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誰最早提出了「持久戰」理論?我想,你肯定猜不到

誰最早提出了「持久戰」理論?我想,你肯定猜不到

對於抗日戰爭,黃仁宇定其義為「一個尚未完成統一的中世紀國家和一個第一等的現代化國家之間的殊死較量」。這兩個國家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故戰爭一開,如汪精衛之流便覺得中國絕不可能勝利,隨之投敵。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認為:在軍事上中國並未戰勝日本。抗戰之所以勝利,一半原因得力於美國援助,另一半在於戰略之正確。黃仁宇為此評價道:「作為一個弱國的最高統帥,蔣介石在戰爭發動前,就指出『中國無力在軍事上單獨取勝,唯一的辦法是將對方拖垮,靜候國際情形的變化』。」但有人不這麼認為。

誰最早提出了「持久戰」理論?我想,你肯定猜不到


1938年5月26日,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發表《論持久戰》的講演,其中談了二十一個問題,結論是「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演講後整理成文,於1938年7月1日出版的《解放》第43、44期合刊上全文刊出。


《論持久戰》被認為是抗戰勝利的法寶,是針對「速勝論」與「亡國論」發出的正確思路。對於背誦過毛澤東著作的那代人而言,其中的段落耳熟能詳,可脫口而出。「日本是小國,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國是大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這一個條件,於是在強弱對比之外,就還有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國、進步、多助的對比,這就是中國決不會亡的根據。強弱對比雖然規定了日本能夠在中國有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的橫行,中國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艱難的路程,抗日戰爭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然而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國、進步、多助的對比,又規定了日本不能橫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後的失敗,中國決不會亡,必然要取得最後的勝利。」

誰最早提出了「持久戰」理論?我想,你肯定猜不到


白崇禧也於1938年提出了「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持久戰觀點,其子白先勇後來解釋道:「從時間上來看,是我父親有比較先的戰略思想,那個時候我父親和毛澤東沒有什麼接觸,他考慮的是國民黨軍隊的戰略,不是共產黨。」據《白崇禧先生訪問記錄》云:「當時我在武漢檢討二戰區軍事會議上正式提議,第二戰區全體官兵不得因太原失守而退過黃河或其他戰區,否則以軍法從事。當時我並建議對日抗戰我以劣勢裝備對優勢裝備之敵,應多採用『游擊戰與正規戰配合,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


從陸續發現的史料看,在毛的《論持久戰》之前,已有了陳誠的《陳誠將軍持久抗戰論》,其由戰時生活社於1937年11月14日出版。主要內容有:1、持久抗戰應有的認識;2、持久抗戰的幾個重要點;3、持久抗戰的戰局談;4、持久抗戰的必要條件,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綱領(草案);5、抗日民族革命戰爭的持久性,中共抗日救國十大綱領;6、持久抗戰為中國勝利關鍵;7、持久抗戰的目的——最後勝利。

誰最早提出了「持久戰」理論?我想,你肯定猜不到



蔣介石早在1935年8月21日的日記中,更定出了「倭寇失敗當在十年之內」時間表:「(一)對中國思不戰而屈。(二)對華只能威脅分化,製造土匪漢奸,使之擾亂,而不能真用武力,以征服中國。(三)最後用兵進攻。(四)中國抵抗。(五)受國際干涉引起世界大戰。(六)倭國內亂革命。(七)倭寇失敗當在十年之內。」1937年12月17日,蔣介石發表《告全國國民書》,其中道:「中國持久戰,其最後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實寄於全國之鄉村,與廣大強國之民心……人人敵忲,步步設防,則四千萬方里之國土之內國處皆可造成有形無形之堅強壁壘,以致敵於死命,最後勝利必屬於我。」蔣於1938年7月上海生活書店出版的《抗戰到底》一書中又說:「真正的勝利,必從持久的奮鬥中去求,絕不可以僥倖而得。」

而在《陳誠將軍持久抗戰論》、蔣介石日記之前,尚有蔣百里的《國防論》。蔣百里看問題獨具眼光,其曾與梁啟超結伴遊歷歐洲各國。後梁啟超撰寫《歐遊心影錄》,力證歐洲文明已走到盡頭,科學靠不住,蔣百里則寫部《歐洲文藝復興史》,謳歌歐洲的民主與科學,並認為這是人類文明的最高成就。蔣於1933年曾赴日考察,認為中日大戰不可避免,遂擬定多種國防計劃,呼籲政府備戰,並提出了抗日持久戰的軍事戰略:「國防的部署,是自給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戰的精神,卻在乎速決,但是看似相反,實是相成:因為德國當年偏重於速決,而不顧及於如何持久,所以失敗,若今日一味靠持久,而忘了速決,其過失正與當年相等。」1937年夏,他將有關文章、講演稿整理編排成書,以《國防論》為書名,先在廬山軍官訓練團印行,後由上海大公報社出版。其開篇即亮明觀點:「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而其中的「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更是一時成為箴言。蔣於1937年秋冬還撰寫了《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一文,斷言日本的黃金時代已過去:「日本在極小一塊空地中,常能布置出十全的庭園山石,這個想像力很大的日本民族,悲劇性地自造了一個國難,以為悲壯的享樂本來是一個理想的陰影,現在竟變成了事實的魔鬼。日本的厄運,實在是愛國志士造成的啊!」不戰,則大義盡失;迎戰,則養虎為患。文章結語寫道:「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

誰最早提出了「持久戰」理論?我想,你肯定猜不到



蔣百里之前,中日持久戰論已現。李鴻章在簽訂《馬關條約》前,曾老淚縱橫地對使團中的美國顧問科士達道:「萬一談判不成,只有遷都陝西,和日長期作戰,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國,中國可以抵抗到無盡期。日本最後必敗求和。」


甲午戰爭前,日本的大陸政策已成雛形,只是囿於中國太大,以日本一小國,不足以攻取支那四百州。江藤新平於1873年出籠《支那南北兩分論》,提出聯合俄國瓜分中國:北部讓給俄國;南部劃歸日本版圖,「以十年為期,在中國內地敷設鐵路,待經營就緒,即驅逐俄國,請聖天子遷都北京,從而完成我第二次維新大業」。日本參謀本部陸軍部第二局局長小川又次陸軍大佐,於1887年提出了更為詳盡的滅亡計劃——《清國征討方略》,計劃將中國分割為六塊,或直接納入日本版圖,或建立傀儡政權,或成為日本的保護國與監督國。「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只求速戰速決之僥倖,知己知彼也。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胡適等人在第一時間即認為,抗戰不會再持久下去了,勝利指日可待。

德薄而位尊,國小而謀大,力弱而任重,貪心不足,得寸進尺,日本豈有不敗者也,智者皆可知。

誰最早提出了「持久戰」理論?我想,你肯定猜不到



1938年11月4日,蔣百里病逝。1947年遷葬西湖,眾人發現其屍骨竟不腐,栩栩如生,好友竺可楨撫棺痛哭:「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他的生命終沒有戰爭持久,他的理論比戰爭更持久。

類似者尚有「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1974年2月22日,毛澤東在會見尚比亞總統卡翁達時,提出的此理論,被認為是對馬列主義的重大貢獻,給國際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以巨大的信心,給第三世界國家以巨大信心巨大力量,使之認清了敵友我三種力量的根本關係。殊不知,此劃分法國學者阿爾弗雷德·索維早在1952年即對此做過闡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第一世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黨國家為第二世界,處於兩大陣營之外的不結盟國家為第三世界。毛的劃分方式,顯然受到過此理論的啟發,但並非如宣傳所言,是天才的首創者,更沒有「照亮了人類美好的未來」那樣的誇張。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理論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軍事理論課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我不是最好的,但你肯定再也遇不到
你肯定不知道!到底是誰偷走了你的鈣?
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是什麼?答案你肯定想不到
你肯定猜不到我要推薦的美劇是什麼!
他們是抗日戰爭中十面屹立不倒的旗幟!你肯定猜不到是誰?
如果再愛一次,我肯定不會讓你走
" 我不是最好的,但你肯定再也遇不到 "
難過的句子:不是我不夠愛你,只是我不敢肯定
我敢說,這個算式你肯定不知道!
晚安心語:我不是最好的,但你肯定再也遇不到
「如果有下輩子,我肯定再也不嫁給你了!」
「人妖」是從哪裡流行起來的?你肯定想不到!
你做夢都想不到!你做的夢是別人給你的,做完夢你肯定會醒!是有原因的
這種心理誰都有,果報你肯定想不到!
你說就你這樣還能找到女票我也是服,如果是我,肯定和你再見智障
翡翠未來將會如何發展?你肯定想不到!
如果你真的靜不下來,你肯定是累了
誰家顯卡賣最好?這結果你肯定猜錯
逗逼媽媽為了阻止兒子早戀居然想出這樣的手段,你肯定想不到