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也可以當期貨?
「靠天吃飯」的規則不僅僅適用於農業,也適用於金融市場中的股市和期貨。
為什麼巴西下雨就該買入星巴克的股票?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彼得·納瓦羅給出了這樣的邏輯:巴西下雨——咖啡豆豐收——咖啡豆價格下跌——星巴克成本降低——星巴克利潤增加——股價上揚。
不只是星巴克,變化無常的天氣對電力、能源、保險公司甚至服裝生產商、建築業和旅遊業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幾年前,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企業將天氣作為影響經營的重要因素。
在一個商業社會裡,一切都可以商品化。與其根據天氣來分析商品的生產、能源的開發和運輸,倒不如直接交易天氣本身。這就是「天氣期貨」的來由。美國能源企業在1996年首次提出這個概念,三年後,天氣期貨登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平台,以幫助那些因天氣變化而「感冒」的企業規避風險,甚至可以讓投資者和投機者從災害中獲利。
舉個例子,對電力公司來說,一個涼爽的夏天無疑是一場災難:居民無需開空調避暑,因而用電量降低,銷售額也就隨之下降。不過,如果電力公司提前做好準備,提前預測當年的天氣變化,然後進行「溫度指數期貨」的交易,就完全可以挽回損失。
除了電力、能源等大企業,一些小商家也能通過天氣期貨獲益。比如,一家受寒冬影響、露天餐桌訂位量大幅減少的倫敦餐廳,就曾通過這種交易來控制自己的損失。
「溫度指數期貨」的原理,本質上與其他期貨交易沒什麼不同。
每個月月初,期貨市場主管機構會根據過去十年里當月的氣溫確定月平均氣溫初始值,指定的「做市商」將喊出「出價」和「要價」,前者比初始值稍低、後者稍高,這是投資者可以買進或賣出的度數。
隨著天氣的變化和市場的反應,交易值在一個月中會起伏不定。到了月底,交易所根據實際月平均氣溫進行結算,並以一定的價格,比如每攝氏度等於100美元,兌現所有期貨合同。
投資天氣的熱潮從芝加哥一路蔓延至倫敦、巴黎、柏林和東京,天氣期貨的衍生品種類也越來越多,颳風、下雪、降雨量、日照小時數都可以成為金融市場上的價格指數。如今,美國的天氣衍生品市場年交易額超過百億美元。
而早在2004年,芝加哥天氣期貨交易所就推出了空氣污染物配額的期貨合約及期權交易——如果這款期貨產品拿到中國來賣,一定會被瘋搶,但遺憾的是,目前在中國,「天氣期貨」仍然只是設想,還沒有被批准交易。(作者:秦筱)
逆向思考:雞蛋怎麼吃最不健康?
人類為什麼能不斷刷新體育世界紀錄?
小小的魚鉤有哪些奧秘?
催熟的水果,還能吃嗎?
宮外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