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書累到吐血,袁世凱的「高考噩夢」持續了一輩子

讀書累到吐血,袁世凱的「高考噩夢」持續了一輩子

摘要他仍不能忘情於科舉,仍然暗自發憤讀書,並一度準備參加光緒八年(1882)年的鄉試。


袁項城去世一百年了。6月6日是袁世凱逝世一百周年。


碰巧,6月7日、8日適逢高考。

冥冥之間,這兩件事似乎有所聯繫。


袁世凱也參加過「高考」(科舉),還不止一次。


高考給袁世凱的傷害可不輕。袁世凱的高考夢魘持續了一輩子。



屢試不第,投筆從戎


袁家是河南項城一地的望族。漢末的汝南袁家四世三公,清末的項城袁家也出了不少人才。袁世凱叔祖父袁甲三、叔叔袁保恆都曾為清廷重臣,剿滅太平軍捻軍有功,受賜稱號「巴圖魯」。更重要的是,袁甲三、袁保恆都是文人領軍的典範——他們都中過進士。


生長在這般家庭環境中,袁世凱自然被寄予很高期望,袁本人自小也頗具野心,據說曾暗暗立志要指揮天下兵馬,做一代名將。十三歲時袁世凱曾制聯「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一番潛龍待時、逐鹿中原之豪邁雄心,不言而喻。


袁世凱為自己設定的人生軌跡,想來也本將與叔祖父、叔叔一樣——求取功名,以文馭武,文武全才,位極人臣。如此,也是曾國藩、李鴻章等「中興名臣」的人生軌跡。只是,同項羽一樣,袁的興趣在兵法,不在經書。一度,袁遊手好閒。


叔叔袁保恆令袁世凱「讀書上進」,他不敢或違。從十五歲(1874)到二十歲(1879),袁世凱在北京讀了整整五年書。


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五年間,為了求取一個功名,他讀書累到要吐血!

結果?袁世凱參加了光緒二年(1876)和光緒五年(1879)的兩次鄉試,卻連續落第,連一個舉人都沒考取!


袁世凱滿腹委屈,袁世凱滿腔怨憤。他一怒之下把詩文付之一炬,忿然說道:「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烏能齷齪久困筆硯間,自誤光陰耶?」


我們設想,今天有一個熱愛體育或是藝術的高中生,心思完全不在文化課,但父母強迫他說——你必須老老實實先參加高考,否則免談!這孩子於是強迫自己認真讀書,連一口血都要吐出來了。然而,根本考不好。復讀一年,也沒考好。此時的他,對文化課豈不平添一分怨恨?


1879年,袁在第二次鄉試前曾制試帖詩《九月肅霜》曰:


重門驚蟋蟀,萬瓦冷鴛鴦。

九月,何來「肅霜」?科舉場屋,萬瓦皆冷?由此可見袁對科舉的複雜情緒:畏難、抗拒,卻又飽含企圖、覬覦。


光緒六年(1880),袁世凱投奔淮軍將領吳長慶,做了一名軍事幕僚。但他仍不能忘情於科舉,仍然暗自發憤讀書,並一度準備參加光緒八年(1882)年的鄉試。私下給家人的信函中,袁世凱說,「不能博一秀才,死不瞑目。」由此可見其對科舉功名怨念之深、期待之大。


人都或多或少有過這番經歷:總是想在自己並不擅長、也並不喜愛的領域取得成就,只求證明自己,只求一吐惡氣。


然而,1882年朝鮮「壬午軍亂」的爆發,永久改變了袁世凱的命運。他隨吳長慶前往朝鮮平亂,並表現突出、留鎮朝鮮。從此,袁世凱投筆從戎,踏上了另一條人生軌跡。曾經的項羽,如今成為了班超。他有了更廣闊的人生舞台,足以施展項羽般的抱負。但是同時,他再也沒有機會通過科舉證明自己了。


科舉不第,一生遺憾



然而,科舉不第,並非「正途」出身,仍舊是袁世凱一生的遺憾。


《圍城》里錢鍾書借方遯翁之口說,從前的人不管官做了多大,但若是沒中過進士或舉人,那就是一生永遠如鯁在喉的遺憾。


袁世凱並不例外。


袁世凱「不經科舉仍是人才」的人生經歷,在晚清官場受過不少委屈。電視劇對此有過傳神演繹。雖非信史,卻也近乎實錄:


朝會上,大家正在討論廢科舉,慈禧太后突然想起一事



讀書累到吐血,袁世凱的「高考噩夢」持續了一輩子




讀書累到吐血,袁世凱的「高考噩夢」持續了一輩子



袁世凱死對頭小醇王得意地笑



讀書累到吐血,袁世凱的「高考噩夢」持續了一輩子



太后說到了我的痛處



讀書累到吐血,袁世凱的「高考噩夢」持續了一輩子




讀書累到吐血,袁世凱的「高考噩夢」持續了一輩子



慶親王、瞿鴻禨紛紛為袁緩頰——「若無科舉,也能成功!」瞿的表態更複雜——袁大人天生奇才,當然不靠科舉也能成功。至於一般人,沒有袁世凱的天才,又無科舉匡正,評判標準何在?科舉不可廢!



讀書累到吐血,袁世凱的「高考噩夢」持續了一輩子



袁世凱內心戲:「姓瞿的酸秀才,你究竟是在捧我,還是在罵我?這仇,我記下了!」



讀書累到吐血,袁世凱的「高考噩夢」持續了一輩子



對於科舉,袁世凱實有一種「Ambivalent」(愛恨交織)的複雜情感。科舉,是他得不到的東西;沒有科舉,他也得到了更多的東西;然而,他畢竟沒有科舉這個公認的「credential」。


清末討論「廢科舉」,袁世凱是首倡者,也是主事者。新式教育之普及、新學堂的創設,袁世凱也是其引領者。早在辛丑年(1901),他就提出改革科舉制。乙巳年(1905)的廢科舉,袁更是主事者。他一封封奏摺,都在痛陳科舉之弊;他一次次施政,都在推廣新式教育。這其中,「科舉情結」無時無刻不在左右著袁的思想和行為。我們試看袁請求廢科舉的話:


科舉一日不廢,即學校一日不能大興,學校不能大興,將士子永遠無實在之學問,國家永遠無救時之人才,中國永遠不能進於富強。(1903年與張之洞聯合奏摺)


如再遲之十年,甫停科舉,學堂有遷延之勢,人才非急切可成,又必須二十餘年後,


始得多士之用。強鄰環伺,豈能我待?(1905年「電商鄂督連銜」會奏)


言辭懇切,溢於言表。愛恨交織,滿紙皆是。


「未被滿足的願望」詛咒?


筆者曾幸會袁家誠先生。其言語間,他於乃祖父的生平功業、後世評說,頗有忿忿。


不過,時至今日,海峽兩岸,兩岸三地,海外華人,「批袁」的總基調仍未改變。


儘管,近年來大陸上對袁世凱,頗多辯誣平反之聲。「批孫,項城粉」、「大總統千古」的聲音,不絕於耳。


如果我們假設,對袁世凱的「平反」可以成立,那麼,究竟是什麼影響了袁項城的聲譽?


公允地說,只有一條——稱帝。


即便是最黑袁的人,也無法否認袁「不學有術」、推行清末新政、編練新軍、廢科舉、立憲、改革官制、促成清朝遜位、功成民國的一系列貢獻;


即便是最粉袁的人,也無法肯定袁的倒行逆施、恢復帝制、玩弄神器。


那麼問題來了:


袁世凱何故一定要稱帝?


袁家誠先生曾在家宴中發問,「我就是想不通,他為什麼一定要當皇帝呢?」


卿本雄傑,何必獨夫?


筆者不揣譾陋,斗膽推測:恐怕,這與袁世凱科舉落第的經歷,不無關係——


做不了進士,我就做個皇帝給你們看看!


村上春樹寫過一篇小說《再襲麵包店》,篇幅很短,故事情節也極為簡單:主人公去搶劫麵包店,店主卻大出所料地主動配合他,將麵包送給了他。多年以後,他和妻子在一次半夜醒來後,無與倫比的飢餓感襲擊了他們。他突發奇想,決定一起再次打劫麵包店。夫妻二人選擇了一家漢堡店,逼迫店主和店員們為他們製作了三十個漢堡,方才驅車離去。


這就是「未被滿足的願望詛咒」。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未被滿足的願望,擁有多麼大的神奇力量!


「未被滿足的願望詛咒」,恐怕也在袁身上靈驗。


不經過「搶劫」,袁已得到了麵包。


然而畢竟沒有「搶劫」。


這一會,我要得到的可不僅僅是麵包,而是滿漢全席。


科舉落第的挫敗感,往往足以激發一個人一生的怨念,往往足以逆向產生一個人一生的動能,往往足以反向驅使一個人做出破壞力驚人的人生事業。唐末長安的黃姓落第青年,清末羊城的洪姓落第童生,無不證明了這一點。


袁世凱雖然不至如黃、洪兩人那樣攪動天地乾坤,科舉失敗造成的心理勢能也足以成為最後一顆壓倒駱駝的稻草,幫助他反向解除稱帝的心理障礙。他決定用建立中華帝國、黃袍加身的方式,來補救埋藏在心中數十年的隱痛和心傷。


科舉死了。科舉萬歲。


歡迎關注闕里書院!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古代印度人仰慕中華文化嗎?
他到印度出差被關押,逃獄後,以一人之力滅了這個國家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前為何如此有條理?
伊麗莎白二世清秀端莊的公主時代
1978年,主席華國鋒訪問朝鮮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學習最勤奮的皇帝,為了讀書,曾經累到吐血
孩子,我們一起讀書!
搞笑gif:這妹子太萌了,我想去讀書參加高考了啊
為了讀書而賣身,到頭來還是功虧一簣
男子希望能夠帶著媽媽一起去夢想已久的清華大學讀書
你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光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世界讀書日到了,這本關於糖尿病的書你讀了嗎?
王開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帶著孩子一起讀書
請告訴孩子: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底層!家長也讀讀。
孩子啊,不讀書,換來的將是你一輩子的卑微和底層!父母都來看看
讀書,為了讀到自己
請告訴孩子: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底層!家長也讀讀
早上叫女兒起床讀書,她卻不理我,還以為她在賴床,一氣之下掀開被子後,我心都涼了
這個人讀書累到吐血卻屢次落榜,最後竟登上了民國的權利最高峰
寫給厭學的你: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底層!家長也讀讀。
為了孩子讀書,再苦也要進城買房,入住了半年,曬一曬實景圖!
我花了一大筆錢出國讀書,在我二十幾歲的時候
笑趴下的二十一圖:我讀書少,但我不是瞎子啊,這是瓜子嗎
寫給厭學的你: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底層!家長也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