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喜歡的TA一起,為何時間總是那麼短?
想必戀愛過的人都有過這樣一種心理體驗,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時光總是過得飛快?尤其是初戀,為何總是印象深刻?
類似的體驗還有「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那麼快」,人們總在行程忙碌的度假最後一天收拾行李時候感嘆,假期怎麼這麼短。
無需擔心,回歸正常生活之後,在你看來這段「短暫」的快樂回憶卻像一輩子般的長久。心理學家們說這是由於大腦在處理時間流逝時使用不同的方法導致的結果。
人們在平常生活里,半個月下來頂多記住6至9件新事情,其他大多數則為「例行公事」。但在假期里,我們可以在一天就建立很多的記憶,因為我們體驗的每件事都是新的,也就是說當我們後來回想追溯時,在時間的評估上會將時程拉長。
「新鮮感」可能對戀人間的這種時間感更加重要。尤其是對於初戀的情侶,由一個人的生活變為兩個人的生活,打破了日常的生活規律,有了不同的新鮮體驗。
時間和事件緊密相連
仔細想想,有時候我們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但也有時候卻感覺時間過得極慢。
美國心理學家大衛·伊格曼(David Eagleman)教授幼年的親身經歷讓他堅信,人們在驚恐的時候會感到時間慢了下來,好像被拉長了。8歲那年,伊格曼和哥哥到離家不遠的一個工地「翻牆頭」,不小心從梯子上掉了下來,他試圖抓住牆上的突起,可是沒夠到,然後他看見地上的磚頭正朝著他迎面撲來,磚頭上還點綴著些閃亮的小釘子。這導致伊格曼鼻骨骨折的一摔雖然在理論上全過程不過短短的幾秒鐘,但對於伊格曼來說卻不止那麼短,甚至在三十多年後他還能對這幾秒鐘內的驚心動魄歷歷在目。
危機時刻到來,時間反而顯得特別漫長,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人對時間的感知有很強的能動性。而且,沒有事件,也就沒有時間。在一個經典的試驗中,一個法國探險者邁克爾?斯佛爾(MichelSiffre)在密閉的空間內生活了兩個月,不能感覺到日夜的節律,也沒有人工鬧鐘。結果發現,他相信僅僅被隔絕了25天。可見,就大腦本身而言,它傾向於壓縮時間。
心理學家左博曼解釋了時間與事件的關係。他認為人們很難理解時間的長短,為了理解時間,我們的大腦借用了另一些我們好理解的事——就是事情的發展。一個模式是:人們對某件事情的發展干預越多,這個事件在記憶中就會顯得過去了越久。
危機時刻時間被「拉長」又作何解釋呢?同樣是我們的「回憶」在起作用。心理學家發現,在經歷危急時人們的主觀時間也並沒有變慢,只是在事後回憶時把時間拉長了。當我們身處事件之中時通常對時間快慢產生「預期型」判斷,而大多數時候我們是憑藉回憶而產生「回顧型時間感知」,所以時間的長短往往只是記憶的密度而已。
如何讓時間更「漫長」?
小時候為什麼日頭總是很長?童年的我們接受了很多新鮮的刺激,我們的印象總是更加深刻。而且,由於人生經歷少,很多事情對我們而言都是「第一次」,因此記憶加深,隨著閱歷的增加,我們更多是在重複已經經歷過的事情,所以長大以後才會有「逝者如斯」,因為這個越來越熟悉的世界已經沒有了新鮮感。
這個模式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都感覺別人的孩子比自家的孩子長得快。這是因為父母太了解自己的孩子,記得他踏出的第一步和他的每一個小毛病。但別人家的孩子幾年才見一次,沒有什麼記憶留存在自己腦中,因而大腦縮短了時間。
所以,想要讓時間變得漫長的方法就是把大腦更多的認知資源調動出來,事後回憶起來的內容越豐富,我們主觀上就會感到時間越長。具體到我們每日的生活實踐中,如果想要生活更加充實,那就多嘗試點新事物,就會感覺到人生的充實。
時間就是這麼的喜新厭舊,你若不經常給它嘗嘗鮮,找點刺激,它就會悄悄地溜走。在你日復一日對著電腦的時候,擠上公交的時候,拿著電視搖控器的時候,多少的日子都漸漸重疊、糅成了模糊的一團。
回到本次的主題,與喜歡的TA在一起,兩個人一起有了不同的新鮮體驗,這場記憶畢竟會把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拉長。雖然當時感覺短暫,但可以回味的東西卻非常多。
※亦舒:要是喜歡,總有時間
※總有一款是你喜歡的!
※如果,你喜歡上了一個永遠無法在一起的人,就這樣做!
※如果,你喜歡上了一個永遠無法在一起的人,就這樣做!
※如果,你喜歡上了一個永遠無法在一起的人,就這樣做
※總有一些女生,喜歡短的…
※與你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無論我們走到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該喜歡那一段的時光
※這樣的一個男的,你喜歡嗎?
※這麼多大媽,一定有一款你喜歡的!
※陪我們到最後的,不一定是喜歡的那個人
※喜歡就一定要在一起嗎?
※跟喜歡的女孩一起,應該聊什麼?
※我喜歡這裡的每一句話,你呢?
※喜歡不喜歡,都是片面的念頭,一時的情緒
※決定喜歡你,就是一瞬間的事兒。
※這些星座總喜歡掌控一切,但,這樣子真的好嗎?
※喜歡一個不可能在一起的女人,應該怎麼辦?
※弱弱的問一下:這是不是代表這貨喜歡上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