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一定比欺騙更道德嗎?
真善美三個字,集中體現出了人們對高尚事物的追求。但是,當其中兩個相衝突時,我們會更加看重哪個?似乎非常難以決擇。
事實上, 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們也為這個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爭辯。一派哲學家堅定地認為, 只要我們達到的結果是好的, 即使手段不那麼合理, 也是道德, 所以善意的謊話實際上很好的; 另一些哲學家則認為,應該絕對地遵守某些原則,手段不合理, 整個行為就不合理,在他們看來,誠實是我們應該時刻遵守的道德原則,善意的謊言也不道德。
哲學的思考與爭論,不能代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判斷。因為我們經常會面臨真與善(的意圖)的決擇。比如,朋友的誇獎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事實,這時,你會如何看待這位朋友?
早在上世紀60年代,研究兒童心理發展的心理學家科爾伯格就發現, 意圖在人們判斷他人行為是否道德時非常重要。但是關於欺騙的研究大多發現:人們普遍認為說謊是不道德的, 騙子都是道德敗壞的人.然而,大部分研究者均以自利為目的的謊言作為研究對象,忽略了為他人利益而進行的欺騙。當個人為了他人的利益而進行欺騙時, 我們會如何判斷這個行為的道德意義?
2014年,在《實驗社會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研究者艾瑪·E·萊文(Emma E. Levine) 和莫里斯·E·史懷哲(Maurice E. Schweitzer)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1]。在進行嚴謹的研究之前,他們分別對不同的謊言進行了定義。其中,謊言指有意誤導目標的虛假陳述; 根據說謊的動機分為自利的謊言和親社會的謊言。親社會謊言:有意誤導對方並讓對方受益的虛假陳述;利他謊言(altruistic lies)是親社會謊言的一種, 這種虛假的陳述不僅是有意誤導對方並讓對方受益,而且還會讓說謊者付出一定代價。親社會謊言與我們平時所說的"白色"謊言(white lies)不一樣,白色謊言可以是自利的也可以是親社會的, 其關鍵特點是:無關緊要, 即白色謊言是一些小事情上的虛假陳述。
萊文和史懷哲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來考察人們對不同類型謊言的評估。假如你正好有空,為得到10美元的零花錢, 你參加了他們的實驗。你按照預約的時間到達了他們的實驗地點. 實驗員禮貌地接待你且讓你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表示你同意參加實驗並且知道在實驗中不會受到任何的傷害。然後,實驗員告訴你, 本次的實驗任務是進行一個數字遊戲,你需要觀察上一個參與實驗的人的遊戲過程來理解整個遊戲的規則。數字遊戲的規則如下:
一輪遊戲有兩個玩家,共同進行一個隨機數字猜測任務,實驗員根據他們猜測結果的正確程度決定如何他們的報酬。且玩家進行如下分工:一個人能看到隨機數字是什麼 (1-5的整數中隨機出現一個);另一個則負責按鍵猜測, 其唯一的信息來源是看數字的玩家。因此,看到數字的玩家需要把自己看到的數據通過電腦發送給負責猜測的人,才能共同完成一輪遊戲。我們將看到數字的玩家稱為發送者,將按鍵猜測的玩家稱為接收者.
遊戲的獎勵規則有兩種可能: 猜測正確,發送者得到2美元, 接受者得到0美元; 如果猜測錯誤, 發送者得到1.75美元, 接受者得到1美元.
對於發送者而言, TA面臨著兩個選擇:保持誠實, 自己獨自獲利; 或者說謊, 讓接受者也分一部分利益, 自己卻損失一些利益。實驗員告訴你, 剛剛完成的一輪實驗中,發送者總是說謊。
為保證你完整地理解整個遊戲的規則, 實驗員給你一系列的問卷, 來測試你的理解程度。問卷中詢問你對上輪實驗中那個發送者的評價:這個發送者是不是好人?是否道德?他的決策是否道德?同時還詢問你關於這位發送者意圖如何:他是不是很善良:是不是出於善意? 你可能會覺得這個發送者雖然說謊了,但是卻損已利人, 是個好人, 因此, 你對他的評估結果很積極。
隨後,實驗員讓你回答了一些關於你個人的基本信息問題以及其他的問題,並告訴你實驗的真正目的. 原來,你所參與的實驗,只是整個實驗的一種條件。還有另一部分參與者,他們看到了同樣的遊戲規則,但實驗員告訴他們的是, 發送者選擇了保持誠實.另一部分參與者也需要對誠實的發送者進行評估。
實際上,萊文和史懷哲招募了200多名大學生參與實驗, 大約一半人對說謊的發送者進行評估;另一半人需要對誠實的發送者進行評估。對這些人的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之後, 萊文和史懷哲清晰地看到,當說謊是為了讓他人獲利,自己還有所損失的情況下, 人們傾向於認為這個"騙子" 要比誠實的人更道德。
萊文和史懷哲(2014)論文中實驗1的結果. 橫坐標是兩種實驗條件:誠實但自利和說謊但利他; 縱坐標是參與者對兩類發送者的道德評估, 得分越高, 表示越認為他們的行為是道德的. (* 表示兩組數據的差異在統計上是顯著的)。
在隨後的兩個實驗中,萊文和史懷哲採用這個方法的變式,對說謊意圖、說謊導致的後果等因素進行了進一步探索,得到的結論與此實驗基本上是一致的:撒謊行為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該行為是為了自己利益還是為了他人的利益。如果是為維護他人利益,撒謊行為本身也是道德的,撒謊的人也不會被貼上「壞人」的標籤。
基於這個實驗的結果,萊文和史懷哲總結道,人們是否會將說謊者判定為壞人,要取決於說謊者的意圖是否善意。利他的謊言,是合乎道德的謊言。從更深層的角度來說,這可能反映了人們在道德上的一個特點:當真與善相衝突時,善的行為可能更為人們所讚賞。
萊文和史懷哲最近將他們的研究擴展到了人際的領域,發現利他的謊言可以增進人際之間的信任[2]。當我們對他人進行道德方面的評估時,意圖非常重要。當善意的意圖與誠實的原則發生衝突時,人們會更看重意圖而不是誠實的原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我們無法直接看清他人的意圖,或者他人的意圖是模稜兩可的。這種情況下,我們會如何判斷?可能,我們會更加倚重於行為的結果,甚至根本結果來推斷他人行為的意圖,就像「諾博效應」中所講的那樣。
【參考資料】
[1]Levine, EE, Schweitzer, ME. Are liarsethical? On the tension between benevolence and honesty. Journal of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014; 53(0): 107-117.
[2] Levine, EE,Schweitzer, ME. Prosocial lies: When deception breeds trust. Organizational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15; 126: 88-106.
夢,到底是怎麼回事?
成噸的氰化物危險品,怎麼處理才好?
※誠實?我說不重要!
※想家這件事,胃比心更誠實
※安卓用戶比蘋果粉更誠實?女人更愛用蘋果?好像真的是這樣
※水果胸,你知道嗎?女生們請誠實選擇!
※當商人還是不能太誠實呀,該騙騙的時候裝老實
※誠實點,你知道世界最大的金礦在哪裡嗎?
※那些不愛騙人,老實又誠實的幾大星座
※賣龜也要誠實啊!
※我很愛你 身體也很誠實
※婚姻或者感情里什麼才是你要的誠實?
※女人,愛不愛,身體最誠實!你懂嗎
※人人都厭惡謊言,但誰又能絕對誠實呢?
※女人愛不愛你,身體比語言更誠實!
※詹皇揭露搶韋德內幕:誠實,我從不騙他!強硬表態讓倆超控交權!
※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嘛,老師你這麼樣真的好么
※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嘛!
※小伙兒你嘴上不說,但身體卻很誠實嘛!
※為什麼女性總會「嘴上說不要,身體還是很誠實的」?
※嘴上說要贏得員工信任,身體卻很誠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