並不完全是壞事。在生雞肉上常見的沙門氏菌,每年能導致11.5萬人死亡,上千萬人感染。同樣,這也會讓動物福利組織界的人士感到由衷的高興,因為大多數國家都沒有法律制止人類對雞的「暴行」——從集約化養殖到大規模屠宰——這一橫貫雞一生的悲慘命運。發達國家的養雞工業餵養了全球75%的雞,但它們在雞廠里的生存環境從來就沒有好過。在惡劣的生存條件下生產出來的雞肉和雞蛋,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環境來說,都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

隨著養雞集約化程度的擴大,越來越多的雞簇擁著生活在狹窄的環境中,這使得雞比其他任何一種禽類都更有可能成為流行疾病的宿主。這難道是雞的末日么?十多年前,亞洲曾發生過大規模的禽流感,最近這一趨勢又有抬頭的跡象,如何讓這個物種更和諧地生存在世界上,成為擺在人類面前不可迴避的問題。



註: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喝水後大腦反應更快?
《秘密花園》真的能減壓嗎?
放風箏也能發電?
說點嚴肅的:真剁了手該如何自救?
歷史上最偉大的留學生居然是唐僧?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沒有電磁波,世界將會怎樣?
如果沒有貨幣,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如果沒有慈禧,清朝會怎樣?
如果沒有恐懼,你會做什麼?
如果沒有抗美援朝,後果會是怎麼樣?
如果沒有我,那麼誰又在輪迴?
沒有雞的世界,會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蘇聯如果沒有解體,今天的世界是怎樣的?
如果沒有遇見你,我會不會不一樣
如果銀河系沒有形成,我們還會在這裡嗎?
沒有鯊魚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人類沒有馬桶,世界將會怎樣
世界上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假如!
如果有一天你的寵物突然沒有了毛,你還會喜歡嗎
如果當年潘金蓮沒有開窗,是否會改變世界?我想多了
如果沒有那些背後的父親,還會不會有那麼多的動漫英雄?
如果沒有這些老照片,你可能都不知道歷史竟是這樣的
如果沒有遇見你,我將會是在哪裡
如果你長期沒有性生活會怎樣?看完讓人沉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