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唯一榮摘密蘇里獎華文報章 百年大公馳譽他邦

唯一榮摘密蘇里獎華文報章 百年大公馳譽他邦

唯一榮摘密蘇里獎華文報章 百年大公馳譽他邦



圖:一九四一年五月,大公報獲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頒發「密蘇里榮譽獎章」,成為第一家獲得國際性榮譽和獎項的中國報紙紀錄片截圖

大公網6月17日訊(記者鄭曼玲)時光荏苒,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華文報紙,大公報已走過整整114年。百年風雲激蕩,光榮與夢想高高飛翔,秉承忘已、無私精神的大公先輩們,記錄了中國一個多世紀的跌宕起伏,冠冕言林,馳譽他邦。1941年5月,大公報獲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頒發「密蘇里榮譽獎章」,成為第一家獲得國際性榮譽和獎項的中國報紙。正如大公報當年接獲喜訊時所言,此不獨敝報之幸,榮譽屬於中國輿論界之全體,更是戰時中國軍民不妥協奮鬥精神贏得國際尊重之例證。如今,當我們重返當年大公報慶賀獲獎的歷史現場,彷佛還能看到,新聞先驅們在炮火紛飛中為正義疾呼、為時代木鐸,忠貞之節,歷久彌堅。


歷史的車輪倒轉回到1941年5月15日,那一天,大公報渝、港、桂三館張燈結綵,像過節一樣,充滿了喜慶之氛。


總經理胡政之特意趕到重慶,主持各項慶典。久卧病榻的總編輯張季鸞也顯得精神奕奕,特意穿上新做的一身灰絲葛長袍褂,花白短髮硬扎扎地豎在頭頂,顯得器宇格外軒昂。


就在當天,世界上「最古老」的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正式公布了「密蘇里榮譽獎章」獲獎名單,三個新聞機構以及四位新聞記者獲獎,大公報是唯一獲獎的外國媒體。中央社駐美特派員盧祺新受委託代為參加典禮並領獎。

報道充實精粹 社評鋒利勇敢


密蘇里新聞學院在頒獎詞中說:「大公報對於國內新聞與國際新聞之報道,始終充實而精粹,其勇敢而鋒利之社評影響於國內輿論者至巨。大公報自創辦以來之奮鬥史,已在中國新聞史上放一異彩,迄無可以頡頑者。」「密蘇里榮譽獎章」被公認為新聞行業最具聲望的國際獎項之一,獲此世界性殊榮,中國報紙只此一家,也只此一次。


那天上午,大公報總經理胡政之異常忙碌,他通過美國廣播公司向美國公眾進行了題為《自由與正義勝利萬歲!》的十分鐘廣播演講,介紹了中國報界的情況,表達中國人民抗擊敵寇、維護主權的堅強決心。「多數報人,不懼威脅,不受利誘,仍始終為自由與正義而奮鬥。」他說,「這種精神,應當是中國報人的驕傲。」


中午,密蘇里新聞學院在華校友會宴請大公報同仁以示祝賀,大家談笑風生,十分熱鬧。下午四時,中國新聞學會和重慶各報聯合會則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大禮堂舉行「慶祝大公報獲得密蘇里大學榮譽獎章」茶話會,中央黨部會場用作民間集會,此乃首次。蔣介石代表賀耀祖、于右任、陳立夫及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主筆王芸生等三百餘人出席,名士雲集,盛況空前。


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吳鐵城提出,「此次榮譽非僅大公報之慶,實全國報人之慶,亦系中華民國之慶。」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也說:「大公報積多年努力,始得言重於世界。」當他講到「這個開山的日子來了!」「中國報在世界上有了主動地位了!」全場掌聲頓起,經久不息。

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則代表本報全體同仁鄭重致謝,謙稱「密蘇里獎章及今日各位演講,皆對本報逾量讚揚,甚不敢當。」他向大會發出兩個提議:一、電慰上海報人。二、電密蘇里大學,促進中美報人之合作。他的發言及提議得到熱烈響應,大家鼓掌通過。他再提議為上海等處殉國報人默哀一分鐘。慶祝活動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傍晚六點多才宣布散會。


榮譽屬於全國之忠良軍民


事實上,在此前後,陳果夫、陳佈雷、張治中等政要將領及各地新聞機構紛紛向大公報發來賀函賀電,讚揚該報昌言遠響、揚我邦華。而大公報則始終榮辱不驚,通過發表《慚愧的榮譽》、《感謝與奮勉》等評論,表示「當今中國輿論界被友邦重視,是因為我們能宣揚正義,抵禦強梁。這榮譽屬於中國輿論界之全體,尤其屬於全國之忠良軍民各界。」又稱,「現在我們國家正從事生死存亡的大戰,惟有爭取到最後的勝利,才是國家民族的真榮譽。此外過程中的一切浮譽,皆是虛榮。本報同人實為這榮譽而慚愧,也深願為此慚愧而更黽勉努力!」


當晚,在重慶李子壩大公報館內,大公報全體同仁聚餐慶賀,盡興而散。不久,「密蘇里榮譽獎章」輾轉從國外送回大公報社,張季鸞囑將它擺放在經理部客廳中供同人瞻賞,但不幾日便悄悄收了起來,絲毫沒有張揚。


可惜那一年,重慶的樹木還未在秋風中凋零,1941年9月6日,季鸞先生卻因肺結核病重去世了,他想去密蘇里學院上半年學的願望終未實現,就連抗戰勝利也趕不及親眼目睹。此在本報為塌天之禍事,在國家亦為巨大之損失,但他所帶領的新記大公報在世界上爭得地位、贏得榮譽,已經在中國新聞史上留下光輝一頁。

恪盡言責 始得國際尊重

唯一榮摘密蘇里獎華文報章 百年大公馳譽他邦



圖:一九三一年五月,大公報發行一萬號,美國密蘇里大學校長威廉博士寄來題為《光明來自東方》的賀信,在大公報上全文刊登

中國新聞史學會副秘書長、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鄧紹根教授指出,大公報能夠一紙風行、傳揚國際,成為首家且迄今唯一獲得「密蘇里獎章」的中國媒體,有其三大原因。


首先,堅守愛國陣地,站在時代前沿。鄧紹根認為,大公報自1902年6月17日創刊以來,始終洋溢著愛國熱情,傳播信息,主導輿論,臧否時事,月旦人物。而且為了共赴國難,大公報曾五次搬遷,舟車輾轉,歷盡艱險,實具有「異常之勇氣、機智與魄力」。


其次,專業水準高,影響力大。鄧紹根指出,在風雨飄搖的國內外局勢下,大公報堅持「文人論政」的傳統,堅守「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針,文章報國,身體力行,以天下為己任的襟懷和抱負,關注民族命運和國家興亡,做出了傑出貢獻,也因而受到社會的矚目和尊重,得到讀者的認同和歡迎。


第三,恪盡言責,堅持抗戰。抗戰爆發後,大公報立即義無反顧地成為「百折不撓的主戰派」。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大公報抗戰到底的態度始終十分堅決,言論中沒有一個字對抗戰的前景發生動搖,也沒有在敵人統治下辦過一天報。鄧紹根認為,一家沒有得到當局任何資助的民辦報紙,能夠堅定地毀報紓難,能夠力扛抗戰到底的輿論大旗不倒,十分難能可貴。


他表示,作為當時中國新聞報刊的傑出代表,大公報獲頒「密蘇里榮譽獎章」,可謂實至名歸,無愧於這份榮譽。


非一社之慶 乃舉國之光


1941年,正值二戰全面爆發,中國戰區焦灼相持,可謂「世界動亂最烈、中國抗戰至艱」之年。對於中國新聞事業,這同樣是「最難經營的一年」。日軍侵略,空襲不斷,物資緊缺,條件簡陋,不少愛國報人慘遭暗殺。


中國新聞史學會副秘書長、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鄧紹根教授認為,如果不在這特定歷史背景下,或許不能透徹地理解何以「密蘇里獎章」這份來自大洋彼岸的國際榮譽,會像一劑「強心針」似的給中國新聞界帶來莫大的鼓舞,並進而成為個個與有榮焉、處處歡慶祝賀的盛會。


鄧紹根指出,這個「第一次」意義非同尋常。首先,這是對大公報及大公報人艱苦卓絕的工作態度、堅定不移的愛國立場、無私無畏辦報風格的最高褒獎。當時大公報派代表參加密蘇里新聞學院舉行的頒獎典禮,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和報道,更加提升了大公報的國際地位。


第二,這是對中國新聞界的褒獎。在這次頒獎和慶祝活動中,大公報並不專美,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更將這份榮譽歸功於在上海等淪陷區進行抗戰宣傳而犧牲的先烈及其他新聞同仁,並建議大會發電慰問上海報界同業。此舉增強了中國新聞界在艱苦環境下堅持抗戰宣傳的信心。


第三,這是對中國抗戰軍民的褒獎。正如大公報社論《感謝與奮勉》中所言,「在這個不平常的年代,中國報得受國際的重視,可見我們國家地位的不平常。這地位怎樣取得的?因為我們國家能抗戰能為自由與正義而戰之故。」國際社會輿論的支持,更加增強了中國軍民的團結抗戰信心。


第四,它增進了中美新聞交流和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密蘇里新聞學院向大公報頒發「密蘇里榮譽獎章」期間,胡政之通過美國廣播向美國人民進行了十分鐘演講,這在中國新聞史上值得大書一筆。這不僅加深了世界人民對中國新聞界和中國軍民抗戰的了解,而且爭取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戰的支持。


鄧紹根指出,大公報獲得「密蘇里榮譽獎章」,即便放在今天,依然有其現實啟示意義。當前紙媒深處蕭瑟寒冬,力求突圍,仍應堅持內容為王,堅守底線,堅持品質,重視社會效益。「中國新聞史上有句名言:人有人格,報有報格,國有國格;三格不存,人將非人,報將非報,國將不國。」鄧紹根認為,報紙應該重視報格,才會受到社會的矚目和尊重,得到讀者的認同和歡迎,這一點,從大公報贏得國際獎項的榮光上可以得到印證。


密蘇里榮譽獎章


「密蘇里榮譽獎章」,全稱「密蘇里新聞事業傑出貢獻榮譽獎章」。自1930年設立後,每年頒發一次,旨在獎勵持續做出卓越貢獻和傑出成就的新聞機構及從業者,被認為是新聞行業最具聲望的獎項之一。


多家世界著名媒體曾先後獲頒這一獎章,包括英國《泰晤士報》、美國《紐約時報》等。在東方,大公報獲獎之前,只有《朝日新聞》、《日本廣知報》和《印度時報》曾獲此殊榮。

唯一榮摘密蘇里獎華文報章 百年大公馳譽他邦


唯一榮摘密蘇里獎華文報章 百年大公馳譽他邦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公網 的精彩文章:

滬迪園今日首映音樂劇《獅子王》 洋溢老上海情懷
六國同慶「俄羅斯日」:樂團在京演出 普京發賀電
泉州學者為「海絲」申遺奔走
美國務院強調 美一中政策沒改變過
九十文學超女文潔若:我要寫到100歲
您可能感興趣

國難之際「報章版圖」的重構——地方報章興起的意義
今天重慶各大報章的頭版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