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次子:天資高懼政治 友人評其無可奈何唯有死
核心提示:袁克文生於1890年,時隔12年再次喜得貴子,袁世凱自然樂不可支,更讓他歡喜的是袁克文不僅相貌出眾,而且自幼聰明過人。他6歲識字,7歲讀經史,10歲就會寫文章,15歲已通詩詞歌賦,一生淡泊錢財,為求內心暢達,不惜散盡千金。1931年袁克文去世,時年42歲,他的摯友以及兒女親家方地山提了輓詩。一首這樣寫: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無可奈何惟有死,生在天堂,能入地獄,為三太息欲無言。
袁克文 資料圖
鳳凰衛視6月14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
陳曉楠:1916年6月6號57歲的袁世凱因為尿毒症在憂憤交加當中病逝,儘管他在遺囑當中說余之死骸勿付國葬,由袁家自行料理,但是北洋政府呢,還是撥出了50萬銀元為已故的前大總統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在袁世凱的葬禮上,他生前的袍澤故舊以及名流政要都雲集而來,就連曾經反對過他的那些異黨政敵也似乎是冰釋前嫌了,趕來送他最後一程。然而可來可不來的人都悉數到場了,該來的人卻沒有來。
解說:1916年6月28日,一支四、五千人的送葬隊伍浩浩蕩蕩地駛出中南海新華門,一路上凈水潑街,黃土墊道,倍極哀榮的景象,比起當年慈禧太后的葬禮還要隆重,然而在這一群哭天抹淚的袁氏子孫中,卻單單少了一個人,袁家的二公子袁克文。
張華騰(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他從北京祭奠的時候,從北京最後三七二十一天(停靈),然後從起葬的時候就沒有袁克文,但按照傳統的習慣,有人拖著他的衣服,就是他的空的衣服,是排在袁克定之後的。
解說:袁克文是袁世凱生前最為疼愛的兒子,父親亡故,他理應在靈前盡孝,身為袁家的二公子,此時更應當力行孝悌,協助哥哥袁克定料理家族事宜,是無論如何不該缺席的。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連父親的葬禮都沒來參加呢?原來就在葬禮前,兄弟二人發生了激烈衝突。
張華騰:在袁世凱去世之後,袁世凱到底葬在哪裡,兄弟兩個又發生了重大的分歧,袁克定主張洹上村,就是他們家不就是洹上村嘛,在洹上村的附近,這樣祭祀方便,然後既是我們家,我們又為老父親守靈,這樣的一個想法。袁克文就主張,按父親生前的意願太行山裡邊。
解說:早在歸隱洹上的第二年,袁世凱就為自己選好了一處墓地,在給好友端方的信中,他還特意提到了這件事。兄衰病日增,行將就木,牛眠之區,去冬已卜得一段。袁克文也曾這樣回憶,昔先公居洹時,曾自選窀穸地,在太行山中,邃而高曠,永安之所也。但對於父親的這個決定,袁克定自有他的考慮,身為長子,袁克定著眼於家族尊嚴和政治利益,他認為父親貴為大總統,死後理應隆重安葬。他主張按照國葬標準,在洹上村以東修建一座佔地兩百餘畝的皇家級別的陵園,供袁氏後人頂禮祭奠,並以此彪炳袁世凱肇建民國的不世之功。
駱寶善(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袁世凱的葬禮屬於國葬了,另外說是袁世凱的陵園,就是現在袁林的那一塊地方,說是國家給了這一塊地方,做袁世凱的陵墓區。袁家出錢買十頃,十頃一千畝的地,作為袁世凱陵園的陵園區。
張華騰:由於他(袁克定)的位正,32個兄弟姐妹裡邊他是老大,在兄弟姊妹面前道貌岸然,規規矩矩,遵守禮法,起碼在表面上是做得很好的(一個人)。
解說:因在葬父的問題上各執己見,兄弟二人大吵了一架,袁克文索性連葬禮都沒有參加,就負氣出走去了天津。然而袁克文為何如此固執己見,全然不顧大局,在他行為選擇的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原因?1915年底,上海一家報紙上刊登了一首名為《感遇》的詩,從字面上看,它只是描寫詩人在秋夜登高遠望,聊發幾句喟嘆而已,但是仔細品讀,卻意味深長。特別是最後兩句,「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頗有幾分蘇東坡筆下「瓊樓高處不勝寒」的意味。此次洪憲帝制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這首詩卻大有諷喻袁世凱稱帝之意,而詩文的作者竟然就是袁二公子袁克文。
張永久(歷史學者):這首詩在報紙上公開發表出來之後,在社會上影響很大,被反對帝制的那些政治力量所利用,就認為他的兒子都反對他的父親稱帝。
解說:「反詩」一出,立即在袁家上下炸開了鍋,最先跳出來發難的就是袁克定,他將這首詩視為袁克文反對袁世凱背叛家族利益的鐵證,但事實上這首詩不過是袁克文有感而發的信筆之作。
張永久:那麼關於反詩這件事呢,是有一次他(袁克文)在頤和園就和他的一個愛妾,如夫人薛麗清在一起划船,順手寫了兩首詩,這兩首詩後來被一個叫易順鼎的民國文人看見了,看見了之後就把這兩首詩合為一首詩。
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書研究員):《感遇》這首詩應該是他一個真實心情的反映,就在舉國都認同重回君主立憲是救中國唯一出路的時候,我們這個詩人寫了一個莫到瓊樓最上層。
劉東黎(歷史學者):他不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但是也沒有堅決地予以制止或者是反對,更準確地說他沒有能力去制止,這個我覺得充其量只能說是袁克文對父親政治作為的一種勸諷。
解說:袁克文不通官場智慧,更缺乏高明的政治手腕,因此他才會在眾人都力擁袁世凱稱帝的時候借詩諷諫,表達自己對復辟帝制的不同看法。而這種隨性率真的性格,也導致了他和哥哥袁克定在很多事情上意見相左,並最終引發了二人在葬父問題上再動干戈。
張華騰:包括他弟弟袁克文就主張葬在太行山裡邊,他不聽,倆人還鬧起矛盾來。袁克定是老大,老大這個時候是有權威的,最後就沒有聽從袁克文的建議,就按照袁克定這個建議,最後安葬了袁世凱。但是,袁克文也不是省油的燈,倆人因為這矛盾,還不是一般的矛盾,袁克文負氣出走,他就沒有參加袁世凱的葬禮。
解說:多年之後,回憶起這件事,袁克文仍然難掩悲憤之情。先公之葬,竟不得臨,此文終天之恨。
陳曉楠:據說袁克文出生的時候,袁世凱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一頭脖子上戴著金瑣的花斑豹向他走過來,快到跟前的時候,那隻豹子突然掙脫了鎖鏈,一躍而起衝進了內室,袁世凱從夢中驚醒,這個時候如夫人金氏的房間里傳來了嬰兒的啼哭聲,二公子袁克文出生了。因為這個夢,袁克文就被父親賜字「豹岑」。那麼說起來也很奇怪,這位袁二公子的性情秉性倒真的是和袁公夢裡的那隻花斑豹有幾分相似,含金銜玉而來,卻天性風流不羈,出身帝王之家,但是窮其一生都想要逃離。
解說:袁克文生於1890年,比大哥袁克定少了整整一輪。時隔12年再次喜得貴子,袁世凱自然樂不可支,更讓他歡喜的是袁克文不僅相貌出眾,而且自幼聰明過人。他6歲識字,7歲讀經史,10歲就會寫文章,15歲已通詩詞歌賦。袁克文的生母金氏是朝鮮人,生得美貌,由此說來,袁克文清秀俊朗的外表便是繼承了母親金氏的緣故。而他出眾的才情,則得益於養母沈氏。
張永久:因為袁克文是袁世凱在朝鮮娶的一個夫人生下的一個公子,出生之後,就交給二夫人沈氏帶。沈夫人是袁世凱在上海娶的一個如夫人。
解說:沈氏早年曾是滬上一位名妓,當年袁世凱落魄時她慧眼識英雄,拿出自己全部積蓄資助袁世凱北上投軍,這才有了袁公後來的發跡。也正是因為這段患難真情,袁世凱對沈氏十分寵愛,不僅娶她作了如夫人,見她沒有生育,還將袁克文過繼給她撫養。沈氏出身卑微,但卻具有極高的文化修養,詩書禮樂無一不通,這讓袁克文接受到了很好的啟蒙教育。
羅謝偉(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從明朝末年開始淪落為青樓的這些女子,不一定就是簡單地出賣肉體,因為中國文人所欣賞的是婦女的才華,所以很多的青樓女子進青樓的條件就是你要有很高的稟賦,你要有很好的詩詞歌賦的才能,你才有資格作為一個青樓的名人。
解說:沈氏對袁克文的百般寵愛,也讓這位二公子沾染了不少紈絝子弟的習氣。
張永久:這個沈氏自己沒有生育能力,對袁克文非常非常地疼愛,比自己的親生兒子還要疼愛,這種溺愛使袁克文實際上從小養成了一種大手大腳的公子哥派頭。
解說:在大哥袁克定跟隨父親行走官場,躊躇滿志的時候,袁克文卻終日和一群風流文人廝混,醉心於詩詞唱和,醇酒美婦。據說袁克文十五六歲起,就經常流連於青樓楚館徹夜不歸。
張華騰:袁克文人又聰明,又有社會地位。好的,我們說琴畫書畫,說拉彈唱,都會。壞的,吃喝嫖賭。這個袁克文也是一個典型的(公子)。但這個人無心政治。
劉東黎:袁克文他對政治本身就沒有什麼興趣。這個沒有興趣,可能我們剛才講到了,和中國傳統文人的選擇是有一些差別的。因為中國傳統文人可能本質不在詩文上,而是在仕(途)上,求仕不得,然後退而求其次。應該說詩詞歌賦是一些衍生品,或者是一些副業,所以袁克文可能是源於對袁克定,或者是對政治仕途的一種恐懼,然後帶來的興趣索然。
張永久:袁克文他基本上可以說是個內心透明的人。他不喜歡,也沒有能力參加這種政治鬥爭,所以他一生是個散漫的文人。
袁侃(袁克文曾孫):我從小就跟著奶奶一塊,教給我的就是每天寫大字,就是小字一天是一百個小字,一百個大字。
解說:袁侃是袁克文的嫡系曾孫,受家族影響自幼習書學畫,如今也是天津書畫界的名人。談及曾祖父袁克文,他聊得最多的還是書法。
袁侃:小時候聽我的奶奶講,他寫字經常是懸著寫,而且是躺在床上,拿著小楷蘸上墨。這墨要是幹了呢,他就懶得再蘸墨了,所以就仰著天躺在床上拿吐沫把嘴頭子都舔黑了,一邊舔一邊寫,寫小楷。你們不寫字不知道,寫小楷用不了多少墨,只要水氣能夠那就好使,所以說他就從嘴頭上蘸,蘸著寫。
解說:散淡脫俗,隨心所欲,袁克文的身上有著詩人一樣的氣質做派。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件事,便是他與方地山為兒女「一牧古幣訂終身」的故事。
劉東黎:方地山的女兒四女兒嫁給了袁克文的長子,叫袁家嘏。當時從他們兩個確定婚姻關係到最後結婚整個儀式都非常簡樸,訂婚的時候,可能就是交換了一枚很稀有的古幣。
袁侃:老太爺不是好收藏嘛,就說一枚古錢下定,現在講應該就是聘禮吧。當時在社會上也是一段佳話。我奶奶就是方地山的四女兒,我爺爺是袁克文的長子。
陳曉楠:1916年3月,僅僅維持了83天的洪憲政權頹然倒塌,短短三個月之後袁世凱在一片聲討和責難聲中一命嗚呼。袁克文的預言一言成讖,很多人把這件事看成是袁克文一生的轉折點。而且,把他後來的人生比喻成是一場逃亡,一場逃避內心痛苦的自我放逐。然而與其說袁克文是在逃避良心上的自責和不安,不如說他其實是在逃避他所在的政治家族帶給他的巨大的壓力和恐懼。這種「逃亡」早在洪憲帝制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而且從來沒有停止過。
解說:野史筆記記載,袁克定和袁克文經常是這個住京城,另一個去了彰德,這一個到了天津,另一個去了滬上,兩個人猶如參商二星,互不往來。在袁氏家族內部,還流傳著不少關於兄弟二人不合的傳聞。
張永久:其實我在採訪袁家後人的時候,聽說過不少的傳說,其中有這麼幾個,比如說袁克定請袁克文吃飯,袁克文用一隻銀筷要先試一下,如果這個銀筷子變黑了,那這個東西就有毒,怕下毒。從這個事當中也可以看出他們兄弟姐妹中間有比較大的矛盾。
解說:儘管這些掌故的真實性令人懷疑,但絕非空穴來風。而正是這種來自家族內部的傾軋與威脅,加速了袁克文逃離的腳步。
面對家族地位和政治勢力都遠強於自己的大哥,袁克文沒有與之抗衡的能力。為了儘可能地遠離政治漩渦,袁克文選擇了一條和自己的政治出身截然不同的存身之道,加入上海青幫。
張永久:袁克文加入青幫,主要還是為了避禍自保,避禍一方面是家族內部的一些矛盾,更主要的是社會上當時討袁的風聲。討伐袁世凱的風聲很高,袁克文作為袁家的公子,他本身在外面跑,拋頭露面是有一定的風險的,所以他為了使自己的人身安全更加能得到保障,主動地加入了青幫,並且成了一個舵把子。
解說:儘管當上了風光一時的青幫「小老大」,袁克文卻絕少提及這段經歷。即便在他著名的《寒雲日記》中,也絲毫看不到相關的內容,而這或許恰恰反映了袁克文內心的矛盾與孤獨。
張永久:袁克文後來從某種角度講應該是個悲劇,他一生都在逃亡,他在家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社會上同樣也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
解說:位於天津市地緯路的這座建築是袁克文當年在天津的寓所。因為酷愛收藏,袁克文將起居室闢為私人收藏間,命名為「一鑒樓」。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一家民間性質的紀念館,袁克文的曠世才華仍然能從這裡尋找到一些痕迹。
羅謝偉:應當說袁克文的愛好非常的廣泛。他來到天津居住以後,除了日常的交往之外,就是根據他自己的愛好,來收集各種古玩、字畫、瓷器、玉器、印章、版本等等,幾乎是他喜歡的東西無所不收集。其中最有名的有幾種,一個是中國古籍中的宋版書,他收集的宋版書都是在中國版本史上非常少見的,也是價值非常昂貴的。再有就是他特別喜歡收集各種印章,這種印章可以從漢代的印章開始,歷經明清都有。那麼特別珍貴的呢,他還搜集了一些青樓名妓的印章,像柳如是的印章,以及清代卞玉京的印章等等。
劉東黎:我覺得袁克文他首先是一個時代文化的很精緻的一個標本,而且他是泛著民國古舊的色彩的這樣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
解說:袁克文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精湛造詣為他贏得了「民國四大公子」的美譽,然而這種對個人精神生活的極度追求背後,恰恰是其在政治家族中的落寞和失意。
羅謝偉:在政治上和他的父親有不同的政見,所以他自己感到很苦悶。每到很苦悶的時候他就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他的喜好上。
解說:袁克文一生淡泊錢財,為求內心暢達,不惜散盡千金。即便在袁世凱去世,家道中落之後,他仍然揮金如土一如往昔。
袁侃:老太爺他的一生給他的評價是放蕩不羈。他是一個大才子,他好收藏,捧戲子,這都是大量地需要花錢的。而且根據他的經歷,他揮金如土,從來沒有拿錢當好東西,到他的後期,窮困潦倒,這也是很現實、很自然的。
羅謝偉:我們知道在20世紀的20年代,他居住在地緯路的時候,也可以說他生活最輝煌的時候。他蓋有一間樓,有一批非常要好的各方面的朋友。後來,隨著生活簫條,他逐漸地生活非常拮据,就靠賣字來生活。最後,他就搬到了天津英租界倫敦道,就是今天成都道兩宜里來居住,那時候他生活已經相當不好了。據說他的後代回憶,居住很狹小,生活也不是那樣富裕。但是他仍然是照以前那樣喜歡花錢,喜歡交朋友,喜歡尋花問柳等等。所以最後他也是因為病了,自己沒有節制,就死在了英租界的兩宜里。
陳曉楠:1931年袁克文去世,時年42歲,他的摯友以及兒女親家方地山提了輓詩一首這樣寫,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無可奈何惟有死,生在天堂,能入地獄,為三太息欲無言。生於廟堂,卻逐夢江湖,這或許是對袁克文一生最貼切的跋記。而他和哥哥袁克定,自從因為葬父一事公開決裂之後,終其一生,都再無交集。即便是在袁克文的葬禮上,袁克定也沒有出現。
青年馬英九因參加「保釣」運動上國民黨特工黑名單
揭秘岳飛的真正死因:逼性功能障礙的宋高宗立太子
美國毀約受損的是自己
奧蘭多槍擊案,將擊潰歐盟、美元和希拉里!
明朝皇帝為何選擇修建長城:北伐1次耗銀10倍修長城
※政治高手袁世凱,兩招扳倒晚清人人懼怕的「官屠」
※她雖貌若天仙,卻孤苦一生,只因是個「政治人物」
※有總統「政治夫人」稱,她至今一直未婚,曾被評世界最有權勢女人
※史上這九位名將,軍事天才無疑,但在政治上卻是低能兒
※軍事天才無疑,但在政治上卻是低能兒
※此人曾是政治委員,官至正國級,而且對毛主席還有救命之恩,為何死後卻沒有一人看望?
※打勝仗的馮國璋反遭袁世凱差評:頭腦里沒有政治
※喬峰為何慘敗 只因不懂政治和女人
※「政治明星」可不是人類專利:政治家和他們的愛犬
※他曾是中央政治局長,官至正國級,而且對毛主席有救命之恩,為何死後卻沒有一人看望?
※口頭禪政治是愛,他出身政治世家,主政島國一年、下跪謝罪受好評
※鹿死誰手,政治家的陰謀,誰是無辜,誰是元兇,朴槿惠全盤否定!
※論政治才能,劉邦的臣僚里恐怕無人能及他
※狄仁傑不僅斷案神奇,也是政治鬥爭的高手
※歷史上六大軍事天才,因為政治無能,最終慘死
※曾國藩待丁日昌:政治家不以個人好惡用人才
※李世民治下第二權臣,謙柔沒有政治野心,死後被長孫無忌抄家滅門
※在政治中,每個人都可能是「無賴」
※慈禧太后堪稱古代一流政治家?她究竟有何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