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無聊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無聊

坐在安靜而昏暗的學術報告廳里,你和疲乏的「拉鋸戰」又開始了。腦袋上方的投影儀嗡嗡作響,你卻心不在焉,神遊於那些幻燈片之外,漫無目的地信手塗鴉。台上那位教授彷彿離你十萬八千里。這時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你,那就是——無聊。


事實上,每個人都會偶爾覺得無聊。特別是在沉悶的環境中,無聊感會油然而生。美國西佛羅里達大學的心理學家史蒂文· 沃丹洛維奇(Stephen Vodanovich)指出:「西方文化通常將無聊定義為『無所事事』。」事實上,對無聊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從事單調工作的人群,諸如在工廠流水線上忙碌的工人。研究者稱,無聊感並不是單純由客觀環境引起的,而是意識層面一種主觀的個人感受。無聊的程度因人而異:一些人似乎與無聊絕緣;而另一些人,如性格外向的人,卻更容易感到無聊。


新一代的科學家一直試圖找到這種沉悶情緒的心理學基礎。他們發現,這種情感遠比我們知道的複雜。研究者指出,無聊尚無統一的定義,就像一個「口味眾多」的拼盤。作為人意識的一方面,注意力水平對無聊感的產生至關重要。它可以提高人們的專註程度,從而減少無聊感。此外,情緒波動也對無聊有推波助瀾的效果。不清楚自己內心的感受、陷於情感無法自拔的人,更容易感到無聊。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無聊



千篇一律


科學家對「無聊」的研究持續了一個多世紀,從早期針對單調乏味的工作進行的研究,到後來無聊傾向量表(BPS)的出現,人類與無聊的「拉鋸戰」從未停止。

研究者與「無聊」已經糾纏了近一個世紀。早期,工作表現較差的工人給了科學家啟發,這些工人對工作表現出的厭煩情緒促使他們開始研究,單調乏味的工作對人的影響。1926 年,英國國家工業心理學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Psychology)的心理學家A· 赫德森· 戴維斯(A.Hudson Davies)在《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發表論文稱,無聊類似於精神疲勞,是由於工人對流水線上精細而重複的作業缺乏興趣所致。他還指出,工人對無聊的易感性存在個體差異:「很多從事單調工作的人並不感到無聊。而有一些人,即便從事經常變化的工作,卻還是牢騷滿腹,抱怨生活單調。」


美國紐約城市學院的心理學家約瑟夫· 巴爾馬克(Joseph Barmack),是最早在實驗室環境下研究無聊感產生基礎的科學家之一。20 世紀30 年代末,他指出無聊感是一種類似於睡眠的感覺,並發現同時使用三種興奮劑——安非他明(amphetamines)、麻黃素(ephedrine)以及咖啡因,可以減少重複性工作(如對一系列數字進行加法運算)中的疲乏、睏倦、注意力渙散及無聊的癥狀。此外,向參加測試的學生支付報酬似乎也可以激起他們的興趣。這說明,無聊感是刺激和動力不足的一種複合產物。


此後30年,對無聊感的研究一直斷斷續續。直到1986年,心理學家諾曼·D·森德伯爾(Norman D. Sundberg)與他的學生理查德·F·法默(Richard F. Farmer)對無聊進行了最公認的研究。前者是美國俄勒岡大學的名譽教授;後者就職於俄勒岡州立研究院。他們共同發明了由28個問題組成的無聊傾向量表(Boredom Proneness Scale,簡稱BPS),這是用於研究無聊的最早的完整心理測量表。


用BPS 測試人們在不同境況下產生無聊感的傾向性,結果顯示,幾乎每個人在身處重複、單調、壓抑的環境卻無法擺脫的時候(如排隊等候時),都有過短暫的厭煩情緒。但是,有些人卻更加頻繁地感到無聊。他們需要在生活中尋求更多的刺激;或者由於不具備自娛自樂的能力而閑得無聊;抑或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和目標,對「生存」本身產生厭棄。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無聊

獵奇心理


無聊感的產生主要歸咎於兩個因素:一是外部的刺激,二是自身的調節能力。


2005 年,沃丹洛維奇和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J· 克雷格· 華萊士(J. Craig Wallace)以及西佛羅里達州的史蒂文· 卡斯(Steven Kass)在BPS 分析中指出,從宏觀來看,無聊感的產生主要歸咎於兩個因素。一是外部刺激,或者說是對新鮮感、興奮感以及變化的渴望。沃丹洛維奇認為,男性普遍比女性更容易無聊,他們在BPS 測試中的得分也更高。他直言道:「男性更愛抱怨說,『周圍沒什麼事可做,所以我才會無聊。』」


由於渴望外部的刺激,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陷入無聊之中。許多關於單調工作的早期研究發現,性格外向的人比性格內向的同事更早變得口齒不清。英國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的人格研究先驅漢斯· 艾森克(Hans Eysenck)指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性格外向的人需要持續變換的刺激,才能達到最佳的喚醒水平(arousal level)。然而,並非所有的研究都一致認為,外向型性格與無聊感有關聯。給沉悶的工作增添一些小趣味後,性格外向的人也能成功地克服無聊感。英國基爾大學的心理學家A·B·希爾(A. B. Hill)在1975 年進行了一項研究,讓32 名大學生從事拾撿和安放圖釘的工作。這是一件無聊到讓人頭腦麻木的任務。相比16 名內向型學生,另外16名外向型學生在工作中表現出更多的變化。他們採用精細而有趣的各種方式,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興奮水平。


如果內心世界不充實,外部刺激和新鮮感也會轉瞬即逝。沃丹洛維奇認為:「大腦會不斷尋求刺激,久而久之,大腦對刺激的需求便慾壑難填。這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戰鬥。你永遠也不會感到滿足。」

為了擺脫無聊,人們沉湎於吸煙、搞破壞、賭博以及嗜葯之類的有害行為,追求感官的刺激。2005年, 對92名蘇格蘭青少年的調查發現,無聊是青少年嗜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美國社會研究新學院的臨床心理學家麥克韋琳· 托德曼(McWelling Todman),主要從事精神病患者及嗜葯康復病人的無聊感研究。他指出,「嗜葯者總是在停工期間,利用休息時間吃藥。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無聊


集中注意力


無聊感與注意力密切相關,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注意力渙散都會引起無聊。


無聊和注意力也有關聯。畢竟,當你無法集中注意力時,很難對什麼東西產生興趣。為了揭示這一關聯,科學家設計了一個測試環境,讓受試者完成一些有難度的任務。

從病理學角度看,注意力渙散也可能激發無聊感。2003年,沃丹洛維奇、華萊士和卡斯在一項研究中發現,148名大學生受試者的BPS 得分與成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ult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的診斷結果相關。這表明,無聊感很可能是注意力無法集中引起的。


研究者發現,記憶力衰退、注意力渙散的學生在BPS 中的得分都相對較高。不僅如此,切恩根據統計學結果還指出,注意力渙散提高了無聊和抑鬱的指數。有研究文獻顯示,抑鬱症與無聊有很多相似的癥狀,包括沉浸於消極的情緒,找不到生活的意義等。研究者推測,長時間注意力無法集中,會讓人覺得從事的活動毫無意義。切恩表示:「注意力是連接無意義感、抑鬱症以及無聊感三者的交點。」


同時,也有研究者將無聊概括為「心流」(flow)的對立物。心流是指人在全身心投入或者完全沉迷於某件事時所處的忘我狀態。該理論的創立者,美國克萊爾蒙特研究大學的心理學家米哈伊· 奇克森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指出,當一個人的技能恰好能夠應對挑戰時,以及在接受目標清晰、反饋及時的任務時,心流便會發生。他還提到,小菜一碟的任務會使人無聊,而任務過於艱巨則會引起焦慮。2003年,奇克森特米哈伊和同事發表的一項研究稱,在526 名受試中學生中,心流多發生在挑戰難度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當的時候。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無聊


情緒波動


情緒對無聊感的產生也有影響,擁有積極自我意識的人很少會覺得無聊;相反,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和願望,找不到生活的目標和意義,就會深陷在「無聊」的深淵中。


情緒對注意力、心流及無聊也有影響。從美國新墨西哥大學榮譽退休的教育心理學家瑪麗·B· 哈里斯(Mary B. Harris),將無聊與情緒控制(mood monitoring)關聯起來。2000 年,哈里斯對170 名大學生進行BPS 測試和問卷調查,後者用於測量他們經歷心流的頻率,並判定他們屬於情緒受控者(mood monitor)還是情緒分類者(moodlabeler)。情緒分類者是指,能夠體察自己的情緒並對情緒進行分類的人。


哈里斯發現情緒控制者在BPS 中得分較高,經歷心流的次數較少。她總結說,密切注意自己的情緒的人「不太關注周圍的情形,也不容易經歷心流。對嚴重的情緒受控者來說,越是努力關注參與的活動,越會頻繁地感到無聊」。另一方面,情緒分類者卻很少因為無聊而困擾。他們能準確地評估自己的情緒,並且很快擺脫干擾,專註於手頭的工作。


如果不考慮無聊情緒對注意力的影響,無聊感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個體對自己內心狀態的了解程度。1951 年,費尼謝爾在對無聊情緒的精神分析中解釋說,由於不清楚自己想幹什麼,個體的需要和願望受到壓抑,就會找不到生活的目標和意義。


在極端情況下,如果個體不知道如何找樂子,被無意義感包圍,就會產生一種更複雜的無聊感,直指生存問題本身。而當個體出於現實考慮或迫於其他壓力,放棄了至關重要的生活目標和夢想,這樣的無聊感也會產生。2000 年,就職於美國聖弗朗西斯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家理查德· 巴爾迪爾(Richard Bargdill)描述了6 例被他稱之為「生活無聊感」的案例。這些案例顯示,失去生活目標會使人產生矛盾情緒和深刻的無聊感。其中,有一位女性在放棄生物學家的夢想後,後悔嫁了個不喜歡的丈夫,生活在一個空巢一般的家裡;另一位男性放棄了天文學家的理想,轉而投身宗教事業,也出現了同樣的癥狀。伊斯特伍德總結說:「所謂無聊就是與現實世界脫節。」


向無聊開戰


戰勝無聊的方法很多:換一個工作環境,培養新的興趣愛好和參加內觀訓練都可以幫助我們擺脫無聊。只要用心感悟生活,無聊感也可以變成我們前進的動力。


無聊感各有不同,治療無聊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奇克森特米哈伊建議,如果無聊源於乏味的工作,那麼可以嘗試換個工作,或者通過增加工作的強度和難度來改善工作環境。超市收銀員們可以與顧客誠懇地聊聊天,來提高服務質量。1970 年,美國州立聖何塞大學(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威廉· 麥克貝恩(William McBain)對長途貨運司機的研究發現,能在默數途經物這樣的小遊戲中找到樂子的司機,不會感覺旅途無聊,而且更注意駕駛安全。


沃丹洛維奇指出,如果一個人的業餘時間總是被無聊感佔據,他就應該嘗試培養新的興趣愛好,或者學習一些新的技能。沃丹洛維奇正在身體力行,向無聊開戰。每天他都努力給日常事物增添點「佐料」,從改變上班的行車路線,到轉變一下觀察周圍的視角。他說:「通過自我訓練,你會發現周圍的環境其實很豐富多彩。樹葉不單有綠色的,也有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樹葉。只要用心去體會和發現周圍的美,就不會感到無聊。」


鼓勵孩子參加激發思維和想像力的活動,避免消極、圖一時之快的娛樂方式,也能夠減少無聊感。森德伯爾說:「 電視和iPod 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娛樂,卻也阻礙了他們應對無聊的能力。」奇克森特米哈伊還說,參加體育和遊戲類的積極活動,可以有效增加心流的發生。


當然,無聊並非一無是處。許多研究人員發現,無聊是人思考和反省的好機會。此外,無聊也是判斷工作有無價值的標誌,對沒有價值的工作就不必再浪費時間。伊斯特伍德說:「我們應當適時停止與無聊的無謂抗爭,並從這一經歷中吸取教訓。」


實際上,許多學者已將無聊感視為一種催化劑。諾貝爾獎獲得主、著名詩人約瑟夫·布羅德斯基(Joseph Brodsky) 在他1995 年發表的《無聊禮讚》(In Praise of Boredom)中就曾寫道:「當無聊的大潮來襲,請伴它而去。讓自己隨波逐流,浸沒於其中,慢慢沉底。總的說來,處理討嫌之物的規律是,你越快沉底,便越快上浮。」 沃丹洛維奇補充說:「如果能夠完全擺脫無聊的消極影響,它便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成為一股巨大的動力。」


無聊指數測試


1. 對我來說,全神貫注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情。*


2. 工作時,我常為其他事情憂心忡忡。


3. 時間似乎總是過得很慢。


4. 我經常覺得自己「閑得發慌」,但又不知道該干點兒什麼。


5. 在必須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時,我常常感到困擾。


6. 被迫觀看別人的家庭電影或旅行幻燈片,這讓我倍感無聊。


7. 我腦海里始終有許多計劃和任務需要去做。*


8. 對我而言,自娛自樂是件很容易的事兒。*


9. 我需要做的都是些重複單調的事情。


10. 與大多數人相比,我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促使我前進。


11. 我能從自己做的大多數事情中尋找到刺激。*


12. 我很少因為我的工作而興奮。


13. 任何情況下我總能找到事情做,而且能夠找到並保持自己的興趣。*


14. 大多數時候我總是無所事事。


15. 我可以很耐心地等待。*


16. 我常常覺得自己無事可做,很閑。


17. 在一些不得不等待的場合,比如排隊時,我會變得坐立不安。


18. 我常常一覺醒來就有個新點子。*


19. 我很難找到一個讓我十分興奮的工作。


20. 我需要在生活中找到更多充滿挑戰的事情來做。


21. 我大多數時候都覺得自己的能力應付工作所需實在是綽綽有餘。


22. 許多人會說我是一個有創造力、想像力豐富的人。*


23. 我的興趣太廣泛了,沒有時間把這些事情一一做完。*


24. 在朋友圈中,我是最有恆心的一個。*


25. 除非是做一些令人激動甚至危險的事情,我總覺得自己無聊得像行屍走肉。


26. 豐富的變化和多樣性才能讓我真的開心。


27. 電視和電影都千篇一律,太過時了。


28. 年輕的時候,我總是感到周圍的環境既單調又無聊。


問題來自無聊感傾向量表(BPS),該表由俄勒岡大學心理學家諾曼·D· 森德伯爾和俄勒岡州研究院的理查德·F· 法曼共同設計。你屬於容易無聊的人群嗎?做完下面的測試就知道答案了。在每個問題後給自己打分,分值在1~7 之間。強烈反對記1 分,完全贊成記7 分,中立記4 分。請注意用「*」標記的句子的分數正好相反:完全贊成記1 分,強烈反對記7 分。請將28 道題的得分相加。總分越高,說明你越容易無聊,總分偏低,則說明你不容易無聊。



關注公眾號:歷史那點小事(crazylishi) 回復「無聊」看看你的無聊度屬於什麼水平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如何吵架,才能越吵越幸福?
白頭髮越拔越多是真的嗎?
是屍斑,還是瘀傷:——宿遷男子猝死的身後事
一塊電池用半世紀,遨遊宇宙就靠它了?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我們會哭
為什麼愛情讓我們變得如此無聊?
當我們無聊時,我們在幹什麼?
我們為什麼會吃醋?
為什麼我們都不會談戀愛了?
那些不喜歡我們的人在想什麼
我們什麼時候會死?
「不要想我們之間怎麼了」,為什麼他會說出這樣的話
如果你覺得看著我時覺得拿我完全沒辦法,謝謝你,我們是愛人
幸福是什麼?我覺得他們給了我們最美的答案
吃了會便秘,睡覺會失眠,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別人心很貪?
我們感動時為什麼會哭?
遇到這樣的狗兒我們會怎麼做?感覺好可憐啊
我們為什麼會感到恐懼?
我們為什麼感覺更窮了?
她覺得我們只適合做朋友
我們為什麼會咳嗽?
你覺得運動會都是同一套路?不怪你,是我們來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