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雪茄廠的神秘職業:朗讀者
看歷史微信公眾號:EYEONHISTORY
文/楊程屹
轉載請至後台詢問,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古巴雪茄工廠里的朗讀者
春季里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13歲的桑托斯?多明戈忐忑不安地走進聖胡安馬丁內斯鎮一家雪茄作坊,開始朗讀雨果的《悲慘世界》。他的聲音洪亮清脆,彷彿海上一陣濕潤的風吹進陰暗悶熱的作坊。工人們都抬起頭凝視著他,滿懷期待。
這是他65年雪茄工廠朗讀者生涯的第一天,對於這一天,88歲的桑托斯?多明戈至今仍歷歷在目,儘管他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記憶。
自1865年以來,像桑托斯?多明戈這樣的朗讀者,每日走進古巴的雪茄工廠,打開一本小說或詩集、或報紙,讀一段文字,撫慰著工人們乾涸枯燥的內心。這一切如同雨果在《悲慘世界》里所說,是「自然而然發生,就如同夜幕降臨,白日西沉」。
古巴,雪茄聖地
19世紀上半葉的古巴是西班牙人殖民者眼裡的一座「永遠忠誠的島」,雪茄的醇香瀰漫在島國的每一個角落。英國作家伍爾夫曾這樣形容古巴:「這海島本身便是一具天然的保濕煙罐;地球上再也沒有別的地方,泥土、陽光、風和水的組合比得上這裡,栽種煙草再適合不過了。」
當哥倫布將雪茄帶回歐洲,標新立異的貴族和富人迅速成為雪茄的擁躉。19世紀是雪茄風行的年代,在西班牙人的經營下,古巴哈瓦那成為全世界雪茄信徒的聖地。
1840年左右,哈瓦那的雪茄生意極為繁榮,英國、德國、法國……許多歐洲國家都與古巴簽訂了長期協議,要求每年從古巴進口雪茄。古巴雪茄業因此急劇膨脹,傳統的手工作坊逐漸轉型成了雪茄工廠,僅僅在哈瓦那就有超過500家的雪茄工廠,雪茄工人數量也超過1.5萬人。
這些雪茄工人們坐在高高堆壘的煙葉堆上,憑藉一塊木板、一把鋒利的刀片、一罐天然菜膠、一些模具和靈巧的手指,日復一日地重複勞作,生產著優質的手工雪茄,清苦且枯燥。
雪茄工人日復一日地勞作
西班牙作家哈辛托?德?薩拉斯?基羅加在目睹了雪茄工人的生活後,曾經感嘆道:「沒有什麼事情比用優質的心靈教育撫慰這些悲苦的靈魂更重要了。」
1865年,雪茄工人出身的詩人薩圖尼諾?馬丁諾斯創辦了一份名為《曙光女神報》的報刊,在它的開篇社論中說:「本報之目的,是為鞠躬盡瘁,對所欲奉獻的社會階級擔負起啟蒙之責。我們將竭盡所能使自己為大眾所接受。」
然而,在那個時代,75%以上的古巴白人和90%的古巴黑人都是文盲,雪茄工人更是如此。《曙光女神報》的讀者寥寥可數。
薩圖尼諾?馬丁諾斯意識到,要增加讀者首要的是讓雪茄工人脫盲,而讓那些整日忙於勞作的貧苦工人全都能進學校受教育顯然並不現實。
受監獄裡為教化罪犯而組織朗讀活動的啟發,1865年6月21日,薩圖尼諾?馬丁諾斯在費加羅雪茄工廠組織了首次朗讀,從識字的雪茄工人中選出來的工人代表朗讀了《曙光女神報》的一篇文章,超過300個工人聆聽了這次朗讀。
1866年1月7日的《曙光女神報》歡呼道:「工廠朗讀活動已初步在我們之中展開,帶頭者是光榮的費加羅工人。」
具有「顛覆性」的朗讀
朗讀給雪茄工人們打開了一扇窗,在他們機械勞動的同時可以聽到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新聞,這令工人們十分欣喜,在某種程度上也激發了工人們的工作熱情,工廠主因此默許了朗讀者走進雪茄工廠。
漸漸地,更多的雪茄工廠開始效仿,許多工廠甚至專門為朗讀者修建高高的講台,以便朗讀者的聲音越過高高堆砌的煙葉和埋頭苦幹的雪茄工人頭頂傳播到工廠的每一個角落。朗讀者成為一門職業,他們的報酬由雪茄工人支付。
一開始,朗讀的內容由工廠主來決定。工人們漸漸意識到,「既然我們自己出錢,自然該由我們決定讀什麼」。後來,朗讀的內容都由雪茄工人來決定。
雨果的《悲慘世界》是最受歡迎的作品。除此之外,司湯達、巴爾扎克、塞萬提斯、狄更斯、大仲馬的作品也是雪茄工人必選的經典。著名的雪茄品牌「羅密歐-朱麗葉」和「蒙特克里斯托」都來源於這些被朗讀的作品。
詩歌和新聞也是工人們愛聽的。在工廠的講台上,古巴革命詩人何塞?馬蒂激情吟誦:「縱然匕首刺進我的心臟,又能將我怎樣,我有自己的詩句,比你的匕首更強!」
雪茄工廠里的朗讀無異於一場啟蒙運動,西班牙人漸漸感到朗讀者身上醞釀的危險氣息。
德賽尼羅雪茄廠的老闆警告工人們遠離朗讀員,他直言不諱:「工廠是用來工作的,不是用來朗讀的,講台是用在學校里的,而不是用在工廠里。」西班牙人控制的一些主流報紙批評雪茄工廠里的朗讀具有「顛覆性」。
1866年5月14日,古巴總督頒布禁令:「一、嚴禁以朗讀書籍和報紙的方式,或以和其所從事的工作無關的討論,從事讓煙草店、工廠與店面員工分心的活動。二、警方應執行此法令,並將違反此法令的店家、管理人員或經理依法處置,根據案情輕重處以刑罰。」
西班牙人的擔憂果然應驗了。1895年2月24日,一名捲煙工人將何塞?馬蒂的起義命令裝在一支雪茄里送了出去,點燃了古巴第二次獨立戰爭的烈火。
無法替代的傳統和改變
古巴獨立戰爭期間,一些雪茄工人移民到美國,把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坦帕建成了「雪茄之都」。「過去每個角落都有雪茄工廠」,坦帕的雪茄商人卡洛斯?弗恩特回憶道。朗讀的傳統也隨之而來,在坦帕的雪茄工廠里,朗讀者曾被譽為「工廠里的王子」,可見其地位之高。
「從1900年代到1920年代,」美國畫家馬里奧?桑切斯追憶道,「我的父親一直是加托雪茄工廠的朗讀者。早晨,他朗讀從地方報紙翻譯過來的新聞。他也每日朗讀直接從哈瓦那開來的船上買來的古巴報紙上的國際新聞。從中午到下午3點,他朗讀小說,還得模擬書中人物的聲音來詮釋他們,就像演員一樣」。
獨立戰爭之後的古巴,美國人取代西班牙人成為古巴雪茄煙廠的大股東。此時,在古巴有120家雪茄煙廠,每一家都有朗讀者。
1923年,廣播在哈瓦那的卡巴納斯雪茄工廠出現了。人們本以為朗讀的傳統將被取而代之。令人訝異的是,朗讀者的地位並未被撼動。
每日清晨,朗讀者們照例走進工廠,走上講台,打開報紙或是雜誌與書,為工人們讀上一段喜歡的文字。下午,一些工廠會播放廣播。但哈瓦那一半以上的雪茄工廠拒絕安裝廣播,尤其是那些傳統古老的雪茄工廠。這倒並非因為保守,古巴最古老的雪茄品牌帕塔加斯工廠曾經第一個安裝了朗讀講台,但卻始終沒有安裝廣播。
在古巴,有雪茄工廠的地方就有朗讀者。儘管無法替代,卡斯特羅政府仍帶來了改變。1959年,卡斯特羅執政後,政府把古巴雪茄工廠進行了合并重組,僅保存了8家雪茄工廠。
桑托斯?多明戈回憶道,在1959年卡斯特羅執政之前,朗讀者是由工人來支付報酬的,工人愈多,報酬愈多,所以朗讀者會盡量選擇那些工人比較多的工廠去朗讀。
卡斯特羅執政後,朗讀者成為工廠的僱員,擁有了固定的工作時間和固定的工資。「我記得,我每月工資138比索,直到1984年。」80歲的桑托斯?多明戈對此記憶猶新。
「其他的沒有變,只是人們受教育程度更高了。」如今的古巴已不是150年前遍地文盲的國家了,朗讀者功不可沒。在卡斯特羅政府的支持下,朗讀者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更多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加入到這一行業,他們曾經是記者、教師、詩人。現代的朗讀者已不僅僅只有一個好嗓音即可,他們還需要具備更多的素養。
時至今日,雪茄仍然是上流社會的標誌,古巴幾乎就是雪茄的代名詞。今天的雪茄王國古巴,世界上最優質的煙葉在紅土地上茂盛生長,世界上70%的雪茄在這裡生產。
古巴街頭隨處可見抽雪茄的人
工廠里的朗讀員們仍舊如同150年間那樣,每日走進他們專屬的講台上,朗讀報紙、小說、詩歌……他們仍然讀雨果和大仲馬的小說,但也讀《達?芬奇密碼》。
2009年,古巴政府將雪茄工廠朗讀者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而在美國,伴隨著手工雪茄業的衰微,人們只能在故紙堆里回憶:
「世紀之交到1930年代,在坦帕和伊博的雪茄工廠里,有一群頭戴巴拿馬草帽、衣冠楚楚、端坐在高台上以洪亮而優美的聲音向雪茄工人朗讀的男子。正是這些朗讀員的聲音和文字,在廣播和機械化之前告知、組織和激勵雪茄工人,他們在1930年代之前靠手工勞作,此後卷雪茄人和朗讀員都被機械化取代了。」
且讀且評論。本周最佳評論得贈書《朱元璋傳》。
這麼多人都知道了雍正的秘密
民國初年貴州政壇的血雨腥風
《蒙娜麗莎》的逃亡
泰迪熊:一個溫情的世界性符號
它可是梁山好漢們的最愛兵器
※雪茄&朗姆酒-古巴精華的完美詮釋
※朗姆酒、雪茄、哈瓦那:加勒比明珠古巴
※揭秘古巴頂級雪茄的製作過程
※古巴雪茄背後的故事:工廠里負責為工人解悶的朗讀者
※雪茄與朗姆酒結合,完美展示古巴精華
※菲德爾-卡斯特羅雪茄照集錦 吞雲吐霧中的古巴傳奇
※收藏 古巴的國家特供雪茄
※英國首相丘吉爾與他的古巴雪茄
※古巴雪茄品牌和包裝設計
※馬祖故里,中國雪茄之鄉:四川什邡
※貴如黃金,一片古巴雪茄茄衣的釀造記
※貪官「八大雅」:喝茅台、玩玉石、抽雪茄、品拉菲…
※貪官「八雅」:喝茅台、玩玉石、抽雪茄、品拉菲……
※解密:貪官「八大雅」:喝茅台、玩玉石、抽雪茄、品拉菲……
※古巴雪茄的三大組成部分
※貪官「八大雅」:喝茅台、玩玉石、抽雪茄、品拉菲……
※揭秘:毛主席與「雪茄」
※肯尼迪最愛的極品古巴雪茄生產過程
※什麼是專業的雪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