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你在微信里遇見了誰?

你在微信里遇見了誰?

iFuun導讀:如果網路是一個大千世界,各個社交應用就是小千世界。微信是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一個,而你在裡面遇見了誰呢? —— www.iFuun.com


你在微信里遇見了誰?  


微信已經嚴重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如果你還不相信,不妨讀讀下面這則故事:「朋友讓車撞倒,狂流血,站不起來。他女友扶都沒扶,當機立斷拿出手機,拍下了我朋友的慘狀並傳到了朋友圈,發了句:親愛的出車禍了,好心疼……」

誠然這只是一則笑話,然而卻很真實地再現了我們的生活場景。馬化騰也從不掩飾自己對微信的喜愛。畢竟,無論是總用戶數還是每日活躍用戶數,QQ用十幾年才做到的,微信用3年就做到了。


我們曾經一度希望自己的QQ永遠在線,但那只是表象,並不是真的永遠在線。如今,通信早已從PC端延伸到手機端,讓我們進入人機一體的境界。曾有人問張小龍,移動互聯網產品的未來在哪裡?這位微信創始人回答說:「移動互聯的主要服務對象將會是人群,而非個人。你去感覺現在社會流行的一種潮流,或者人群流行一種潮流,像潮水一樣往某一個方向走。這種暗涌,就是最前沿、最具革命性的東西。」


我們在微信里,享受隨時與熟人群落進行情感聯繫的便利,享受隨地可以與大多數人分享的服務,享受隨心所欲暢遊網路的快感。我們的產品正向著,利用現代人類社會的本能來設計產品,讓人們得以自然而然地捲入新產品的漩渦。如今的互聯網產品經理、企業管理者、終端銷售人員無不為設計這個漩渦而苦思竭慮。


為了追蹤微信的人群行為傾向,零點研究諮詢集團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杭州7個城市18-40歲的微信用戶進行線上訪問,回收有效問卷1020份。

微信憑什麼勝過QQ


微信和手機QQ的每日活躍用戶不相上下,但微信在新聞里的出現頻率卻遠超過了QQ。下面是關於微信的一組數字:


今年7月,騰訊微信用戶已逾4億,預計到今年年底將突破5億。而微信針對海外用戶開發的WeChat用戶數也超過了7000萬,成為港澳台、泰國、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以及墨西哥等地區和國家最受歡迎的社交應用類平台之一。


今年8月5日,微信5.0版本和手機QQ4.2上線,與後者反應相對平淡不同,微信隨即被市場研究機構GlobalWebIndex列入「全球最受歡迎的10款智能手機應用榜單」,名列第五。


微信的成功,不僅僅因為它出自騰訊,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基礎,更因為微信之父張小龍準確地把握住了讓社交媒體從PC端轉向無線端的訣竅。畢竟,在IT互聯網界,每天都有數百個軟體或者APP在開發,但最終留下來的卻不超過5%。回想起微信設計之初,張小龍曾說:「作為無線的終端產品,它應該極簡,不需要人們太多的打字,用語音就可以交流,它可以隨時隨地發送圖片,而且可以很快地處理。」這些人性化、獨特化、時尚化的設計,最終使微信風靡中國。甚至於你願意相信,在中國每一部智能手機都有一個微信。張小龍也被譽為中國最有可能成為喬布斯的人,而他個人也被公眾打上技術宅、工作狂、一絲不苟、沉默寡言的標籤。

然而,一旦某款APP進駐你的手機,成為你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它就開始成為體現你個人行為的一個標籤,而且是一個非常真實的標籤,因為你幾乎無時無刻都跟它在一起,向外傳達著自己,向內了解著周圍。


微信是青年人的世界,上了年歲的老年人則使用甚少。一則笑話說,孩子問爸爸:「你有沒有微信?」爸爸回答說:「我現在說什麼你都不聽,我還有什麼威信。」「微信」這個詞語甚至可以區分你是青年人還是老年人。


但就是這樣一群青年人,卻是最不願意接受商業化、最喜歡標新立異、最渴望得到純粹娛樂體驗的人。他們渴望微信這樣的產品出現,並且在微信里形成一個小世界 —— 一個擁有4億多人的小世界。這相當於繼中國、印度之後的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佔到世界6.4%的人口比例。


你在微信里遇見了誰?


每天與多少人在微信里相遇

我們在社交媒體中,都有著數十位甚至上百位聯繫人,然而經常聯繫的卻屈指可數。那麼,在微信里,我們每天與多少人相遇呢?


調查數據顯示,一半(50.4%)的用戶每天在微信上聯繫1-5個好友,聯繫6-10個好友的用戶為24.5%。再往上走,每天聯繫11-15個好友的用戶為9.6%,每天聯繫15個以上好友的用戶為11.1%。這樣的數據表明,多數用戶通過微信保持頻繁聯繫的好友不超過「10」,而更多人只有「5」個微信好友。


那麼,進而言之,我們每次進到朋友圈裡,一定會關注查看對方內容的好友有多少呢?調查數據顯示,30.3%的用戶表示每次都關注的好友只有1-2人,34.9%的用戶表示關注3-5個人,而有6-8個「逢進必關注」好友的用戶只剩下11.8%,超過8個的用戶只有10.3%。


從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微信在用戶心目中既不是能夠與密友漫漫長談的電話,也不是幫助自己拓展社交範圍的工具,但卻是一個值得維持深度交往的平台。「5」就像一個魔咒,將微信主流互動樣態限定在了比較穩固的「熟人圈子」中,這對於熱衷「陌生人社交」的人來說或許有些失望,但對於更追求互動質量的人來說卻是個好消息。虛擬社區中有個著名的「5人」定律,即在一個成熟社區內,當超過5個需要互動的好友時,個人的精力難以兼顧,社交效果就會大大減弱。「5」是個平衡互動效率和精力的理想數字。當微信中的大多數人都穩定地維持著這樣一個不大於5的交往圈時,用戶黏度和活躍性也是最高的。

在微信里遇見了誰


說起在微信里我們遇到了誰,不免叫大家有些失望。因為既非是搖一搖來的艷遇,也非搜到的藍顏知己。調查數據顯示,人們微信里的絕大多數好友都是現實中認識的人。最多的好友類型是「同學」、「家人親戚」,其次是「普通同事」、「普通朋友」和「密友」,最少關注的是「領導」和「客戶」。從以上類型看,微信在人們的社交需求中更多是用來維繫熟人和半熟人圈,而對於親密圈則關聯不是很強,因此微信有效地扮演著維持「弱連帶圈子」的社交工具角色。而另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你在白天的工作中得到同事幫助,但你卻沒有當面說謝謝,因為你要留著通過微信去說。


總之,微信對於人們來說,應該是一個更有針對性的高效社交工具,在這裡經營現實「人脈」的成本更低,也更深入。從微信朋友圈的這一特性出發,男性更期望在此拓展事業,女性更期望在此維繫親密感情。對於要在微信上做營銷的企業來講,把握傳播的「度」是關鍵,過頻過硬的商業信息會衝擊微信平台的「私密性」,影響傳播效果,用「朋友」式的軟性傳播或許更有效,特別是以女性為對象的傳播。


在微信里尋找自我


目前,互聯網已經不再是你可以躲在終端背後,「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的時代。相反,每個人都作為一個有頭像、名字、年齡、聯繫方式的人站到前面,都有一個身份ID以證明你是誰。微信絕不僅僅是一款通訊工具,它具有更深層的社會意義,它甚至能夠幫助你確認手機機主的真實身份。然而,這種真實的身份帶來的並不全是優勢,它讓你不敢如過去在論壇里一般肆無忌憚地破口大罵,不敢高調發表漲工資了的演說,不敢興高采烈地把拍到的美女發到微信里。這些都源於,「微信」並不是「你一個人的世界」,而是「你跟一部分人的世界」。


調查顯示,人們最願意在微信里發布的內容是「日常見聞」、「心情」和「人生感悟」。


而且在發布的內容方面,男女性別之間也有著明顯的差異。社會時評(男性19.5%,女性8.4%)、行業動態(男性10.1%,女性4.5%)絕對不是閨蜜們的心頭好,女性更喜歡在朋友圈分享的內容是充滿著私密情緒的「心情」(34.3%)、「旅行」(22.1%)、「吃飯聚餐」(18.4%) 「居家生活」(12.2%)、「穿衣打扮」(12%)等話題。


總而言之,我們發布在微信里的內容並不是完全隨意的,而是有所思考、有所希望的,甚至是有目的的。傳播學家認為,如今我們已經進入自媒體時代,完成了從傳播到互播的轉變。自媒體時代是以個人傳播為主的時代,人人都是麥克風,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傳播者,人人都可以使用類似微信這樣的媒介向小世界發布自己的內容,進而勾連著廣袤的大世界。


郵箱訂閱留下Email,追蹤每周心理精選  


文/零點e動營銷 (微信:心靈治癒課,zhiyu365


原題《微信:4億人的小世界》


心理延伸


心理圈:心理學人都在這裡


心理FM:如果可以,但願我執我心


打卡學習:人人都有手機依賴症?


勵志心理學為什麼不靠譜?
屌絲文化正走向解體
是誰在阻礙我們創新?
抑鬱情緒識別或有新招

TAG:推薦 |

您可能感興趣

你在這裡遇見了誰,誰又在這裡遇見了你!
在茶里遇見了誰?
遇見我 你後悔了嗎?
遇見我,你後悔了嗎?
我的微笑,只想留著遇見你
遇見你們,賺了
「遇見你,真好啊」
如果,我在泉信遇見你
遇見你,真好啊
你知道為什麼會遇見我嗎?
我慶幸遇見了你,卻遺憾只是遇見你
當貝微微遇見了肖奈,就是遇見了最好的愛情。
從不相信一見鍾情?因為你還沒有遇見TA
遇見你,遇見了美好
只因「剛好」遇見你!
如果,我不曾遇見你
如果能夠遇見你,我不會再錯過你了!
「謝謝你讓我遇見最美的你,再見了」
遇見你,我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