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動物也會學習和創造?

動物也會學習和創造?

老師是啟迪智慧的引領者,在教師的指導下,人類才能增強本領,不斷地發明和創造。其實,不僅是人,動物也會學習,愛創造。那麼,誰是它們的老師?就讓知力君和您一起看看動物是如何學習和創造的吧!


1. 適應環境是動物學習的動力


動物們在長期的對環境的適應中會變得很靈活。它們經常會出現一些打破常規的舉動,並有所創造。

動物也會學習和創造?


1952年,日本幸島的科學家將紅薯扔在沙地上喂猴子。猴子喜歡生紅薯的味道,但是討厭上面的泥沙。一隻年輕的母猴艾默發現在附近的小溪里可以解決泥沙的問題。它把這個訣竅教給了媽媽,不久夥伴們也學會了這個方法。1952-1958年之間,所有年輕的猴子都學會了清洗紅薯上的泥沙,這樣紅薯吃起來更可口。而成年猴子中,只有效仿自己孩子的猴子才學會了這種方法,其他的成年猴子還是吃臟紅薯。在1958年的一個秋日,一夕之間幸島上幾乎所有的猴子都學會了洗紅薯!


隨後,清洗紅薯的習慣跨越了海洋……在其他島嶼以及大陸上的猴子也開始清洗紅薯!可是這兩群猴子完全沒有任何關聯或接觸。


不僅如此,西蒙·里德、凱文·拉蘭德和劉易斯·勒菲伯爾等前衛科學家經過大量試驗對比研究後發現:不是所有的物種都具有同樣的創造力。的確,在創造的藝術性方面,鳥類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為鳥類的前腦更發達,因此更聰明。當然在其他的很多物種中也存在創造性。這個結論令人吃驚:動物的作為加快了生物進化的速度。

實際上,動物就是在積極地改變著它們的世界——它們也就不再僅僅是進化的木偶:它們也早已超越了自身的生存條件,並且更具適應性,以此減緩自然對它們的淘汰。


2. 同伴是動物們最好的老師


與人類一樣,動物在生活中受到其他同伴的影響。動物們在作出重要選擇時,會觀察同伴,並參照其他動物的行為。大多數科學家都曾認為,這種學習能力,是物種進化時動物逐漸具備的遺傳基因使然。


動物也會學習和創造?


斯坦福大學的幾名教授曾對300個螞蟻群體進行過一項連續20年的跟蹤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群體生活改變了這些螞蟻的行為,而且它們的行為還因年齡差異而出現不同:較年輕的群體進攻性與對抗性會比上一代強,年紀較大的群體則更為謹慎,也更注意「外交」。由於螞蟻的壽命不長,所以它們很可能是通過某種特殊方式把上一輩創造的「智慧」代代相傳下去。

毋庸置疑,越來越多的實例證明:人類不是唯一能夠創造文化、並使之傳承下去的動物,其他動物也可能有這樣的本領。


越來越普遍地「技術學習」、使用工具和群體生活,使動物逐漸創造出自己的文化,並將這種文化世代相傳。凱文·拉蘭德說,「這看起來,像是走近人類的一種階梯。」擁有文化,將使動物的行為變得越來越令人驚奇與不可預料,人類不得不將重新考慮生態問題。


3. 求生念頭產生無窮的創造力


為了抵抗危險,人類發明了各種工具,對於動物來說也是同樣如此。鳥兒在建築方面的創造類,就是最好的證明。相同的材料在不同動物手中會有不同的作用,但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抵抗危險。出於同樣的目的,當然,窩的形狀、材料、大小裝飾看起來是沒有窮盡的。


動物也會學習和創造?

為什麼鳥類經常建造新窩呢?首先是為了獲得生存的機會。在白要紀之後,氣候變得越來越暖和,而植被也越來越茂盛。鳥類的體溫逐漸變為40-45攝氏度之間。在溫度變換之後,爬行動物的後代——鳥類開始控制溫度:它們用身體孵蛋,除此之外不用別的方法。大多數的鳥類從此以後發現可以控制自己身體的溫度。


鳥類學家克里雅斯曾建立起一個鳥類的譜系,以表明鳥類在生態體系中的地位和它們所做的創新。鳥類的巢的形態通常是有一個堅固的底面。它們的安全問題是通過下一個技術變革來解決的:用唾液將乾燥的樹枝豁結起來;儘可能選用結實的樹枝做成結和扣,這樣就完成了一個小小的巢的建築。有時需要很多鳥共同努力來修建一個巢——群居的鳥發明了這種建巢模式:在一個巨大的頂蓋下居住了許多的鳥,數量可以多達100隻。這種對於建巢資源的低消耗也是在確保它們的後代擁有足夠的資源。


在建巢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鳥類都會有所發明,但雀類的鳥會有所創新,據劉易斯·勒菲伯爾計算有84種,這要比其他任何種類的鳥所產生的創造都多。如此多的創造已加速了它們的進化,而在世界範圍內有5300個物種有此創造力。


為了生存和適應環境的變化,動物們非常懂得向自己的家人、同伴,或者其它種族群體討教生存之道,甚至為了做好生存防禦,還會從敵人那裡獲得創造的靈感。它們勇於嘗試不同的方法,有些策略甚至很危險,但是,如果他們肯學習,敢創造,就會在進化中獲勝。如果讓動物們今天過教師節的話,估計全部的動物都會大出動哦!因為它們的老師實在是太多了!

(本文出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動物一樣可以學習和創造》一文,作者:吳天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日據時期,台灣是怎樣被日本統治的?
蹺二郎腿真的有很大危害嗎?
咽喉癌離你有多遠?
拿著港澳台駕照能在大陸開車嗎?
黃飛鴻、霍元甲這些功夫大師們,到底有多厲害?
您可能感興趣

學習的主動性和被動性
人工智慧大躍進:科學家創造出可以自動學習的人工突觸!
小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養成
從強化學習基本概念到Q學習的實現,打造自己的迷宮智能體
行動科學創始人:為何連最聰明的人也會逃避學習?
學習多種創意手工 親手製作的禮物別人更心動
傳奇健美運動員的訓練哲學和理念,學習了
【研究】學習成績與健康習慣密不可分 歡快的音樂有助提升創造力
意境教學,讓學員更好的學習動作
不只動物,植物可能也具有學習能力?
無人化發展已經是大趨勢,科學家造出能自主學習的機器人
傳奇健美運動員的訓練哲學和理念,學習了!
科技中心傳達學習「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推進會會議精神
學習科學救助流浪動物=TNR
學習佛法的目的,就是學習智慧!
良好的學習環境里,輕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動物,引爆你身體內隱藏的能量!
學習古文,學習技巧,學習智慧
學習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