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古詩中的養生經

古詩中的養生經

古詩中的養生經



本文作者: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李妍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季節。」 假如我們能將生老病死的無常、榮與辱的得失,都不掛在心上,那就是人間最好的季節了。


自古以來,養生之道雖然沒有一定的模式,但有規律可循。古今許多名人的詩歌中,都涉及到養生的內容,是對長壽經驗的總結,讓我們從這些詩中汲取一些養生智慧吧!


詩中的睡眠經


「華山處士如容見,

不覓仙方覓睡方。」


這是宋代半山老人王安石的詩句。這句詩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透過花間竹影的幽窗,一位老壽星正在酣睡。他睡得很香甜,世界上的一切俗事都暫不理會了。這位老人就是華山處士陳摶。王安石晚年隱居在江寧(今南京)半山,有感於五代時陳摶的睡眠養生經驗,故作此詩。全詩通過對陳摶高質量睡眠的讚譽,道出了他的長壽秘訣——「不覓仙方覓睡方」。王安石的這首詩還寓意著自己的政治抱負未能實現,只好暫時「與世相忘」,像陳摶那樣隱居,但無意中卻道出了養生的一個重要秘訣——良好的睡眠。


「無事以當貴,


早寢以當富,


安步以當車,

晚食以當肉。」


這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四句長壽詩。「早寢以當富」,是說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早睡早起,是人體培養氣血、修復機體的重要保證,比獲得任何財富都更加珍貴。


詩中的飲食經


我國唐代詩人白居易做的《偶作二首》寫道:


「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梁。

精粗隨所有,亦足飽充腸。


日入多不食,有時唯命觴。」


這首詩提到了飲食養生中粗細搭配和飲食適量的問題。粗細搭配可以增強糧食的營養價值,提高營養吸收,並能有效防止多種富貴病。飲食適量,不多吃,不挑食,不吃太多肥膩之物,飲食清淡,也與現代養生觀不謀而合。


「食惟半飽無兼味, 酒止三分莫過頻」

這兩句詩出自明代名醫龔廷賢的《攝養詩》。龔廷賢活到92歲。《攝養詩》是根據他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總結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規律。


蘇東坡對於他的詩中提到的「晚食以當肉」作了具體解釋:「已飢而食,蔬菜有過於八珍。」就是說肚子餓了才吃飯,但食不可過飽,這樣的飲食,即使是蔬菜,也勝過皇帝吃的山珍海味。


「早飯淡而早,


午飯厚而飽,


晚飯須要少,


若能常如此,


無病直到老。」


清人馬齊的《陸地仙經》中也提到了一日三餐合理配比的健康飲食習慣。


正如俗話說:吃飯吃半飽,無病活到老。李時珍也告誡眾人:「飲食不節,殺人頃刻。」


詩中的生活經


洗腳


陸遊在一首詩中寫道:


「老人不復事農桑,


點數雞腸亦未忘,


洗腳上床真一快,


雅孫漸長解燒湯。」


這首「洗腳」詩,是其晚年生活的寫照。人至老年,體力漸衰,不能再從事耕地、採桑等體力勞動了,但養雞、餵豬之類的家務,還是可以勝任的。晚上,由小孫兒燒一鍋熱水,伺候著洗腳,然後上床睡覺,好不痛快!陸遊一生歷盡坎坷,但仍享高壽八十又五。五十一歲時,陸遊曾遭貶謫,但他對此毫不在乎,反而以家務勞動為樂,認為正好活動筋骨、通利氣血、豁達情志。這種樂觀的生活態度,值得每一個渴望長壽的人學習。


臨睡前用熱水洗腳半小時,可令氣血通泰,陽氣溫煦,筋骨肌肉舒緩,有利於入睡。我國傳統醫學認為:「足寒傷心。」人的足部保暖對維護心血管的健康至關重要。詩中末句「稚孫漸長解燒湯」中流露出的滿足、幸福感,又提示我們,人到老年,兒孫的孝順、敬老愛幼的家庭氣氛,是健康長壽不可或缺的外部條件。短短一首小詩,卻讓我們在養生上受到了很多啟發。


蘇東坡也有詩云:「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復聞鐘鼓」,乾隆皇帝信奉「晨起三百步,晚間一盆湯」,都提到足浴的重要性。


梳頭


傳統醫學認為「頭」為一身之主宰,與百脈相通。《黃帝內經》中有「一日三篦,發須稠密」之名言。在《養生方》中說到梳頭具有「發不落而生」和「頭不白」的神奇效果。因此,常梳頭,刺激頭部穴位,有助於延年益壽。


陸遊深諳此道,曾作詩云:「覺來忽見天窗白,短髮蕭蕭起自梳」,「破裘寒旋補,殘發短猶梳」,「客稀門每閉,意悶重梳頭」。可見,除了晨起梳頭之外,在心情煩悶之時,陸遊也喜歡藉助梳頭來排解憂愁。


在宋代的士人中,梳頭與洗腳是兩件事關養生的大事。宋人郭尚賢就曾經說過,養生者在「服餌引導」之餘,梳頭、洗腳都是「養生之大要」,他還作有一詩,大讚二者的益處:「梳頭浴腳長生事,臨睡之時小太平。」


自然,梳頭貴在堅持,至於時間、方法等都因人而異。



詩中的運動經


「閑掃蕭齋靜掃蠅,修行何必定如僧」,這是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偶成》詩中的詩句。他主張動靜結合,在讀書間隙不妨做點清掃書齋的事,既可活動筋骨,又可創造清潔的環境。袁枚享年82歲,被譽為「一代文星兼壽星」。


此外,袁枚的長壽經中,把旅遊列為很重要的一條。有詩云:「老行千里全憑膽,吟向千峰屢掉頭。總覺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見不甘休」,形象地詮釋了他對名山大川的渴望和生命在於運動的認識。


陸遊養生的一個要點就是多運動。他在看書寫作之餘,常常掃地


「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掃地,


既省課童奴,亦以平氣血,


按摩與導引,雖善亦多事,


一如掃地去,延年直差易。」


他還會種花:「芸蘭移取偏中林,餘地何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里,老翁七十尚童心。」還會與曾孫嬉戲:「整書拂幾當閑嬉,時取曾孫竹馬騎,故放小勞君會否,戶樞流水即吾師。」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養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練氣功。他在《負冬日》詩中寫道:「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而且已修鍊到很高的層次。


蘇東坡也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他提出的「安步以當車」,也指出不要過於講究安逸,而應多以步行來替代騎馬乘車,多運動才可以強健肢體、通暢經絡、活氣活血。


詩中的預防經


「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知君病後能服藥,不若病前能自防。」北宋經學家邵雍的這首養生詩對後人很有啟發。「治未病」的觀點是整首詩的核心,正如《黃帝內經》上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三個內容。最主要的還是「未病先防」。加強身體鍛煉,適度養生,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追求健康長壽,這是古今中外養生保健的終極目的。


掃描以上二維碼,或微信關注"大眾健康雜誌",每日為您推送健康知識純乾貨!


(本雜誌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主管、健康報社主辦,為您提供最權威、最專業的健康科普)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緊急避孕藥,只能「緊急」用
電閃雷鳴時,你該怎麼辦?
夏日居家清涼方
夏天,五招教你辨別新鮮魚
低鹽飲食,使血壓更容易達標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養生:經絡養生操
中華養生易筋經和洗髓經
以古籍論中醫養生:解析《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
古人保健養生歷史溯源、古詩詞中有哪些值得借鑒的養生秘方?
《太平經》中的養生思想
《內經》文本中的養生概念
養生《黃帝內經》七大養生法則
黃帝內經的飲食養生
母親的養生經
從《黃帝內經》學習古人的養生與保健
養生丨《黃帝內經》七大養生法則
經絡養生
養生古風 古代名人養生訣
《黃帝內經》中的養生養顏的運動15法
養生一招|站樁《黃帝內經》的養生真傳
中醫養生經典格言
古代名士養生的數字經
養生之道 古人養生的九個字
黃帝內經中醫經絡養生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