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知青憶:插隊「瞧水」忙到半夜 油鹽飯吃了三大碗

老知青憶:插隊「瞧水」忙到半夜 油鹽飯吃了三大碗

核心提示:等到鍋內咕嘟開了,米湯將干之時,「小老農」將化開的鹽水和菜油均勻地澆入鍋中,然後蓋上鍋蓋,燜飯。一袋煙功夫,飯造好了。鍋蓋一掀,香氣撲鼻,勾得人饞蟲直往上涌。這油鹽飯果然味美,入口不軟不硬,油而不膩,有滋有味,我一口氣吃了三大碗。

老知青憶:插隊「瞧水」忙到半夜 油鹽飯吃了三大碗


油鹽飯 資料圖


本文摘自:天津網,作者:佚名,原題:難忘我的知青歲月,節選


我下鄉插隊的第二年。那年春上,桃花汛來得疾,大雨不住點地下了幾天幾夜,生產隊派我跟幾名壯勞力到田裡「瞧水」。那天晚上,我們披著蓑衣,扛著大鍬,在渠溝畔、田埂頭忙到半夜,又冷又乏又餓,一位老兄提議「搞點飯墊墊肚子」,立即得到大夥的一致贊同。


可是,上哪兒去吃?吃什麼?大夥建議到我們知青點去做飯,想想也是,他們都是拖家帶口的,深更半夜有諸多不便。於是。一干人便拖泥帶水地來到我們的茅屋。等到進了灶間,大夥竟都傻了眼。原來,我們的碗櫥里、菜籃里空空蕩蕩,如堅壁清野一般乾淨,連一片菜葉兒都不見,所儲之物僅有米半袋、油半瓶和鹽半缸。

眾人正叫苦不迭,比我年長几歲的一位「小老農」卻連稱:「有辦法,有辦法,咱們燒油鹽飯吃。」聽他這麼一說,大夥又為之一振,遂在他的指派下忙乎開了,淘米的淘米,燒火的燒火,頓時把整個灶台整得熱氣騰騰。


等到鍋內咕嘟開了,米湯將干之時,「小老農」將化開的鹽水和菜油均勻地澆入鍋中,然後蓋上鍋蓋,燜飯。一袋煙功夫,飯造好了。鍋蓋一掀,香氣撲鼻,勾得人饞蟲直往上涌。這油鹽飯果然味美,入口不軟不硬,油而不膩,有滋有味,我一口氣吃了三大碗。後來,我招工回城,大小餐館也曾光顧過,南北風味也曾領略過,但在我心頭的「美食譜」上,油鹽飯始終有一席之地。


一次,妻子外出,我與兒子在家自辦伙食,為圖省事,我燒了一小鍋油鹽飯,兒子在一旁看得挺新鮮。待到盛好一碗飯,他卻眼巴巴地問我:「菜呢?」我反問他:「吃油鹽飯還要菜嗎?」於是,我向他講起了那個風雨之夜,和那一鍋特別香的油鹽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網 的精彩文章:

葉群曾向身邊服務員抱怨:為了首長的身體 我守活寡
1905年魯迅等人為何遭秋瑾呵斥:賣友求榮 吃我一刀
身邊服務員質疑林彪:怕風怕水常年生病 怎麼能接班
那些登上《時代周刊》的中國面孔
廣東啟動第二輪巡視工作
您可能感興趣

老知青憶:插隊時肚裡沒有油水 餓極了抓麻雀包餃子
老知青憶:插隊在陝北逮野鴿子 肉好吃但只逮到一隻
老知青憶:走90多里山路到插隊的村裡 腿肚子痛幾天
老知青憶:大雪封門沒糧吃飯 村民辦了一桌素菜招待
老知青憶:下鄉時不會做飯 麵條到鍋里就成了麵糊糊
老知青憶:過年時想家哭了半夜 與老鄉包餃子得安慰
老知青憶:留在插隊山村過年時老鄉包餃子炸油糕招待
老知青憶:進山伐木「點天燈」大家都喜歡點空筒子
老知青憶:上海知青最時髦 穿緊身褲幹活崩壞了兩條
老知青憶:乾旱區插隊喝水難 不知水瓮何時有死老鼠
老知青回憶:在農村過第一個春節時使勁憋回了眼淚
老知青憶:臨別之時大隊書記送一塊錢 令我眼睛濕潤
老知青憶:割麥子時發明咸白菜包餃子 吃著別有風味
老知青憶:插隊時騎馬去買糧食發現還不如走路舒服
老知青憶:大雨後逞強跳進洪水渡河 與死神擦肩而過
老知青憶:沖著騎馬去的內蒙古 剛去就圓了騎馬的夢
老知青憶:返鄉途中遇上刺頭搶馬車 被武裝幹事帶走
老知青憶:冬天為戰備村村挖地洞 挖不夠數的扣工分
老知青憶:頂著小雪平整土地 為了禦寒顧不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