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格魯伯獎得主蒲慕明:具有中國情懷的世界級科學家

格魯伯獎得主蒲慕明:具有中國情懷的世界級科學家

央廣網上海6月13日消息(記者吳善陽)6月8日,Gruber基金會宣布2016年度Gruber神經科學獎將授予世界知名科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傑出生物學榮譽教授、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以表彰他在大腦神經可塑性的分子和細胞機制研究方面所做出的開創性工作。這位出生在南京、成長於台灣、長期在美國從事科研工作、曾參與清華大學生物系組建並擔任首任系主任、長期擔綱中國神經科學研究領軍者的世界級科學家再次引起廣泛關注。


蒲慕明博士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台灣「中研院」院士。除了在突觸可塑性領域的創新發現,蒲慕明還在很多領域做出重要貢獻,包括神經細胞的極化,神經肌肉接頭的成熟,軸突導向的分子和細胞機制,以及神經營養因子對突觸功能的調控。他開闢的許多新的研究途徑促進了整個領域的發展,比如他使用神經-肌肉離體培養研究突觸可塑性,發現環核苷酸水平可逆轉神經生長方向的選擇,以及認識到一個突觸的可塑性往往可以影響到遠處突觸的功能。這些研究對於理解大腦信息存取,長期記憶的形成,以及大腦的高等認知功能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然而,蒲慕明平生最得意的一個科研成果是與人工神經網路有關。1994年,他有段時間卧病在床,偶然讀到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克里克說的一段話,大意是人工網路如果輸出錯誤,計算機程序可以糾正輸入,但人腦神經元的輸出卻不可以決定輸入。真的是這樣嗎?蒲慕明研究發現,體外神經細胞輸出效率弱化後,也可以自動使輸入的效率相對應地弱化。這一成果後來在《自然》雜誌以長文發表,引用者卻寥寥無幾。對此,蒲慕明並不介懷,在他看來,這一研究對於類腦智能的發展可能蘊含著新的契機,其價值可能在未來得到顯現。

很多人乍一聽到蒲慕明是美籍華人都很驚訝,相處多年的王偉研究員卻覺得他身上處處洋溢著中國情懷。蒲慕明說,西方科學家與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在追求學問的初衷上有很大區別。個人興趣和個人成就與榮耀是西方科學家科研的動力,得到諾貝爾獎是個人成就的最終表徵,而忘我精神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最重要的特徵。他認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國憂民的傳統,充滿中國知識分子的情懷。他毫不諱言當今許多西方培養的中國科研人員已經更多地受到西方觀念的影響,而缺乏這樣的情懷。當年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工作就是憑藉著這樣的情懷和團隊精神取得的,今後重大的科學突破仍然要依靠這樣的傳統。


「他幾乎憑一己之力打造了世界一流的神經科學研究所。」格魯伯基金會這樣評價道。對這一說法,蒲慕明並不認同,但他的同事們卻覺得「當之無愧」。1999年,蒲慕明出任神經所所長,面對我國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整體水平薄弱的現狀,他一邊撰寫著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定位報告,一邊著手從海外招聘人才。僅用了短短4年,神經所的13個研究組,就突破了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紀錄。在蒲慕明的引領下,神經所形成了覆蓋神經科學主要前沿研究領域的四個研究方向,即分子與細胞神經科學、發育神經科學、系統與認知神經科學和神經系統疾病機理研究。圍繞著這四個前沿方向,神經所建立了「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年參加全國生物醫學類重點實驗室評估,獲得第一。2009年,組建了腦疾病研究中心,開創性地建設了非人靈長類蘇州食蟹猴基地、九亭絨猴基地、腦功能磁共振成像平台以及幹細胞研究平台等。就在3個月前,神經所老樓的一部電梯被標明了「動物專用」,這正是中科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所在地,這是目前神經科學最前沿的一個領域。


2014年1月,中科院腦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在上海成立,蒲慕明被任命為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學家。為促進腦科學與智能技術的交叉融合,現已擴展為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以適應腦科學與智能技術的滲透式發展,引領未來。在他主導下,中心開始實施學術骨幹融合工作機制、雙導師研究生指導制度、以及多學科交叉授課機制等。今年1月,蒲慕明率先執行「蹲點」計劃,成功開啟卓越中心學科交流工作,既有面向全所科研人員開放的專題學術報告,也有針對不同實驗室的深度交流。他相信,未來科學的靈光,會在腦科學與智能技術交叉融合中閃現。


獻身科學的活得更輕鬆,今年67歲的蒲慕明可謂「不老神童」,同事們打趣說是「逆生長」。在2012年全職所長之前,他每個月在中美航線上做「空中飛人」,但他從來不倒時差,只要一有時間,哪怕十幾分鐘,都會打開電腦工作。如今,他每天很早上班,整天伏案工作,沒有下班的概念,常常是啃個麵包就當是正餐。對此,蒲慕明幽默地說:「我的心理年齡是20多歲,每天去上班的時候,我都告訴自己去上學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機大河網 的精彩文章:

走進奧地利國家圖書館
美媒:日本興起卒婚 孩子成年後父母從婚姻中畢業
樂東四名男子產銷含非食用物質硼砂的米粉 終於獲刑
英國氣象局鬧烏龍 最熱天發出下雪警報
中荷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上可以互相借鑒
您可能感興趣

大學育人的「家國情懷」
歷史起點、當代情懷和世界眼光——中國古都學研究的新思維
專訪中科院院士姚期智:以熾熱愛國情懷為學為師
自然之韻在畫中——記國家一級畫師侯喜林藝術創作情懷
藝術家尼谷拉·魯卡舒科油畫—濃郁的俄羅斯情懷
國家面前無粉絲,盤點愛國藝人張藝興的家國情懷
偉大科學家之偉大在於赤子情懷
中元節:中國人三種情懷,儒釋道三家智慧
新華社專訪:用美展來表現中國藝術家的世界情懷——中國美協副秘書長陶勤談中國當代美術「走出去」
誰的家國情懷
朗姆酒:男人的英雄主義情懷的浪漫堅持美行加人4
對聯中的家國情懷
端午:中國人四種情懷,儒釋道三家智慧
賢而愛國:家國情懷貫穿古今
喬羽歌詞:青青世界與斑斕情懷(之二)——崇高情境中體現理趣美
兩位科學巨人的「上帝」情懷
《一代宗師》:王家衛的獨特情懷下,梁朝偉的深邃和章子怡的傲骨
羊倌「家國」情懷
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沒有情懷就沒有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