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原創]《消失的情人——杜拉斯》

[原創]《消失的情人——杜拉斯》

文 | 石欣(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精神分析取向)




【情人遺夢】

  「應該原諒什麼?必須原諒什麼?原諒愛的不夠,永遠不夠。」1996年,法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逝世百日後,她的最後一位情人,年輕的揚.安德烈亞寫下這樣的話。81年的浪漫人生,是塵封於這位著名文學情人字裡行間里的心靈暗語。


   杜拉斯生於法屬印度支那,7歲那年父親早逝,家境困窘,母親日漸暴躁,大哥淪為流氓,年幼的她在一片狼藉中度過了黯淡無光充滿暴力的童年。但與生俱來的才華以及這段傷痕纍纍的成長經歷也成為了她的創作源泉。杜拉斯18歲赴巴黎讀書,29歲發表處女作《無恥之徒》,從此步入文壇。著名的《長別離》《廣島之戀》在搬上熒幕後榮獲戛納大獎,堪稱詩的熒幕化。而那些奔流不息的文字里藏著的正是杜拉斯本人,她的浮沉一生,她的情人遺夢。


 


    二三十年代的越南,湄公河畔被戰火摧殘過的城市,連空氣中都飄蕩著類似歇斯底里的絕望。一個青澀貧窮的法國女孩,一個孱弱的中國富家子弟,隱藏在肉慾和金錢之間深沉而無望的愛情,羈絆一生。

   「我已經老了。」站在湄公河輪渡的少女真的老了。杜拉斯撰寫享有盛譽的《情人》時已年屆七十。這個無限滄桑厚重的開頭摻雜了太多哀傷,凄美和望穿秋水的執著等待。這些情緒像瀑布一樣劈頭蓋臉地襲來,令人猝不及防地被捲入其中。


    杜拉斯說她寫女人是為了寫自己。因為貧窮出賣身體的早熟少女,陷在太平洋堤壩之中永遠無法與丈夫團聚的少婦,由於愛上德國士兵而被剃了光頭對愛情死心的法國女人,在舞會上被未婚夫拋棄的年輕姑娘,苦等丈夫從集中營回來的妻子……她們就是橫貫於時空之旅中的那個女人。


    杜拉斯筆下的女人之所以充滿魔力,讓各路男讀者心馳神往,讓文藝女作家競相效仿,與她白髮紅顏中飽含的歲月力量不無關係。用世俗的眼光打量,杜拉斯大概不是個好女人,因為她居然那麼小就成為別人的情人,居然到老都念念不忘她的情人,甚至為他寫下了一本獲得法國龔古爾文學獎的書。這一切在精神分析的視角下卻還有更深的解讀。


 


【慾望之下】

   「世間任何一種愛都無法替代愛情。」情人典範高舉起炙熱的愛情宣言。「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慾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女英雄吶喊著神聖的戰鬥口號。


    杜拉斯習慣於對她鍾情的男人傾注洪水一般熱切的情感,這可謂是她寫作的主要動力,然而童年時期愛的匱乏也著實影響了她的一生。每一段流星般的愛情,類似於邊緣人格特質的酗酒、縱慾等一系列近乎自殘式的行為,其實不過源自內心那個小女孩,在早年嚴重缺愛的家庭中產生的對於親密關係的饑渴。




    杜拉斯自己曾說,「迷戀是一種吞食。」這一形容倒是點名男女交歡的實質。如果弗洛伊德還在世,想必他絕不會放過杜拉斯這例絕好的精神分析標本,而將她收納於自己的《文學與藝術》中。


    恆河邊傳來女乞丐的歌聲,夜空里迴響副領事愛的吶喊……有一種感情迷狂又凄涼。每一個缺愛的人都對自己的靈魂滿懷著巨大的愛情。

 


    慾望作為杜拉斯作品中的核心主題,溢出婚外的情慾一向是杜拉斯的關注所在。而將被放逐於禮教之外的「淫娃蕩婦」提升為文本的主體,如此的叛逆敘述也是杜拉斯的主要魅力與重要標誌。


    活在流言之巔的女作家到底有怎樣的心靈秘密呢?


 

【父親之名】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父親-母親-孩子的原始三角結構是組成穩定家庭的關鍵因素。父親的缺失會使這一穩定結構遭到破壞。


    杜拉斯筆下,父親極少作為主要人物出現,與無處不在的母親相比,父親似乎成為被遺忘的角色。杜拉斯在訪談中經常說,「我沒有父親。我的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這或許是她在進行文學創作時很少寫父親的原因。但是由於父親缺失遺留的位置會由他人或他物來填補,父親的這一缺失也是象徵性的。在杜拉斯的作品中,父親的作用有時通過母親的話語得到體現。如果母親認可了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即使他真的去世了,他對家庭及孩子的影響仍然存在,他在三角結構中的位置也仍然存在。這一結構就轉換成父親之名(母親的話語)-母親-孩子。


    然而父親之名的形象依然被弱化,作用被降低,使人聯想到父親的「缺失」與「死亡」。杜拉斯最初兩部作品《厚顏無恥的人》和《平靜的生活》中就有兩位真實的父親,他們在故事中並未亡故,但從敘述看來在家中已經沒有地位,甚至令人無法感知他們的存在。


    儘管杜拉斯不管是在現實或是象徵層面都很少寫父親,而在她的訪談錄中也有意強調父親的缺失,強調自身的遺忘。但在這種遺忘背後隱藏著的潛意識恰恰是因年幼而失去父愛給她帶來的精神創傷以及她對父親的壓抑渴求。我們通過深入分析亦不難發現女兒身上存在著的俄狄浦斯情結。


 


    在《情人》與《中國北方的情人》中,女主人公沒有姓名,只稱作「孩子」,她的父親已經去世了。她的中國情人也沒有姓名,用第三人稱代詞「他」代替,或直接稱為「情人」。情人已經二十七歲,孩子才十五歲半,情人與孩子的年齡差帶來了更接近一種父女的感覺。在敘述他們的愛情故事時,敘述者與女主人公「我」存在暫時分離,她以第三者的身份描述每天晚上「他」與他的「孩子」做愛。情人在這裡成了一個移情對象,「孩子」將她對父親的俄狄浦斯情結轉移到了情人身上,她對情人的愛中含有大量女兒對父親的俄狄浦斯式愛戀。


    在《瑪格利特.杜拉斯的地方》這本書中刊有一張全家福照片,從照片上看,父母和孩子們形象得體,氛圍融洽。一雙父母坐在中間,兩個兒子站在兩側。父親安詳和善,母親面帶笑容。杜拉斯三四歲的摸樣,正處於俄狄浦斯戀父階段,穿著漂亮的裙子,站在父親雙膝之間,面帶夢幻般的幸福表情。對這張照片杜拉斯沒作任何評論,但這種沉默本身卻提供給讀者想像和進行經典精神分析的空間。這張照片拍過不久父親便去世了,緊接著另外一張照片上沒有了父親,只有母親和幾個孩子。這一次他們穿著隨便,母親顯得憔悴而心事重重。看得出他們生活拮据,處境艱難。杜拉斯在《情人》一書中提到這張照片,她說當時母親處於絕望中,沒有錢給孩子們添置衣物。兩張照片對比似地出現於同一本書中,儘管作者未作任何評論,讀者也完全可以從她沉默的評論中得出自己的看法。有父親在場的「全家福」替代了「父親之名」,因為它反映出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與作用,正是父親給予了他們舒適的生活及和諧的家庭氣氛。這張照片的作用與《抵擋太平洋的堤壩》中的母親對父親的回憶是一致的。母親回憶父親的話語既證實了父親的地位,也表達了母親對父親的愛與需要,表達了她的慾望。對女兒來說也是如此,雖然父親去世了,她保留著的「全家福」卻填補了父親留下的空位,也在無意識中滿足了她對父親的俄狄浦斯愛戀。


 


   「人人都說你年輕時美,我來是為了告訴你,我覺得現在的你比年輕時更美,比起你年輕時的相貌,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容顏。」杜拉斯渴求的是一個如理想化父親般永遠愛自己的男人。


    儘管杜拉斯多次激烈地反駁說《情人》並不是一部自傳,用她的朋友,哲學家埃德加.莫蘭的話說,「瑪格麗特是一個謊話連篇的人。」但不可否認的是任何一位作家的作品都是其思想世界的一種真切表達。


 


【文學之鏡】


    文學往往是從抒寫自我痛苦開始的。杜拉斯痛苦的病根來自於她的童年,童年的缺失性體驗加深了杜拉斯對主體的關注,她不厭其煩地把那個童年的故事不斷翻新,希望通過反覆言說消解內心的痛苦。主體的缺失導致彌補的需求,杜拉斯迷戀於自己構築的「幻象」,就像兒童迷戀鏡中自我映像一樣。


    對於杜拉斯而言,在寫作的自由里,她可以去重構揮之不去的童年陰影,從而看到一個新的令人滿意的自我形象。「我知道,在我寫作的時候,有點什麼東西正在形成。」通過寫作帶來的那束穿越時空,講述真實的光亮,杜拉斯竭力掩藏的童年陰影重新暴露在陽光之下。


 


    在杜拉斯的生活和作品中,她對所有的壓迫和被壓迫都十分敏感。她曾經說過,自己之所以寫作是因為忘不了湄公河畔管理土地的官員們,忘不了那些令人憎恨的奢侈生活。我們看到了一個畢生為遭到劫掠的童年而哭泣的女作家。


    從杜拉斯的每一張照片里,我們幾乎都會發現她手上戴著鑽石。對錢的渴望或是源於貧窮,但對錢的痴迷卻是源於情人事件里的童年陰影。為了錢,她成為了情人,成為了家庭里具備價值的孩子,成為了因為物質價值得到「愛」的孩子。


    杜拉斯的作品裡還充斥著對母親的尖刻描寫,我們不能說這是有失公允的。在精神分析的立場上看,父母本身與孩子心中的父母並不相同。而後者往往影響孩子的一生。無論作為女兒還是作家,杜拉斯自始自終都未獲得母親的青睞。與原始客體連接的能量斷裂致使杜拉斯的作品中始終籠罩著孤獨和漂泊。


   「如果我不寫作,我會屠殺全世界的。」沒有歷史,只有記憶。杜拉斯對寫作異乎尋常的依賴性源於通過文學語言構築自己的鏡像自體。


   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康對杜拉斯的評價可謂一語中的——「她可能不知道自己在為寫作而寫作,因為她正在迷失自己,那將是一場災難。」


 


【生命真相】


   「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杜拉斯最後的作品《一切結束》里反覆吟誦著這句《聖經》文本。沒有人真正知道另一個人的生命真相。


    杜拉斯一生擁有眾多情人,年老時,她的面容由於受到她最忠實的酒精情人刺激而變得異常枯萎,然而眼神卻澄澈明亮,懷抱希望。莎士比亞說,對於一個靈魂孤寂的人來講,伴侶並不是一種實際的安慰,愛情的野心令人備受痛苦,期待與獅子匹配的梅花鹿必然為愛而死。


    這個美麗傳奇的女人溫柔迷人又不安狂暴,習慣於在瑣碎的生活里編織濃烈的對話和蒼白的失語。她的一生彷彿都在亞馬遜叢林里奔跑,時而艷陽高照,時而暴雨大作,然而卻毫無畏懼地迎接不知何時會將人劈得粉身碎骨的愛情雷電。


    有評論說,杜拉斯作為一個女人,你可以愛她,也可以恨她;而作為一個作家,她的藝術魅力則無可抵擋,是不朽的。


 


    消失的情人如同幽靈一般,不為人所見,然而無法裝作未曾來過。


----------------------------------------------------------------------- 



版權所有,禁止無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工作郵箱:annapsycho@qq.com

TAG:婚戀心理 | 戀愛 | 婚姻 | 親密關係 | 出軌 |

您可能感興趣

[原創]《消失的來訪者》
[美國] 消失的板栗樹
哈莉·維爾:消失的邊界
考古研究:最後的尼安德特人消失之謎
神秘的西漢竹書:完整版《老子》,已消失的李斯《倉頡篇》
《消失的星球》公布背景和戰鬥系統詳情
《哈克尼工作室》:珍妮·劉易斯鏡頭下消失的倫敦東區
亞特蘭蒂斯文明消失竟和外星人有關?海底神秘金字塔
性醜聞發酵 鄭俊英從《叢林》「消失」
神秘消失的瑪雅人的天文學!
凱里-歐文:克利夫蘭消失的進攻之匙
揭開亞特蘭蒂斯消失之謎,文明一夜消失!
討論《敦刻爾克》是否抹黑中國後,袁騰飛的微博消失了
馬丁·斯科塞斯:電影藝術已經消失了
歷史懸案:神秘消失的巴國
神秘的布雷懷亞特,WWE塞斯羅林斯出場挑釁,懷亞特臨空消失!
消失的愛人
《消失的微生物》:懷孕篇(5)歷史的教訓
消失的亞特蘭蒂斯城 傳說絕非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