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你自以為聰明,虛擬現實卻騙了你

你自以為聰明,虛擬現實卻騙了你

你自以為聰明,虛擬現實卻騙了你



你知道虛擬現實的基礎其實是心理學嗎?你知道虛擬現實其實就是在你的模擬感官嗎?你知道虛擬現實的本質就是重構現實嗎?嗯,說白了,虛擬現實就是在欺騙你的大腦。

「選擇紅色藥丸還是藍色藥丸?」,這是《黑客帝國》中的一個關鍵橋段。對很多人來講,下圖描述的正是相似的情景——兩粒藥丸,左邊藍色,右邊紅色。

你自以為聰明,虛擬現實卻騙了你



但是,去掉圖片上其他顏色後,請問這 2 顆藥丸是什麼顏色?

你自以為聰明,虛擬現實卻騙了你



另外一個例子:看起來地板上的方格顏色一黑一白

你自以為聰明,虛擬現實卻騙了你


但是實際上他們的顏色是一樣的,只是因為一個在陰影中一個在光亮下。

你自以為聰明,虛擬現實卻騙了你



以上截圖來自視頻 What is Real? - Optical Illusions & The Matrix - Facebook F8 2015 - Michael Abrash - Oculus VR


視頻地址:http://v.qq.com/page/n/w/9/n0306rlmkw9.html

這兩個例子想要說明的是,我們親眼所見的,未必都是現實。我們所知覺到的現實,是在感官篩選、意識預判下得到的,被你知覺到的現實。這,就是虛擬現實之所以成為可能的心理學基礎。虛擬現實的本質是是重構現實。為什麼能夠重構現實,重構現實的認知和神經基礎是什麼,怎樣才能重構現實?


知覺(perception)是心理學歷史最悠久的研究話題之一。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人們的知覺包括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和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兩個處理過程:在自下而上的輸入過程中,感官細胞接受外界的信號刺激,如光、聲音等,轉換成電信號,通過中樞神經上傳到大腦皮層特定的感官處理區進行加工。同時,來自大腦皮層的自上而下的過程,由於受到注意、記憶、經驗、預期、動機和情緒等影響,也會對感官輸入的信息進行加工比較。


例如,著名的「看不見大猩猩」實驗,就是選擇性注意(也叫「非注意盲視」)的一個經典實驗:由於人們專註於數傳球次數,竟然完全沒有注意到走過的大猩猩。選擇性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經典應用就是,當你自己買了一個品牌或者一樣東西之後,忽然發現,周圍好像突然多了許多用同樣東西的人。又如,在面對模糊信息或兩可的圖形時,人們也會根據經驗和預期有所解釋。

你自以為聰明,虛擬現實卻騙了你


(圖為薩爾瓦多?達利《奴隸市場和消失的伏爾泰半身像》)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個過程協同合作的好處就在於,在外界的感官信息不完整、不穩定、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大腦的知覺系統仍能以穩定的方式對周圍世界進行認知。這裡涉及一個現象,叫作知覺填補(filling-in)。由於人們的知覺系統具有填補作用,在視覺呈現上,不需要表現出所有的細節,人們也可以通過主動過程將其填補成一個整體。著名的格式塔效應(Gestalts Effect)就是知覺填補的一個重要表現,其核心觀點是整體大於局部之和。這個現象對虛擬現實的應用有重要作用,因為這樣就不需要在畫面上渲染全部細節,只要找到人們知覺可以接受的閾限,提供部分但足夠的信息,就可以達到同樣的知覺效果。

你自以為聰明,虛擬現實卻騙了你



(圖為著名的「Kanizsa三角」)


知覺的另外一個重要特性是自適應性。已經有許多研究證明了大腦具有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當一部分出現結構性或功能性障礙時,其他部分可以代償。例如著名的稜鏡實驗 (Prism Glasses Experiment)發現,當人們戴上一個能使外部世界看起來上下顛倒的特製稜鏡生活時,雖然一開始困難重重,但人們很快就可以適應這樣的視覺輸入,在 1-3 天后就能處理顛倒的信息,過上正常的生活。這種適應性在與正常世界完全隔絕的情況下效果更好,即:如果早上起來就戴上,晚上睡前關好燈再摘下稜鏡,那麼就會適應得更快。


自適應性的另外一個重要應用是感官替代。感官替代的一個著名人物是 Paul Bach-y-Rita ,他創建的一家叫 Brainport 的公司,致力於將觸覺轉換成視覺,以幫助失明的人:他們的設備有一個攝像頭,負責接收外部信息,然後將信息轉換成微電流,傳導到位於舌頭上的一個薄片,舌頭上的觸覺接受的電信號會傳導到大腦皮層。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盲人就可以建立從舌頭的觸覺感官細胞到大腦的視覺皮層之間的直接連接,從而可以「看」世界。在大腦強大的可塑性下,人們可以迅速適應虛擬現實里的世界,即使它看起來並不完全真實。


人類的認知特性使知覺重構成為可能。其實知覺重構的應用,我們早已不陌生:多數人可能很少有意識地注意到,他們在打電話時所聽到的,並不是另一個人的真實聲音,而是通過電信號傳導和數字重構的模擬聲音。同理,虛擬現實是對視覺信息的重構,它通過屏蔽外界世界,欺騙你的感官,從而製造了一個天馬行空的想像空間。


想了解更多關於虛擬現實和心理學的結合,可以參考斯坦福大學教授、虛擬人機交互實驗室的創始主管傑里米?拜倫森( Jeremy Bailenson )和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吉姆?布拉斯科維奇合寫的《虛擬現實,從阿凡達到永生》(英文書名 Infinite Reality: Avatars, Eternal Life, New Worlds, and the Dawn of the Virtual Revolution )。


註:「看不見大猩猩」實驗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專家丹尼爾·西蒙斯與同事 1999 年進行一項實驗,讓志願者看一段打籃球視頻,要求他們數出三名穿白衣者傳球次數,而無需理會三名著黑衣者。那些人傳球時,一個穿黑色毛茸茸外套、打扮成大猩猩模樣的人走進他們中間,面對鏡頭捶打胸膛,在鏡頭前停留 9 秒後退出。視頻播完後,一半志願者回答沒看見「大猩猩」上場。


想不想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不騙你,我真為自己的聰明發愁
你覺得你自己聰明,別人也並不傻
別取笑印度了,你以為自己很聰明嗎?
人可以聰明,但不要自作聰明!
你覺得自己聰明嗎?
脫髮:想要聰明不「絕頂」 其實你也可以
你的孩子是真的聰明但不愛學習,還是根本就不聰明,看看這個別再自己騙自己了
聰明女人,丟了誰也不要丟了自己!
烏鴉這麼聰明!對不起我以前都錯看你了…
你那麼聰明,得到你想要的了嗎
猶太人為何如此聰明?看看他們是如何開發自己智商的就明白了
送你六句話,請放下你自以為是的聰明
懷孕期間的反應能看出孩子以後聰明不聰明,你們知道嗎?
聰明如你,但傻就傻在習慣欺騙自己
別再自以為很聰明,因為別人都知道你正這樣做
疾病面前切勿「自作聰明」,你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拙」其實是深藏不露的聰明,你做到了嗎?
比笨更可怕的是自以為聰明
你如果這樣做,不僅自己輕鬆還能讓寶寶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