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的相貌是怎樣形成的?

人的相貌是怎樣形成的?

人的相貌源自父母,而女兒的相貌更像父親,兒子的相貌更像母親。但是,這也不能深入解釋,一個人的相貌是如何形成的。


人的相貌是怎樣形成的?相貌,最直接的來源是父母的遺傳


基因決定相貌

相貌主要指的是一個人的面部特徵或臉部形態。既然相貌是父母給的,那就一定與遺傳有關,因此可以說基因決定相貌,確切地說,是父母的基因決定一個人的相貌。但是,父母的基因是如何決定相貌的呢?現在,一些研究結果正在回答這個問題。


荷蘭鹿特丹市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的曼弗雷德·凱瑟爾研究團隊利用人的三維頭部核磁共振成像和二維肖像照片來繪製面部標誌,以此來估計面部特徵。隨後他們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分析,這種分析被用於尋找更頻繁的出現於人類特殊聯繫中的基因變異。而且,全基因組關聯分析也有助於解釋為何同卵雙胞胎的相貌近乎完全一樣。同時,與毫不相干的人相比,兄弟姐妹的臉面也非常相似。


研究人員繪製了1萬名來自不同國家有歐洲血統的人的面部特徵,然後採用基因組關聯尋找這1萬人與面部形態有關的基因。結果發現,有5個基因可以決定人們的相貌,或者說這5個基因對人的臉型有顯著影響。其中3個基因與顱面部的發育和疾病有關。


凱瑟爾認為,這個結果意味著人們或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有可能僅僅通過一個人遺留下來的DNA就能推斷其臉型,而且根據DNA就能繪製出一個人的肖像。

儘管現在研究人員還不能完全解釋這5個基因是如何決定人的相貌的,但大致分析認為,這5個基因與9個面部特徵有關,這9個面部特徵與人的額骨、上頜骨、下頜骨、顴骨、眶骨、鼻骨等有關,而這些頭面部骨頭髮育的成熟與否以及成形的大小和高低等,都決定著一個人的相貌。例如,眯眯眼就與眶骨有關,是因為眶距較小造成的。


垃圾基因也能決定相貌


垃圾基因是指基因組中95%~98%的不編碼任何蛋白質的基因。但是,現在的研究發現,佔據基因組絕大部分區域的垃圾基因並非垃圾或沒有功能,而是未被認識的寶藏。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垃圾基因的功能之一就是調節基因的活動,如同一道指令一樣,控制著基因。


人與人之間差異的主要表現之一是每個人的相貌並不相同。既然相貌是由基因決定的,而且垃圾基因也參與和調控編碼蛋白的功能基因,因此人的相貌也可能由垃圾基因來調控。這個推測現在在動物身上得到證實,從而也可推論,人的相貌不只是上述5種基因決定,而是由其他一些垃圾基因和與相貌有關的功能基因共同決定。


美國伯克利勞倫斯國家實驗所的阿克塞爾·維塞爾研究團隊發現,小鼠的垃圾基因中有一些被稱為增強子的基因片段可以像開關或放大器一樣影響小鼠面部基因的作用。例如,眼睛的大小、鼻子是否挺拔、頭顱的形狀等可能都與這些被稱為增強子的基因片段密不可分。

維塞爾等人通過對小鼠胚胎的實驗發現,能對小鼠頭部發育起影響作用的增強子有55個,其中,有一些對小鼠的相貌(臉部形態)產生重要的影響。於是,他們培育了缺少3個已知增強子的轉基因小鼠,然後用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來描繪這些小鼠56天大時的頭顱三維圖像。圖片顯示,轉基因小鼠的頭顱在長短和寬窄上都與普通小鼠不同,前者的頭顱或長或短些,或顯得更窄或更寬些。而且,如果刪除轉基因鼠的這些增強子並不引起齶裂、下巴突出或其他問題,只是面部的細微結構有調整。


這個結果提示,垃圾基因中的增強子也可以決定人的相貌。當然,人類基因組中可能有成千上萬個增強子,它們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臉型的形成。研究人員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增強子怎樣發揮作用,但垃圾基因與人的相貌肯定是有關聯的。


進化形成人的相貌?


人的相貌是怎樣形成的?進化形成人的相貌


基因決定人的相貌,但是基因也是在人類的生存和進化中積澱而成的,所以,人的進化和生命史也影響著人的相貌。

人既然是從猴子進化而來的,那麼人類較早時候的相貌就與靈長類動物相似。不過,對照猴子和黑猩猩,人的面貌和善得多。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現在人的臉部沒有那麼多的皺紋,同時人的嘴不是前凸的。


人的嘴不前凸而是與臉面基本保持在同一個維度或平面上,這才讓人的面孔遠離猙獰,顯得平和與友善。那麼,人的嘴是因什麼原因向後收而與鼻子眼睛處於同一個平面的呢?答案是,人類的飲食和咀嚼為今天的容顏打下了基礎。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馬克·斯賓塞等人對南方古猿的頭顱進行三維掃描後發現,距今25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擁有用牙齒開啟堅果的能力,這一本領可以使他們在環境改變時,尋找新的食物,也因此而改變了容顏。研究人員把南方古猿頭顱和鼻子的數據與早期人類的數據相整合,製作了一個顱骨和牙齒的虛擬模型。研究人員再對黑猩猩進行觀察,並測量它們的肌肉如何工作,然後將這一原理加入到模型當中,再與獼猴的模型進行比較。


比較的結果是,人的祖先南方古猿的前磨牙較大,牙齒琺琅質厚重,以及琺琅質堅固地附著在磨牙上,說明那時他們的食物要比之前所吃的小型種子和堅果更大。堅硬的乾果和種子等一些應急食物在氣候改變和食物缺乏的時期是非常重要的生存資源。因此,現代人用工具解決的問題在早期人類祖先那裡是用嘴巴來解決的。南方古猿常用前臼齒撕咬東西。臼齒就是頜部後面的牙齒,即磨牙。

南方古猿的臼齒擁有較平的研磨面,說明他們取食比較堅硬食物(例如硬的水果和硬殼果)。粗壯型的臼齒尤其碩大,被稱為「磨石臼齒」。這種牙齒自然把臉部的面積擴大了,使得他們具有較大的臉以及強大的肌肉附著,嘴也向前凸出。


然而生活方式和環境的改變使得從南方古猿分出來的一支形成了直立人(路徑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後者與前者在牙齒上有了區別。南方古猿是後部牙齒大,而直立人是後部牙齒縮小,前部牙齒增大增強。後部牙齒縮小使得咀嚼時後部牙齒用得較少,於是下頜骨及面部相關骨骼結構縮小,人的吻部自然向後明顯收縮。早期人類外凸的吻部收縮後,其面容就與靈長類有了顯著的差異,形成了平正而和善的面容。


直立人前部牙齒的擴大並非只是與咀嚼食物相關,也似乎與用嘴來咬緊和銜住物品有關,也可能與製備動物性食物有關,例如,用牙撕扯肉食以便將其分割成小塊,或是為了小孩食用而撕碎肉食等等。


儘管有多種解釋,但直立人的後部牙齒縮小和前部牙齒增大卻是顯而易見的,也因此成就了今天人類的短吻和眼、鼻的位置以及和善的面孔。


人臉源自魚臉?


人的相貌是怎樣形成的?有研究者認為人臉源自魚臉


相貌或臉面並非只是人類所獨有,從鯊魚到松鼠等所有脊椎動物都有臉面,因此,人的臉面也有一個演化的過程,那麼人臉最早是在何時何地擁有可以識別的現代形狀,也即今天我們所說的相貌呢?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等人初步解開了這個謎,他們認為,人臉最初起始於魚臉,這種魚就是「初始全頜魚」,是一種已經滅絕的遠古魚類,它可能是最早「有臉」的生物。這種魚大約在距今4.4億至3.6億年之間統治著全球的海洋、河流和湖泊。


動物臉部的形成首先是有上下頜骨,從大白鯊到人類,長著上下頜骨(嘴巴)的脊椎動物被稱為有頜類,它們是脊椎動物演化的主幹,占現生脊椎動物種類的99.7%。而有頜類包括四大類群:盾皮魚綱、棘魚綱、硬骨魚綱和軟骨魚綱,其中盾皮魚綱、棘魚綱現在已全部滅絕。研究人員認為,硬骨魚綱是陸生脊椎動物乃至人類直系祖先的起源,因為人臉上的每塊骨頭都能從硬骨魚頭上找到對應骨骼。但是,如果能找到比硬骨魚更早的魚類,就能找到人臉的最早起源。


比硬骨魚更古老的是盾皮魚,後者除了頜骨不與人類的同源,其鼻子、額頭上的骨骼都可以與人的骨骼對上號,不過,從盾皮魚到硬骨魚之間又缺少進化的過渡品種。2010年,朱敏等人在雲南曲靖市郊瀟湘水庫附近的農田中發現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其中有一條完整的古魚類化石。這條魚被視為從盾皮魚到硬骨魚之間的過渡品種。


從進化的角度審視這條初始全頜魚,就可以看到人臉的全部要素,因為它有上下頜骨,讓人可以依稀看到4億多年前人類臉部骨骼最早出現時的樣子。例如,初始全頜魚擁有前上頜骨、上頜骨和齒骨等頜部結構,這些骨骼都是決定臉部的骨骼,這也意味著初始全頜魚有可能是最早擁有現代頜骨構造的生物。從進化角度而言,這條古魚的臉部就是人類面部在演化史上的首次亮相。


所以,人臉的形成和演化可以簡單地表述為:4億多年前,盾皮魚中的一支進化出了更複雜的頜骨,並向硬骨魚類演化,成為全頜魚。後來盾皮魚和全頜魚全部滅絕,但當時全頜魚進化出的臉部骨骼結構卻延續至今,包括魚類、蛙類、鳥類、嚙齒動物(如鼠類)以及靈長類動物(如黑猩猩)和人類,都繼承了全頜魚的臉部骨骼和由這些骨骼所形成的原始臉面。而且,人的臉面也與這些動物的臉面有許多相似性,否則,人類的語言辭彙中就不會出現獐頭鼠目、尖嘴猴腮等辭彙


所以,人的相貌或臉面最早是來源於全頜魚。


(作者:王曉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可回收垃圾真的被回收利用了嗎?
試試另類圖書館?
什麼樣的人能成為《新聞聯播》的主播?
您可能感興趣

你的相貌是這樣來的
你現在的相貌是怎樣來的?
人的相貌是如何決定的?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怎樣讓相貌變得更好?
人的相貌氣質是如何才能變好?
如何從一個人的相貌了解他的品性?
比起好的相貌和身材,原來男人更愛女人身上有的這幾樣!
潘安究竟是什麼人,他生得一副怎麼樣的相貌?
知道你的相貌是怎麼來的嗎?一切都是因果所為!
女人活的不是相貌,而是味道
女人與女人最大的區別,不是相貌,而是……
你為什麼長那麼丑?你的相貌是這樣來的!
動漫中的這些人天賦與相貌並重,真的很不公平呀!!
女人與女人最大的區別,不是相貌,而是味道!
女人與女人最大的區別,不是相貌,而是「味道」!
演義中,林沖和張飛的相貌、身高完全一樣,有人能告訴我原因嗎?
有些人相貌很好,這一生卻過得很不如意,為什麼?
女人與女人最大的區別,不是相貌,而是味道 !
女子的這十種相貌皆是貴人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