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睡眠研究也歷史悠久?

睡眠研究也歷史悠久?

睡眠研究也歷史悠久?


古今中外,無論貴賤貧富,除去處於度日如年苦難日子中的人們,無一不在慨嘆人生苦短,卻有徒嘆奈何。倏忽百年,如白駒過隙,然而,人又十分奢侈地把生命的三分之一「浪費」在無意識狀態的睡眠中。這是為什麼呢?是什麼力量驅使人們不得不如此奢侈呢?


在古代,人們似乎把睡眠當作一種天經地義,並沒有做出關於人為什麼要睡眠的疑問和思考。關於睡眠最古老的文字記載見於古埃及(約公元前1300年),而且是與發現鴉片作為催眠藥物治療失眠聯繫在一起的。亞里士多德把睡眠看作是「抑制感知」的「保護性」行為。直到1729年,法國天文學家讓·雅克第一個嘗試用生物節律來解釋睡眠。

到了19世紀睡眠理論開始湧現,最有代表性的有:血管阻塞理論,認為睡眠中大腦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供應不足。毒素積累理論,認為白天活動大腦集聚的膽固醇和二氧化碳等毒素導致腦「中毒」,而睡眠可以「解毒」。另一類理論大致可以歸於中樞神經的抑制。


這一時期另一個重要發現是基於植物研究的生物節律理論被開始用於解釋睡眠。差不多同一時期,引發今天人們高度關注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被描述。然而,有趣的是描述者不是醫生,而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


進入20世紀,隨著診斷工具的改進和手術方式的進步,睡眠理論更趨於實證的科學化。


「生物鐘」理論確立:基於蜜蜂和蟻行為觀察、光線和環境對哺乳動物行為影響實驗以及下丘腦病變患者晝夜節律紊亂的觀察,「生物鐘」調控生物晝夜節律的假說被證明。

腦電圖等電生理技術被用於睡眠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1937年基於腦電圖特徵睡眠被分為5個階段;1953年REM睡眠發現。


關於睡眠的神經化學、神經生理學也快速發展,尤以腦幹抑制激活系統研究為重要。


20世紀下半葉,睡眠理論更是突飛猛進式的發展,關於人為什麼需要睡眠,可以概述為一下幾種學說:


睡眠是為了是身體有機會修復和更新老化和死亡的肌肉和其他組織細胞;


睡眠使大腦有機會重新組織和整理回憶,夢是這個過程的一部分;

睡眠會降低人體能量消耗,所以我們每天只需要三餐,而不是更多的四餐或五餐。而且,既然我們在黑暗中不能做任何事情,還不如「關閉」身體大部分功能以節約能量。


直至今天,人類雖然尚不能全面確知睡眠機制的全部,但是主要控制機制已經趨於明了:有一首流行歌唱得好,「愛情 不是你想賣 想買就能賣」,同樣的,「睡眠 不是你想睡 想睡就能睡」,人體「生物鐘」連同幾種化學物質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控制著人的入睡和覺醒。


我們知道,人體生理功能在一天24小時內有規律地往複循環,人們形象地稱之為「生物鐘」,也稱為晝夜節律。有兩種驅動力相互作用來控制著人的睡眠節律。


第一個是睡覺的壓力,這種壓力在你清醒時會逐漸積累,到了晚上達到峰值,睡意襲來,如果你不想睡身體就會用各種不適,驅使人去睡眠。


傳達這一指令的信使是一種被稱為腺苷的化合物。研究發現,人處於清醒狀態下,腦中腺苷的水平持續升高,達到一定水平就向身體發出需要睡眠的信號。睡眠過程中,人體又能分解腺苷。

腺苷是一種結構簡單的含氮化合物,又是生物細胞能量轉化和利用分子三磷酸腺苷的核心。研究發現,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都能產生腺苷,而且主要是處於活躍區域的腦組織細胞產生,不活躍區域細胞則不產生。因此,認為腺苷濃度的增高提示大腦內能量消耗的增高,警示生物體應該及時「充電」——睡眠。


注射腺苷進入實驗動物腦部,也可以誘發生理狀態睡眠,更進一步證實了這種理論。


研究還發現,千百年來被世界範圍內廣泛應用的提神佳品,咖啡、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飲品,之所以能增強人們的覺醒度,正是咖啡因可以阻止腺苷與腦細胞結合。


第二個是人體「生物鐘」的作用。人類生物鐘節律與周圍環境一些因素同步。比如明亮與黑暗,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以幫助身體確定應該保持清醒,還是應該睡眠。例如,大腦的某個區域接收到眼睛傳來的光信號,分析光信號的強弱,告訴你現在是白天,還是夜間,幫助身體形成睡眠的晝夜節律。

生物鐘對於睡眠的調控是通過釋放被稱為褪黑素的化學遞質來實現的。研究發現,天黑時,身體開始釋放褪黑激素,血液中褪黑激素的量在晚上某個時間點達到一高峰,這個峰值告訴身體應該睡眠了,同時它又能使人感覺到昏昏欲睡。


由於褪黑素的分泌與黑暗有關,因此人晚上如果處於諸如電視屏幕、電腦屏幕、或一個非常明亮的鬧鐘等明亮的人工光照環境,可以破壞這一過程中,有可能使你難以入睡,這也是有的人在明亮環境中難以入眠的原因。


當太陽升起時,身體會釋放皮質醇等腎上腺皮質激素,這類激素的分泌是為你醒來活動做準備。人們在睏倦時往往採取各種方法才刺激保持清醒狀態,比如歷史上著名的「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睡意襲來的司機採用開大收音機音量、開車窗、開空調等,這些措施實質上是通過各種刺激使人體處於一種應激狀態,刺激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來達到暫時保持覺醒的狀態。我們知道,腎上腺素、皮質醇等激素可以改變人體的生理代謝,刺激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所以這些措施對於人體有害無益。


當然,睡眠覺醒轉換機制涉及腦內更多組織結構和生物活性物質,不贅述。


年齡與睡眠節律:


人體生物鐘節律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掌握人體睡眠的晝夜節律,有利於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少年兒童和嬰幼兒需要更多的睡眠。新生兒每天睡眠16小時以上,學齡前兒童白天則需要額外的小憩。


嬰幼兒往往在傍晚就需要入眠;青少年晚上入睡時間通常晚於嬰幼兒和成人,而是更「喜歡」在早晨獲得更多的睡眠時間,原因就在於,青少年褪黑激素的峰值時間要晚於其他年齡階段人群,這也正是青少年「愛好」晚睡晚起,更喜歡在早晨睡懶覺的原因。從這種意義上說,國內中小學的作息安排不盡合理,尤其是曾經的早自習是違背這一規律的,結果就是很多中小學生會在課堂瞌睡。


老年人往往「喜歡」早睡早起,夜間睡眠可能少於他們的年輕時代,但是總的睡眠需求並不減少。所以,老年人也需要適當的日間小憩。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也有不同的睡眠的模式和類型,新生兒更多的時間處於REM睡眠,NREM 睡眠階段占時比率在兒童早期達到峰值,進入青春期後然後急劇下降,隨著人年齡的增長繼續下滑。這也是為什麼嬰幼兒在睡眠中通常不「安分」,常常被發現擠眉弄眼、伸胳膊蹬腿,而隨著年齡的增大,青春期後人們的睡眠越來越老實,相應的夢卻越來越多的原因。


睡眠不是你想睡,想睡就能睡。那麼,是不是你不想睡就可以不睡呢?答案是肯定的。當睡意來襲,你當然可以憑藉你的意識在一定時期內來強行保持清醒狀態,但是身體會用各種不適一次一次地提醒你應該入睡。如果,你仍然堅持,那麼「睡神」將會發出「詛咒」,並給與你「懲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飲食決定健康:吃出來的腸道免疫力?
您可能感興趣

外國研究:睡眠時間會影響壽命!你的一天該睡多久呢?
夜貓子快睡啊!研究:睡眠不足會讓「人緣」變差!
夜貓子快睡啊! 研究:睡眠不足會讓「人緣」變差!
健康:美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睡眠指南 不同年齡該睡多久
春困秋乏?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到底需要睡多久
吃甜食顧健康?研究:蜂蜜能預防心臟病!記得睡前喝哦
你還敢熬夜嗎?日本大學研究稱睡眠不足增加肥胖風險
研究揭秘早期癌症無痛覺的原因,癌症再也無法偽裝!
【研究】正確的沖馬桶姿勢你未必知道 裸睡能改善睡眠
半夜睡不著怎麼辦?研究:「生活有目標」是一夜好眠秘訣!
研究揭示焦慮與睡眠之間的聯繫!
你失眠了嗎?研究證實:沒睡飽朋友可能會越來越少!
與衰老有關的研究理論學說都有哪些?
晚上少熬夜:研究稱缺乏睡眠會影響記憶能力
希臘學者研究稱,經常深夜坐飛機危及健康
每天睡幾小時最長壽?研究:睡得過多可能會早死 !
不讀博,研究生還有必要做學問嗎?
太聰明容易早逝?研究稱智商較高者更長壽
中國慢病研究:運動是治療失眠良方,上下班時間長者易有睡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