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日2》回歸花了二十年,如今你成為了怎樣的人?
上周去影院刷了《獨立日2》。
想要去看的理由有很多:
有貌美好肉的錘弟Liam Hemsworth:
有期待中毀天滅地的大場面:
有吃完飯想找部電影打發時間但又沒有更好的選擇這種理由:
如果非得找個最冠冕堂皇的借口——
姑且就算,用來紀念自己已經揮霍殆盡的20年青春。
這樣夠不夠理直氣壯?
在Angelababy出場時,我聽到了身後有學生情侶在嘟囔著:
「鄭愷,OUT! 鄭愷,OUT!」
在場的很多人都淡淡一笑。
也許他們在多年後等來屬於他們的青春續集時,大約就會有著跟我們一樣的感受。
《獨立日2》好不好看?
這個結論我不敢幫別人下。
《獨立日》在1996年上映的時候,口碑爆棚,無論評價還是票房都全線飄紅,以至於這部影片毫無疑問地被譽為影史佳作。
可是它的故事如果放到現在來看,也是幼稚得不堪一擊:
外星母艦來襲,人類所有高科技武器全都對抗無效。各大城市慘遭毀滅,最後依賴電腦病毒破壞了外星母艦的防護牆,人類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個人英雄主義仍能讓當時的觀眾買賬,然而即使拋棄了種族與國家之爭,其主旋律依然唯美國馬首是瞻。
《獨立日》之所以在當年成為神作,完全是因為它在1996年就貢獻出了讓人嘖嘖稱奇的視覺特效。
2016年的當下,好萊塢電影的視覺特效飛速發展,無數科幻魔幻大片都已然養刁了觀眾的胃口——《獨立日2》當然仍擁有著眼下電影行業里第一流的視覺特效,可是見多識廣的觀眾們不會有當年那種「一眼走入新天地」的震撼感受。
所以你問我好不好看?
我沒法回答你。
但於我而言,20年的情感積累不算太清淡。
無論是收穫喜悅,還是滿心失望,總得進電影院里走這麼一遭。
就像是種儀式一般,我們人生里總少不了要給逝去的光陰踐行的機會。
影史上有很多隔了很多年才推出續集的例子:
《教父》的第一部(1971年)和第二部(1974年)只隔了三年,但第三部到1990年才開始拍攝,足足隔了16年。
還有Richard Linklater的「愛在」系列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前》是1995年的電影了;
《愛在日落黃昏時》則是2004年上映的,與上一部隔了9年;
《愛在午夜降臨前》上映的時間是2013年,與第二部相隔時間又是一個9年。
《星球大戰》系列的正傳電影,《西斯的復仇》是2005年上映的了,一直等了10年,才等來了《原力覺醒》。
別忘了,《侏羅紀世界》與《侏羅紀公園3》的上映時間,也差了足足14年呢!
但《獨立日2》卻與第一部隔了整整20年。
那完完全全是一個青春歲月被燃燒的時間。
所以,就我自己而言,又怎麼會覺得不好看?
更何況,在爆米花電影里,它比太多影片都有誠意得多!
20年的時間,讓很多人和事都變得有些不一樣。
當年那個挺堅強勇敢的小男孩,
如今接過了繼父的班,成了王牌飛行員;
還記得天真爛漫的總統女兒嗎?
如今也已經成長為優秀的軍人了;
那個看起來有些蠢蠢的電腦工程師大衛,
臉上多了不少風霜的痕迹;
第一次登場就有些瘋瘋癲癲的博士,
20年後還是有點瘋瘋癲癲的……
還有那位記憶中熱血又有擔當的總統,
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卻不曾磨滅他的鬥志啊!
當初跟電腦工程師大衛有過舊情的女科學家,大概是變化最大的了……
她早早就退出了跟外星人鬥智鬥力的日子,去紐約上東區嫁了人,做了時裝設計師,還生了個女兒,名叫Blair Waldorf。
但有些卻經歷了20年的歲月流轉,依然沒什麼變化。
Will Smith那位做脫衣舞娘的火辣女友,相貌已改,身材也不再火辣——
可是她對孩子和他人的關愛與真誠,卻始終不曾改變。
導演Roland Emmerich喜歡在電影里展現同志情結的習慣依然沒改。
當年Will Smith與戰友在大戰前的一段對話,是為20年前打造的表情包:
"Do you scare?" "No.You?" "No......Hold me!"
20年後,博士與醫生之間的感情,雖然看起來癲狂又荒唐,可是在命懸一線的時刻依然關心對方的深刻與真摯,卻總能讓人看得動容。
20年的光陰,很多細節我們都已記得不大清楚。
然而那些於危亂中不妥協的原則,於倉皇中不敷衍的情感,於流散中不泯滅的希望,我們大致都還記得。
甚至連那些不慌不忙的幽默,也會走心的。
就像這次《獨立日2》里大衛的父親堅持自己慢吞吞地開車,也絕不讓別人來代駕,因為他對於有沒有駕照這件事看得很重。
這老頭子的規矩,20年前其實早就預演過——
許許多多的呼應,懂的人,看《獨立日2》時,當然會心一笑。
《獨立日》剛上映時,最讓觀眾驚心動魄的,就是那巨大到遮天蔽日的外星戰艦。
在第一部里,這艘帶給人類絕望的戰艦,直徑超過了24000米:
這幕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景象,是所有人在看《獨立日》時印象最深的場面。
可是啊,20年後的今天,中國的電影也還是做不出好萊塢當年的特效。
想想無限期延期的《三體》,就讓人只剩嘆息……
這艘戰艦的體積之大,在包括電影、動漫和遊戲在內的整個科幻領域,都算得上名列前茅。
2014年Dirk Loechel製作了一張《StarShip Size Comparison Chart》,羅列出眾多相當知名的戰艦,並按照各自的大小做了直觀的體積對比圖。
可以點擊圖片放大看原圖喔:
左下角那個大圓盤就是《獨立日》里的外星戰艦。左上部幾乎全是《星球大戰》里的戰艦,右側則被《星際迷航》系列佔據——眼神好的話,你還能找到GUNDAM系列的各式母艦。
到了《獨立日2》里,戰艦的尺寸又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按照影片里大衛父親的話,它比上一代戰艦「大多了」!
點擊播放 GIF/1240K
它有多大呢?
根據影片里的描述,它的直徑超過了三千英里,也就是4828032米……
簡直大到難以想像。
輕輕鬆鬆就可以覆蓋多個城市……
相比起來,GUNDAM系列裡最大的戰艦,也不過才617米……
在我們童年裡有著重要回憶的「太空堡壘」,也僅僅1210米長……
但《獨立日2》里的這艘戰艦,卻並非是史上體積最大的機體。
以星球大小為單位的戰艦,在科幻史上比比皆是。
下圖裡有《星球大戰》里的帝國級殲星艦,也有MACORSS F里的移民飛船……可是它們真的也算不上什麼。
已知科幻作品中體積最大的機體,應該是日本動畫《天元突破 紅蓮之眼 螺嚴篇》中的主角機體。
從完成形態恐怖的52.8億光年長度,
進化到了1500億光年的大小……
最終形態是1.5兆光年……比星系大得多得多。
……好吧,扯遠了。
經歷了20年的漫長時間,人類從上一作墜毀的外星戰艦里學習到了先進的科技,所以在《獨立日2》的一開端,人類的飛行工具也有著最尖端的技術。
Will Smith已經不在了,總統也早已卸任了,偶爾有熟悉的身影入鏡,可是這20年來他們都發生了什麼,卻鮮有人知。
《獨立日2》還特地架設了一個網站,用與現實世界時間平行的方式,來一一交代這20年里,《獨立日2》世界裡都發生了些什麼。
1997年,在96大戰結束後,人類開始重建被毀壞的城市。
1998年5月25日,為了抵禦未來可能再度來襲的外星敵人,世界多個國家聯手成立了太空防衛署(Earth Space Defense)。
1999年,美國把從外星科技中研究掌握的防護罩技術,運用於F22戰機的研發中。
2000年,在被外星戰艦完全摧毀的拉斯維加斯廢墟之上,人們開始在殘垣斷壁上重尋賭城的狂歡氣氛。
2001年,一隊剛果士兵在軍閥的率領下,拒絕來自聯合國的援助,選擇獨自與殘餘在地球的外星人抗戰並建立了自己的基地。
2003年,科學家把從外星武器上研究得來的成果,混入了新型武器的製造之中,並成功研製出全新武器投入戰場。
2005年2月7日,在51區囚禁外星人並進行實驗的傳聞不脛而走,公眾對於這種做法充滿憂慮,但相關部門並未作出回應。
2007年4月27日,上一作Will Smith扮演的主角Steven Hiller,在試飛一架結合了外星科技的新型戰機時,因為機械故障導致機體爆炸,不幸遇難。
2009年2月21日,太空防衛署月球基地正式啟動,該基地由中國北京監控。
2011年6月,上一作里的電腦工程師大衛,以太空防衛署指揮官的身份召開了新技術記者會。宣布通過對外星科技的研究,可以將更多先進技術運用於日常產品的設計。觸屏智能手機、無扇葉電風扇、無人機等因此誕生。
2013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大選,新一任女總統正式就任。
2014年8月,融合了最新人類科技與外星科技的H-8全球防禦戰機誕生。
2016年,中國、法國和俄羅斯分別在月球、火星和土衛五建立了基地,用以檢測和防衛外星人的再次來襲。月球基地作為最後一道防線,在太空防禦計劃里起到關鍵作用。
中國在整個太空防衛署(Earth Space Defense)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你們就可以明白,為什麼月球基地的司令是中國人,而作為王牌飛行員的代表——Angelababy可以從頭演到尾,戲份多到完全就是主角陣營中的一員了吧。
以及……
ESD用來連接月球與地球的官方通訊軟體,竟然是QQ……
而宇航員的日常飲品,也就「順理成章」地被蒙牛承包了……
這倆植入,從笑點上來看,才是《獨立日2》的真正彩蛋啊……
雖然,外星人懂得裝殺毒軟體之後捲土重來,這點更是細思極笑。
20年的時光沒有被導演Roland Emmerich扔掉。
這些年來,他一直活躍在大銀幕上,拍了《哥斯拉》,導了《愛國者》,《後天》、《史前一萬年》和《2012》的視覺特效都被他玩到了極致。
可是對他來說,《獨立日》始終是個情結,20年也揮之不散。
這種情結,不只是對於「外星人襲擊地球」的執拗,更是一種無論哪個時代,「希望」與「愛」絕不可負的堅決。
所以儘管《獨立日2》里有一眾美好的小鮮肉:
可是在Roland Emmerich的心中,時代的主角一定不是他們。
年輕人是未來的希望,
但長輩們傳承下來的愛,才能驅動出最強大的力量。
大衛仍是針對外星人捲土重來的最重要策略引導者:
Will Smith在上一部的女友,如今已經投身到醫務工作者的陣營中:
博士從漫長的昏睡中醒來,仍要第一時間衝上前保護先進的外星文明:
那位曾經用演講打動了我整個學生生涯的總統閣下,20年後依然堅持開著飛機衝鋒陷陣啊!
你看!
誰說歲月不饒人,20年後的滅頂危機,照舊全看的是「老人」戲。
甚至連大決戰的舞台,Roland Emmerich也不捨得換——
《獨立日》里最終擊潰外星戰艦,是在猶他州的鹽灘:
《獨立日2》里擊殺外星女王的戰場,依然是這裡:
Roland Emmerich應該會感謝《獨立日》當年帶給他的榮光吧?
所以這20年來,他過得充實又感恩,在《獨立日2》里也念念不忘要去重溫曾經擁有過的美好。
我猜這大約也是他去找來Charlotte Gainsbourg出演的原因——
「安靜的人身體里,總會流淌著強大的力量。這是因為,歲月會在她們的骨血里,沉澱許多珍貴的雜質。」
這位因《女性癮者》而被全球影迷關注的法國女演員,向來只挑文藝片出演,卻願意在這部商業大片里露一小臉,或許便是尊重了Roland Emmerich的情懷。
Roland Emmerich之所以花了20年時間,才去將續集拍出來,是因為他一直在等。
等視覺特效技術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1996年《獨立日》的上映,開創了好萊塢乃至全球電影史上一個嶄新的視覺境界。
Roland Emmerich在之後的每一部影片里,都在嘗試最新的特效技術。
整整過去了20年,直到他發現《阿凡達》的瑰麗特效,幾乎是全在棚內靠動作捕捉並後期使用CG技術去實現的時候,他覺得,「捲土重來」的時機到了。
這20年,是累積情懷的20年,也是技術提升的20年。
在《獨立日:捲土重來》里,Roland Emmerich毫無疑問又打造了一個全新的震撼視覺世界。
上一次還僅僅只是美國受創嚴重,而這一次,則是全世界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只是啊,已經被各種超級大片輪番轟炸到審美疲勞的90後們,真的再也體會不到20年前我們初遇《獨立日》時那種目瞪口呆的心情了……
這種感覺就像,我們從紅白機FC一路玩到PS4,會越來越感嘆遊戲素質發展之迅猛;而童年就直接從PS4開始玩的孩子們,他們很難再去體會遊戲進化所帶來的震撼。
好可惜,他們又少了一種樂趣……
「Independence Day」從來都不是指某一個國家自己的節日。
在Bill Pullman飾演的總統的演講里,這是全人類團結反抗的日子:
《獨立日》系列最重要的主題,其實並不是抵抗外星入侵,而是——
打破一切因文化、地域、宗教、種族的差異而形成的隔閡,讓全人類能夠不再相互冷漠、仇視、敵對,可以和平共處、並肩前行。
這是一個巨大的空想。至少目前是。
但《獨立日》系列卻以一個假想的全人類共同的敵人作為前提,讓人們可以看到,在生存危機面前,人類完全可以拋開一切隔閡,共同奮戰。
所以在《獨立日2》開端登場的這一隊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年輕人們,他們就承載著電影團隊最純真的,對於未來的期望。
總統的演講,是整整一代人記憶中最勵志的力量。
這個場面太過成功,以至於自《獨立日》之後,有無數美國電影都會在決戰前安排重要角色做演說。
Roland Emmerich也借總統之口,說出了於20年來潛藏心底的心聲——
是啊,《獨立日》確實讓整整一代人相信:
只要有信念在,就無法被打倒。
就如同所有青春里曾經教會過我們人生經驗的那些劇一樣,不管有用,或者沒用,都會成為成長中的一部分:
有的愛情偶像劇告訴過我們:想要哭的時候,如果能倒立起來,眼淚就不會流出來了。
有的室內情景劇教會了我們:愛情原來是這麼一種讓人痛苦卻又不能割捨的東西。
有的災難電影里感動了我們:生命有限,要勇於去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
有的玄幻電影讓我們相信了:愛是不分性別不分種族不分形式的事。
有的勵志劇情片督促著我們:一生都要繼續奔跑。
真的很想回到過去的某個時刻——這個念頭縈繞在我們的人生里。
我們越是長大,就越是孤單。
可是記憶里的那些曾感動我們的人和事,卻會融化在腦海里,成為我們人格的一部分啊。
因此,我才會覺得《獨立日:捲土重來》很好看。
這讓我邊看邊回憶著,這20年來,我都做了什麼,以及,成為了怎樣的人。
我不知道20年前的自己,會不會喜歡如今的自己。
我只知道,這20年我經常會想起:
7月4日,是獨立日,應該放焰火。
TAG:吉良先生 |
※《獨立日2》:末日到了,你想到最後一天還是處女嗎?
※百年楊絳:在複雜的時代,怎麼成為一個人格獨立的人?
※等了20年,終於等來影響一代人的《獨立日》續集!
※此國經濟不如咱一個縣,06年獨立,卻因為中國和日本打了百年
※我用了二十幾年的時間,學會了獨立和自由
※獨立日來啦!美國人在這一天都在幹什麼?
※到底什麼是「獨立遊戲」,會是今年下半年天使投資的首選嗎
※這幾個國家千年前都是中國領土,後來獨立成了藩屬
※日本人從不獨立思考?他們到底怎麼了?
※日本的這個島,每年獨立活動,誓要脫離日本,回歸中國!
※《獨立日2》捲土重來,主創談20年後再回歸
※每天「金雞獨立」1分鐘!一周後,想不到奇蹟發生了……
※清朝建國百年後這個縣仍然獨立 乾隆打了三十年才拿下!
※這部科幻神作竟籌備了20年,我說的才不是獨立日2
※6月24日,獨立日來了!
※李晨啊,星爺從影21年獨立拍了部電影,你只用了20年
※這個小國被日本吞併了100多年,但是至今它仍在謀求獨立
※她是一夜成名的腦癱女詩人,忍耐了20年的婚姻,在有錢後用一套房換來自由,原來獨立才是女人最大的魅力
※這個地方曾說漢語、寫漢字,後被日本強行吞併!幾十年前還鬧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