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美國醫生也糾結:應該拒絕治療未接種疫苗的患者嗎?

美國醫生也糾結:應該拒絕治療未接種疫苗的患者嗎?

美國醫生也糾結:應該拒絕治療未接種疫苗的患者嗎?



毫無疑問,疫苗是令這個世界更安全的原因之一。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父母不想給自己孩子接種疫苗,是我們醫學界多年來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在今年春季舉辦的美國兒科學會年度領導人論壇(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nnual Leadership Forum)上,這個問題再次成為爭議的焦點。在這個論壇上,來自醫學界的領導人物相聚一堂,對美國範圍內兒科醫生關注的問題進行討論投票。


在今年投票得出的前三項決議中,有兩項均與拒絕疫苗接種相關。其中一項決議要求制定政策聲明,呼籲取消對本需強制進行疫苗接種的上學和託兒所的兒童的非醫療豁免。另一項決議則表示,對於拒絕根據醫生建議的時間表為自己孩子接種疫苗、或未能遵守約定按建議跟上疫苗接種進度的父母,當兒科醫生在合理有限的工作時間內與其討論過後,可以拒絕接收這些患者,決議還要求兒科學會在這兩方面對兒科醫生給予支持。


讓我先講述 2 個發生在 15 年前的有關百日咳的案例。第一個案例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當時我可能從一個兒童患者那裡染上了百日咳,而那時候還沒有成人疫苗;幸好有一名精明的同事幫我確診,然後我們開始不厭其煩地聯繫每一個我在診所里接觸過的孩子的家庭,或者是我染病期間到過的新生兒護理中心,通知他們有染病的可能性。

第二個案例的患者不是從我這裡傳染上百日咳的,但這名患者是我接收的一名未滿學齡的兒童。他的母親拒絕幫她的孩子接種疫苗,堅持稱她想等到出現了有效預防百日咳的疫苗之後,再給她的孩子接種疫苗。這名患者的百日咳情況並非極度危險,患者的呼吸道也沒有受到影響——如果是嬰兒,通常呼吸道都會受到影響。但是他已經病得很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備受這種病痛的折磨。我也不好受。我們能使用抗生素來治療百日咳,使患者變得不具有傳染性,但是對於一些不幸的患者,這種病導致的咳嗽本身卻足以導致肋骨骨折,咳嗽的情況可以持續 6 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


我感到很內疚,因為我竟然未能及時診斷出自己患的病。但是對於我的患者,我卻感覺到另一種內疚感。我覺得,要是當初在和他母親溝通時我能更堅定、更有說服力,他的母親可能就會接受疫苗接種的想法,而他也就不用遭受這種痛苦。強烈的咳嗽讓他小小的身體不斷顫動,還常伴有嘔吐現象。


我告訴你這兩個案例,是想讓你們明白兒科醫生對接種疫苗的想法。

美國醫生也糾結:應該拒絕治療未接種疫苗的患者嗎?


2 歲的愛麗絲·漢森正在被媽媽艾莉西亞·漢森抱在懷裡接種百日咳疫苗。圖片版權: Matthew Ryan Williams/《紐約時報》


金伯利·阿維拉·愛德華茲(Kimberly Avila Edward)醫生是來自德克薩斯州凱爾的一名全科診療的兒科醫生,她與其所在的大型醫療保健組織為奧斯汀地區提供醫療服務。而她正是第一個推行「拒絕接收」未接種疫苗的患者家庭的醫生。在該組織的一些醫生診所里,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拒絕接種疫苗,醫生們也因此糾結於如何為這些家庭提供醫療服務。有一些接種了疫苗的父母跟她說:「你們診所會接收未接種疫苗的病人嗎,因為如果是這樣,我們不想要到這裡來就診了。」這些父母擔心在候診室時會有染上疾病的風險。但他們最擔心的是嬰兒在候診室里染病。由於過於年幼,他們可能未接種足夠的疫苗,因此有可能暴露在百日咳、 麻疹及流行性感冒等本可預防的疾病中。


據愛德華茲醫生表示,當前美國兒科學會的政策似乎在勸阻醫生不要拒絕接收這些未接種疫苗的患者,所以醫生們在討論過後,決定要制定新的政策規則。她說:「我們將會允許家長在有限的時間裡考慮,直到他們覺得「好吧,我要開始為我的孩子注射疫苗」,並一直堅持遵守醫生建議的時間表注射疫苗。 但是如果父母仍選擇拒絕接種疫苗,很遺憾,我們將不會繼續接收這樣的患者。」


這是適用於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做法,在這些機構,患者有權選擇醫生就診。但是,我所工作的「醫療安全網診所」(safety net)主要服務於窮人家庭的兒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選擇「拒絕接收」患者這種方式。更何況,有研究表明,在美國,拒絕注射疫苗的人往往是住在郊區的富裕白人。


即使他們有選擇的權利,我們是否就應該強迫拒絕接種疫苗的家庭轉投那些不會如此強硬要求他們接種疫苗的衛生保健機構呢?卡羅爾·貝克(Carol Baker)醫生是一名兒科感染性疾病專家,同時也是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兒科醫學教授。她認為醫學界不應改變其目前的政策。她告訴我,醫生正以消極的態度回應這些消耗精力與時間的患者家庭,擔心如果有危險疾病在他們候診室里傳播起來,他們會因此被起訴。

但是她認為,即便如此,醫生仍需要保持與家長溝通,努力讓孩子接種疫苗。她說:「如果醫學界允許你不去努力嘗試說服父母,這是違背醫學道德的。」


雖然該決議在會議上得到了普遍贊同,但仍然有一些生物倫理學家持反對態度。兒科醫生約翰·蘭托斯(John Lantos)是堪薩斯關愛兒童生命倫理學中心(Children』s Mercy Bioethics Center)的主任,他表示,美國兒科學會當前的態度有助於鼓勵兒科醫生保持與還在猶豫是否接種疫苗的家長溝通,「努力做好與人溝通的工作」。


金伯利·阿維拉·愛德華茲醫生稱,這種允許父母在一段有限時間來考慮接種的新規則,有助於形成「互相尊重的一對一討論」,而討論的結果也往往是以父母決定接種疫苗而告終。


蘭托斯醫生認為,醫生們都在說這個問題關乎截然不同的、無法調和的信仰,彷彿「疫苗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問題。」因為父母可以選擇無視其他兒科指南,譬如在家裡抽煙,不塗抹足夠的防晒霜,卻不會因此而被醫生拒絕服務。醫療機構和人員的義務是教育父母,努力讓他們為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不是放棄他們。

他說,如果只是擔心其他兒童在候診室有暴露於疾病的風險,醫生應著眼於採取隔離患病孩子的措施,或者將其安置在候診室之外,直到醫生能夠為患者就診。他說:「又或者,如果你擔心的是這些患病的孩子走出去後傳染給其他孩子,那麼,你把他們從你的診所趕走,只會讓其影響更多未接種疫苗的孩子。」他的希望是,如果患者家庭能繼續留在診所,他們最終會被醫生說服。「大多數人不會說『所有人都應該拒絕接收這些兒童患者』,他們只會說,『我的診所不應該接收這些孩子』。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這麼說了,世界將會變成一個更糟糕的地方。」


大多數兒科醫生都治療過一些受疫苗保護的疾病,如百日咳、腦膜炎、甚至是嚴重的流行性感冒和輪狀病毒。未注射疫苗的孩子令我們擔憂,因為他們讓我們覺得自己未能好好保護他們,讓他們在一個更好、 更安全的世界裡長大。而疫苗是令這個世界更安全的原因之一。


翻譯 熊貓譯社 李秋群


題圖來自change-magazine.org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奧蘭多槍擊案後用血緊張,他們還是被禁止獻血
洛杉磯這個學校有點酷,搖身變成街頭藝術博物館
紐約這家博物館一樣的餐廳 文藝青年的勝地
美國俄勒岡法院判決,一個人可以選擇男女之外的性別
為了迎合健康潮流,英國最大麵包店打算賣壽司
您可能感興趣

糾結癌犯了,我該怎麼治?
乙肝,你還在為抗不抗病毒糾結?
使用抗生素,你糾結嗎?
窗帘「糾結症」患者的良藥
孕婦可以吃茄子嗎?產科醫生為你答疑,讓你不再糾結
卵巢癌診治中若干值得商榷的問題,你糾結過嗎?
為何要殺彭越?彭越為何必須死?並無絕對的理由,劉邦也很糾結
怎麼避孕最安全,不要再糾結避孕藥的那些事兒了!
潔癖患者都應該來看看,這些天天讓你糾結的衛生問題,其實根本不是事兒!
完美主義者,拿什麼拯救你的糾結?
令人糾結的「隨喜功德」到底應該如何做?
人生何處不糾結?
糾結,新交的「風騷女友」竟想要和我結婚,我該不該答應呢?
孕期生病好糾結 究竟要不要吃藥?
生病了,看中醫還是看西醫?別糾結了,4種疾病首選看中醫准沒錯
廚房家居糾結症,怎麼治療比較好?
糾結嗎?
寶寶要不要打自費疫苗,看完以後你還糾結嗎?
別再糾結吃啥了,看看這幾道美食,應該能治好你的糾結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