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楚國滅秦,為何在接近勝利的時候選擇了放棄?

楚國滅秦,為何在接近勝利的時候選擇了放棄?

戰國時期秦國的主攻方向和注意力都在東部的三晉身上,因為這三個中原大國擋住了秦國向東的道路,對於南方的大國楚國,秦一向採取能不打就不打的方針,這也造成秦楚之間沒有小戰,只有大戰,一旦秦楚開展,將會是那個年代「國際關係」中的重大事件。而且秦不攻楚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不好管理。已經經過變法和改革的東方几個大國,秦人的法律和商鞅的制度和他們改革後的路線基本是一致的,只有改革的深度和接受程度不同而已。這也使秦人攻下三晉的土地後可以迅速的將其化入秦國。但是楚人作為當時中原王朝眼中的「南蠻」,不但地域廣大,而且基本上沒有經過變法改革(吳起的變法在楚國很快就失敗了,可見楚人舊勢力強大)。這就造成秦楚之間要麼不開戰,開戰就大打。


公元前312年,秦楚之間接連爆發大戰,戰火從丹陽一口氣殺入秦國境內,秦人雖然最終在藍田擊敗了楚軍,但是勝的實在是很僥倖。這場在歷史上很容易被忽略的戰爭,才是秦人歷史上最危險的一次,楚軍竟然一直殺到離咸陽不足百里的藍田。這場讓秦楚之間關係徹底逆轉,改變了戰國政治格局的戰爭,從張儀欺楚開始,至楚人退兵結束,精心動魄的戰爭持續了很長時間。

楚國滅秦,為何在接近勝利的時候選擇了放棄?


這場戰爭的起因很簡單,就是著名的「張儀欺楚」事件。秦相張儀欺騙楚懷王,說要割地六百里。楚懷王還真就信以為真,與齊國絕交,秦人成功拆散了齊楚聯盟,卻也徹底得罪了楚國。結果張儀卻翻臉不認賬,說自己只答應給楚國六里土地。後人看到這個故事,第一反應是楚懷王的愚蠢,竟然沒看出秦人欺詐。

楚國滅秦,為何在接近勝利的時候選擇了放棄?


但是站在那個時代的角度,楚懷王自有他的道理。一是這六百里實在是誘惑太大了,短視的楚懷王根本就來不及思考其中有詐,而是秦楚之間已經百年修好,雖然有過小摩擦,但從未發生過大戰,楚懷王對這個和自己不太沾邊的秦國也沒有警惕。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時的風氣。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文化奠基的時代。那個時代的人講究堂堂正氣,君子之交。國與國也是一樣,無論是外交還是戰爭都是堂堂正正,講究尊嚴。你要作戰就派使者下戰書,約定時間作戰。你要外交就派人朝堂之上遊說君主,總之大家都憑實力。張儀的行為在那個時代是被人所不齒的,所以列國看不上這些賣嘴的策士也是有原因的。


張儀卻打破了春秋數百年的外交慣例,為後世開啟了一個壞的的先例,那就是外交可以翻臉如翻書,也可以公然不認賬。也讓列國看到,原來欺詐也可以獲得利益。從此之後,戰國之間的戰爭就徹底突破了底線,仗越打越大,傷亡越來越慘重,原來那種戰敗後還要交換俘虜,敗軍之將可以和勝方將軍同桌共飲的君子之風蕩然無存。


張儀的欺詐行為惹惱了楚懷王,於是秦楚丹陽之戰爆發。這一戰楚人大敗,傷亡八萬多人,大將軍屈匄、裨將軍逢侯丑等七十餘人,連漢中郡也丟了。(懷王十七年春,與秦戰丹陽,秦大敗我軍,斬甲士八萬,虜我大將軍屈匄、 裨將軍逢侯丑等七十餘人,遂取漢中之郡。《楚本記》) 秦國君臣大勝之際有點高興過頭了,嚴重低估了楚國的實力。戰後秦惠王派大庶長樗里疾幫助魏國攻齊,把秦軍主力全部調往濮上。結果後院開始出事了。

楚國滅秦,為何在接近勝利的時候選擇了放棄?


秦軍出發前楚懷王就發誓要找回面子,早把楚軍最精銳的部隊全部集中,準備再次攻秦。現在好了,秦國後方兵力空虛,正是進攻的好機會。楚王這次出動20萬大軍。領兵的將領正史上卻沒有明確記載,但是根據楚人的規矩,這個規模的統兵必須是令尹昭雎或者柱國昭陽級別的。這次楚人上下齊心,楚軍將士憋足了勁要復仇,因此非常勇猛,攻克了天險武關,打開了通往秦國都城咸陽的通路。


秦國君臣徹底低估了楚國將士的勇猛和楚國的國力,等到楚國攻破武關直逼藍田,秦國君臣這才感到大事不妙,立即集結軍隊反擊。但是楚軍攻克武關後士氣高昂,又連續擊敗秦軍,向咸陽步步推進。

楚國滅秦,為何在接近勝利的時候選擇了放棄?


秦惠文王一方面發動全國軍民緊急動員齊上陣,一方面緊急派出使者前往魏韓等國,請求魏韓兩國出兵攻擊楚國後方,減輕秦國壓力。秦國君臣壓力太大了,藍田前線離咸陽不足百里,秦軍再退就會國都失守。秦國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敵國軍隊距離國都這麼近的局面。


但是緊急情況也顯示了秦人驚人的動員能力,數天之內秦人動員二十萬軍民前往前線(等於又重新建了一支秦軍主力!)秦國君臣更是全線出動,秦惠文王帶上惠文後、太子嬴盪,諸公子、丞相張儀、大將魏章、甘茂、司馬錯等,全部前往前線督戰,連秦王衛隊都被派往戰場參戰。這是關係到秦國生死存亡的大決戰!


戰場上秦人和楚人殺的天昏地暗,兩敗俱傷。秦人拚死作戰,因為身後就是咸陽,秦人無路可退。正當雙方打的不分勝負之時,韓國、魏國聯軍越過楚方城,直逼楚國核心地區的情報傳到了前線。楚國將領面臨著嚴峻的局面。


楚國面對秦人的拚死抵抗知道,秦軍不會輕易被擊敗,而且秦軍主力也正在回國途中。而如果自己不撤退,楚軍的後路即將被切斷,楚軍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主帥只得下令:「秘密撤兵!」楚軍連夜拔營撤退,狂奔數百里,回到安全地帶。秦國躲過了一場亡國危機,這場戰國時期距離秦國咸陽最近的一次戰鬥以楚人失敗告終。楚國只得求和。

此戰,雙方兩敗俱傷,損失慘重。也沒有任何議和及割地的記錄,戰爭雙方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


第二年,為了防止齊楚重新聯盟,秦國答應與楚修好,不但承諾把張儀騙來的六百里地歸還一半,還要求和親。(這是最弱智的一種騙術,可楚國就吃這一套)。但是楚國得到這三百里地了嗎?當然是沒有。楚懷王居然聲稱,只要張儀,不要土地。(遇到這種國君沒辦法,前線將士再勇猛沒用)。於是張儀二次入楚,通過賄賂楚國權臣子蘭順利逃脫,楚國最後什麼也沒得到。

楚國滅秦,為何在接近勝利的時候選擇了放棄?



這一戰,楚國雖然在藍田和秦軍僵持很長時間,但從長遠看,楚人損失遠大於所得。楚人遭遇韓魏偷襲,盟友齊國惱怒楚國背叛盟約,「竟不救」,楚國不但遭到了韓、魏,秦等諸鄰國圍攻,還失去了最大的盟友信任,國家形勢驟然惡化。


這一戰楚軍損失精銳數萬,再加上以前的丹陽和漢中之戰,楚軍三戰皆敗,喪師失地、數十萬精銳盡毀。秦楚形勢逆轉。秦人可以暫時放心南邊的顧慮,專心對付中原各國。戰後除了楚國詩人屈原為了悼念這三戰中陣亡的楚國將士,寫下了著名的《國殤》 ,讓我們看到了秦楚之戰的慘烈這場距離滅秦最近的戰爭外,這場離滅秦最近的戰爭就這樣被列強逐漸遺忘。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實事 的精彩文章:

抗美援朝結束後,中國軍隊撤出朝鮮,場面十分震撼!
他原本只是皇帝的男寵,最後卻翻身做了皇帝
身為少數民族皇帝,他卻重用漢人,竟差點統一中國
這位刺客為搏信任居然自斷手臂,獻出自己的妻子孩子
這段特殊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好色的時代,卻也是最具魅力的時代
您可能感興趣

放棄,有時候比爭取還困難,因為放棄也是一種選擇!!!
胡歌為何在輝煌的時候,選擇功成身退!
崇禎皇帝除了自殺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更好的選擇,可惜他放棄了!
人最怕的,不是最後的選擇錯了,而是放棄了當初的選擇
除掉同門之後,孫臏為何選擇自殺?
晚安心語:什麼是一心一意?沒選擇,是你;有選擇,還是你。選擇了你,便不再選擇,永遠,是你
如果讓你在愛的人中選擇逐一放棄,最終留下的是誰?
如果選擇放下,那麼才是最好的選擇吧
匈奴為何選擇囚禁蘇武與張騫?而不是殺了他們?
當時秦國有三個鄰國選擇,秦王為何要把齊國放在最後?
國館丨當沒得選擇的時候,也許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美國留學時,如何選擇一把自己心儀的槍支?
王猛是漢人,但他為何不選擇輔佐東晉,而是選擇了氐族的前秦呢?
當初選擇小米,你後悔了嗎?
折騰好幾天,最終還是選擇了剖腹產,還好順利產下,真是急人!
你可以選擇放棄,但永遠別放棄選擇
男子去廁所為何猶豫不決,最終選擇放棄去廁所了呢?
三年後的你是貧窮還是富貴,取決於你現在的選擇!
崇禎皇帝除自殺外,還有一個更好選擇,可惜他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