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人都會誤解的兩個詞:封建與迷信並不相干

中國人都會誤解的兩個詞:封建與迷信並不相干

中國人都會誤解的兩個詞:封建與迷信並不相干



「封建」與「迷信」根本不相干

由於難以盡述的各種歷史原因,現代的國人已經習慣了用「封建迷信」這個詞,來評論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思想,其實「封建」與「迷信」本來是毫不相干的兩個概念。


首先說什麼是「迷信」?我們對一個人或對一種學說思想,完全搞不懂,就迷迷糊糊去相信他,就是「迷信」。同時,如果我們對一個人或一種學說思想,完全搞不懂,就自以為是地去否定他、批判他,那叫做「迷而不信」。總之都是在迷惑之中。


所以對我們來說,最要緊的是要明智而不要迷惑。只有對我們所關心的學說思想真正弄明白了,才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才有資格說「信」還是「不信」。明白了再去信,那叫「正信」,是覺悟之信;而對於虛偽的東西,明白了之後自然也就不信,這種「不信」也是明智的不信。


實際上對於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思想乃至對中國歷史上的先哲,我們可能都存有或多或少的「迷信」或「迷而不信」。比如,對「封建」這個辭彙,除了少數真實的研究者,幾乎所有的國人都對它有誤解,將「封建」與「迷信」並列在一起。

那「封建」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封建」其實是「分封建制」的簡稱,亦稱「封邦建國」。「分封建制」是中國歷史上的一種政治體制,先不說這種體制到底好不好,但與「迷信」這個詞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種被稱為「封建」的制度。首先以史料記載比較完備的西周為例,當周武王率領諸侯平定天下,建立周朝之後,繼續沿用前代「分封建制」的做法。如《史記·周本紀第四》所載:


「封商紂子祿父殷之餘民。……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於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於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魯;封召公奭於燕;封弟叔鮮於管;弟叔度於蔡。余各以次受封。」


從這裡看出,周武王滅紂平定天下之後,首先找出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管理殷商的遺民,傳承殷商的基業。因為商朝的基業是湯王所創立,傳承著華夏民族的文化思想,周朝的建立是讓這種文化思想繼續傳承下去,而不是使它滅絕。滅紂是因為紂王殺叔父、害兄長、荼毒百姓,所以才會順民意而誅紂王。但不會因為紂王一人的罪過,牽扯商朝的先王和後代的子孫。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興滅國,繼絕世」的思想,這種政治思想,是由宗法社會的基礎而來的。「興滅國,繼絕世」就是對已經滅掉的國家,找出他的後人重新建立起祖先的基業,延續對祖先的祭祀。這是中國文化中真正的政治哲學思想,這與後世某些政治野心家「斬草除根」的做法,何啻天淵之別。


「興滅國,繼絕世」的思想對中國歷史影響非常大,如漢高祖劉邦稱帝時,即封贈了項家和戰國時代一些諸侯的後人,這是漢初政治思想的豁達大度之處。漢朝之後的歷朝歷代雖然沒有像周朝這樣做得徹底,但也都不同程度的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凡是比較像樣的政權,如唐、宋等時代,都還具有這種寬容敦厚的政治氣度。

這是從武王封商紂之子看中國文化「興滅國,繼絕世」的政治思想。接著我們繼續上面所說的「分封建制」。


周武王封武庚祿父之後,同時也因為感念上古先王的貢獻,分別找出神農、黃帝、唐堯、虞舜、大禹的後人封為諸侯,再接下來是分封輔佐周室的功臣,如姜太公、魯周公、燕召公等為諸侯。當時受封的諸侯有數百之多。這種政治體制即是我們後來所稱的「封建制度」。


特別需要一提的是:這種封建制度在當時是非常民主的一種政治體制,它以共同的文化思想為基礎。通常各方諸侯都是因地制宜、高度自治的,只要每年向周天子述職就可以。除非諸侯國中發生動亂,中央的天子並不會過多干涉諸侯的政治事務,也很少有「一刀切」的政治措施。


如果我們追本溯源,這種封建制度早在黃帝之時就已開始,一直到東周以後,隨著秦始皇東滅六國、混一天下才結束。從秦始皇開始實行的「郡縣制」對後世影響也很大,除了漢朝是採用「三分封建、七分郡縣」並存的形式之外,後來的魏、晉、南北朝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再到現在都是採用的「郡縣制」。


關於這些中國政治文化思想的記載,除了《史記》、《春秋》等書之外,散見於各種經史典籍的比比皆是。奈何現代的國民同胞,因為種種障礙,罕有深入文化典籍者,因此對於中華文化的真正精神,就真似「恍如隔世」般的陌生了。

所以把中國歷史從秦朝開始的「郡縣制」社會稱為封建社會,並不符合史實,而把真正「分封建制」的夏、商、周稱為奴隸社會,更是對中國歷史的極大誤解與冤枉。中國歷史上以宗法精神為基礎的封建與西方歷史上以地主莊園為基礎的封建,有本質的區別。所以不能把西方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社會形態硬套在中國歷史頭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禪意 的精彩文章:

「囊中羞澀「為什麼指沒錢?這些成語的意思你知道嗎
秦叔寶、尉遲恭因何成為中國最著名的門神
您可能感興趣

兩岸的誤解:不要和「中國人」做朋友?
被人誤解的中國明星們,很多人誤認為他們加入了外國籍
從《中國式相親》看中國人對相親的誤解,相親不是買賣!
女人對男人的5個誤解 感情還是要相互信任
誤解了很多年的情商,我還你一個真的
外國人說他改變了中國,不少中國人曾誤解他,他其實是個詩人
世人所誤解的關羽,這些事都與他無關!
《死於獨特》不含而立並非她的顏,只因人們對非主流的誤解
關於髖部的幾個誤解,你不得不知道
射手一直被人誤解,其實他們也是對感情認真的人!
道家的不爭,一直被世人誤解!
一個被誤解的能臣,不能用「只會磕頭」來形容此人
女人正在暗戀你才會做的六個小動作,你不要誤解!
你們都誤解了,曼谷其實是個設計感爆棚的城市
這個人人常說的口頭禪,很多人其實都誤解了
真正對的兩個人之間,不會有那麼多的猜忌,誤解與不愉快
關於喝茶,中國人至少還存在兩個誤解
這些被人們一直誤解的歷史,事實和我們認知居然是相反的
那些年我們深信不疑的誤解。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