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周恩來因何批示三天內突擊恢復袁世凱後人自由
核心提示: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之後,中美關係破冰解凍,一批華裔科學家也紛紛到訪中國,回鄉探親。袁家騮夫婦回國時,周恩來特意在人民大會堂安排了見面會。最後周恩來親自批示,天津市革命委員會用三天的時間突擊落實袁家後人的各項政策。短短几天時間內,袁家人陸續被解除管制恢復自由。袁家騮同父異母的妹妹袁家祉也第一時間接到了通知。政府部門的同志來跟她談話,規定了幾不準,比如說不準把他帶到你這個破舊的房子里,不準亂說,要統一口徑等等,還有一條,要穿新衣服。
周恩來會見袁家騮夫婦
鳳凰衛視6月17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
陳曉楠:1973年在內蒙下鄉勞動的袁弘宇,突然接到了家裡的加急電報,電報上只有兩個字「速歸」。在回家的路上袁弘宇一直都在猜這家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當時父親袁家宸還被關在學校的牛棚里,會不會出了什麼狀況。不過等回到家中他才發現不是壞消息,是好消息,袁家時來運轉。
解說:1973年9月的一個凌晨,正在熟睡的袁靜突然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來者是父親袁家楫。
袁靜(袁家楫女兒):那時候是這樣父親在凌晨四點多,四點多的時候敲門,就覺得這麼早是誰啊,當時一點風聲都不知道,父親落實政策了。就那時候回來,回來給我們打個招呼,說現在馬上還要走,回到東方飯店,東方飯店呢,是他們這些人就是特赦的這些人聚的地方。
解說:父親袁家楫離家已有數年,1951年袁家楫曾被作為特務嫌疑人而被捕,關押三年後釋放。「文革」中又被安排到農場接受勞動改造,誰都想不到這個晚上他卻突然被特赦釋放了。更讓袁靜想不到的是在接下來天津市政協會議上,父親又被當選為市政協委員,一切來得如此突然,一家人毫無心理準備。
袁靜:一下子就是180度可以說,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天降下來這麼一個大的喜訊,所以我們就是也剛好是在我分配之前,得到了政府這麼一個政策,所以從我們內心裡頭就完全都釋放出來了。
解說:袁家楫命運的逆轉得益於堂哥袁家騮突然回國。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之後,中美關係破冰解凍,一批華裔科學家也紛紛到訪中國,回鄉探親。袁家騮和夫人吳健雄也是其中之一。此時袁家騮夫婦已經是國際知名的物理學家了,他們成功地用實驗的方式證明了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恆定理。袁家騮夫婦回國時,周恩來特意在人民大會堂安排了見面會。在人民大會堂的安徽廳雙方的談話從晚上開始,一直談到了凌晨。
薛曄(歷史學者):總理見他們沒限制時間,說到啥時候是啥時候。
解說:趁著談話的機會,袁家騮向周恩來提出了兩個請求,第一,他想見見自己的親友,第二想去袁世凱墓看一看,兩個請求周恩來全部應允了。最後周恩來親自批示,天津市革命委員會用三天的時間突擊落實袁家後人的各項政策。事情辦得雷厲風行,短短几天時間內,袁家人陸續被解除管制恢復自由。袁家騮同父異母的妹妹袁家祉也第一時間接到了通知。
張永久(歷史學者):政府部門的同志來跟她談話,規定了幾不準,不準不準,不準這不準那,有幾不準,比如說不準把他帶到你這個破舊的房子里,不準亂說,要統一口徑等等,還有一條,要穿新衣服。
解說:按照組織安排,袁家祉特地扯上了一款新布料,連夜做了一套新衣服。
張永久:(袁家祉)就到來看望,來看袁家騮,全身穿的新衣服來看袁家騮。袁家騮是個世事很精通的人,他一看就明白怎麼回事,當時也沒有說什麼,因為當時還有很多政府的其他的官員都在場,就客套幾句,寒喧了幾句,然後等到其他人走了之後,他們兄妹倆,記得我當時採訪他們說抱頭痛哭。那個袁家祉說了一句什麼話呢,她說哥哥你不曉得我這些年是怎麼走過來的,應該說很凄涼。
解說:袁家祉中年喪夫,一個人拖著四個子女度日,她沒有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養活孩子,拉過板車,扛過糧包,也掏過廁所,而對於這位大家閨秀來說,最殘酷的不是生活,而是周圍對她的恐嚇和羞辱。據說後來有人大聲說話都會讓她瑟瑟發抖。不過與哥哥的這次見面給袁家祉帶來了解脫,不但以往的政治問題被一筆勾銷,而且她還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袁家騮的回國成為袁家人命運的轉折點。在實驗中學,被關進牛棚的袁家宸也被放了出來,恢復了名譽,甚至當初抄家被拿走的東西也歸還給了他,而且政府還給他分了房子。
袁弘宇(袁家宸兒子):因為那時候我們住地下室,一間終年不見天日的地下室,很潮,到夏天衣服你洗幹了以後都擱在地下室裡邊,洗好了晾乾了的衣服幾天你不穿要擱在地下室裡面上面長綠毛,就這麼潮的一個地下室,那時候就給我們去落實政策,我爸爸落實一個單元,給我奶奶落實一個單元,可能才五十平米左右,那時候就算是很不錯的房子了,單元式的房子,不住大雜院了,我們覺得很滿足了。
張永久:袁家騮回國省親,高層鄧小平、周恩來都親切接見,政治待遇是很高的,那麼發一個指令下來,下面都層層照辦,所以這個事件推動了袁家人,慢慢從那個比較壓抑的狀態慢慢走出來。
陳曉楠:袁家騮的回國帶給袁家的也並非全是歡欣,當他去拜訪大嫂方初觀的時候,侄子袁壁承就有意迴避了。因為叔叔袁家騮,袁壁承小的時候常常被人指責是裡通外國,光是檢查都不知道寫了多少份,如今袁家騮歸來,袁壁承的心情非常複雜,他不知道如何面對這位叔叔,索性避免不見。對於袁家人來說,歷史留下的傷痕需要時間來慢慢修復。
解說:項城,河南中部一個並不起眼的縣級市,1859年袁世凱的童年就在這裡度過,今天的袁寨已經是項城最為著名的旅遊景點。
袁世彤:原來他(袁世凱)出生在袁張營,三歲就來了,現在比較準確一點講,好像那時候我聽我父母親講應該是住了四五年那個時候。
解說:袁曉林是袁世凱五弟袁世彤的曾孫。1986年袁家騮再次回國時,終於回到故鄉項城來看望祖宅。當時作為項城袁家後人的袁曉林全程陪同。
袁世彤:這個房子就是大總統童年時期生活過的地方,所以袁家人每次回來到這個地方都要規規矩矩地在這合影留念。1986年袁家騮第一次來的時候就站在這個地方,就站在這個位置,當時兩邊簇擁了好多人,就在這規規矩矩地鞠躬,聽說這是大總統童年住過的地方。那天就是奇怪,從水寨來的時候還沒有下雨,到這兒來了瓢潑大雨下的,就那麼個樣子,就在這個地方。
解說:六十四歲的袁家騮那一天幾乎沒有說話,他在滂沱的大雨中來到這所大院,又在大雨滂沱中離開這所大院。
女:這個是老太太劉梅真,劉梅真抱著這個袁家騮(袁家楫),她叫方初觀,方初觀,跟她定的親,她十八歲,我們爺十六歲,就結婚了。
解說:這是這個家庭殘留的幾張照片,照片的邊緣並不整齊,有的甚至有被撕過的痕迹。
張玉芬(袁克文孫媳婦):人家紅衛兵給撕的,不是自己撕的,人家紅衛兵來抄家的時候撕的,是那個奶奶(劉梅真),最後紅衛兵他們弄完走了之後在地下扒出點有人頭(像)沒撕完的那個,剪下來的人頭(像),知道吧。
解說:歷史撕裂的不只是這些照片,還有人心,以及這個家族的血脈親情。袁靜自出生之後就沒有見過奶奶,小時候她問爸爸袁家楫,奶奶去哪裡了?爸爸只是告訴她,奶奶去了很遠的地方,等到袁靜長大之後,才從母親那裡得知,奶奶一直在上海,但是父親卻從來不讓她與奶奶見面。袁靜的奶奶名叫於佩文,是袁克文的妾,爺爺袁克文去世時,奶奶於佩文還不到三十歲,迫於家族的壓力,她不得已改嫁他鄉,拋下只有三歲的袁家楫。這成了袁家楫心中永遠的痛。
袁靜:父親對奶奶拋下他離開袁家一直耿耿於懷,釋放不出來。
解說:父親袁家楫被特赦之後,奶奶於佩文寫來書信,希望一家人能見個面,此時奶奶已經年逾古稀,而父親也已經人到中年。四十年的時光也在慢慢融化母子之間的心結。
袁靜:我奶奶那個時候想認這個兒子的心情特別迫切,所以在我們上學之前,奶奶從上海給我們寄的書包啊,文具啊,就是用這種來感動我父親吧。所以說我們,我也小,就總聽我母親經常做我父親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我父親這才肯去認我這奶奶。
解說:雖然袁家楫心中仍然有著過不去的坎,但是他卻終於同意讓女兒袁靜與奶奶見面。那年暑假,12歲的袁靜獨自登上南下的火車,隻身一人去探望奶奶。
袁靜:然後就去了,去了以後都下車走了,我自己就在車站那兒等,就在那節車廂那兒就不動,然後就看老遠過來一個人,就感覺這是不是奶奶啊,然後我也往前走,奶奶也往前走,然後奶奶就說,你是小靜嗎?我說您是奶奶嗎?這樣我們就相認了。
解說:六十多歲的奶奶與十二歲的孫女自然地牽起手,像是似曾相識。從那一刻起袁靜有了奶奶。
陳曉楠:袁靜和奶奶的相見成為了這個家庭情感修復的開始,通過孫女架起的這道橋樑,於佩文母子之間的心結也開始漸漸消融,借著一次去上海出差的機會,袁家楫去看望了生母於佩文,這對四十多年未曾謀面的母子終於見了面。儘管那時候於佩文在上海早已經另組家庭,但是之後袁家楫還是把母親接到天津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
近一個世紀的政治動蕩撕裂了一個家族的情感,也撕碎了一個家族的記憶。2004年在天津市經貿委工作的袁忻突然在網上看到了一篇介紹自己祖父袁克權,還有兩個弟弟在英國、倫敦留學的文章,那一剎那,一種莫名的力量擊中了袁忻,在袁忻的記憶當中爺爺只是一個名詞,一個熟悉的陌生人,而就是這篇文章為她打開了一扇記憶之門。
解說:十四年前袁忻第一次從父親口中得到過爺爺的信息,那是1990年袁忻被天津市經貿委派往英國倫敦工作,臨行前父親袁家悅告訴女兒關於爺爺的故事。
袁忻(袁克權孫女):他說你祖父以前在英國留過學,具體是什麼時間,哪個學校什麼的,一概都不知道,知道是和我六爺爺、七爺爺一起去的嘛,那我問了我六爺爺的孫子,他說好像是個軍事學校吧,當然當初還要行軍打仗呢,那我問過我七爺爺的孫女,她也不知道,那我問過我姑姑,我姑說不記得,就知道他們當初走的時候還帶了一條火腿呢。所以說全都不知道。
解說:在父親及袁家人的記憶里,爺爺是模糊的,他們只知道爺爺是袁世凱的五公子,曾在英國留過學,其他的就都是隻言片語。這些片斷式的家庭記憶無法拼接出一個完整的信息,但卻讓袁忻第一次產生了想要了解爺爺的願望。
袁忻:我祖父很早就去世了,我祖父祖母,那我對他們一點點了解都沒有,而且像我們出生已經是新中國了,那出生以後,我父親在政治鬥爭中每次都是那種受打擊的,所以我父親肯定是不敢提這些。而且就是他們在喪父母的時候呢,他們也比較年輕,所以很多事他們也不了解。幾十年的政治動蕩摧毀了這個家族的信念,也摧毀了家庭內的記憶傳承,對於家族的歷史,長輩們常常諱莫如深。家族歷史的斷層成為一個家族的隱痛。
2004年那篇偶然看到的網文,為袁忻尋找爺爺提供了路徑。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個關鍵的人物嚴修。嚴修是當時著名的教育家,曾做過袁氏子弟的家庭教師,在嚴修留下的日記中,詳細地記錄了袁克權與兩個弟弟去英國求學的過程,這讓袁忻如獲至寶。
袁忻:真是得感謝嚴修,他就寫得這麼詳細,把這個事情從頭到尾都寫了。
男:三袁就指的這個,三袁,袁氏的三兄弟。
袁忻:他(嚴修)一點一點事都安排了,都安排到了,每一個事情都做得很細緻,因為他也不敢有差錯。這個當時可以說是最好的這個寄宿的學校了,這個(學校)是非常有歷史,這個學校建於1841年,在當時已經是七十多年的歷史了,到現在就是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那就選了這個學校,那我們當時就是知道了這個學校,我們倆就想著計劃著去這個學校去搜尋這段歷史。
就沒有一個玻璃杯,用玻璃杯子做比較好看。
解說:2005年正當袁忻夫婦準備去英國尋找爺爺的足跡時,袁忻卻發現自己身體出了問題。
袁忻:我做了手術,切掉一個肺葉,然後又緊接著六次化療,然後這就是一下子半年過去了,而且我身體完全就壞了,我頭髮都掉光了,那我就當時就這件事情就放下來了,就是在這一段時間裡頭呢,就是不單我父親去世了,我的幾個叔叔姑姑什麼的都去世了,那就剩下我的最小的一個姑姑,我四姑姑,還有我母親,跟我一起期待這個結果。
解說:病痛和親人的相繼離世,讓袁忻意識到尋找家族記憶已是時不我待。
袁忻:特別是我父親去世以後,我覺得我挺對不住我父親的,我這個事根本就沒有辦好,而且也有一種責任感,就覺得是好像除了我以外,沒有別人更合適去做這個事。那我覺得我得那場病也許就是類似於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吧,可能就是我必得受那一難。
解說:2007年病癒之後的袁忻與丈夫又一次前往英國,這一次他們按照嚴修日記里的路線尋找爺爺當年的足跡。
袁忻:正好是我祖父去入學的94年之後,我們就到了那個地方,我們兩個人去的時候呢,那是非常非常地激動。
解說:旅程出乎意外的順利,其頓漢姆小鎮一百年來並未有多少變化。那些房子那些街道的名字,與當年嚴修記錄的內容幾乎一模一樣。在小鎮的圖書館裡,袁忻意外發現了爺爺當年的入學登記表。
袁忻:這三個就是袁克齊、袁克權、袁克桓,這個是你看袁克權,一下子就找到我祖父名字了,他在班裡就排第二名。你看著總共最多的是16人是吧,他排第二,然後我呢,一拿到祖父的這個成績單吧,看著他們一張張年輕的臉,我覺得真是好奇怪,我就覺得那個他們這麼年輕,我這麼老,然後可能他們把成績單給他們的父親看的時候,他們父親都沒有我這麼老,然後我覺得我當時真是老淚縱橫,我覺得特別特別地驕傲。他們當時跟校長住,我想當時可能因為他們歲數比較小,中國去的又不習慣,另外呢是總統的兒子也多加保護,他就跟校長住,這個房子現在還在那裡。
我當時因為特別特別地感動,我就想把這個跟大家分享嘛,我就買了那個學校的明信片,從那個其頓漢姆的郵局就蓋著當地的郵戳,我就寄出來,我給我姑姑的那個明信片上面,用英文寫著「一張在94年前就應該寄出的明信片」,就是一張在94年前就應該寄出的明信片,那個是非常非常地有感觸的。以前呢,就覺得很遙遠很遙遠,很陌生,很陌生,現在覺得真是的,有的時候我就覺得我祖父真是在冥冥之中幫我,然後我是真是跟他有交流,就真是有交流的那種感覺。
女:1857年袁世凱的父親袁保中在重新修葺的時候,請了一位風水先生,這位風水先生在觀看四周之後指出這裡就是風水寶地的一個穴,並說出這樣四句話,「南至古河北至沙,西至鴻名東至閘,誰家佔了這片地,後代子孫帝王家」,的確如此這幾句話是得到印證的,因為袁世凱於1859年的9月16日便在此樓出生,好,大家裡面請。
解說:今天的項城袁府已是當地著名的文物保護地,時光流淌過近一個世紀後,歷史正在漸漸恢復它的原貌,這個曾經顯赫的家族歷經繁華與敗落,重新屹立在這座小城。100年前,當袁世凱致力於要把這個家族推上輝煌的巔峰時,他或許不會想到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陳曉楠:項城袁家綿延數百年,因為袁世凱而至極盛,也因袁世凱而墜入深淵,袁家後人曾經用幾十年的時光去逃離這種身份,如今又逐漸回歸。袁世凱改變了這個家族的命運,而時光則改變了一切。今天的袁家人,大多都回歸了普通人的生活,芸芸眾生當中他們終於也變回了自己,去掉了政治的標籤。不過他們偶爾也會想起那些往事,想起袁家人的身份,你可以忘記一切,但不會忘記自己是誰。
朱大可憶1975年偷看黃色小說:在外面套上毛選封皮
1986年天津開發區因何與外商先簽約後分析項目可行性
老知青憶:插隊時拿錯扁擔被當小偷所幸有鄉親信任
75年男女主人公接觸僅限握手的小說為何成了黃色小說
項羽最後一戰敗於作英雄秀?敵軍重兵圍困之下玩傷感
※突擊步槍的研製始在1914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德軍300人突擊營人間蒸發 70年後真相終於大白天下
※日本敢死隊神風突擊隊,竟由5822名不滿十八歲的青少年組成
※中國歷史上也有雪豹突擊隊 打的日本300年緩不過來
※每飛行1小時燒掉28萬元 1500公里突擊稱可以覆蓋中國東部
※2003:突擊巴格達
※1942年東線,德軍三號突擊炮還刷著老標識
※全重627公斤 70節突擊 8枚擊沉航母一艘 僅造200多枚
※G36是德國黑克勒-科赫在1995年推出的現代化突擊步槍
※好炫!俄羅斯軍隊2016年換裝AK-12突擊步槍
※世界名槍系列—AUG突擊步槍,甩95將近50年的歷史
※一家「近8000人的初創公司」:科大訊飛如何在爭議中突擊
※95後大學生突擊鍛煉捐髓救人 每晚堅持跑步10圈
※中國02式100毫米突擊炮兇猛射擊
※第16空中突擊旅現有人數8000人 前線探路者排是其核心單位
※蘇聯在1975年設計及生產的短突擊步槍
※為做美麗新娘,2個月突擊運動瘦身23斤
※AK47的子孫 AK101-105系列突擊步槍
※2500名俄羅斯特種兵已對500名美軍海豹突擊隊:形成三面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