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影響因子長6倍,國產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創造奇蹟
《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2016年第一期封面刊登了中國科學家對於狗起源的最新研究。
創刊26年,影響因子從2左右,增長到14.812,來自中國本土的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R,Cell Research)被認為創造了一個奇蹟。
6月13日,美國湯森路透公司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發布了2016年最新《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簡稱JCR),該年度報告提供了包括期刊影響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s ,簡稱JIF)在內的多種年度期刊度量指標。報告中涵蓋全球81個國家和地區234個學科的11365個學術期刊。
影響因子越高,往往意味著學術期刊的影響力越大。
該報告顯示,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組成的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引文索引(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在全球共收錄了423本國際性的學術期刊,《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排名第十,也是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類排名第一的學術期刊。
在該報告中,《細胞研究》被定義為細胞生物學領域的學術期刊,但實際上,它是生命科學領域的綜合性期刊。
在前述生命科學領域的排名中,排名在《細胞研究》之前的綜合性期刊,僅有三本,分別是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醫藥》(Nature Medicine)、《細胞》(Cell)、《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和《科學》是綜和性刊物,不僅有生命科學論文,還有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等論文,不在該排名中)。
這也是《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首次超越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分子細胞》(MC,Molecular Cell)和《自然結構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NSMB,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等。
如果僅從數值比較,在各個學科中,《細胞研究》是目前中國影響因子最高的學術期刊(實際排名中,僅在同學科範圍、同領域內進行比較)。
6月1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裴鋼告訴頭條新聞,《細胞研究》雜誌正在走向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的行列,它的崛起得益於中國生命科學研究的長足發展,它也正在幫助生命科學領域的中國科學家贏得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6月15日下午,《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主編、中科院院士裴鋼接受媒體採訪。
投稿的中外科學家各佔一半
《細胞研究》是月刊,1990年創刊,2006年,裴鋼開始擔任主編,那時《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是2.161。
裴鋼透露,中科院的研究生畢業都需要發表好的、高影響力的論文,以前中科院為了支持《細胞研究》的發展,給了一個規定,在《細胞研究》上如果發表了論文,也可以畢業。那時是到處去請人家來投稿,現在,走後門也發不了。
2006年,裴鋼將時任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副主編的分子生物學博士李黨生引進回國,請其出任常務副主編。自此,《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開始連年攀升。
6月15日下午,《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常務副主編李黨生接受媒體採訪。
李黨生告訴頭條新聞,前幾年的確有人走後門要發表論文,現在沒有了。因為被拒絕過幾次,他們就知道《細胞研究》的風格了。目前該雜誌每年收到的投稿量是1600篇左右,只有不足100篇能夠被選中發表。
該雜誌編輯部主任程磊表示,投稿的中外科學家各佔一半,發表出來的比例也大致如此。
學術研究重視原創,誰先發表論文,誰往往就是該科研成果的擁有者。《細胞研究》被認為是中國高質量科研成果發表的「快車道」。
李黨生表示,只有頂級的論文、高質量科研成果,才能提升《細胞研究》檔次和影響力。所以,走後門想發表的論文一定不行。《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高的秘訣在於「撿漏」,兩種論文受到其青睞,一是在《自然》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遲遲得不到發表的,二是頂尖科學家願意支持《細胞研究》的論文。能拉來這樣的論文,一要靠慧眼,二要靠「關係」。編輯們要非常懂行,才能高屋建瓴,給出專業的意見和建議,編輯部同時也要快速反應,做好服務,快速評審,這樣才能贏得科學家的信任和尊重。
6月15日下午,《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常務副主編李黨生博士介紹該期刊的情況。
兩個「撿漏」案例
對此,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羅振革深有體會。
寨卡(Zika)病毒引起的疾病往往可以自愈,但孕婦感染後,可能引起新生兒的小頭畸形。但該病毒導致小頭病的直接證據一直缺乏,而只有基於流行病學調查得出的關聯性數據。
2016年初,寨卡病毒輸入性病例首次在中國出現,中國科學家分離得到了相關病毒株SZ01。
基於這一病毒株,4月份,羅振革研究組首次通過小鼠實驗證明,寨卡病毒可以穿越胎盤屏障,導致子代小鼠側腦室腔減小,以及大腦皮層面積明顯減少。
這是國際上首次發現,寨卡病毒導致小頭病的直接證據。該動物模型可以用於疫苗、藥物測試等後續研發過程。
由於實驗現象很明顯,羅振革第一時間將研究論文投給了一份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但國際評審人對該論文提出了較為苛刻的要求。深知該研究領域內競爭激烈程度的羅振革立即將該論文轉投到《細胞研究》,4月24日投稿,72小時內,兩位國際評審人給出了很好的評審意見,在短暫補充實驗後,該論文於5月2日被接受,5月13日在線發表。
幾乎在同一時間,另外多篇相似的研究在《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細胞幹細胞》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
另一個案例是2008年,南京大學教授張辰宇帶領的研究組在血液中發現穩定存在小RNA,這一發現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但其論文在《自然》等學術期刊評審時受挫,遲遲得不到發表。李黨生獲悉這一情況後,將該論文爭取過來,最終發表在《細胞研究》。截至目前,僅依據SCI核心資料庫統計,該論文被引用次數就超過了1500次。這一引用數量超過絕大多數研究論文。
讓中國高質量的科研成果被發現、被認可
16日下午,羅振革告訴頭條新聞,雖然中國的生命科學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在「發出來才被認可」的國際學術界,英語非母語的中國科學家在競爭中,還處於劣勢。尤其是,很多國際學術期刊的編輯對國外的科學家,比對中國科學家更熟悉。但《細胞研究》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中國高質量的科研成果能夠被國際社會發現和認可。
目前《細胞研究》共有6位編輯,每人每年處理約300篇研究論文。
李黨生表示,除了工作量巨大,編輯們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知識更新很快,而且生命科學包括免疫、幹細胞、發育生物學、結構生物學等眾多領域,需要經常學習,才能具備評審相關論文的能力。《細胞研究》中30%的論文可以開放獲取(免費下載),其餘70%需要付費。
程磊透露,除去政府資助的經費,《細胞研究》通過收取國外機構訂閱費等,基本實現收支平衡。
中科院《科學新聞》雜誌原總編輯,英國科學與發展網路(SciDev.Net)中國區域原負責人賈鶴鵬16日晚告訴頭條新聞,期刊很多,但好期刊很少。相比創業企業,創辦高質量的學術出版物不算是燒錢,但還是需要穩定的支持,讓編輯部不用為錢絞盡腦汁。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科學傳播對於提高單篇論文的引用率和期刊的影響因子非常重要。一部分中國期刊多年一直做不起來,原因就在於科學傳播方面做得不足,一直都是官方催促,就做一下,官方不給錢,就不做。但在這方面《細胞研究》通過與斯普林格-自然合作,藉助後者的科學傳播能力,進一步介紹了中國科學家高質量的科研成果。
英國脫歐公投倒計時,歐洲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命運未卜
4種新元素獲提名加入元素周期表,日本以國名命名所發現元素
日本被棄山林「熊孩子」父母免遭起訴:父子互相諒解
日本陸自進駐西南島嶼,強化對華封鎖態勢
專訪余世存:一個五四的受益者,現在觀念上已經超越魯迅胡適
※《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升至14.812
※《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升至15.606
※2017年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獎項評選結果公示
※2016年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細胞》2016中國年度論文/機構揭曉!
※《細胞》子刊:兩周減重25%,德國科學家巧妙結合降糖葯與抗炎葯,製成靶向減肥「神葯」|科學大發現
※近期科學研究發現,10到20年之內,人類可提取表皮細胞來「生孩子」
※25億!「幹細胞及轉化研究」等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最新出爐!
※2017 ASCO年會:循環腫瘤細胞研究精選——結直腸癌篇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獲得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細胞》:壽命最高延長40%!華人科學家打開了腸道微生物與長壽之間的大門|科學大發現
※研究人員從約有3000萬年曆史的琥珀中發現石化的哺乳動物紅細胞
※10年花24億美元 美國加州幹細胞研究面臨資金困境
※利用生物醫學細胞基因技術 人類壽命有望活到150歲
※《死亡細胞》在5月15日更新了什麼 死亡細胞5.15更新內容介紹
※科技部:9.4億!「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2017 年度擬立項項目公示清單
※《細胞》:壽命最高延長40%!華人科學家打開了腸道微生物與長壽之間的大門
※2017(第八屆)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
※五位科學家獲2017生命科學突破獎 分子細胞生物學黑科技最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