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發現原恆星質量外流中高速旋轉的「子彈」

發現原恆星質量外流中高速旋轉的「子彈」

恆星形成於緻密寒冷的分子雲核之中。觀測表明,分子雲核所攜帶的角動量通常比年輕星的自轉角動量大5-6個量級。因此,在恆星形成與早期演化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大量的角動量流失。但問題是,如此多的角動量是如何轉移到系統外界的?這就是在恆星形成領域長期困擾大家的「角動量難題」。


質量外流是恆星形成過程中最劇烈的標誌和表現之一。因為質量外流由旋轉的星周盤驅動,因此人們普遍相信,外流是雲核角動量轉移到外界的一個主要渠道。但長期以來,由於觀測條件的限制,一直鮮有外流旋轉的研究;僅有的幾個旋轉外流樣本主要來自較為演化的的年輕星(T Tauri stars)。而在恆星形成早期,在角動量轉移的主要階段,目前依然缺乏可信的旋轉外流的觀測樣本。


通過位於美國夏威夷的亞毫米干涉陣Submillimeter Array(SMA),紫台陳學鵬研究員及其國際合作團隊對NGC1333恆星形成區中具有變星特徵的原恆星SVS13進行了觀測研究。SVS13驅動了目前已知的最高速度的分子質量外流;這個分子外流由一串高速的「子彈」組成。基於SMA高解析度的觀測,該團隊首次發現這些「子彈」具有清晰的旋轉結構。這些旋轉的「子彈」所攜帶的角動量極其可觀,可以高效、迅速地將原恆星系統中的角動量釋放到外界。這個發現將有助於解決困擾大家已久的「角動量難題」,並印證了質量外流在恆星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基於這些「子彈」的速度結構,該團隊分析得出它們由星周盤約6-7AU半徑處噴發,極大地支持了外流起源的「盤風」理論。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中科院先導專項的支持,並於2016年6月發表在國際核心天文刊物《天體物理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詳細文章見http://dx.doi.org/10.3847/0004-637X/824/2/72。

發現原恆星質量外流中高速旋轉的「子彈」



通過SMA干涉陣CO分子譜線觀測得到的SVS13的外流速度結構,揭示了高速「子彈」清晰的旋轉結構(左圖)。這些旋轉的「子彈」所攜帶的角動量(specific angular momentum)與分子雲核相當,遠大於星周盤的角動量(右圖)。圖像摘自Chen et al.(2016)。

中國國家天文


歡迎搜索「中國國家天文」,關注雜誌官方微信,歡迎點擊右上分享至朋友圈。


(微信號:chineseastronomy)


《中國國家天文》雜誌為國家天文台主辦,特邀顧問李政道。本刊著力於天文人文結合,涉及天文學、空間科學及航天、地理、歷史、哲學等。為美國著名天文雜誌 《Sky&Telescope》中國獨家版權合作者,內容權威,圖片精美。歡迎訂閱,紙質訂閱請冾:15910825311。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天文 的精彩文章:

天文學家講解引力波
「太空180」到底咋回事?
引力波又要整什麼幺蛾子?
粽子,那是一種星星的味道
愛德華·斯通教授在中美大學天文合作高峰論壇致辭

TAG:中國國家天文 |

您可能感興趣

巨大恆星參宿四高速旋轉 或是吞噬太陽質量大小的伴星所致
微引力透鏡技術發現大質量外星球
如何在全球精子質量下降的洪流中逆流而上?
恆星誕生於超大質量黑洞的噴流中
科學家首次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噴流中恆星形成證據
大質量星系成長的新發現
高溫鋼水湍流研究大幅提升產品質量
哈勃望遠鏡發現圍繞中等質量黑洞的超級星團
銀河系後方潛伏未曾發現的大質量天體,以光速的6%高速遠離地球
天文學家發現猶如噴泉的新型熱星系,超大質量黑洞潛伏其中
超大質量黑洞快速穿越星系:吞噬軌道上所有物質
奇異8:銀河系中心三裂星雲中發現大質量恆星胚胎和新恆星
微引力透鏡效應發現了一顆和地球質量相仿的新行星
高質量動漫插畫
錢德拉望遠鏡發現「叛變的」超大質量黑洞
質量遠大於木星的流浪星球,金屬資源豐富,一經開採致使全球經濟奔潰
最新消息:科學家新發現了外星系存在的超大質量黑洞
舞蹈中的旋轉技巧 心態的調整對旋轉質量的重要作用
天文學家發現一種猶如噴泉的新型熱星系,超大質量黑洞潛伏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