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良的洞察力,救了兩位皇帝

張良的洞察力,救了兩位皇帝

張良的洞察力,救了兩位皇帝作者:我方特邀學者劉小麥


張良是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他足智多謀、文韜武略,最終協助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


張良最大的特點是富有極強的洞察力。他在變幻莫測的局勢下能撥開重重迷霧,戳中問題要害,做出正確的選擇。有人說,張良化解一次又一次危機,憑的正是一招鮮——洞察力。

前206年(漢高祖元年)劉邦先行攻下咸陽,想在關中稱王。此舉惹惱了項羽,項羽揚言要與劉邦決一死戰。在劍拔弩張之際,幸好張良的好友項伯從中斡旋,局勢才稍有緩解。張良意識到,劉邦當面向項羽謝罪是眼前唯一的生路。然而,圍繞沛公該不該親自去楚營賠罪,軍中的大將們爭執不下。超過一半的大將都投了反對票,大家擔心羊入虎口。面對大夥的質疑,張良說:「不得虎穴,焉得虎子?」由於劉邦向來對張良言聽計從,將士們才住了嘴。第二天,張良挑選了百餘名官兵作為隨從,而大將軍樊噲恰好身體不適。張良權衡再三,還是請樊將軍帶病前往。


當劉邦帶著張良、樊噲和百餘名從騎來到鴻門赴宴時,席間的氣氛果然觸而即發。項羽的謀臣范增怎肯放過這天賜良機?他屢次舉目示意項羽,又再三舉起隨身攜帶的玉佩,不管范增如何暗示,項羽就是無動於衷。最後,無奈的范增竟用了剽悍的一招——讓勇士項莊舞劍助興,意在伺機刺殺沛公。


這一切都沒能逃過張良的火眼金睛。他乘著項伯拔劍對舞的當口,機敏地叫來了樊噲。樊噲闖進宴席後,局勢發生了逆轉。於是,張良給劉邦遞了個眼色,兩人去上了趟廁所,而劉邦再也沒有回到宴席上。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張良抱歉地說沛公因不勝酒力先回去休息了,並拿出事前準備的禮物為酒宴買了單。至此,一場驚心動魄的危機得以煙消雲散。
張良的洞察力,救了兩位皇帝


事實上,張良之所以如此安排,源於他對形勢的正確判斷。他敏感地意識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找到了解決的路徑。他深知項羽的優柔寡斷的個性,只要劉邦在態度上擺出謙恭委屈的樣子,在策略上先聲奪人,努力從精神上壓倒對方,基本上能穩住項羽。當然范增的攪局不得不防,可是利好因素也不少:劉邦的善於表演,樊噲的強大氣場,再加上項伯的暗中相助,只要防備工作到位,勝算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而漢高祖十年發生的一場改換太子風波,張良化解政治危機的一招鮮功夫愈加錘鍊地爐火純青。


當時,劉邦寵幸戚夫人,愛屋及烏,自然對她所生的兒子如意疼愛有加。後來劉邦察覺出呂后的異心,就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有意要另立趙王如意為太子。


消息傳來,舉國皆驚。大臣們紛紛上書勸諫,大臣叔孫通更是措辭激烈:「太子不能隨便更換,換了太子天下可能會大亂。」儘管大家據理力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誰也說服不了劉邦。作為太子的母親,呂后慌了神。她的二哥呂釋之忽然想到了張良這個智囊。


面對呂釋之的懇請,已經退居二線的張良本想置身事外。但出於對大局的擔憂,對大漢王朝的擔憂,張良想了一招妙棋。他說;「眼下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讓太子請四個隱士出山相助,要不惜一切代價。如果太子能把他們搞定,估計事就成了。因為這四人是高祖敬仰的義士,至今不肯歸屬漢朝,一直是高祖的一塊心病啊!」


果不其然,當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四位隱士與太子一同出現在劉邦面前時,劉邦大吃一驚。看著父皇的表情,太子心裡石頭落地,易立太子的事估計不會再提起了。張良的洞察力,救了兩位皇帝

憑著卓越的洞察力,張良找到了劉邦的軟肋,機智地化解了一場宮廷危機。張良對劉邦太過了解。劉邦怎會不知換太子可能引發天下大亂?表面上看,劉邦要給心愛的女人一個說服的理由,實際上需要一個說服理由的,恰恰是他自己。作為一代帝王,能讓天下隱士歸心,不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嗎?再說,太子的翅膀硬了,已經奈何不得,不如現實一點,攔不住就不攔了。


洞察力就是「開心眼」,不僅能看到表面的東西,更能看到深層的東西。因為有了這個法寶,張良的一招鮮功夫才能化腐朽為神奇,讓世人嘆為觀止。


更多歷史解密,請關注微信我們愛歷史(his-tory)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風雲錄 的精彩文章:

明明可以靠出身而坐享尊貴,卻偏偏扮民女身後留名的奇葩公主
名將白起的堅持被秦昭王誅殺,同樣情況下王翦是怎麼得以保全?
不要跟老中醫玩偏方!看曾國藩怎樣為人處世
從歷史人物的經歷中所揭示出的四大社會生存法則
國共諜戰暗語的出處原來在這兒!
您可能感興趣

盤點王者榮耀中控制能力最強的幾個英雄,張良東皇控翻全場
手無縛雞之力的張良竟刺殺過秦始皇?逃亡中偶遇一奇人得一奇書,煉就絕世神功
張良為什麼要幫劉盈穩固太子之位?已經急流勇退的張良怎麼做的
東海龍王給孫悟空講了張良的故事,為什麼說改變了孫悟空的一生?
不及項羽的武力,不及張良的才智,劉邦因為有他們建立了漢朝!
張良四面楚歌,子夜吹簫驅霸王
千古一帝秦始皇之刺客高漸離、張良
張良兒子的一句話,不僅坑爹,還坑了整個大漢王朝
漢王朝締造者之一的張良最後結局如何?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登基殺功臣,為何未對張良痛下殺手?
張良此招真絕了!既消除了項羽對劉邦的顧忌,又斷了士兵逃跑後路
韓信要挾劉邦,漢王大怒,幸虧張良一句話,才能戰勝項羽
鴻門宴的真正主角,擁有無敵大鐵胃,魅力征服項羽,光芒蓋過張良
劉邦欲殺韓信,同為漢初三傑的張良為何不救?四個原因,值得深思
西漢第一謀臣:非張良,氣死范增計滅項羽智擒韓信,沒他西漢完了
張良是韓國人為何不幫韓王反幫劉邦?張良刺殺過秦始皇嗎?
劉邦得力謀士張良和范增的關係?
楚漢相爭,有人給劉邦出了背後捅項羽一刀子的點子,張良反駁八條
深扒一下,王者榮耀被改成弱雞的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