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讀《孫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

解讀《孫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

《孫子兵法》第十一章,叫做《九地篇》,主要講將領在各種地形中,如何激發士兵的鬥志,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怎樣因地制宜,產生最強執行力。執行力,就是執行策略的能力,其強弱,與兩個因素有關,一個是執行者的能夠運用的手段,一個是執行者希望執行策略的慾望。執行策略的手段取決於執行者的綜合能力,這個在短期內是無法改變很多的;但是執行者的慾望,是可以根據條件的變化而改變的。策略執行的越好,執行者獲得的收益越大,他執行的慾望就高,執行力就強;策略執行的越不好,執行者虧損越大,他執行的慾望也高,執行力也強;如果執行者越努力,虧損反而越大,他就不會有慾望執行策略,這樣執行力就弱。之前在《勢篇》提到過,「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執行力的強弱,並不是將領靠要求、強調就能提高的,要用「勢」,就是改變士兵的收益和虧損情況,以提高戰鬥力。


孫子說,地形的種類,分為「散、輕、爭、交、衢、重、圮、圍、死」九種。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戰,叫做「散」;士兵都離家很近,稍微不順心,很容易逃回家,士兵稍微出點兒力,都不如逃跑上算,更沒人願意苦戰,所以「散地則無戰」。進入敵國但是還沒太深入,這種地方叫做「輕」;在這種地方,士兵還是離家很近,他們依然不會盡全力,所以,「輕地則無止」,不要停留,趕緊走。我先佔了對我有利,敵人先佔了對敵人有利的地方,叫做「爭」,這種地方可以用很少的兵力與多得多的敵人戰鬥,所以一旦被敵人佔了,「則無攻」,就不要進攻了。交通很便利,我隨便走,敵人也可以隨便走,一馬平川,這種地方,叫做「交」,這種地形,非常適合決戰,所以「交地則無絕」,「絕」是「通過」的意思,就是陣型、營寨不要流出空檔,以免被敵人穿插,將我方包圍。好多國家的交界區域,叫做「衢」;這種地方,適合搞外交、拉盟友,所以「衢地則合交」。深入敵境,叫做「重」;這種地方我方的補給很困難,所以「重地則掠」,孫子又讓將領搶東西。森林、沼澤、沙漠這種難走的地方,叫做「圮」;這種地方不能紮營,要快速通過,所以「圮地則行」。進入要通過很小的隘口,但是出來就很困難了,這種地形叫做「圍」,就是被地形包圍了;這種地形里,敵人用很少的兵力就敢打我方多得多的部隊,非常不上算,所以「圍地則謀」,要提前計劃好,不然吃大虧。不迅速決戰就完蛋的地方,叫做「死」;韓信背水一戰,後有大河、前有敵兵、補給不足,必須速戰速決,就是「死地」;所以「死地則戰」。

解讀《孫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


如果敵方人數眾多,又軍容整齊地來攻擊我,我方要先佔據有利地形,或者奪取對他有利的地形,打掉他的依靠,消減他的優勢。對地形的運用瞭然於胸的將領,就能「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打得敵人滿地找牙。


我方進入敵境作戰,越深入,士兵就越能將注意力集中在戰場上,離家太遠,跑不回去了,勝不了就死這兒,只能好好打仗,但是敵人在「散地」,他的士兵離家近,在戰鬥慾望上,就不如我軍;深入敵境以後,就要開始搶,保證我方補給充足;養精蓄銳、集中力量,用「計」和「謀」部署軍隊,讓敵人猜不透我方意圖,做到《虛實篇》里要求的「形人而我無形」。如果沒有做到以上幾點,我方因為補給不足,地形不熟而陷入到了沒有其他選擇,只能拚命戰鬥的地步,士兵們的戰鬥慾望是最強的,「士人儘力」;這時候,不用將領要求,士兵們自己也會遵守軍紀、團結協作、奮勇作戰,因為不這樣做,產生的後果是他們承擔不起的。拚命的人,不是不想活了,而是太想活了。


有人認為,孫子要故意把士兵投放到「死地」以激發他們的戰鬥慾望。我認為這絕!對!不!可!能!孫子一貫提倡要先立於不敗之地,「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怎麼可能會主動把部隊拉到「死地」?既然是「死地」,就說明只有拚命戰鬥一種手段可以使用了,再不管用,就被「覆兵殺將」了。這與孫子一貫的主張背道而馳。「陷之死地然後生」,是一種非常冒險的行為,只有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才可以嘗試,因為本來就很困難,不冒險也是輸,冒險也是輸,不如博一把。所以,孫子的意思肯定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投之無所往」,依靠激發士兵的戰鬥慾望提高戰鬥力,在還有其他可以逆轉劣勢的手段的時候,不要用這招。

孫子認為,團結一心,也不是能夠靠不斷地要求和強調做到的。神話里有一種蛇,打它的頭,尾巴來救;打尾巴,頭來救;打中間,頭和尾巴一塊來救。為什麼一定要相互援救,以為利益一致,不論蛇的那一部分被打掉了,蛇都死了,所以才會團結一致。跑男里鄧超總是對著隊員們大喊「we are family」,他們真的是family!每個人都靠這個節目賺得盆滿缽滿,有一個不好好表現的,大家收入全受影響,這就叫「不約而親」!孫子舉了吳國跟越國的例子,讓這兩個敵國的人同舟共濟,他們「相救也如左右手」。讓士兵「齊勇若一」,要靠「政道」,要靠「地勢」。


所謂「政道」,不是仁義,孫子一向是不講道德的,而是提升士兵執行力的工具。在孫子眼裡,一切都是工具,君主好好執政是工具,可以國家提升實力;敵人的「廉潔」、「愛民」也是工具,是我方可以利用的弱點。孫子看來,使用這些工具的目標,都是為了取得勝利。一旦軍隊陷入「死地」,士兵有可能迸發出戰鬥力,但是也有可能選擇向敵人投降,這個時候,將領就要「使之無知」、「使之無識」、「使之不得慮」,讓士兵以為敵人不接受任何投降,沒有任何自己的思考,將領說什麼就是什麼,士兵才會拚死戰鬥。所以說,將領要利用「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向趕羊群一樣帶兵;還要讓他們有「焚舟破釜」、一往無前的勇氣。這種提升執行力的方法,就叫利用「政道」。


進攻敵國,「深則專、淺則散」,越深入敵境,士兵戰鬥意志就越強烈;離家越近,士兵戰鬥意志越衰弱,這是人之常情,將領一定要承認,用榮譽感、道德這些東西指責不能儘力的士兵是毫無用處的。在「散地」和「輕地」,將領考慮策略的時候,一定要把士兵的「歸心」考慮進去;在「爭地」,將領要考慮怎麼提高軍隊的速度,不能靠簡單的要求「快跑快跑」,而是要讓士兵自己覺得「快跑」對我自己比較好;在「交地」,將領就要考慮怎麼提高士兵的注意力,因為這是一個四面受敵的環境,很容易被敵人偷襲;在「衢地」,將領要考慮如何能讓別國助我,爭取創造一個類似吳、越同舟共濟的局面;在「重地」,將領要考慮怎麼搶糧食給士兵吃;在「圮地」,就要想辦法前進;身陷「圍地」,要主動把出口堵上,有路逃跑,士兵就不肯死戰;在「死地」,將領就要想辦法讓士兵以為不拚命戰鬥就活不下去。這就叫利用「地勢」。


孫子在《軍爭篇》里說過一段話,「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在這裡又說了一遍。沒有知道這些原則將領的軍隊,不是「霸王之兵」。真正的「霸王之兵」,不用到處拉盟友,也不用在別的國家培養自己的勢力,只要「威加於敵」,就「城可拔、國可隳(毀)」了。


在戰場上,想要三軍一心,勇往直前,就要「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就是說,戰場是個很危險的地方,關係一個國家的國運,必須被非常重視,所以在戰場上的賞賜,要是平日里做不到的;戰場上的懲罰,也是平日里做不到的。就好像家裡一般的珍品,可以擺在客廳的架子上供客人觀看;但是傳家的稀世珍寶就一定要小心珍藏,好生保管,輕易不拿出來,才配得上稀世珍寶的地位。就是說越重要的東西,就要越重視;越重視,才能顯出重要性。怎麼能讓士兵知道哪一場戰役很重要,就看賞罰,賞罰的程度,可以影響士兵的戰鬥慾望。將領給士兵分派任務的時候,只需要告訴他自己的任務是什麼,不需要告訴他他是全軍計劃中的哪一部分;將領只告訴士兵這麼完成任務對他有什麼好處就可以了,不需要告訴他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危險。如果士兵的執行力特彆強,即使在「死地」,也可以逃生。

用兵打仗,掌握了對方的意圖,就可以三軍一心,千里奔襲,打敗敵人。所以,打仗之前,要關閉兩國之間的道路,銷毀通關的文符,斷絕使者往來,以防泄密。並且要在朝會上很嚴肅的討論,要「廟算」嘛,第一章《計篇》就已經講過,算一算雙方的實力,比較一下優勢和劣勢。如果敵人的關卡沒有關閉,我方就快速攻進去,搶佔他能夠依仗的地形,然後根據地方的部署,踐行從《孫子兵法》上學到的技巧,準備決戰。沒有機會的時候,要「如處女」;一旦敵人門戶開了,有機會了,要「如脫兔」,敵人就來不及防備。


《九地篇》是孫子兵法里最長的一章,可見這一章里包含的信息量是比較大的。孫子在《勢篇》里講過,戰爭的勝負,就是力量差,大的力量推動小的力量是毫無懸念的,所以造「勢」很重要。怎麼造呢?就像在天平的一端加砝碼一樣,增加本方的戰鬥力。士兵的執行力,是軍隊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包括了戰爭的手段,也包括了戰鬥的意志。如何調動士兵的執行力,也就成了將領的必修課。這就是《九地篇》的主要內容。


附《九地篇》全文


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為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儘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塗;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圍則御,不得已則斗,過則從。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第五大洋: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 1987生於中國青島,畢業於青島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取得文學學士學位。現任天津某事業單位助理工程師。業餘歷史愛好者,信奉美國聯邦大法官理查德·A波斯納為首的法律經濟學流派,熱衷於使用現代經濟學分析方法分析歷史事件。座右銘:存在不一定合理,存在一定有原因。


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作品文/第五大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綠帽子」是從哪裡來的嗎
這麼整,連虛竹也hold不住:毛病是慣出來的
孫悟空的第一個對手—混世魔王究竟是誰?
《俄羅斯史》二十六、北方的斯芬克斯——亞歷山大一世
古代四大美男和他們那些奇葩事兒
您可能感興趣

解讀《孫子兵法》 《地形篇第十》
解讀《孫子兵法》火攻篇第十二
解讀《孫子兵法》用間篇第十三
解讀《孫子兵法》:《九變篇第八》
解讀《孫子兵法》 《軍爭篇第七》
孫子兵法 第十篇 地形篇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的白話文解釋大全
孫子兵法——火攻第十二(三)
薛將軍精講《孫子兵法》第四十三課勢險節短
孫子兵法之謀攻篇第三
孫子兵法——火攻第十二(二)
孫子兵法十三篇 孫子兵法實際共有多少篇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故事之第六計「聲東擊西」,教你出奇制勝
長篇解讀《孫子兵法》——比「七計」更重要的「五事」
薛將軍精講《孫子兵法》第四十六課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中國十大奇書《孫子兵法》居首
薛將軍精講《孫子兵法》第四十五課示形動敵,以卒待之
鬼谷「十三篇」兵法,後世把它稱為「文」兵法!
孫子兵法《始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