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出海與天氣有關么?
此「蛟龍」非神話傳說中的蛟龍,而是剛剛完成大洋科考第37航次第一航段任務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它將前往馬里亞納海溝,進行第二航段的科考任務。
常人眼中,出海巡航,乘風破浪是令人愜意的事情。但在大洋科考隊員看來,航程遠非一帆風順那麼簡單。能否正確應對複雜的海況與天氣,關乎著大洋科考事業的進程和科考人員的生命安全。
大洋科考第一關:暈船
對於很多第一次出海的科考工作者來說,學會適應海上瞬息多變的天氣,是科考任務中首先需要克服的難題,而天氣給科考人員帶來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暈船。有些科考隊員吐得好幾頓飯吃不進東西,得時常備著垃圾桶。
很多在內河中從不暈船的人一出長江口就暈船,是因為海洋與內河的風、水流有著巨大差異,導致船舶搖晃頻率不一樣。內河兩側是陸地,風力受陸地摩擦力影響大為消減,水流流向也相對固定。但在海上,由於沒有了樹林樓房的阻力,風力更大。不僅如此,在海上還可能受到與局地風力完全不同的全球洋流系統的影響。
而深潛器漂在海面的時候搖晃得最厲害。風浪再大,船上的人還能大致預判船的搖晃情況;而在深潛器里,人無法感知海風和海流,只能在一片漆黑里隨深潛器搖晃。而且,潛航員還要盯著屏幕工作,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人根本無法承受那種猛烈的顛簸。
大洋科考第二關:靠岸
在海上,尤其是在大洋里氣候多變的小島附近,科考船一旦遇上惡劣天氣,靠岸瞬間就成了一件「技術活兒」。
一般會選擇目標海區天氣比較好的時間窗口進行深潛作業。每年3月至4月以後,地處南半球的西南印度洋海域就會進入冬半年。屆時,南半球的西北信風將北移至西南印度洋科考區域,島嶼附近都是6米至7米的狂浪,船艙里的桌子、椅子、書到處翻滾,船上的人暈船更是嚴重,經常處於看得到海岸卻無法靠岸的境地。像模里西斯這樣的島國,離岸兩三海里左右,海床就立刻降到海面下兩三千米深,島嶼周圍海域的洋流裹挾著巨大的能量。
大洋科考第三關:收放深潛器
海上的天氣對船舶作業的影響遠比想像的要大。無論是海浪洋流,還是海上大風,乃至「蛟龍」號自身結構,都不允許深潛器隨意「收放」。
「蛟龍」號正常作業的環境要求不超過3級海況(浪高0.5米至1.25米,風力3級至4級),如果在海試中海況突然變成5級海況(浪高2.5米至4米,風力6級),「蛟龍」號就要緊急拋載上浮;超過6級海況(浪高4米至6米,風力7級),「蛟龍」號就要停工。
天氣因素對深潛任務影響最大的階段在深潛器回收階段。「蛟龍」號最適合母船回收的朝向是與母船平行同向,逆風逆流。但有時「蛟龍」號上浮後垂直於母船甚至與母船方向相反,這就需要在「蛟龍」號漂至母船船尾附近時根據風、海流調整纜繩受力,使其按正位回收。
大洋科考對颱風愛恨交織
海上作業最希望的是風平浪靜。大洋科考得避開颱風,颱風來了我們得起航躲避。但是沒颱風的時候最盼的還是颱風。一般情況下海上作業總會受到風浪的影響。尤其在颱風多發的西太平洋一帶,副熱帶高壓、東北信風、東亞季風等氣象因素一直在推動這一海域能量的形成和積聚,風浪大、海況差、氣象條件惡劣。只有在颱風過後三四天時間內,由於能量已經被颱風帶走,海面才會風平浪靜,這正是大洋科考工作者最期盼的時候。
2014年,大洋科考隊在西太平洋執行科考任務時遇上颱風,無法返航,便索性繞道颱風後面,尾隨颱風邊開展科考工作邊返航。
為了應對多變的海洋天氣,目前每一航次每一航段的大洋科考都會配備專業的天氣預報員,他們每天在船上開展氣象監測,接收衛星雲圖,收集中央氣象台以及日本、美國、歐洲等氣象台的天氣預報並進行對比,製作作業區域及附近海域的準確預報。大洋科考的每一次作業計劃都要根據天氣預報做出調整。
(來源:中國氣象報)
為什麼龍捲風難以預報?
科普閱讀:強對流天氣的成因和殺傷力
夏季怎麼祛濕毒 3大養生原則祛除濕熱
研究為半乾旱區春小麥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依據
夏季北冰洋海底釋放的甲烷未進入大氣
TAG:中國氣象局 |
※航拍淮安龍舟賽 猶如「蛟龍出海」逆水奔騰
※民間牛散曝出選股戰法:「蛟龍出海」堪稱經典,出手就是漲停黑馬
※蛟龍出海!看各國海軍潛艇如何緊急上浮
※真跡名家推薦 I 蔡敬忠:有形如「美女梳妝」、有狀似「蛟龍出海」
※暴雨之後 重慶天空現蛟龍出海奇觀
※赤道,長征火箭來了!熱帶大海中,將要飛起華夏的蛟龍!
※蛟龍探海
※是蛇還是蛟龍?
※蛟龍出海!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
※陸地是「猛虎」 水中當「蛟龍」
※傳說中的蛟龍和龍到底是什麼關係!
※工廠河裡挖出了帶角的蛇,好像蛟龍!
※年羹堯和岳鍾琪書法對比:渾厚大氣,宛若蛟龍,各有特色!
※中國蛟龍「深海撈針」 美日潛艇要不敢出港了
※中國蛟龍「深海撈針」 美日潛艇徹底不敢出港了
※從星空到深海!」中國深度「不斷刷新記錄!」蛟龍「探海,」嫦娥「奔月,厲害了我的國!
※海邊出現大長條「蛟龍」,男子被嚇出一身冷汗!
※青雲自在,蛟龍翩翩!
※陸上猛虎、海上蛟龍、空中雄鷹,中國海軍陸戰隊戰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