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大哥靚仔先生,這些叫法是咋來的?
知識
06-14
導語:2008年春,吉林延邊人羅永浩被一干廣州當地朋友帶到大排檔宵夜。羅坐定後,一年輕服務生問他:「靚仔,要什麼?」羅驚問:「你這是在叫我么?!」
2008年春,吉林延邊人羅永浩被一干廣州當地朋友帶到大排檔宵夜,羅坐定後,一年輕服務生問他:「靚仔,要什麼?」羅驚問:「你這是在叫我么?!」得到肯定回答後,羅整晚都在試圖說服朋友們接受「你們南方人真JB虛偽,靚仔多TM肉麻」的觀點,未遂。
「靚仔」羅永浩
很多南方人同樣會遭遇羅永浩式的不適,只不過情形相反——北方洗浴中心多是東北人開設,顧客準備更衣入浴時,操東北口音的服務生多會親切上前道:「哥,我來幫你拿」。南方顧客多半會被這聲「哥」叫得渾身打戰。因此羅永浩的南方朋友們認為,相比「靚仔」、「靚妹」,東北服務員叫顧客「哥」或「姐」才是虛偽、肉麻、亂套近乎。
不過,回溯二三十年前,羅永浩和他的南方朋友們在稱謂上的分歧或許不大,那時南北方雖有方言差異,但對陌生人、熟人、朋友之間的稱謂習慣是一致的——模擬親緣關係的稱謂是中國的普遍現象。即便在1949-1980年代,「同志」這一政治性稱呼在全國普遍用於各個場合時,民間的熟人社會依然給擬親屬稱謂留有一席之地。
受儒家等傳統文化因素影響,漢族的宗族觀念極為強烈,強調內外親疏有別、長幼尊卑有序,有著世界上最豐富發達的親戚關係稱謂系統。相比英語用aunt和uncle兩個詞就可稱呼一切父輩親戚,漢語能清晰地表達父系與母系之分、宗親與外親之分、血親與姻親之分、直系與旁系之分。
漢族的血緣觀念,也延伸到了非親戚關係的熟人社會。除了必須以「先生」、「老爺」、「太太」、「小姐」呼之以體現尊卑有序的特殊情形外,地位相對平等的人,會在稱呼中模擬親戚關係。為顯示親近,血緣關係中最近的等級會被選用。譬如對男性長輩,我們會用爺爺或伯叔這樣的父系稱謂,而非外公或舅舅;同樣地,女性長輩會被稱為奶奶或伯母、大嬸,而非母系稱謂中的外婆或姨媽。
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的日本、韓國,同樣在日常交往中喜歡使用擬親屬稱謂,韓國又遠較日本強烈(韓語中親戚稱謂的複雜程度與中國難分高下,而日本的親屬稱謂中不分父系、母系),甚至模擬親戚關係猶嫌不足,還要加上複雜的敬語。同時,因為男權意識相對強烈,女性稱呼男性時,則較少使用擬親屬稱謂。
同志,老闆
不過,擬親屬稱謂習慣在1949年後被打破。革命化的「同志」一詞掃蕩了中國人稱謂傳統中的溫情脈脈和禮制秩序。
之前被稱為「老爺」或「先生」的那些人,在新社會卻多半沒有資格獲得「同志」待遇。除非是民主人士,否則「先生」一詞多半不是好稱呼——一旦被用毛澤東式的嘲諷語氣重新稱為「先生」,多半意味著此人前途不妙。
「同志」大幅簡化了中國人稱謂的複雜性,長輩是「老同志」,晚輩則是「小同志」。革命化的稱謂在監獄內略顯尬尷,犯人沒有資格稱管理者為「同志」,因為他們是政府的象徵,以「政府」稱之恰如其分。比較難的是犯人之間的稱呼,互稱「同志」等於罪加一等,於是,「同犯」這個詞流行起來。
當然,革命並不完全排斥中國人的擬親屬稱謂的習慣,只不過,這種稱謂方式同樣要服務於革命——將國家機器與人民的關係模擬為親戚關係。譬如解放軍是人民子弟兵,所以對青少年來說,解放軍後面是必加「叔叔」二字的,與之類似的還有警察。雖然工人階級是老大哥,但工農聯盟還是長幼有序,教科書談到農民,一定是貧下中農X大伯,而工人則是叔叔。
文革後期,國民普遍對政治運動疲憊厭倦,稱謂上的政治色彩悄悄淡化,更具溫情和敬意的「師傅」一詞,由藍領工人階層逐漸在城市中蔓延,一直延續到今天。
至於「同志」一詞,今天黨政軍、公檢法這些國家機器仍是其自留地。但「同志」也不免被溫情化,高級官員互稱或背稱時,姓名是三個字的,會去掉姓氏以顯示團結親切。也有人喜歡以同樣方式忽悠某個南方土豪,就像以前的官宦子弟在以「老爺子」稱呼自己父親的非親生兄弟,假裝自己與高官親近。
在南方不少地區,「同志」甚至已經一席不保,黨政官員開始喜歡被下屬稱為「老闆」,各級黨報以《「老闆」稱謂與領導作風》為題敲打這種風氣,收效卻不明顯。「老闆」也在高校內流行,一些研究生用其稱呼自己的導師。而在東北城市,服務場所的工作人員會根據顧客體貌特徵及與同伴關係,決定是否對其用「領導」稱之。
大爺、靚仔
在「同志」的高壓時代,民間尤其是農村,模擬親屬的稱謂方式仍如野草,在「同志」退入國家機器大院後,更如春草般迅速復生。
除去黨政官員、商人、知識分子等人群開始有了專屬稱謂外,模擬親屬稱謂現象也因城鄉、階層、地域乃至受教育程度而出現巨大分化。
陳松岑在《北京城區兩代人對上一輩非親屬使用親屬稱謂的變化》中提到,工人比知識分子更喜歡用親屬稱謂語。年輕一代,在傳統的以「大爺」、「大媽」稱呼長輩之外,又增加了幾乎沒有父系色彩的叔叔、阿姨;並且根據統計,前一組稱謂更多用於文化程度較低的居民、農民、小商販,後一組稱謂則會用於知識分子、工人、軍人等。
同為北京人,胡同里長大的年輕人在關係非常好時,稱對方父母會用上「咱爸」「咱媽」,而大院、機關的北京年輕人,通常不會如此。同一城市,傳統世代熟人社會和流動性較高社會在使用模擬親屬稱謂時的差異現象,在中國各地程度不一的存在。
整體而言,北方使用模擬親屬稱謂的習慣強於南方。不過新疆是個例外,其日常稱謂中模擬親屬的痕迹極淡,可能因為新疆的漢族社會系由來自全國各地的移民組成,他們一開始就被組合進等級序列嚴密的體制之中,「同志」文化來得特彆強烈。兵團漢族過去稱少數民族為「老鄉」,這個稱謂系革命軍隊對老百姓稱呼的遺留物。今天,新疆漢人在廣泛使用「師傅」一詞時,依然為「同志」留有一席之地。
天津、東北等傳統熟人社會文化濃厚的地區,模擬親屬稱謂的傳統依然穩固。兩個陌生的典型東北人,在火車上相遇半個小時後,對方的太太就成了嫂子,對方的父母則很容易變成咱爸咱媽——廣東人很難接受這種迅速「同父同母」般的親切。
雖然潮汕人、客家人依然有著極為強烈的共同體意識,在粵文化傳統深厚的熟人社會還保留著強烈的擬親屬稱謂色彩。但整體而言,在廣州周邊地區,稱謂上的去親戚化特徵最強烈,靚仔、靚妹或帥哥、美女,成為對年齡跨度較大的陌生人的最廣泛稱呼。
這些稱謂系由香港舶來,它更像是英語文化的產物。即英國語言學家Leech總結的「稱謂和日常交往的禮貌六原則」中,唯一在中國很難找到對應性的讚揚準則:對他人儘可能縮小批評,增強讚揚——這甚至會讓中國人覺得虛偽。
英國少數地區依然保有模擬親屬關係稱謂的習慣,用aunt和uncle稱呼非親屬成員,但更流行的是熟人使用Mr、Mrs 、Miss,陌生人使用Sir 和Madam。Sir 和Madam帶有強烈的敬稱色彩,其內在邏輯和原則是權力等級,而非中國式的輩份和血緣,譬如Sir與爵士的稱謂有歷史淵源。
靚仔/帥哥、靚/美女是一組脫離了任何中國文化習俗的稱謂——既非傳統的模擬親屬,又非今日權錢崇拜文化中的「老闆」。廣東部分地區如今流行熟人相見一律以姓氏加「總」,這更符合以年輕人為主的高流動性社會的胃口,所以,它能一路北上,在長江流域部分地方廣泛流行。
——在高度使用擬親屬稱謂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羅永浩聽來,以無條件讚美為原則的稱謂,聽起來當然刺耳又虛偽。
只不過,高度擬親的人際環境,有時也會讓羅永浩感到不適:在默默無名的潦倒青年時代,他曾經常去一家天津的東北餐館吃飯,服務員見他每次只點蔬菜豆腐之類,終於動了惻隱之心——他俯身湊近翻來覆去看菜單的羅永浩,親切地說:「哥,咱今天吃點啥好的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TA們說,愛情只是一場幻覺?
大自然的五彩斑斕,原來很多都是因為TA?
像蘇炳添一樣做「跑步飛人」,有哪些技巧?
海豚特種部隊,有什麼特別之處?
機器人能聽懂你的話嗎?
TA們說,愛情只是一場幻覺?
大自然的五彩斑斕,原來很多都是因為TA?
像蘇炳添一樣做「跑步飛人」,有哪些技巧?
海豚特種部隊,有什麼特別之處?
機器人能聽懂你的話嗎?
您可能感興趣
※齊老先生,你拿這麼大的斧頭是要劈誰呢?
※你是不是這樣的好好先生?
※當「憨豆先生」認真起來,會是什麼樣子?
※真實的弘一大師是怎樣的一個人?豐子愷先生這樣說…
※先生那麼多,哪一個才是對先生?
※我國一直遵循著誰先生下來誰就是兄姐的這一規則,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你是左先生還是右小姐?她們都能從這裡找到自己的歸屬,你是哪種
※當那些健美先生退役後,你知道他們是什麼樣嗎?
※耽美BL漫畫,先生是您的孩子嗎?是啊,是我們倆的
※十二生肖有這樣的運勢……比算命先生都准,我是這樣的命,你呢?
※憨豆先生又把大家逗笑了,但這一次是因為網友
※同是水鏡先生的徒弟,身為大弟子的他為什麼比不過諸葛亮?
※先生,請別這樣,我疼……
※南懷瑾先生:你的這些貪嗔痴,多久能平復?
※小光明搞笑段子:先生,您是刮鬍子還是理髮?
※葉嘉瑩:像楊絳般的先生,也是穿裙子的「士」 ,她站在那裡就是一首詩
※說到健美先生,大家肯定想到施瓦辛格,那你見過這樣的嗎
※打呼嚕的這位先生,我該愛你還是恨你!
※這才是你們想要的「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