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化價值漸成藝拍風向標

文化價值漸成藝拍風向標

文化價值漸成藝拍風向標



本報記者范昕

即將舉槌的「朵雲軒2016藝術品春拍」上,一批承載著豐厚文化價值的拍品備受關註:具有收藏文化史上樣本意義的千年雷峰塔藏經、以實物見證古代造紙術的晉唐以來20餘種古紙樣本、留有一個時代思想文化方面諸多印跡的阿英友朋書信……人們欣喜地看到,「文化價值」漸成藝術品拍賣的風向標。


拍賣場上,比落槌的數字更重要的,當是文脈的傳承。對文化藝術恆久價值的認知、發現與欣賞,當是收藏的最高情懷。


———編者的話


雷峰塔藏經:有緣人成就收藏文化史上的佳話

古代雕版印刷術高度發達的實物


此次亮相春拍的吳越刻雷峰塔藏經距今已有千年。經卷卷首刻有佛像一方,像前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王錢俶造此經八萬四千卷舍入西關磚塔永充供養乙亥八月紀」等文字。這「乙亥」年為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西關磚塔」則即雷峰塔,又名皇妃塔(黃妃塔)。


經卷刻印的是佛教重要經典《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簡稱《寶篋印經》),書寫誦讀此經,或納入塔中禮拜,被認為能夠消除罪障,長壽延年,功德無量。這是一部刻經完整的初印本。其版式與吳越國丙辰歲(956年)、乙丑歲(965年)刻經相同,版心小、字體小、幅狹長,幅寬7.6厘米、全長約210厘米。共274行,2790字,題記三行37字,前、後經名三行25字,意譯的經文230行2292字,音譯的陀羅尼神咒、側注38行436字。翻經者為唐代「開元三大士」之一的京師大興善寺三藏不空。


這一千年經卷可謂見證中國古代雕版印刷術高度發達的珍貴實物。葉恭綽對它的評價是「手工精湛,與開寶大字藏相類,而此字小,尤為難得。敦煌所出沙州刊版各經咒約與此同時,但麤率殊甚,較此有珉玉之別矣」。吳湖帆指出此卷「得有價值之北宋真槧位置」,開南宋臨安著名刻書坊「睦親坊」之先聲,在我國雕版印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更令人訝異的是,經卷雖經千年滄桑,展卷所見仍紙表細膩,字體古拙典雅,清晰可辨,被認為是《寶篋印經》迄今為止的最善本。


吳越刻雷峰塔藏經之所以歷經千年卻保存完好,據說與雷峰塔的藏經方式有關。常見的藏經是將經書藏於佛像的泥胎中,比如敦煌,而雷峰塔藏經是將經書藏於特製的塔磚內,這種藏經方式迄今所知獨一無二。假若沒有雷峰塔的倒塌,這個秘密或許永遠不會有人知曉。雷峰塔倒塌以後,考古人員在發掘中發現,經卷都藏在雷峰塔的第五層。它們往往被藏於塔身藏經磚的小圓孔內,以小竹籤做軸心,裹以黃絹經袱,再用錦帶束腰,並用木栓塞住孔口,密封砌入塔身。藏經磚的小圓孔直徑3厘米,一頭露在磚緣,深入磚身10厘米。近代以來,雷峰塔藏經磚被民間一度認為具有庇佑之奇效,因而屢遭盜採,這也成了雷峰塔倒塌的重要原因。

豐富的名家題跋為經卷不斷增色


近一個世紀以來,吳越刻雷峰塔藏經不僅流傳有序,而且在遞藏過程中不斷完善增色。琳琅滿目的名家題跋成就了此經卷獨一無二價值,賦予其收藏文化史上的樣本意義。


1924年,西湖畔雷峰塔的轟然倒塌儼然成為一樁文化事件,秘藏千年的經卷得以面世。原本,《寶篋印經》是時居杭州的晚清詩人陳曾壽從雷峰塔廢墟中覓得的,當然,彼時他所搜羅的雷峰塔藏經遠不止這一卷,對於這些經卷中偶有殘缺之處,他均以斷卷中文字補綴,得此完璧。


因吳湖帆夫人潘靜淑禮佛,1925年春天在吳湖帆偕夫人游西湖期間,陳曾壽割愛將《寶篋印經》出讓給吳湖帆。這一經卷被吳湖帆引為至寶,用明錦宋紙裝裱成手卷一件。在如今人們看到的《寶篋印經》上,不僅吳湖帆親筆題跋多處,尚留有吳湖帆夫人潘靜淑的手跡,此夫婦二人印章多達35方。吳湖帆也另請鑒藏家、書畫家王同愈繪製黃妃塔圖,裝裱於經文之前。而在經文之後,他則遍邀陳曾壽、張鍾來、夏敬觀、趙尊嶽、狄平子、葉恭綽、沈尹默等文化名流為經卷歌詠題跋。


抗戰前夕,吳湖帆的摯友時任國民政府交通部長的葉恭綽曾受南京博物館之託,想以兩百兩黃金的價格請求吳湖帆轉讓此經卷。吳湖帆卻婉言謝絕了,只因這是他與夫人的心頭好。

幾十年來,吳湖帆可以說是在精心供養這一雷峰塔經卷。誰也不曾想過,日後他竟將這一經卷贈予他人。上世紀60年代初,吳湖帆罹患中風,半年卧床不起。是上海著名中醫方幼安的精心針灸治療讓他得以痊癒。吳湖帆將不少珍藏贈予方幼安,其中就包括這一雷峰塔經卷,並親筆題款留念。


獲贈吳湖帆藏雷峰塔經卷的方幼安,同樣將其奉為珍寶,還請來歷史學家、書法家王蘧常作長篇詩跋,這才成就今日所見經卷面目。20世紀八九十年代,方家因故急需籌錢,感於香港收藏大家朱昌言曾經的慷慨相助,遂將這件「壓箱底」的藏品轉手朱昌言家族。


無論世事如何變幻,吳越刻雷峰塔藏經始終交由最妥當的人來守護。這是經卷之幸,也是收藏之幸。


晉代繭紙:留下一段可以觸摸、感覺、認知的歷史

晉唐以來20餘種古紙樣本將破天荒地現身拍場。這批傳世古紙,均為近代收藏大家龔心釗的舊藏。其中,一部分為他的家藏,另一部分則是他從聊城楊氏、海豐吳氏、北平、天津、上海等地的古玩商處陸續購置的。最終,龔心釗將這些古紙分兩冊精心裝裱。其一題為「晉唐歷朝古紙」,其二題為「晉唐歷代古紙素冊」。


其中,三張距今1700餘年的晉代繭紙保存完好,可謂稀世珍品,面積總和多達6.7平尺,對於研究和認知中國古代造紙技術和紙張使用狀況有著重大的意義。「不市本」是龔心釗給它們的特別標註,大有代代相傳、世世永守之意。


對於晉代繭紙,人們素來只聞其名,不見其實。唐人何延年曾提到王羲之寫《蘭亭》「用蠶繭紙、鼠須筆,遒媚勁健,絕代更無」。不過,世間已無《蘭亭》真身,唐太宗命臣子摹寫《蘭亭》用的都是楮皮紙,晉代繭紙究竟為何等神物成了後人一直想要探究的謎。晉以後直到明代,歷史文獻中才重新有了生產蠶繭紙的記載,但那只是宮裡用來製作雨衣雨傘的,大概無法用於書寫。否則,在歷朝歷代留下的那麼多書法墨跡中,不可能沒有一件實物或相關的作品著錄。有人推測,王羲之以後,或許就因為蠶繭紙的極為罕見,再沒人用它寫字了。


龔心釗所獲的某些紙張為晉代繭紙,是其歷時多年考證得出的。米芾《寶章待訪錄》載,傳為王羲之《筆陣圖》前有自畫像,其用紙「緊薄如金葉,索索有聲」。雖未明說這種紙張的材料,但其質地緊密、厚度較薄、堅韌挺括的特徵描述十分清晰。龔心釗認為,米芾所說的應該就是蠶繭紙。以此描述對比自己所藏的蠶繭紙,他在1936年的一段札記中寫道:「此紙……蓋系蠶繭所制,磨擦亦不起毛,非藤、楮、竹、棉所能及也。原幅未經翦背,觸之即折損。余得於津沽某蓄古家,不得已因截為三幅背之。此可決為晉代紙也。」1940年他又在一段札記中強調:「此真蠶繭絲所制,揉擦之亦不毛損,《蘭亭》繭紙度亦不勝於此。余見隋人諸寫經卷,色類此而質乃楮類,晉以後殆無繭制者矣。」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札記紙上還貼有一小片蠶繭紙,或許是為了便於人們了解實物的全貌,黏住的僅僅是紙片兩端,這樣,人們便可透過沒有黏住的部分直接獲得對紙質的感受。時隔多年,中國絲綢博物館對實物進行檢測顯示,這三張紙恰如龔心釗以目測所判斷的:材質確屬蠶絲,年份也與標籤註明的晉代相近。


阿英友朋書信:定格現代文藝大家們智慧火花的碰撞


作家、文學理論家阿英與友朋的一大批往來書信及其珍藏手稿將集中亮相春拍,留有一個時代思想文化方面的諸多印跡,十分珍貴。


阿英即錢杏邨,被稱為中國近現代文藝研究「通才」。他的一生著述豐富,既涉及文學創作、文藝批評和理論、戲劇、電影、美術史等諸領域,也重視俗文學、曲藝和民間手工藝資科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還致力於中國書畫古籍碑帖瓷器方面的探究。此次現身拍場的阿英與友朋的信札,記錄了他與郭沫若、李一氓、尚小雲、范煙橋、丁景唐、蔡楚生、趙景深等中國現代文藝大家和著名學者在文史研究、文學評論、戲劇、曲藝、詩詞、古籍書畫碑拓等各個方面的深度交流與探討。


其中,阿英致著名戲曲家趙景深的12通信札,是目前拍場上唯一僅見的阿英書信手跡,且數量繁多、內容豐富。因為在戲曲與俗文學方面的共同研究,上世紀30年代起阿英就開始與戲曲研究家、文學史家趙景深保持了長達二三十年的通信。這批阿英致趙景深書信,多為阿英與趙景深商討如何出版他的諸多著述,不僅勾勒出在戲曲、版本、藝術、文學方面皆為精道的大家形象,亦可見兩人在學術研究領域的共同興趣和深厚友誼。


京劇表演藝術家尚小雲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給阿英的一封信中,邀請他參加北京長安戲院旁大地餐廳舉行的《洪宣嬌》編排座談會並給予指導和協助。尚小雲與阿英早年即結下友誼,1940年尚小雲送給阿英的內府皮黃鈔本十數種,被阿英視若珍寶。而信中提到的尚小雲當時排演的《洪宣嬌》,也正是以阿英早年創作的太平天國題材歷史劇《洪宣嬌新傳》劇本作為參照。尚小雲寄給阿英的這一邀請函無疑是整個事件的寶貴記錄。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詩人、書法家李一氓給阿英的書信,多為有關中國書畫、古籍、碑拓方面的交流。阿英1941年赴蘇北參加新四軍革命文藝工作,與李一氓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1949年北平解放後,阿英結伴「氓兄」李一氓一有空就去琉璃廠、隆福寺等處訪書、碑帖及文物。


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夫婦與阿英的書信交流頗多,從此次上拍的三通信中可以看出,阿英時常與郭沫若就自己新作的文章進行討論,同時也常把搜集到的碑拓書冊贈予郭沫若夫人於立群,兩家人可謂是知交。


此次上拍的阿英珍藏手稿則涵蓋李一氓《擊楫集》部分詩稿,夏衍對電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的評論《無題的對話》等未面世的珍貴手稿,也包括收錄於《秦牧全集》中的秦牧《我是怎樣走上文學道路的》,周谷城與馬萬祺在1989年人民大會堂晚宴菜單上的即興唱和等,具有極其豐富的文獻史料價值。


相關鏈接


這些年,這些拍品曾以文化價值驚艷拍場


「過雲樓」藏書


2012年現身匡時拍賣成交價:2.16億元


「過雲樓」藏書共有179部近500冊。相當於國家一級文物的就有5件,包括宋版書2部:宋版《錦繡萬花谷》前、後集,宋杜大桂編纂《皇朝名臣續編碑傳婉琰集》;元刻書3部:元胡一桂撰《周易啟蒙傳三篇外傳一篇》,元黃瑞節附錄《易學啟蒙朱子成書》,元太監王公編《針灸資生經》七卷。


其中,《錦繡萬花谷》不僅是傳世孤本,也是目前海內外所藏部頭最大的完整宋版書。作者姓名不詳,據書前自序題淳熙十五年,可推知為南宋孝宗時人。這部書保存了大量佚傳古籍中的部分內容,清代著名學者阮元有「書成錦繡萬花谷,畫出天龍八部圖」的詩句。這部「宋代百科全書」將我國百科全書的年代上溯到宋朝,其文獻與輯佚價值之高罕有與之比肩者。此外,另有清代黃丕烈、顧廣圻、鮑廷博等名流大家的批校手跡。


過雲樓位於蘇州,是清代怡園主人顧文彬收藏文物書畫、古董的地方。當初顧文彬為藏書樓取名過雲樓,是取蘇東坡言「書畫於人,不過是煙雲過眼而已」之意,他在《過雲樓書畫記》自敘中說:「書畫之於人,子瞻氏目為煙雲過眼者也。余既韙其論,以名藏秘之樓。」過雲樓的收藏既精且多,享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雲樓收藏甲江南」、「江南第一家」之譽。經過6代人一個半世紀的傳承,過雲樓共藏有宋元古槧、精寫舊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譜800餘種。顧氏保存的善本都極為完好、整潔如新,可謂藝術珍品和重要的文化遺產。


元鈔本《陶叔獻輯兩漢策要十二卷》


2011年現身嘉德拍賣成交價:4830萬元


元鈔本《陶叔獻輯兩漢策要十二卷》盛傳為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抄本,同時也是海內外孤本。該書內容為陶叔獻編輯收錄的兩漢期間164篇重要的政論文章,共9800多字。作品中疏朗得體的書法,可被視為趙孟頫造字章法布局、筆韻體勢的珍本。


自明代以來,元鈔本《陶叔獻輯兩漢策要十二卷》就深受學術界、藏書界關注,一直由名家遞藏,流傳有序:明嘉靖年間,由著名藏書家周良金收藏;明末清初,由「海內第一藏書家」毛晉創辦的汲古閣收藏,成為其最為珍視的藏品,鈐上收藏印80多方;乾隆年間,由贛州知府張朝樂所得;清末,為清朝貴族、鑒藏家完顏景賢收進。在這部書中,人們幾乎可以找到中國近現代史上所有著名藏書家的題跋,其中包括翁方綱、王傑、錢大昕、戴衢亨、袁枚、秦承業等。此外,這部書在《汲古閣珍藏本書目》《書林清話》《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藏園群書題記》《春遊瑣談》等書中均有著錄,享譽於世。


南宋麻沙鎮南劉仕隆宅刻本《鉅宋廣韻》五卷


2012年現身保利拍賣成交價:3450萬元


南宋麻沙鎮南劉仕隆宅刻本《鉅宋廣韻》五卷是宋版孤本,此前歷代收藏家均無著錄,也從未以別本形式流傳。《鉅宋廣韻》是北宋時代官修的一部韻書,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陳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韻書的基礎上編修而成,可謂宋以前韻的集大成者。南宋麻沙鎮南劉仕隆宅刻本字體細勁,結體謹嚴,筆劃頓挫感明顯,有宋徽宗瘦金體遺意。


此五卷書出自永康一座私人藏書樓「廣韻樓」舊藏。主人胡關妙是清末永康著名藏書「十萬卷樓」主人胡鳳丹的後裔。受家族藏書遺風的影響,胡關妙多年來致力於古籍的收藏和鑒賞,頗有所得,其「廣韻樓」齋號即取自珍藏的宋版孤本《鉅宋廣韻》。


包括宋版孤本《鉅宋廣韻》在內的「廣韻樓」藏古籍善本823部近萬冊是一同現身拍場的,卻又是分別拍賣的。除了宋版孤本《鉅宋廣韻》,北宋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福州東禪寺崇寧萬壽大藏經、北宋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福州等覺禪院刻崇寧大藏本宗鏡錄、「雙鑒樓」傅增湘家藏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分類補註李太白詩》、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劉氏日新堂刻本《韻府群玉》等等,均為珍貴特藏。這批「廣韻樓」藏書亦有數部前清「天祿琳琅」遺珍傳世。其中一部明嘉靖刻本宋呂祖謙著《詳註東萊先生左氏博議》一書附原裝書箱,上有乾隆五方印璽,著錄於《天祿琳琅後編》。


北宋刻本《禮部韻略》


2013年現身匡時拍賣成交價:2990萬元


這部《禮部韻略》一函五冊,以樹皮紙印造,紙質較粗,搗碎桑樹皮的外皮仍然依稀可見。字體較為古樸,無論是刀法還是刻工,都與以往所見的南宋本有很大不同。它與上世紀70年代山西應縣木塔發現的遼代刻本《蒙求》一書的版口極為近似。


這部書嚴格迴避宋真宗趙恆的諱,而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則均不迴避。學者據此判斷這部書成於北宋仁宗一朝,再結合文獻中《韻略》的成書時間,推測其刊刻應在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到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之間,比日本真福寺《禮部韻略》藏本還早20多年。


茅盾手稿《談最近的短篇小說》


2014年現身南京經典拍賣成交價:1207.5萬元


《談最近的短篇小說》是中國文學泰斗級人物茅盾1958年寫下的一篇近9千字的評論文章,載於當年的《人民文學》第6期。該評論文章從當時各地新近發表的大量短篇小說中精選出9篇進行分析,其中包括王願堅的《七根火柴》、茹志鵑的《百合花》、管樺的《暴風雨之夜》、杜鵬程的《一個平常的女人》等,其文學價值和歷史意義不言而喻。這份手稿共30頁,全部用毛筆寫成,每頁紙張長22厘米,寬15厘米,除了紙質微微泛黃外,品相甚好,還附有當時刊發該文的《人民文學》發稿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收藏 的精彩文章:

文玩葫蘆變色的盤玩方法
20國媒體聚焦新疆: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多元藝術氛圍
從中國藝術收藏中窺探文學氣息
實際數字證明大部分地區藝術市場走低
扎克伯格粉絲以最純粹的藝術形式表達對他的支持
您可能感興趣

談起古錢幣袁大頭總會成代表,其價格變動成風向標
明代銅香爐今年市場價格、價值不斷攀升,成為收藏新風向
品牌 血拚風向標
風向標
海沃斷層活動「風向標」已成歷史
國寶級瓷器免費觀賞、藝術品成為投資風向標
手游+直播模式或成一種新的娛樂風向標
這些平價包包憑什麼成為時尚風向標
低估值優質補漲龍頭股,神秘巨資瘋狂搶籌,或成主力風向標!
房價還會繼續「瘋狂」嗎?風向標已經變化!
楊冪能美成仙除了風向標般的衣品,還有精緻的妝容
「暑期檔風向標」來了!二次元宅文化進入主流視野
人工智慧成科技圈新「風向標」服務機器人逐漸發光發熱
潮流風向標|簡約開關成家居新寵
蘋果成為科技板塊風向標 賣空者扎堆建立看跌頭寸
這位贊助商界的章魚哥,成了綜藝節目的避雷風向標
拒絕平庸!主導牛仔褲中的文藝風向標!
時尚風向標:奢侈品潮牌T恤
裝修風向標——抽拉式的水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