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夏季養生的要點
提 示
點擊上方南師如是說即可關注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春生夏長,這是講夏天這三個月當中,「蕃秀」,植物春天種下去,一直成長到夏天,這是最漂亮的時候。夏天「天地氣交」,這是古文那麼講,因為我們的生命靠三樣東西,日光、空氣、水。溫暖的地方會生長,寒冷的地方就是死亡。「萬物華實」,所以夏天是生長最重要的時候,萬物繁華漂亮。那麼,夜裡早點睡,早晨早點起來。「無厭於日」,無厭是什麼?不要過分在太陽下面活動,避開一點日晒。「使志無怒」,在心理的修養上少發脾氣,怒是發脾氣,換一句話說,心理上對人對事寬容,不要有怨恨的心理。「使華英成秀」,等於讓大地上的萬物成長茂盛。「使氣得泄」,這裡頭有個問題啦,夏天怎麼叫泄氣?這是《易經》講「消息」,成長的時候就開始死亡,當你死亡的時候即開始成長,這是一消一息,所以生命到了最漂亮的時候就要完了。
《莊子》內篇告訴你「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嬰兒生出來以後,到第二天,這個嬰兒已經比昨天老,三歲的嬰兒比一歲老,生生死死很快地在變化。所以《莊子》也引用孔子告訴顏回的四個字,「交臂非故」;生命的道理,一切的道理都很無常,你我兩個對面走,你過來我過去,兩個膀子一靠,已經變了,都不是現實的你我了。
所以夏季要善養自己的意志,無怒,陰氣就可以發泄出去了。「若所愛在外」,這個時候人的思想情緒都喜歡向外面,都喜歡放射出去。「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四氣調神」就是講這一套。沒有講怎麼調,只講什麼夜睡早起,什麼不要發脾氣之類的「調神」的道理,所以它沒有講醫學,只講養生。但是你懂了養生的原則去看病,就看出病因來了。……
「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夏天傷於暑氣的話,汗多口乾,喜歡講話不停。譬如我們有一個朋友坐在那裡非講話不可,一講話停不了。他裡頭已經感染,暑氣浮在外面。
「體若燔炭,汗出而散」,這個時候講病相,身體像在火上烤一樣,汗很多,散開了。
「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如果外面濕度太高,我們穿得不對,濕氣就浸進來了。要注意,人的身體百分之七十是水,這個水不流暢就滿了,就發濕氣。我們的生命夠可憐的,很痛苦,都是濕氣,濕氣太重時頭腦不清楚,感覺頭重,困住了。如果濕裡頭加上發炎發熱,筋就軟了會抽筋,或者是拉長或縮短,動不了,就像普通講的中風那樣子。實際上是傷到氣,也是中風的一種。
「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氣是無形無相,看不見的,所以沒有精神沒有氣力了,生腫瘤,生癌症。氣雖是無形無相,但「無相有對」,有感覺的。中風的人手動不了,風就是氣,風動不了就會結塊。
所以對於開始有腫瘤、癌症的說法,我有時候不大相信的。我不是醫生,說話不負責任的。有許多朋友去檢查有腫瘤、有癌症的,根本沒有吃藥就好了。你要開刀你去開吧!有些醫生告訴我老實話,花好多錢開了刀沒有用。我說你們就是把肉挖一點,靠不住的。有時候腫瘤是由氣的變化結塊而來的。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剛才講氣的問題,夏天天氣很熱,其實在陰陽學上叫做陰,所以陰氣很多。那麼我們人的陽氣碰到夏天這個氣候的陰氣,容易煩躁,容易發脾氣;這個時候精神容易破壞,使人有煎熬昏厥的感覺。
「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汩汩乎不可止。」碰到夏天這種情形,眼睛有點蒙住了的樣子,耳朵也容易出毛病,像這種情況,是因為陰氣碰到陽氣時衝突而發生的。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我想明天起先多注重這一方面,配合心理方面同經脈方面講。陽氣使人容易發脾氣,我們俗話講「氣死人」,所以一生氣就可能形成氣絕,血壓就起來了,馬上會使人昏倒。
「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見濕,乃生痤疿。」筋骨就鬆懈了可偏枯。身上也會生痱子。
「高粱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高粱是食物,如果碰到飲食多了,脾胃發生變動,有時候五臟六腑都會中毒。中毒還是飲食來的,腳上也會生疔瘡,身體整個虛弱起來了。
——南懷瑾先生《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本微信號專事摘錄 南懷瑾先生著述。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微信號: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
騰訊微博:南師如是說
TAG:南師如是說 |
※南懷瑾先生:春季養生要點
※夏季養生要遵循三點養生原則
※生薑,夏季養生的秘訣
※養生:夏季兒童補水四要點
※女人夏季養生三要點
※養生留意 夏季養生防病5要點
※夏季生薑養生法
※盤點郴州的夏季養生水果
※夏季養生方法和要點
※夏季養生粥
※夏季養生茶
※夏季如何養生?養生的關卡
※夏季養生茶,既養生又清香
※春季房事養生的四個要點
※夏季養生先護心
※天天養生:夏季養生的八個「最佳」,為了健康!
※養生常識!夏季養生吃點啥
※春季養生,疏肝為先
※冬季如何養生 養生有五大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